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对歌剧的接受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尽管歌剧在 意大利已经成为公共领域的产品而不再是私人聚会的点缀,法国人 仍不买它的账。这可能是因为,法国人总认为自己在艺术方面独 树一帜,而歌剧这种形式不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这里要介绍一 位对法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人物- 意大利红衣主教马萨 林。他继黎塞留之后掌管法国的一些事务。在路易十四幼年时期, 他一度是整个法国的大独裁者。他极其吝啬,又嗜财成性。他把空 闲时间花在称金子是否足两上,并且把不足两的作为赌资- 仅为 了输钱时能少给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引歌剧进法国的事情上, 却投入了大量的钱,可能出于政治目的,或者是因为他特别喜欢歌 剧艺术。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伟大贡献吧。为了让法国人接受歌剧,他从各个 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演员找的是那不勒斯那里阉割过的男童-当时有 一种风气,认为这类人的声音是最完美的,可以理解为人工女高音;舞 台布景交给当时最优秀的画家来打点;乐队更是大张旗鼓地请来了规模 极其宏大的蒙特威尔第弦乐团。这番努力并没有实现主教的设想,歌剧 依旧没有打动法国人的芳心。法国人坚决反对这种嘈杂的外来艺术,那 不同的音符同时响起的时候,简直让人抓狂。碰巧的是,在一个世纪以 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以同样的理由坚决反对莫扎特的音乐。不管怎样,至此,法国人对歌剧一点都不感兴趣,还是热捧自家的 芭蕾舞剧。
一、法国接受歌剧
这种现象在17世纪中叶发生了重大转机。事情是这样的,1646年, 我们红衣主教能干的手下,偶然间带回了一个叫乔渥尼·巴蒂斯塔·吕 里的小男孩,特别能歌善舞。这个孩子在佛罗伦萨出生,一直没有接受 过什么教育,这都要怪他那个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父亲。后来, 他来到蒙庞西耶小姐家,在厨房里做仆人。要说这位小姐,可是大有来 头的:她是17世纪的名媛,先后嫁给过法国的路易十四和英国的查理二 世。而且,她是投石党之乱最活跃、最权威的领袖。在她晚年的时候, 在加斯科涅有一位比她年轻得多的地方绅士一直在监狱里关着。她把自 己大部分的财产给了自己和皇上的私生子,后来就嫁给了这位绅士,并 和他共度余生。
回来再说说小吕里。这是个特别聪明 的孩子,会很用心地研究周围的事物,人 们都喜欢他那意大利人所特有的积极上进 的好品性。正是这种品性带给了意大利小 孩无限可能-甚至包括征服全世界!连 吝啬的马萨林都舍得在他身上花钱-因 为发现了他的天赋。小吕里从此师从一位 优秀的小提琴老师。因为在意大利的时候学了一点小提琴的演奏方法,他很快就掌 握了这个技术。小小的吕里明白他的未来 就拴在这把小提琴上,于是他特别认真地 学习。
也正是他的这些心思,使得他在创作歌剧时,时刻想着如何讨法国 人的欢心。他仔细琢磨了当时仍被很多法国人所欣赏的诗朗诵-他们 就是不喜欢唱歌,于是他就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了一些诗朗诵的元素。 不过,他曾因为写了一组讽刺蒙庞西耶的诗而被变相赶出了他的栖身之 所。从此,他明白讨好国王是创作的重中之重,否则他仍将碌碌无为。 吕里很快就获得了显赫的成就,被认定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音乐 家。吕里在1653年谱写了一部新的芭蕾舞剧的伴奏,广受好评。连国王 都被这部新剧所打动,甚至亲自担任了音乐总监,而吕里则主要负责管 弦乐团。在此期间,吕里发现王室乐师根本看不懂乐谱,只是凭自己听 到的主旋律的大概印象,再随意加上一些音符进行演奏,于是他开始教乐师们识谱。从这之后,他就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名利奋斗了。 吕里可谓是赶上了好时候,因为这时正是意大利歌剧开始逐渐被法国人接受的时候-他们在法国首都频繁演出,毕竟还是吸引了一些眼 球的。有一些比较有远见的人,比如两个法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 在1669年开设了第一所全国性的音乐学院。这个学院主要是排练意大利 风格的法国歌剧在法国各大城市演出。这一尝试居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 巨大成功,将更多的人吸引歌剧的舞台下。在此期间有两位剧作家- 康贝尔和皮埃尔·佩兰神甫,就大赚了一笔,并把钱用于修建第一所巴 黎歌剧院之中,该剧院专门提供歌剧的演出。他们的作品《波蒙纳》曾 持续上演长达八个月之久!
彼时已经是法国人的吕里自然也感受到了这一潮流,但他还是主攻 芭蕾舞剧的创作、排练和导演。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讨好芭蕾舞的忠实粉 丝-法国国王。虽然芭蕾舞充满了当时法国文化的特征,呆板、正 规,但是其演出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演员们,甚至连伴奏团的成员,都 是身着各式各样漂亮的演出服,为观众呈现出一种视觉盛宴。而导演吕 里,则是想怎么穿就怎么穿:有时他是土耳其人,有时他是希腊的牧 民,有时他又会化装成意大利的渔民。
吕里当然知道他的对手在歌剧上盈利颇丰,于是他便开始在国王面前说三道四,竭力说服国王让他担任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同时伺机排 挤那两个法国对手-康贝尔和皮埃尔·佩兰。吕里当上院长之后,几 乎马上开除了康贝尔和佩兰,可以说,他的计谋成功了。这期间又有一 位青年剧作家崭露锋芒,他就是亨·波塞尔,英国在17世纪唯一拿得出 手的歌剧《狄朵与埃涅阿斯》的作者。可惜的是,他只活了三十七岁。 康贝尔后来去了英国,被聘为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乐队指 挥,而不再创作歌剧。可是谁曾想到他竟然被暗杀,客死他乡,使他落 得如此境地的吕里,却在巴黎过得有滋有味。吕里继续创作着歌剧和芭 蕾舞剧,国王对他宠爱有加。唉,只能说康贝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 者,谁让他的对手是心狠手辣、诡计多端的先生们啊?他们在舞台上衣 冠楚楚、道貌岸然,可是相互之间的斗争是如此丑恶,也许都比不上一个笼子里的小狗们来得光明磊落。我可没有讽刺谁的意思哦。
二、芭蕾舞登场
克勒达·劳热纳是第一位由法国国王任命的宫廷乐师,他是当时最 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曾因为给胡格诺派的赞美诗谱曲,而在圣巴托罗 缪宗教大屠杀惨案之夜险遭杀害。多亏了他的同事,雅克·莫多以性命 为他提供担保,他才得以逃过此劫。也正是因为如此,法国才有机会迎 来第一部芭蕾舞曲-由劳热纳和他的救命恩人莫多,以及德尔·巴伊 夫共同创作的。
芭蕾舞剧的祖先很可能是哑剧。后者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史前阶段, 是作为一种祈祷方式而存在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演员通过肢体语言 和音乐把信息传递给观众。芭蕾舞剧仍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哑剧的风 格。舞蹈是芭蕾舞演员和观众沟通的方式,它承载了演员们的思想和情 感。当然,芭蕾舞剧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伴奏的音乐,缺乏了音乐 的参与,这一切注定是枯燥而单调的,再难寻原本的风采。
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儿子查理九 世体弱多病而又心系国家大事,他的母亲-国王的妻子凯瑟琳·德 尔·美蒂奇经常举办一些小规模的芭蕾舞会来转移他对国事的关心。可 见,芭蕾舞的模式早在这之前已经渐渐完整而且日趋定型了。遗憾的 是,当时芭蕾舞会的具体情况怎样,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只知道,年轻 的国王还真被那些演出所吸引,而且忘记了圣巴托罗缪惨案-他母亲 正是这次惨绝人寰案件的策划人,她为了铲除反对新教的人,而下令屠 杀胡格诺派教徒,遇难人数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竟累计至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