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旧恶,是赢得人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看过《水浒传》的人,都对书中宋江这个人物留有极深的印象。宋江在梁山泊中,论谋论武都不出众,但他为什么能赢得众将的一致拥戴、为他拼死效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宋江能不念旧恶,使招降纳叛过来的将领们对他心悦诚服。
细数梁山的将领,很多人当初都和宋江做过对,或者是对宋江有“恶”,但宋江乐于忘记别人的“恶”。这就使得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他不念恶,礼义相待,甚至格外表示亲近,也就使得过去的为“恶”者,感念其诚,改“恶”从善,自愿投其麾下,征战立功。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中是不胜枚举的。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时的郡丞,最早发现李渊存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报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
魏征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尽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是有那么一点“恶”的。他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苏东坡同他政见相左,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了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他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的位子上垮台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时写信给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互相勉励;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好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感慨道:“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两人一扫嫌隙,成了知心朋友。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有这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的手把陆贽干掉。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而且“只缘恐惧转须亲”,上任伊始,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搞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多么渴望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啊!又多么希望对方把这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忘记啊!那么,将心比心,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宽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呢?
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得到的将是对方的内疚、自责和感激,必将在日后的生活中报答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