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活要有创意:个性是怎么来的 (3)
植物的确有活跃的“精神生活”,轻松的音乐能使植物感到快乐,使它们茁壮成长。相反,喧闹的噪音会引起植物的烦恼,使植物的生长速度减慢,有些“精神脆弱”的植物,在严重的噪音影响下,甚至枯萎死去。
而音乐对人也有同样的作用!
近代心理专家把音乐治疗看成一种活动疗法,有人认为音乐可使患者易于宣泄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压力,音乐可以解除各种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反应,降低兴奋水平,使人体恢复正常的功能。很多实验证明,欣赏音乐可降低由心理社会刺激所引起的高唤醒水平。有关报道称,音乐疗法对一些精神病、心身疾病是有效的,有时会显示出神奇的治疗功能。但音乐疗法中必须注意乐曲的选择,需要重视节奏、音调、旋律等的配合,对听音乐者来说,这些因素构成一首乐曲的完整知觉。以上这些因素中,节律是在音乐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古代的打击乐有强烈的节奏感,因而有激奋作用。优美的旋律,如潺潺流水、鸟语花香,可以使人出现心旷神怡的反应。节奏感和旋律优美的曲子,对心理状态与躯体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体会到雄壮的、富有节奏的军乐可鼓舞士气;欢快的乐曲,可以使孤僻的儿童开朗活泼。快餐店播放较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顾客加快进餐速度,从而提高座位周转率;百货商场则播放抒情、节奏缓慢的乐曲,使顾客多逗留一些时间,以更好地刺激其购买欲。国外有报告说,听肖邦的《小狗圆舞曲》(降D大调)有助于司机安全驾驶。
对于人来讲,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有益。研究发现,从事摇滚乐、爵士乐演奏的人中,心律不齐、脑电波异常者占93%以上。
现代实验已经证明,曲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
C调:纯洁、果敢、沉毅、虔诚。
D调:热烈。
E调:安定。
F调:温和、丰富、热情、阴沉、悲哀、神秘。
G调:真挚、平静、谐趣、忧愁或喜悦。
A调:自信、希望、温情、伤感。
B调:勇敢、骄傲、悲哀、恬静。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最早提出“音乐治疗”概念的人,他破除了迷信观念,科学地指出音乐对于人体心理活动的影响。音乐用于治疗疾病起源于古希腊另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正确地评价了音乐的医疗价值,认为情绪失控的患者,“听了旋律后会心醉神迷,于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好像他们受了医术或洗肠治疗过似的”。他认为音乐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情感,音乐的效果与滋补品及某些发泄措施是一样的。
其实,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疗效。向心理疾病患者播放旋律优美的古曲音乐和交响乐效果最佳,因为这些音乐可以促使患者精神宁静、心情舒畅。悦耳的低分贝的音乐,能使听者抵抗心理上的干扰,不急不缓地和心跳速度(正常人的心跳速度,平均每分钟70至80次)相适应。如果音乐的速度每分钟超过70至80次,就会使人感到紧张;相反,低于心跳速度,则会使人产生难受的感觉。
实验发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能使人心情平静;而西方现在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乐曲,可以使人近于发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会增加人们悲哀、绝望的情绪。
催眠:《平湖秋月》、《烛影摇红》、《军港之夜》、《杨翠喜》、《山水莲》、《春思》、《银河会》、《仲夏夜之梦》。
镇静:《塞上曲》、《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仙女牧羊》、《小桃红》。
舒心:《江南好》、《春风得意》。
解除忧郁:《喜洋洋》、《春天来了》。
消除疲劳:《假日的海滩》、《锦上花》、《矫健的步伐》、《水上音乐》。
振奋精神:《娱乐生平》、《步步高》、《狂欢》、《金蛇狂舞曲》。
促进食欲:《花好月圆》、《欢乐舞曲》。
欣赏音乐,可以让我们的整个心灵都沉浸在宁静、超脱、升华的感受里。人们常说“沉浸在音乐中的人是最幸福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烦恼可以用笔“画”掉吗
很多人喜欢画画,有的是为了自己成为画家,有的却只是单纯地想要画一些东西。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许多人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绘画是一种形象具体地描绘现实物体的方式,与文字和语言相比,有更直观、更清晰的优点。如今,绘画以其能微妙、朦胧地表达抽象的事物(如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文洛是个聪明的女孩,学习优秀,还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在临近毕业时,面临毕业后是就业、考研还是出国留学的问题,她产生了焦虑,不知道应做出怎样的选择,感到前途茫然……
李凤是文洛的表姐,是一个心理医生。一个宁静的夜晚,她约了文洛,让文洛在沙发上坐好,双眼微闭,全身放松,并用催眠性的语言让文洛感觉自己身处大自然中。这时李凤问她:“有花开了吗?”她点点头。之后,李凤又问:“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花?和花儿说了什么?”她仔细地描述着:“是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每朵花的花瓣都很小,是四叶的,花枝也很纤细,和我在花瓶里插的花差不多。我对花说:‘你开得这么清雅,可看起来好单薄啊!哪能经得起风雨呢?’花儿说:‘我也不想在家里,我很想去大自然,生长在原野上。其实,我原本是想成为一棵树的。’”
李凤抓住机会打开她心中的结,便柔和地对她说:“你感悟到的那花朵,其实就是你心灵的花,花代表的是人的心境,我们还会让花朵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之后,李凤慢慢引导文洛回到现实,看得出,文洛的神情里多了几份自信与坚定,并说:“表姐,我能把刚才看到的花和树画下来么?”李凤答道:“当然可以啊!”
文洛找来纸和彩笔,在一张白纸上仔细地画了起来……她把自己所想的和所见的都画了下来。文洛感觉自己的抑郁似乎正随着画下的每一笔而逐渐消散。
有过这次的经验后,每当遇到烦恼,文洛就会先冥想一段时间,然后拿起画笔,开始画画。这样做不是为了成为大师,而是让内心的感情有一个可以宣泄的出口。哪怕她的画是那么拙劣,但是对于她自己来说,每一幅都是难得的宝贝。
绘画似乎会有一种“治愈”的功效,这种自我治疗就是从画画中学会“自觉”,意识到能改变自己的除了自己没有别人。这个过程就是绘画心理解读的过程。它通过绘画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之门,使人们在绘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真实的自己。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在画纸上涂了什么颜色、用了怎样的画法、画了一些怎样的事物、安排了怎样的位置结构等细节,指引我们从所画的画中看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或者是一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下意识的想法。所以,在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情的绘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从而逐渐发现自己,把自己的渴望和理想都表达出来,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