一、2013年发展情况
2013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人口控制目标顺利实现,总人口2789.55万人,常住人口2582.18万人,人口预期寿命为72.56岁,出生3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6‰,自增率6.08‰。孕产妇死亡率从2012年的24.35/10万降为22.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7.25‰降为6.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8.61‰降为7.7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98.33%上升到99.09%。农民参合率达到97.53%,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58.36%,27种大病实际补偿比达到71.51%,其中新农合承担了67.12%。
(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年共安排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0.8亿元,较2012年增长18%,实施了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昌市妇幼保健院、2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3个地市级医院儿童病区、9个县级医院、12个县级妇幼站、16个县级疾控中心、44个县级急救中心、200个乡镇卫生院和1100套职工周转宿舍、940个村卫生室以及藏族群众聚居区医疗机构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传染病发病率较2012年下降29.37%,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达到17579人,保持率达83.5%,碘盐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开展了糖尿病等5种大病调查。妇幼工作成效明显,“两纲、两规划”中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大部分提前实现,200名贫困听障儿童得到及时救助,新增5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单位。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岷县漳县地震等自然灾害卫生救援和“兰洽会”等重大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通过国家验收,全年未发生人间鼠疫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现常态管理。
(二)加强统筹协调力度,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
稳步推进我省单独生育二孩政策。人口计生利益导向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2个市和34个县被命名为示范市、县,示范市、县比例分别达到32%和59%。“陇家福”工程推进顺利,建立了5000多个“陇家福·幸福寓所”,评选了12万户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典型。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将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纳入检查范围。10个县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国优”覆盖面达到80.23%。人口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重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三)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中医药工作成效显著。
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初见成效,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设了100所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成功创建16个中医药先进县和示范县,365个乡镇卫生院和8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为省级中医特色机构。22个县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培训1.8万人次,村医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户6项食疗保健技术在基层逐步推开。继续完善和落实城乡居民住院、门诊目录内中药、使用中医适宜技术100%报销等30余项政策措施。成功申报“岐伯胜景”和“皇甫谧文化园”两个国家级中医师承基地。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五级师承教育、“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深入开展。出台了《甘肃省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中医生态养生保健旅游区建设,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推进多项产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和中医药局把陇东南5市确定为全国中医生态保健旅游创新区。商务部、国家中医药局把甘肃确定为中医服务贸易重点支持省之一。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组建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建立卫生专网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开通手机预约挂号、下放民营医疗机构审批权限。91.5%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同级医疗机构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多元化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开,新农合“一卡通”以乡为单位实现全覆盖,发卡率达96%。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和分类管理更加完善。调整增补药品目录,基层药品供应得到较好保障。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和177个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人均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89%的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315”模式的公立医院改革得到推广,22个县被列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公立医院逐步建立起新的补偿机制和联动机制。
(五)强化行业规范监管,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三好一满意”、“质量万里行”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血液安全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优质护理、宾馆式护理和中西医并重的综合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应用更加普遍。无假日门诊、远程会诊、预约诊疗、巡回医疗等机制在强化医疗质量、提升社会满意度中的补充作用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卫生监督机构作用,实施第一轮医疗服务乱收费和重复计费等问题专项整治,督促落实22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维权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甘肃省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暂行办法》。
(六)加强培养交流合作,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积极推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选派474名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境)外进修培训。落实中央和省委“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部署,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匈牙利等国在中医药服务贸易、共建中医中心、岐黄中医学院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在乌克兰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并正式运行。援外医疗队工作进展顺利。开办国际中医药文化培训班,首批乌克兰学员完成进修培训并赴庆阳、平凉体验养生旅游。为乡镇卫生院选拔2000名大学生,招收42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选派1300余名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基层。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获批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支持1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建设。争取到33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和49项省级科研项目,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会科技三等奖,填补了35年来我省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在全国获奖的空白。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更加注重卫生计生融合等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加强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健康民生,统筹做好卫生计生各项工作,促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推进以公立医院“315”模式为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全省健康服务业有序快速发展。修订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公立医院规划布局调整。落实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严格控制越级诊疗,合理分流病源。做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新农合“一卡通”和健康档案的有效对接,推行27种重特大疾病的异地住院即时结报。积极推行基层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村医养老政策,不断优化社会力量办医环境。着手整合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力争使50%的区域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二)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全省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以内。依法查处“两非”案件,完善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继续深入实施“陇家福”工程,全力推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示范区建设,完善计生家庭发展政策体系,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入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省上“单独两孩”政策,深入细致地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做好舆论引导,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办证手续,杜绝“办证难”现象。
(三)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继续实施地市级综合医院、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建设专项,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健康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稳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推进高血压等5种大病预防和干预措施的落实,做好以鼠疫为主的重大传染病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工作,有效防控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妇幼健康年”活动,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落实《甘肃省妇幼保健工作规划》,巩固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切实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活动,加快建设省、市两级卫生应急指挥系统。落实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开展食源性疾病致病因素溯源分析和食品安全标准宣传贯彻、跟踪评价。
(四)统筹协调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落实《甘肃省发展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陇东南5市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陇药、中医药服务贸易、中医药文化、药膳、中药材种植、健康保健产品研发和销售等相关产业。加强中医药投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推进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内有80%的县(市、区)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县(市、区),20个县(市、区)通过评审验收,创建1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州)。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启动新一轮五级中医师承教育工作,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注重行业作风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提升。
开展“创建无红包、无回扣医院(科室)”活动,加大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医院重复计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急诊不急”的问题。深化平安医院建设,贯彻落实《甘肃省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患者维权体系。大力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大于行业利益”的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完善卫生计生重点工作排名网,落实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整合12320、12356卫生计生服务热线资源,兑现有奖举报。健全新闻宣传制度,提升舆情监测、研判能力。
(刘红军 樊文 王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