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在世,切忌使某一事物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走向极端,而应在前进的过程中充分判断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来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
处世小心,临事不乱,有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叫做三思而后行,这是非常必要的,但要做好却是很难的。个性比较强的人,容易动怒,意气用事,虽清楚要谨慎,却管不住自己,最终使自己的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太过软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自卑,言行显得怯懦、迟缓。但在强烈的功利驱使之下,不管强者与弱者,都极易一改本性,成为冒失鬼,最终难免失败。因此,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每件事情的度,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说话,看待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切合实际,能从好坏两个方面同时分析,不能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是好的,讨厌起来,一无是处。如果暂时没有吃亏,将来必然会明白祸从口出。把握好说话的分寸,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自己才能进退自如。
王兵和同事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嘴,弄得俩人很不融洽,王兵向他的同事倾诉:“从今天起,我们断绝一切关系,彼此毫无关联……”说完话还没有两个月,他的同事就提拔为他的上司,然而李兵因为当时说过的话,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当然,状况并不局限于我说的这个。把话说满有时也有实际上的需要,但是,除非一定需要,否则还是保留一点的好,既不招惹人,也避免自己日后陷入困境。
谨慎也应当把握好度。之所以说做人不应当事事谨慎,是说谨慎遇到特殊情况当换一种形式,或叫果断,或叫灵活。
刘邦在项羽的鸿门宴上,被张良叫了出来,实际上已经脱离危险。如果想要逃跑,又要履行礼节,回头向项羽、亚父告别,无异于自寻死路。这时,刘邦已经出门,就应该撒腿就跑,而为了礼数去辞行就是愚蠢。所以樊哙告诉他:“大行不拘小谨,大礼不辞小让”。
初涉商海的人,都懂得“将本求利,能得大利,求其中利,留有余地”,拿捏住这个分寸,就是谨慎。农村学生鲤鱼跳龙门,达到国家一本大学分数线了,在没有绝对把握录取的情况下,报名的志愿表上填个二本大学,以求万无一失,这也是谨慎。虽不能达到自己内心的最好效果,但却可避免失败的危险。
不管怎么说,谨慎,留有后路,不把话说满,不做极端的事,则随时都能够应付意外情况。因为对自己而言,山外有山,对于一件事情的发展,每个人都无法去预料。所以,但凡做事就要有个度,这样会使你在人际交往中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