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1800000002

第2章 音乐神童(2)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小莫扎特长成了一个感情浓厚,甚至有点神经质的男孩。

据夏契纳回忆,莫扎特常常会问他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他们是否爱他,有时一天要问上许多次。假如他们中间有人开玩笑地说不爱他,他就会马上哭起来。他总是受到照料、鼓励,和仁慈的待遇,他从来没有像当时大多数孩子那样挨过打,但是他对大人的命令从来不会反抗,能柔顺地服从。即便大人们表现出对他的喜爱和关注,他仍旧常常担心别人是否爱他,也禁不住要问别人。

这种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儿童期的需要,慢慢地在音乐中得到了满足。音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在讲些什么,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只怕没有人能确切地回答。虽然音乐如此抽象,但是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千百年来从未停止,它宣泄着人们的情绪,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它与心灵的紧密关系实在难以形容。

每天晚上,莫扎特都站在椅子上,和他的父亲利奥波德用意大利文合唱一首歌,唱完后吻一下父亲,答应在他年老以后把他放在一个玻璃盒里,免得受到风吹。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有一颗毫不虚假的赤子之心,凡是认识他的人都可以感觉得出来。但是莫扎特死后,这一优点被夸张到了可笑的程度。人们在一段时间认为莫扎特是一个甜得像杏仁糖,粉雕玉琢的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其实,莫扎特的性格中有很多矛盾的因素,他的一生也充满着天使和魔鬼、音乐家和小男孩这样相反的形象。

莫扎特五岁时曾在唱诗班里当男童,那是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在那之前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莫扎特从未在大众前露面。只有利奥波德极少数的几个亲密朋友知道莫扎特的特殊才能。虽然利奥波德希望莫扎特“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他也很害怕莫扎特的出现会引起嫉妒和怀疑。利奥波德对莫扎特的期望实在太高了,他总是无情地强调必须勤勉不懈地练习,集中全副精神,并且要求莫扎特有毫无错误的记忆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善尽美。只要稍差一点,这位严厉而苛求的父亲兼老师就无法感到满意。

莫扎特小时候很怕小号声,利奥波德决心要治好他这个毛病。于是他拜托夏契纳偷偷地跑到他的身后,突然间吹一个长声,莫扎特被吓得尖声大叫,这使得夏契纳非常后悔。不过,利奥波德的方法还是起到了作用,后来莫扎特真的克服了这一点,并且能在作曲时最有效地使用小号和长号。

莫扎特还有一个显著的,陪伴了他一生的特点,那就是他总是喜欢一边旋转他的手,一边用脚不断地在地上打拍子。如果放在今天,这种行为很有可能使莫扎特被认为是问题儿童。

莫扎特六岁时在音乐上的才华和知识都大有进步,利奥波德认为可以让他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了。南妮尔也是一样,她的才华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妮尔的一生大半生活在她弟弟的影子里。她的大键琴弹得极好,而且也会作曲,但她终其一生也没有成为一位作曲家。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利奥波德从没有鼓励她在创作上努力;也许在她希望即席作曲时,父亲总是叫她专心于已经写好的音符;也可能是她根本没有足够的天分。

第一次面对观众

1762年2月,莫扎特全家到达萨尔斯堡西北方的城市慕尼黑,它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利奥波德打算在这里为莫扎特和南妮尔举办一场演出。同时,这也是一次彩排,是对利奥波德已经计划好的未来旅行演出的一次实验。莫扎特和南妮尔在巴伐利亚的选帝侯宫廷中演出,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观众。当时,莫扎特只有六岁,他的姐姐南妮尔也不过十岁。

三个星期后,他们回到萨尔斯堡。对于利奥波德来说,这次实验的结果是令他满意的,儿子和女儿既没有怯场,也没有记忆上的失误。但是,这只是刚刚开始,他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奥地利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演出需要利奥波德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计划、推动,同时,还要督导孩子们的练习。为此,他牺牲了自己事业成功的一切机会,那些才能比他差的音乐家们都陆陆续续当上了萨尔斯堡的音乐指导,而他仍旧是一名助理。

对于这些,他并不在乎,他认为培养莫扎特才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专任工作。利奥波德深信,把儿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上帝的旨意。他必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男孩身上,他必须完全地控制他的一切,铺好他的道路,谋划好他的将来。莫扎特从没有上过学,也没有同龄的朋友,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莫扎特长大以后,利奥波德仍然继续着自己的控制,当他不得不放弃控制时,显得很勉强而且很痛苦。

1762年夏天是莫扎特全家感到兴奋的一个夏天。他们到达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维也纳是当时欧洲中部最大的城市,文化环境十分活跃,特别是在音乐方面。尽管战争仍在继续,但歌剧、戏剧,以及其他各种娱乐形式还是很兴盛。作为一个帝国的文化中心,维也纳开放而包容,本地的匈牙利人、捷克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德国人与持续不断涌入的其他欧洲人混合在一起,共同缔造了灿烂的文化。

莫扎特一家四口在前往维也纳的途中就开始表演,第一次公开表演是在一家旅馆里。

之后他们在一座修道院休息,莫扎特第一次看到风琴,他对这种乐器很感兴趣,立刻跑去弹奏。乐曲悠扬而唯美,修道士们纷纷丢下吃的东西,跑去听莫扎特的弹奏。这样小的一个孩子有如此出众的音乐才能,修道士们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一行进入维也纳的时候,莫扎特用小提琴为海关官员演奏了一支小步舞曲,使得官员们如痴如醉。于是一家人很快通过关口,甚至连通行税也免了。

这两个孩子的才华和他们已经到达维也纳的消息很快传到宫廷,于是他们被邀请到宫廷中去表演。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都是业余的音乐家,据说他们的几个女儿也很会唱歌。

皇帝把莫扎特叫做小魔术家,对于一个已经对音乐如此认真的男孩,没有比这个更体贴的评价了。

在走向大键琴时,莫扎特在光亮的地板上滑了一跤,一位当时只有七岁的公主将他扶了起来。为了表示感谢,莫扎特天真地对她说,长大后要和她结婚。果真如此的话,也许这两个人都不会有那样悲剧的结局。后来这位公主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那时候,莫扎特刚刚去世两年。

莫扎特在奥地利宫廷中表现出了极为亲切的个性,他跳到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的膝上,拼命地吻她,这使女王深感意外。为了酬谢莫扎特和他姐姐的精彩表演,女王特别准许利奥波德一家游览皇宫,并且赠给他们一些金钱和衣服。

皇宫表演成功后,两个孩子名声大噪,他们接连不断地受到贵族社会的邀请。莫扎特和南妮尔开始在维也纳那些豪华的宅邸里演奏,有一位伯爵曾经说:“这个可爱的孩子弹奏得太神奇了!”演出的场面虽然热烈,但是利奥波德非常失望,因为这给他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令他满意。

在这许多次表演的中途,莫扎特患上了猩红热。他以前也曾患过,时愈时发,可能是到处奔波使得身体衰弱,影响到健康;也可能是他在萨尔斯堡的家里已经感染上了某种病菌,毕竟他们家曾有五个婴孩夭折。不过,这一次,他很快痊愈了,又再继续表演。这场病痛并没有消耗他的精力。

1763年2月,他们回到家中。莫扎特和南妮尔依旧每天都要练习。除了对大键琴的熟练外,莫扎特还成了小提琴专家,那是他父亲的拿手乐器。据夏契纳说,莫扎特是自己学会小提琴的,他的听觉准确性极高。

这时候,利奥波德对两个孩子的成名更有信心了,他毫不怀疑他的两个神童不管到哪里都会得到喝彩。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他们的未来需要倚赖某位皇家音乐爱好者的赏识,借这种人的支持,才能得到作曲所需的金钱和机会。利奥波德决定带他们遍游欧洲大陆,远至巴黎,甚至伦敦,寻找一个可以支持他们的人。

1763年6月,他们再度离开萨尔斯堡。

同类推荐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科尔

    科尔

    科尔,又译高尔(Cole,或Kohl、Kool),是一外国姓氏。通常在英语会串为"Cole",在德语的串法是"Kohl",在荷兰语的串法是"Kool",在美国的德国、荷兰移民后裔亦有使用"Kohl"和"Kool"。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

    《居里夫人自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为自己撰写的自传。通过直白、坦诚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传奇一生。第二部分则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所写的传记。书中通过居里夫人的记叙、两人的书信、日记,以及他人对皮埃尔居里的评价等,展现出了皮埃尔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侦探狂妃钓王爷

    侦探狂妃钓王爷

    流沙镇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侦探,谁料她竟是个神探!大大小小的案件她都能破,但只有她一人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朝廷出现的疑案数不胜数,衙门都解决不了,她却一个又一个地点破,得到了他的青睐,但她却三番五次地想逃……
  • 做个创世神

    做个创世神

    大脑,人体最为复杂而神秘的器官,有研究表明人类对于脑域的开发不过百分之十不到,随着脑域的不断开发,人体的潜在的能力也会渐渐的暴露出来.脑域开发百分之十五,可以随意的操控自己身体器官、血液,并获得过目不忘的能力,可以在一天内记忆上万本书籍,而这样的能力会随着脑域的不断开发而衍生出全新的能力。一枚晶体,让被女朋友抛弃的屌丝陈阳,将自己的脑域成功开发,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 神奇魔法师:创纪元

    神奇魔法师:创纪元

    一个名叫“神奇”的少年与朋友在一次露营中认识了一个名叫薇蓝颜的少女,从此意外不断,也是神奇踏入了新世界的开始......
  • 始皇归来之龙脉

    始皇归来之龙脉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虎视中华,一支由外来传教士组成的考古队,妄想打开秦始皇陵,盗取陪葬珍宝,破取秦始皇不老仙丹的传说。然而,秦始皇陵守墓的后人,成功的阻止了传教士对秦始皇陵的盗窃,面对触手可得的宝藏,洋教士说服了八国联军,一起侵入中华。在西方列强的铁蹄下,清政府节节败退,无力抵抗,慈禧无助的带领残兵逃亡陕西,八国联军肆意屠杀着中华子民......
  • 镜花血月

    镜花血月

    阴间五十年的劳役后,只求转世能够找到前世刻骨铭心的爱人。可是弄巧成拙,被强制送往异界做交流大使。他乡多难,虽有荣光家世,却无任何匹配的资质。天无绝人之路,阎王老花镜,助我洞彻万物,一览天地。
  • 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大学的发展除了硬件设施条件做保障外,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学在历年的大学评比中均名列前茅,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的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的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es字样,意为真理,追求真理一直是哈佛大学的校训,它即是衡量和判断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尺度,也是哈佛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一个人对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将从根本上影响着他做事的目的和热情,也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发挥出他的所学和所能。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俨然是哈佛校外的哈佛人,这也是我们编译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 你与我的世界

    你与我的世界

    嗯……我原来想写个女频爽文,最后发现臣男真的做不到啊……本书非爽文,套路文,是一个多核心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爱情与反战两大核心贯彻始终,还会有一定的让大家思考的内容。当然,如果有大佬,剧情可以我们再商量嘛。本书请带脑子阅读,还有除了主角二人以外其他所有人都可能死,但不会随便死,希望我能给你展现一个更接近的异世界,和一段感人地爱情。欢迎读者加群讨论,群号570424759。嘛,以上完毕。
  • 错半身

    错半身

    她,外习一身好武艺,内修一身好厨艺,心情好时,修理修理一起长大的他;心情不好时,这一身好武艺得以在他身上尽情展现。
  • 你是我的遇见

    你是我的遇见

    偶然见到他的第一眼时,她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心跳,以为这是她人生最美的遇见,于是这个情窦初开的乖乖女开始了默默的暗恋。终于鼓足勇气时,他却匆匆离开,杳无音讯。暗恋无疾而终。多年后,她遇见了另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他说,你是我最美的遇见。这时,曾经的他却出现了,她也才得知,原来,曾经暗恋的何止她一人……
  • 悬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

    悬挂的世界和流动的时间

    未来世界里,世界本身的进化功能消失殆尽,世界空间越来越小,世界分裂越来越多,在未来,世界只能靠一个叫“母球”的机器进行再造和生产,而母球的再造和生产都在幕后受到某种势力的操作,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揭开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