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托人办事儿毕竟是件难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1.借别人的口说自己的话
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和杨虎城频繁见面,都有心对蒋发难。可在对方没亮明态度之前,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眼看时间越来越近,双方都是欲说还休。杨虎城下面有个著名的共产党员叫王炳南,张学良也认识。在又一次见面中,杨虎城便以他投石问路,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拉不下面子。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之机,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用虚话套实话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张某托好友王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王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张某开口道:“老王怎么没在家呀?”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又犯了,昨天送进医院了……。”
原来如此!如果,张某实话询问王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张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王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3.借轻松幽默的玩笑话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年轻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外企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外企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4.绕个弯子套对方说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了,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5.通过旁敲侧击达到目的
生活中为人求情、代人办事儿常常遇到令人不满意的情况,可是只要你学会委婉的表达方法,旁敲侧击,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韩国修筑新城的城墙,规定15天完工。大臣段乔负责主管此事。有一个县拖延了两天,段乔就逮捕了这个县的主管员,将其囚禁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设法解救父亲,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员子高,让子高去替父亲求情。子高答应了这件事。
一天,见了段乔后,子高并不直接提及释人的事,而是和段乔共同登上城墙,故意左右张望,然后说:“这墙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功劳这样大,并且整个工程结束后又未曾处罚过一个人,这确实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听说大人将一个县里主管工程的官员叫来审查,我看大可不必,整个工程修建得这样好,出现一点小小的纰漏是不足为奇的,又何必为一点小事影响您的功劳呢。”
段乔见子高如此评价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兴,然后又听子高的见解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把那个官员放了。
那个官员之所以能够获免,原因大多在于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顶高帽子给段乔带上,然后就事论题,深得要领,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绝。其实,一般人都存在顺承心理和斥异心理,对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巧言游说,便容易成功。
6.用商量的口气
以商量的口气把要求办的事儿说出来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如:
“能不能快点儿把这事儿给办一下?”
“这事儿给办一下是不是可以?”
装做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7.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手,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自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除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家乡伊利诺州从事律师业。
雷特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请约翰·海到报社去玩玩。当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消息的社论吧。”约翰自然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做。社论写得很棒,雷特看后也很赞赏,于是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条求人办事儿的规律: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在运用这一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的是:诱导别人参与自己的事业的时候,应当首先引起别人的兴趣。
当你要诱导别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时,先得给他一点小胜利。当你要诱导别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时,你最好给他一个强烈刺激,使他对做这件事有一个要求成功的欲望。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来了,他已经被一种渴望成功的意识刺激着了,于是,他就会很高兴地为了愉快的经验再尝试一下了。
凡是领袖人物,都懂得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时候,常常要费许多心机才能运用这个策略。像雷特猎获约翰一例,他只是稍许做了些安排。
总之,要引起别人对你的计划的热心参与,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可能的话,不妨使他们先从做一点容易的事儿入手,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往往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真正成功的起点。
8.适当催问别人帮你所办的事
催问别人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责问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换另一种询问口气,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和处理,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处理者发了火,你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要造成处理者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有礼有节,就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