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2900000003

第3章 代序(3)

7岁那年,一个初秋的深夜,一觉醒来的李嘉诚,看到身披青布长襟的爸爸,在昏弱的灯光下,仍在一丝不苟地批改学生作业。幼小的心灵,好生不明,他当时就纳闷:“老师付出很多很多,为什么收获却很少很少?”殊不知,单就生活而言,李家在当地已是小康之家,并无三餐之忧。偶尔也可以有些许多余的米周济乡邻。

李嘉诚出生在这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翰墨的熏陶,闻到的是墨香,听到的是书声,看到的是文房四宝。更从父亲的背影,看到了孜孜不倦的凄苦沉重的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李嘉诚聪颖好学,3岁就能咏《三字经》、《千家诗》、《论语》。儿子读书的悟性与勤勉,深得父亲的赞许。看着李嘉诚摇头晃脑地背诵之乎者也,邻里个个好生羡慕。多年来内心孤苦伶仃远甚于物质稀缺的李云经先生,终于可以得到丝丝慰藉。至少,几十年的家学得以真传。真可谓后继有人,孺子可教也。

李嘉诚的童年是在旧中国的战乱动荡中度过的。小小年纪的李嘉诚已切身感受到民族的衰落,政府的腐败,时局的动荡,给普罗大众生活带来的深重苦难与磨难。

1932年,李嘉诚进入潮州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念书。

三年后,1935年,随父亲转入潮安县庵埠镇宏安崇圣小学就读。他聪明机智,刻苦好学,有时放学后还躲在家中的小书房里如醉如痴、如饥似渴地读书。书成了儿时李嘉诚最好的伴侣。

风雨飘摇中的李家三间茅屋,不时传出琅琅之声。

凡有志之人,无论年长年幼,一旦心里有了远大的目标,就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永不气馁的行动。不能肯定此时此刻的李嘉诚有多么远大的理想,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嘉诚隐隐约约感悟到,知识终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也只有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知识,是自己未来全部希望之所在。至少,读书与求知是当时幼小心灵的唯一精神寄托。所以,李嘉诚一有时间就躲在屋里,饥不择食地看书,家中仅有的几十本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一些篇幅短的书,甚至能够倒背如流。

李嘉诚的堂兄李嘉来,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对于李嘉诚的沉迷读书,也是啧啧称奇:“嘉诚要小我十多岁,却异常懂事。他读书非常刻苦,我看过好多次,他在书房里点煤油灯读书,很晚很晚都不睡觉。”看来,不能不承认天才的存在。

正是这位堂兄李嘉来,长期居住在李嘉诚举资兴建的北门街面线巷五号的四层小楼里,直到2005年去世。而与嘉来兄手足情深的李嘉诚,亦曾亲往面线巷致祭。

客观上,童年时代的李嘉诚也绝对没有条件去尽心尽情玩乐。唯其由此,读书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他最大的乐趣只能从书本中,一字一句中寻找体会感悟。

伏尔泰曾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当然,年幼的李嘉诚不可能完全明白大哲学家如斯深奥的哲理。但是,他却知道,读书的乐趣。他也知道,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不过,与同龄人相比,李嘉诚读的书太多太多了。而这一读书嗜好居然影响李嘉诚一生。直到今天,李嘉诚依然故我,依然手不释卷。

即使有很多书,或其中个别语句,他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凭他的天赋和聪颖努力去领悟,去揣摩,去思索。当然,他有别人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随时可以请教自己的父亲老师。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美梦,他对那些肝胆相照,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此时的李母庄碧琴,总是充满了安慰与希望,凭着一个贤淑母亲的直觉,她的儿子李嘉诚的将来,一定是一片光明灿烂的天空。至少,一定比同龄人有出息。有时,被儿子读书声所陶醉的庄碧琴,居然忘记自己手中的针线,心满意足地痴痴望着爱儿。这或许是她平时未必时时与夫君爱儿共同居住生活的缘故吧。

多少年后,李嘉诚总能在母亲身上,感受到这慈祥期望、心满意足的眼神。

甚或,这一慈祥的目光,亦成了李嘉诚扬鞭奋蹄的动力。当然,母亲绝然没有料到,她的儿子后来会有如此惊天动地、光宗耀祖的伟业。

读书,成了儿时李嘉诚最大的乐趣,也是李嘉诚最大的选择。虽然,小小李嘉诚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爱玩耍,但出奇的是,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数学成绩十之八九是满分。

儿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了小伙伴心目中的大学问家。心思缜密的小小李嘉诚,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夫子。因为,从他的口中,总是可以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封神演义》、《吕氏春秋》,等等。只是,当时的李嘉诚,不像现在这样,戴着黑框大眼镜。那时的李嘉诚,晃动着大大的脑袋,一双惹人瞩目的大眼睛,闪烁着少年少有的精灵与成熟。

李云经先生一生未能成就辉煌大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长子李嘉诚身上。这绝不单单是潮州人的重男轻女使然。李嘉诚亦不负慈父厚望。

李云经先生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步向社会时,更需要依靠亲朋好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天真幻想,因而时时谆谆教诲李嘉诚,“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人穷志不短”、“做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所有这一切,都铭刻在幼小的李嘉诚的心中,并且,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受益无穷。

李嘉诚从小就表现出读书学习的天分来。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开心地走到爸爸身边,跟他说:“爸爸,英文不是很难学,我念给你听。”听罢,爸爸流露出一份无可奈何的伤感。

李云经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多少年后,回忆昔日这份伤感,想到父亲对生活的无助彷徨,李嘉诚情不自禁地眼泛泪光,说:“他知道我很喜欢读书,但当时条件不许可。”于是,教育就成为李嘉诚日后要追寻的梦,实践的梦,超越自我的梦。一个圆父亲想圆未曾圆的历史之梦。这个梦是源自内心世界深处,绵亘半个世纪的执着的梦。每有贡献祖国的机会,他都不放过,尤其目睹人民生活在贫困无知之中。

“文化大革命”,国家搞成这样……我想捐钱到汕头做医疗工作,只是想对国家民族有利,但最后都做不到。

这一愿望一直缠绕着李嘉诚数十年,从未间断,从未放弃,也从未动摇。

“祖国在梦萦,河山,多年未亲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期待了整整二十年。未曾间断的遗憾,遗憾;未曾放弃的等待,等待。

贡献祖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李嘉诚被邀出席国庆典礼,欣赏烟花时,他既兴奋又激动:“我终于有机会为祖国做些什么事情了。”

在李嘉诚的身上,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自发自觉的,真心实意的,绝对是无法割舍的。

李嘉诚是校长之子,令学长许幼琨印象极深:李嘉诚小时叫李雨霖,这完全是因为潮州人的乡俗。潮州人小时与成人后,分别用两个不同的名字,不过校内的顽皮的小同学更喜欢叫他李大头,尤其是宽宽的额头,在深邃精灵的眼神外,更平添一份令人敬畏的智慧。

以至于成名后的李嘉诚,也曾被不知后生几辈,不知天高地厚的一个记者戏称过李大头。李嘉诚对此,只是默然以对。李嘉诚望着这个记者,想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头大不要紧,就怕里面是空的。

李嘉诚对同学、老师非常客气,有礼貌,并未因自己是校长之子,恃势凌人,李嘉诚从来不与同学打架争执或过不去。

李嘉诚读书非常刻苦自觉,读书读到很晚都不睡觉。他儿时的朋友回忆说:“阿诚那时就像书虫,见书就会入迷,见书就会忘记一切。”

莫非幼时的李嘉诚,得天提示,深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教?莫非幼时的李嘉诚,得己领悟,深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

少年磨难

幼小的李嘉诚,除上学外,还照顾父亲的起居,两父子寄住在崇圣小学后面的一所简陋的茅草屋里,这样的房子在当地并无任何特别与突出的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门口雕有一块牌匾叫“读月书斋”。正是这块匾牌,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李云经先生与众不同的身份。

曾是李云经学生的许锡丰说:“李校长教过我算术,他下午在房子午睡时,儿子用风炉煮饭给他吃,一餐一碗饭,吃不饱。”他还记得李校长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蓝色长衫,架着一副圆形眼镜,一副十足的满腹经纶的书生模样,平时不苟言笑。但讲起课来,却是抑扬顿挫,循循善诱,滔滔不绝。

李嘉诚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时曾说过:“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对此,李嘉诚似乎很自豪。

由于生活困苦,母亲庄碧琴与弟妹留在潮州市,而父子二人则徒步大半天到临近的集塘镇宏安乡生活,父亲在当地有六十名学生的崇圣小学当校长,并寄宿在学校内。

1937年,正当李嘉诚怀抱梦想,孜孜以求地陶醉于常人不能理喻的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的枯燥教条而忘我境界之时,一个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悲惨时代开始了,那就是日本大举侵华的战争年代开始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少年李嘉诚耳闻目睹了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乱象和中国人民的苦难,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奋发自强,振兴中华的种子。

李嘉诚刚刚读初中的时候,日军轰炸潮州。迄今,李嘉诚还依稀记得日军投掷的炸弹落在身边的恐怖情景。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隔,只有瞬间选择,而且是不可能的痛苦选择,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选择。

事隔一年之后,李云经先生执教的小学,也在战火纷飞中,不得不关上了破烂不堪的大门。李云经先生又一次尝到了失业的痛苦滋味,而这次更是拖家带口六个人。

1940年秋天,饥寒交迫的李云经一家人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乡,寄居在姨亲家中。之后,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投奔在后沟小学任教的胞弟家中。然而,身为教书匠的胞弟李云松,也不过是家徒四壁,生活日用捉襟见肘,李云经纵然尚有微不足道的积蓄,终非长久之计。

同类推荐
  •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由于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肖像,再加上美元身为世界主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导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形象广为世界各地不少人所熟悉。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三毛的作品具有传奇性,三毛的一生也具有传奇性。她的人与她的书,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众多人。她的浪迹天涯,她扑朔迷离的婚恋,她令人扼腕叹息地离开人世的方式等等,无不牵动读者的心。本书用温柔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三毛的一生娓娓道来。
  •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李平、翁有利编著的《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麦克斯韦 罗蒙诺索夫》对麦克斯韦、罗蒙诺索夫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DNF之无敌剑宗

    DNF之无敌剑宗

    一位男学生在家里玩着DNF时无意中被系统提示到是否穿梭天界........?于是一段奇妙之旅开始了.....
  • 网游之小隐于林

    网游之小隐于林

    想写一本心中网游的小说!与众不同贴近真实的设定,捅得进心脏,巨龙也是一刀!会瞬移的刺客!会魔法的战士!穿重甲的法师!
  • 探险解密之坟岭迷局

    探险解密之坟岭迷局

    四名正在服役的义务兵和来自法国的王牌雇佣兵因为机缘巧合在尸坟岭里相遇,从此他们便踏上了探险佣兵的道路,许多不为人知的诡异事件就是他们将要揭开的谜底
  • 世界侦探故事

    世界侦探故事

    故事似三月飘落的丝丝细雨,带着你们走进侦探的世界里……
  • 邪灵天使

    邪灵天使

    一段不幸,摧毁了他:被人陷害他遭受三年牢狱之灾;有意的针对,他被她仇视;三年之后物是人非,生死之际无奈的选择,改变了他。从此他成为了恶灵骑士:罪恶之殇!黑暗与他相生,死亡和他相伴。他的名字在这片大陆很响亮,他叫邪灵天使——刈小麦……
  • 废材杀手逆天小姐

    废材杀手逆天小姐

    21世纪,国际第一王牌杀手苏玲,24岁。曾拜过当今第一杀手黑白双煞为师,梦中曾遇神农教她炼丹,全系法师。不信地震所吞噬。穿越成为玄武大陆真武国的苏相府地苏相国的女儿。她是废材三小姐。且看她如何舞风云
  • 琴瑟之音

    琴瑟之音

    人类与魔兽的世界,相争又相扶将魔法演化到极致,或攻,或防,能治愈,亦能杀人龙啸九天,琴音合鸣的盛况,拭目以待吧
  • 大同平叛志

    大同平叛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剑奇谭之旷世奇恋

    古剑奇谭之旷世奇恋

    苏苏在蓬莱大战中逝去,晴雪用自已的执念一直寻找苏苏的残魂,在晴雪在桃花谷的时候,襄玲思念故友,找到晴雪跟在她的身边,她们在琴川得知屠苏重生,找到屠苏后他是否会记得他们,屠苏和晴雪又将经历那些生死磨难,最终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吗?
  • 冥朝有意抱卿来

    冥朝有意抱卿来

    李卿儿在爹爹的希望下来到天山,拜在掌门刘清远门下,作为山中唯一入室的女弟子,她立志决心修仙,于世间除恶扬善。一切总是不如她想的那般简单。为什么天山之巅总是弥漫着清冷寡淡的气息?为什么她所认识的人像是都不动声色地隐着秘密?为什么任务中遇到的明明是妖魔,她却心生同情?到底是巧合偶然,还是她早已落入一张编织好的迷网,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