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一个领导者处事刻板,都不会得到员工的拥戴;要想让员工和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就要善待员工,用真挚的行动让员工服从你。
作为领导者应该对员工给予足够的重视,能否善待员工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领导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善待员工能使员工为自己的某个缺失深感自责,能毫无怨恨地改正,并按照领导的期望重新开始。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管理手段,却为领导者带来向心力。
有一个孩子,由于和同学打架,出于一时的气愤,他跑到山脚下,他实在是太生气了,于是就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突然,他听到了山谷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这个小孩害怕极了,扭头便往回跑。回到家里,他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小孩说他恨我,我很害怕!”他的母亲就把他带回到山脚下,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这个孩子照做了,于是他听见了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
这个事例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有相似之处。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往往就是这样,你越严厉,对方就越敌对;而当你和蔼可亲的时候,就会发现对方原来是如此的善解人意。
有位叫保罗的人开了一家餐具制造厂,他为人和蔼,总是能处理好下属的各种问题。
一次,车间领导大卫喝醉了酒来上班,他喝得实在是太多了,吐得办公室到处都是。有人将他扶到外面醒酒。这时,保罗正好从此处经过,就随便把他扶进了自己的汽车并送他回家。到家后可把大卫的太太吓坏了,因为她知道保罗先生根本不许下属在工作时喝醉酒,于是她十分悲伤地说:“大卫要失业了,这可怎么办?”保罗向她保证什么事也没有,大卫不会失业,因为他本人就是那位保罗先生。听了保罗的话,这位太太差点昏倒。保罗告诉她,让她尽全力劝导大卫戒酒,同时让她在家里照顾好大卫,以便他在第二天早上能够照常上班。
大卫第二天来上班了,他酗酒的坏习惯也从此改过来了。不仅如此,在随后的一次劳资谈判中大卫站在保罗的一边,给了保罗有力的支持,并且他还劝说住了工人们,同往常一样签订了合同。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只有把自己最好的给予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相反,你就什么也得不到。遗憾的是,这个道理至今还被不少领导遗忘着。
有一位经理,在平时与员工相处时丝毫不讲情面,为人铁石心肠。
某天,他主持召开一次重要会议,有一位下属向他提出请求:他太太病了,现在必须送到医院,他是否可以不参加下午的会议。事实上,这位下属并不是下午会议的主角,他上午也已经做完了报告。但这位经理却说:“你替你太太叫辆计程车,会议在五点钟就结束,你正好可以在探视病人的时间去看她。”
另一经理,一位下属正在向他请求是不是可以让人代替他出差,以便于他能参加他儿子三天后的毕业典礼。但是这位经理还是坚持要他明天出差,否则就要解雇他。其实这次出差并非绝对重要的出差,也并非不可以改期,也不是非要派他出差才能解决问题。
以上提到的这两位经理,可谓严厉至极,他们全然不顾及下属的利益,长此以往,下属必会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他们也必然会渐渐失去自己的影响力。如此不体谅下属难处的领导者是不可能实现对下属的有效管理的,这样的领导者在企业中甚至可有可无。
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有自己的管理艺术。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领导者要能够在员工中产生向心力,能够让员工信服,且做出人性化的管理,就一定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来作为管理企业的基础,时刻切身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将心比心。如此,员工才能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