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还算顺利,可是好景不长,他依照皇帝的要求写的一部德文 版歌剧,非常不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当时意大利人坚持用意大利语演唱 歌剧,而那时的维也纳还是他们的天下。直到1782年德语歌剧《后宫诱 逃》的登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德语歌剧在维也纳乐坛取得了决 定性的胜利,而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也得以全面呈现给世人,这使得全世 界的学生都慕名而来,以拜他为师为人生一大幸事。按理来说,他的生 活状况应该有所改变,但是这位音乐天才就是不会理财,一辈子生活在 贫困之中。
爱情是他在这一阶段的另一个收获。莫扎特同与《后宫诱逃》女主 角同名的少女康斯坦莎·韦伯结婚了。妻子是他初恋情人的妹妹。夫妻 二人都不会打理金钱事务,他们总是不能买面包,也没有钱买副食和蜡 烛。虽然莫扎特名扬天下,又虔诚地信奉天主教,妻子也十分漂亮,而 且可以说大家都钦佩他,也都希望能帮帮他,但这都是停留在口头上而 已,没有人会拿出一个子儿。
赚钱的机会不能说没有。莫扎特1789年去了柏林,普鲁士的国王打 算以年薪三千银圆的高价聘请他担任王室乐队的指挥。这对于生活在贫 困线上的莫扎特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但是他毅然拒绝了,依旧留在了 维也纳,直到把自己活活累死。他这么做只是因为罗马帝国皇帝的一句 话:"我坚信,亲爱的莫扎特不会离开我们!"我们无从考证他这句话 是真情流露还是应景之词。不管怎样,莫扎特从心底被打动了,就这样 继续生活在贫穷之中,而放弃了到手的富足生活。
莫扎特最后的日子就是这样在维也纳度过的。他曾和施坎内德- 一位维也纳市郊的剧院经理合作,后者很会做生意,他们一直合作得十 分愉快。他就在那个时候谱写了传世之作《魔笛》。
很多人慕名而来找莫扎特,可以说是门庭若市,连皇宫里的人都来凑热闹。有一次,为了庆祝波希米亚国王利奥波德的加冕仪式,布拉格 需要演出一部歌剧。那时的王后是一位西班牙的公主,还不太会婆家的 语言,于是要求"能多来些坎内德那样的日耳曼风格就行"。莫扎特果 然拿出了自己的成果-最后的一部歌剧-《提图斯的仁慈》。整个 布拉格为这部歌剧而沸腾,人们对它的喜爱远远超过了《费加罗的婚 礼》、《赛维勒的理发师》和《唐璜》。
萨里埃里,莫扎特的对手,恨死了这个夺取他光环的后起之秀。他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用工作来摧垮这个孩子。终于,他卑劣的 愿望实现了。这些在艺术界混吃混喝的鼠辈们,总是十分嫉妒那些优秀 的音乐家。莫扎特一辈子生活在这种无休无止的阴谋之中,但是他不知 道。无论如何,莫扎特的音乐使他远远超越所有平庸的卑劣小人,后者 只能对他无限崇拜。
莫扎特一生成就璀璨不已,却如此短暂,就好像一颗流星。他很快 就走到了人生最后的阶段。据说,在他濒死的时候,有一位黑衣人来到 他家,高喊:"准备好了吗?已经到期了。"贫困而且饱受疾病折磨的 莫扎特认为这就是带他去天国的死神。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来取货的 仆人而已,而在那个年代,他们在非工作的时候都喜欢穿黑色的衣服。 这位仆人来取的曲子就是《安魂曲》。这也是一个贵族定做的作品, 这位名叫瓦尔塞格的贵族,才疏学浅,还妄想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赚点虚名,于是就说 愿意出高价,让 莫扎特写首《安 魂曲》,并署上 他的名字。莫扎 特对待音乐,对 待任何委托的工 作,都是竭尽全力完成,即使病魔已经侵蚀了他的肌体。《安 魂曲》交稿后的第二天,莫扎 特与世长辞,这一天是1791年 12月5日。
命 运 的安 排 真是 说 不清 楚,谁曾想这首代笔之作竟成 了他最后的作品。他一生都在 勤劳地工作,这首曲子也许是 对他生命最好的抚慰。希望在《安魂曲》的陪伴下,在天国 的他,能远离贫困,真正过上 安宁美好的生活。
莫扎特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日子里下葬的,市政府给了他一口棺材。当天,只有他的不知名的 小狗陪他到了墓地。葬礼十分凄惨,凄凉的狗叫声徘徊在荒凉的墓地 上空……忠实的小狗在泥水和冰雪中狂奔,在主人埋进最穷的人的墓 地时,它一直在场。不知莫扎特的在天之灵看到这幅场景,心里是什 么滋味。
过了几天,他的妻子希望到墓地为丈夫祈祷,却怎样都辨别不出哪 里才是埋葬了莫扎特的地方。不久之后,这位妻子再婚。虽然她本人没 有什么太多的优点,但是终其一生,她都在不停地搜集莫扎特的作品。 后人哪怕仅仅是因为这一点,也应该对她心存感激了。
就这样,莫扎特永远地离开了人间。要是从付出的角度评价莫扎特 的生命,那无疑,它是最有价值的。但是,莫扎特本人一生穷困潦倒, 缺衣少食。可以说,他是上帝无意之中遗落在人间的一块瑰宝,但是人 们没有珍惜。他给世人留下的丰富而瑰丽的音乐财产,和他最后的栖身 之所极不相符,更何况他是因为过度劳累、食物匮乏而且常年生活在痛 苦之中而逝世的。后人总是很感慨他的不幸,而且有人计算说,哪怕他年薪仅仅有八百美元,那都能将他的寿命延长二十五年,就会有更多的 作品留给后人。可惜,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更何况,艺术家的地 位直到很多很多年之后,才有所改善。
莫扎特是天才,没有人可以否定,但他是个不幸的人,而且生不逢 时。造成他生命悲剧的最大原因在于,他生活在哈布斯堡王朝-一个 鼠目寸光、极其无聊、俗不可耐的王朝。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小肚鸡 肠,庸俗至极。她认为音乐不过是皇冠上的点缀,是拿来炫耀身份的工 具,而所谓神童的孩子们也只不过是花坛里的小花匠,能为主人摘一朵 鲜花,就已经是他们了不起的成就了。
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儿子约瑟夫二世是个聪明人,同时也是一 个放荡不羁的人。他一门心思研究奢侈的享受,连自己的个人事务都处 理不好,推行了一段时间的改革,结果也是可想而知。虽然,年轻的国 王有点贪图享乐,但是他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毋庸置疑的,国王认 可了莫扎特的才华,可他没有想到,天才需要享有更多的自由。这个给 帝国增光添彩的人,却总是缺乏国王的护荫;这个最向往自由的人,却 未得到应有的自由。
莫扎特在外人眼里光芒四射,但他并不是哈布斯堡的道德楷模。其 实他从不烂醉如泥,也不寻花问柳。作曲几乎占了他生活的全部,他或 许会带上几个年轻美丽的女朋友去镇里的名贵糖果店买一个冰激凌,小 小地铺张一把。但是,这样的他仍然缺钱花。意外地收获五十美元之 后,他总是觉得,为什么不在纳税之前就及时花掉呢?
他就是这样,虽然不浪费,但没有节制,只要兜里有五十美元,就 总得花上五十一美元不可。这样根本就是通往破产的路。莫扎特是个不 折不扣的乐天派,纵然身在困境,他也总觉得下一个职业会帮他渡过难 关。为了在"潜在"的资助人面前显得体面,他会再次借钱来还前一项 债务和换一件漂亮的外套。
不知道是否这样就叫做大智若愚,莫扎特本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 体:日常生活搞得他焦头烂额,在音乐领域却有《魔笛》这样的神作, 这是再聪明的人也想不到的。这难道就是天才和凡人的区别吗?但令人 痛心的是,这位天才一生都贫困交加,他为全人类留下的精神遗产- 动听的音乐十分丰富,死时清点的财物却只有一件衬衫。
莫扎特确实这样的不可思议,也许他本就不属于这个俗世。当整个 世界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时候,大主教一句假惺惺的话就让他放弃 了年薪三千银圆的职位。他是那样的敦厚、讲道义,最后得到了什么 呢?意大利人对他和他的作品无尽地诋毁。这些称霸音乐戏剧二百余年 的意大利佬,几乎仇视一切外来的事物,哪怕是精品。而号称人人都是 半个音乐家的维也纳又如何呢?他们没有给予自己的同胞一点支持,他 们对莫扎特的作品不以为然,宁愿把时间和金钱投给飙高音C的阉人男 歌手,或者是意大利的花腔女高音的新作品。
音乐圣地萨尔茨堡-莫扎特的故乡,又是如何对待这个天才的? 他们只是延续以羞辱艺术家为乐的传统。主教除了肆意克扣莫扎特的薪 水外,甚至不容他有一点额外收入。有一次主教得知莫扎特在维也纳演 出小赚了一笔,他立即把莫扎特少得可怜的五百元年收入又扣下了一百 元,并且竟然禁止他以演出或教课的方式补贴家用。莫扎特又一次默默忍受,只祈祷早日离开这个鬼地方。后来他被迫回乡时,才决心抗争, 不再让主教像对待一个偷了鼻烟壶的奴仆那样对待他。
世界每个角落的统治者似乎都有同一副丑恶嘴脸,在艺术家面前大 施淫威、野蛮专横。据说,里奥伯德王后对莫扎特写给她和她丈夫的歌 剧大发雷霆,痛斥莫扎特为"一头从德国来的猪",其实这个疯女人连 用德文拼写自己的名字都拼不好,怎么欣赏得了莫扎特的音乐!
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大多数人了解到莫扎特的惊世才 华,但他的音乐仍然不能被很多人接受和欣赏。这些人总说莫扎特的音 乐过于前卫,难以理解。所以直到死,莫扎特的非凡才华也没有得到公 认。不仅如此,他甚至一直找不到适合的职业!尽管他也有许多热心善 良的朋友为他来回奔走呼吁,唤起大家对他的重视,但没什么效果。很 多人都不会想到,如此声名显赫、光彩照人的莫扎特最终会积劳成疾, 在贫寒中死去。
也许,这就叫做命运。我经常思索,无论你有怎样的惊人才华,付 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运气都是成功不能缺少的金钥匙。比如说,如果 海顿没有碰到他的那位犹太经纪人,就不会到伦敦,也不会流传下如此 多杰出的音乐了。
而显然,莫扎特终其一生也未交上好运。他总是劳碌奔波。也许幸 运女神曾经轻叩过他的门扉,他却每每错过。也许他那时正忙着教钢 琴,正忙着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者在永不停歇地翻山越岭。他的不 幸甚至波及一起共事的人,那位写下《费加罗的婚礼》剧本的威尼斯人 也是穷困潦倒了一生,他先是在纽约开一家仅仅糊口的小杂货店,然后 又试图在戏剧领域碰一把运气,他与莫扎特,可谓同病相怜了。
莫扎特的悲惨命运,让我时常对艰难的时势和冷漠麻木的人心发出 诸多感叹,但这些都已随莫扎特墓前的一抔土去了。但只有音乐,永 不褪色的音乐,就像天才的英魂,永恒地在一代代人心中回荡。我知 道,伟大的艺术家不止莫扎特一个,但他在我第一次听说之后,就成为 我最喜爱的人。我对莫扎特的喜爱、崇拜、敬仰之情,远胜贝多芬、瓦格纳、巴赫。在迪洛尔州、萨尔 茨卡莫古德和柯恩滕州有许多小村 庄,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小市场。 伫立在中央的喷泉是我最向往的地 方,这个凝聚了石匠和铁匠辛勤劳 动的地方,不仅仅是圣母玛丽亚和 耶稣的休息场所这么简单。它是小 镇的商业中心,且看在这里饮马的 赶车汉,唱歌玩耍的孩子。喧闹过 后,空荡的市场上只有喷泉那潺潺 的水声在回响,更觉宁静悠然。如 果说,巴赫的音乐像盛开玫瑰的雪 原,那么莫扎特的音乐恰如这喷泉 中源源不断的流水。它自源头带着 一种静谧,离开独耸云霄的山峰,越过山边广阔的树林和草地,最终流淌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化为永恒肃 穆的冰山,净化灵魂,让尘世间一切的喧嚣嘈杂不复存在。它温和、坚 定,满是幸福和欢乐的感觉,唤起人们关于美好童年和欢快笑声的尘封 已久的回忆,寻回那份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