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7200000016

第16章 剽窃大王亨德尔

亨德尔和巴赫都生于1685年,他比巴赫多活了九年,于1759年 七十四岁逝世。他的全名是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那是他加入 英国国籍之后的名字。在成为英国人之前,他叫格奥尔格·弗雷德里 西·亨德尔。对于一个宫廷乐师来说,极大荣誉之一,就是逝世后被埋 葬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这一荣誉恰好也被亨德尔得到了。

亨德尔家在萨勒河畔的哈雷城,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他 对儿子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当他发现儿子居然想以音乐为生时,大发雷 霆,使劲地跺着他的萨克森大脚,坚决反对。在他看来,一个以音乐为 生的人没什么出息,只有学习法律才是正途。后来,父子之间还是谈妥 了:儿子到大学里学习法律,作为交换,他可以在本地教堂从事为期一 年的见习管风琴师。然而,在一年实习期满之后,亨德尔立即获得了固 定的工作,很快把法律放在了一边。

最开始的时候,几位赞助人很赏识亨德尔的音乐才能,想提供一部 分补助,让他到意大利学习作曲。但是这被年轻的亨德尔断然拒绝,他 认为一旦接受了这些赞助,就相当于把自己卖给了有钱人。他实在是吃 够了土豆和炖白菜,但又出于自尊心的考虑,他没有接受平坦的学习之 路。所以,他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积攒学费,以便找机会留 学意大利,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1705年,二十岁的亨德尔在汉堡排演了他的《阿尔米拉》,获得了第一次成功。在那之后他便有了足够的资金走向意大利。在那之后的三 年,他踏遍了意大利的很多重要城市,包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威尼 斯以及罗马等。他很好地掌握了歌剧艺术,并在意大利展露了自己的才 能,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亨德尔的性格也随着他的声名鹊起而逐渐定 型。人们形容他"脸很长,头上一直顶着蓬蓬的假发,那鬈发直至肩 头,头高傲地向后仰着,体型有点像熊,肩膀很宽,有点发福,两腿张 着走路,身体左摇右晃,上半身却挺得直直的"。亨德尔也知道自己长 得不太好看,又在音乐上刚刚起步,所以行事时万分小心。有一次,在 指挥自己作品的时候,他发现谱子上有一个小节居然标高了七度,而他 能接受的小提琴音高不过三度。不同于巴赫,他从不苛求乐手的技巧, 他并不在乎演奏的好坏。也许这解释了为什么巴赫临死时穷困不已,而 亨德尔在去世时却依旧广受瞩目。

A.斯克拉第是亨德尔最欣赏的歌剧艺术家,在后者技术日益提高的 时候,常常与小斯克拉第共同表演一些即兴演奏,他们在弹奏古钢琴的 技术上差不多,可是后者在管风琴的演奏上技高一筹。他借鉴了小斯克 拉第在歌剧的旋律中柔美与流畅的特点,还有形式上"华丽的"特点, 于是便创作出了意大利歌剧《里纳尔多》。

告别意大利之后,亨德尔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为了汉诺威选帝侯 的宫廷乐队长。当时他们也在顾虑,这样是不是不太合适-给一个青 年人太多的称赞可能不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后来,亨德尔听说伦敦急 需优秀人才的时候,就马上请了一年的假期,来到了目的地。虽然中途 遭遇颇多波折,但是,他认定了那里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于是又去了 一趟伦敦。最终,他再也没有回到汉诺威。

巧合的是,他去那里不久之后,安妮女王驾崩了,亨德尔的前任主 人汉诺威继承王位。这真是上天和他开的一个玩笑,还好,他凭借自己 的才能,再一次得到了国王的青睐。事情是这样的,他镇静地考虑了一 下自己的处境,把他的《水上音乐》-这部著名作品送给了国王。这 本是他为王室家族联欢会写的音乐作品,里面包含了烟火表演。新任国王很是喜欢,在重新接受他的基础上,还让他每年拿着两万镑的皇粮, 仍旧干他的老本行。

音乐同众多的商业活动一样,也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为英国 人开始对意大利轻歌剧感兴趣,于是一支新的歌剧团就出现在了英国 人的视野中,领队的人名叫勃努基尼。他和亨德尔之间展开了激烈的 竞争。拜伦曾经记录过这件事情:人们说,亨德尔和勃努基尼相比, 就是个蠢材。该诗的结尾写道:两人本是一路货色,相互竞争?可 笑,可笑!

其他的民众则完全是看热闹的心理,他们更感兴趣一方是怎样制伏 另一方的。实际上勃努基尼写的一首轻松派音乐,只是因为抄袭了一位 著名乐师-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管风琴师安东尼奥·洛蒂-谱写的 一首牧歌,而被逐出英国。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胜利者亨德尔本人的 狡猾程度和剽窃本事那可真是"前不见古人"的,却受到大力的追捧。 他还因自己剽窃功力极佳而自鸣得意。一般情况下,他都是以别人的曲 调为基础,然后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想法,略微进行一些改动,就以他的 名义搬上舞台。他还曾经自嘲道:"我又不是笨猪,当然知道怎么利用 这些成品!"可惜在那个年代,除了音乐侦探们,比如西柯蒙特·斯佩 思,没有人知道这些作品的真正来源。

亨德尔在写谱子的时候,并不要求做到完美,这是他另一点和塞巴 斯蒂安·巴赫不一样的地方。他认为只要让乐手和歌手明白旋律即可, 进一步的精细化,只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说他懒,他这是务实精神的一种表现。同时他 在音乐创作方面还是十分勤奋的,据英国亨德尔学会手里的材料显示, 他们编撰的亨德尔曲集,共有一百大本。这一发现不能不说是令人惊讶 万分的,或者他的体力和挖煤工人一样健壮,以至于可以完成如此宏大 的工作。在他的作品集中,我发现共有两部德国受难曲、两部意大利语 清歌剧、四首加冕赞美歌、五首赞美颂、十八部英国清唱剧、二十首管 风琴曲、三十七首器乐奏鸣曲、四十一首意大利式歌剧,再加上数不清的其他作品。在这些作品之外,亨德尔利用演出的间歇,还亲自担任管 风琴演奏的导演。这还没完,他居然还同时管理剧院的事务,而且不分 大事小情,他一律询问。这个人可真是有着无穷无尽的体力啊。可是, 毕竟人不是铁打的,过度的工作使得他突然有一天中风了。一般来说, 中风会夺取一个人的性命,但是他不但活了下来,而且工作好像也没有 受到太大的影响,也就是去泡了泡欧洲大陆上一个有名的温泉。他前后 大概去过三次,泡的时间比一般人长一些。因为担心自己在舞台上的地 位不保,于是每当身体状况稍有好转,他就赶回伦敦。他知道,如果再 出现一个约翰·盖伊之类的人,写出个什么《乞丐的歌剧》,那他就真 的面临被遗忘的命运了-这是最令他难以忍受的。中风之后,他放弃 了考文特花园剧和歌剧,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倾注在清唱剧的创作上, 在被称为"干草市场剧院"的舞台上积极奉献着。日子还在平静中流 淌,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柏林的邀请函,那是个他从未去过 的地方,也就是说那里没有他的敌人。亨德尔原本就不安分的心再次受 到了蛊惑。我觉得他肯定经不起这样的诱惑。

果然,他选择来到柏林。在那里,他收入还算不错,并将《弥赛亚》介绍给爱尔兰人。尽管亨德 尔本人更倾向《参孙》,对《弥 赛亚》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毕 竟英国人视后者为民族瑰宝级别 的清唱剧,以至于英国乔治二世 在观看该剧演到《莎士比亚》的 时候,都要起立致敬。这后来也 成为了一个传统。在此之后,大 家都认为在这一节起立的人才是 有教 养 的。 我对 此始 终 困惑 不 已, 为 什么 很多 人在 欣 赏巴 赫 的《G小调赋格管风琴曲》时, 依然稳稳地坐在椅子上,他们是 怎么想的呢?上面这种起立致敬 的真正原因,在于英国人将《哈里路亚》视为国歌,而且是来自天国的国歌。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可 知,对于国歌,没有争论的余地。

我可是完全没有瞧不起亨德尔作品的意思。虽然他问题多多(乐 谱粗制滥造、剽窃永无止境),但是他很有才能,又异常勤奋,为音 乐奉献着自己的生命,可以归类到伟大音乐家的行列之中。另外补充 的一点就是,他极大地提高了英国人的音乐感,进一步推动了普塞尔 未竟的音乐事业,并最终使英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欧洲出现了一个在各国进行演出的音乐神童-莫扎特,当时 正好是亨德尔逝世六周年。有一次,莫扎特来到夏洛特皇后面前,演 奏了一首小提琴奏鸣曲,同时他递给皇后一封信,大致内容是希望自 己在皇后的照顾下可以取得类似"亨德尔先生和哈塞先生"的成就。 今天可能只有最完备的音乐字典中才收录了约翰·奥德尔夫·哈塞的 名字。可在莫扎特的年代,哈塞是公认的伟大的意大利式歌剧家之一,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德国人,曾经创作过一百多部歌剧,而现在可 以说一首都没有留下。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欣赏标准是在不断变化 的,就像没有人说得清,明年流行什么风格的衣服一样。音乐也是如 此,可怜的音乐家就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

可能这就解释了巴赫死了还不到二十年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抛到脑 后。可还有人记得乔渥尼·巴奇这位绅士。他是马蒂尼神甫和老巴 赫-对位法的忠实拥护者、创造了宗教"清唱套曲"-的学生,他 曾因相貌端庄而出演过歌剧。他在米兰大教堂弹奏管风琴的时候,加入 了天主教,问题是他生活在信仰新教的英国,这必然会有些麻烦。一个 总是万事如意的人,能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呢?难道,国王或者政府没 有因为音乐上的争辩感到不安,而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措施?又或者,没有 将歌剧演员划归一般演员的职位中,避免使之成为音乐家之争的炮灰?

答案是肯定的,国王和政府通过制定规范,来努力预防这类事件 的发生。从此,歌剧演员和其他舞台演员一样,享有了受到平等待遇 的权利。

同类推荐
  •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陶器、陶俑鉴赏与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古代陶器概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先秦时期的陶器、秦汉时期的陶器、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陶器、陶俑之谜等内容。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

    由于山陕、河北两地人民在语言、美学风格等方面有差异,到北京和河北演出的山陕梆子必然发生河北化,这成为河北梆子诞生的基础。河北化的山陕梆子即河北梆子。在乾隆盛世,歌舞升平,物阜民丰,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之所好,全国各地的戏曲班子纷纷进京献艺,形成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乾隆三十九年以前,山陕梆子在北京戏坛并无太大的影响,直至著名的秦腔艺人魏长生进京演出,才使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河北梆子》适合大众阅读。
  •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本书汇编的大部分论文和作品,是作者自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至2008年,整整二十年间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高校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共收入论文28篇,美术、设计作品89幅。是一部含量大,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著。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虽寒心但不忘

    TFBOYS之虽寒心但不忘

    六个人,三种爱情。就算一路上有点坎坷,但是有对方还是幸福的。
  • 医见倾心:独宠男神契约妻

    医见倾心:独宠男神契约妻

    不近女色的医院院长、脑外科主刀。两人的岁数整整差了一个轮,却意外地到哪都能相遇。在医院电梯初次相遇,拥抱;在医院走廊的二次相遇,亲吻;在院长办公室的第三次相遇,差点擦枪走火!“楚云来,我怀孕了,快对我负责!”“我不记得什么时候和你有过亲密接触!”“呸!想赖账!去问问你的第二人格!”
  • 谢谢你们在我的世界里停留

    谢谢你们在我的世界里停留

    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朋友都是值得珍惜的,此书讲述了我与好朋友发生的故事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我还是无法忘记那片美丽的天空

    我还是无法忘记那片美丽的天空

    ”外面繁华的城市,闪烁着的霓虹灯好似银河的灿烂银河,在城市中穿梭的电车,好似城市里的脉络一般,纵横交错...“”爸爸,外面的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是的,问天,外面是一个很美丽的世界。“”是吗...好想出去看一看,“我躺在床上,看着爸爸憔悴的脸,却还是对我露出温暖的微笑,一整暖流从我的心里流过,爸爸他很辛苦呢..我怎么好意思给他添麻烦呢......
  •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本书可为初学者奠定基础,使读者对物流技术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有相应的了解,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流专业人员进一步学习物流技术知识的参考书。
  • 边伯贤:记者女友别拍我

    边伯贤:记者女友别拍我

    EXO多了一个私生活记者,居然是YG公司火热女团FAIR的退团成员!呐,朴柚皙,从前把你锁进了黑名单,现在亲自把你拉出来。我想,以后永远和你在一起,想让你的相机里只有我的照片,想让你的绯闻里只有我。——边伯贤。
  • 藕断蓝连

    藕断蓝连

    有些人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或许帮助过你,或许扰乱过你,或许只是让你体验感情。但他们大多只是稍纵即逝。而有的人,明明和你毫无沾边,仅仅只是正好在这个时间相遇,你却不知道:爱情她来了。而且这要是与爱情有关的,只要一出现,便将紧紧附于人生。从不替代,从不再来,从不停止......
  • 触光

    触光

    她,因和一位教师打了个赌,这个赌,改变了她的一生,让她看清自己身边所谓朋友的真实面目,同时也促使她成长,感悟,直至实现自己的梦想。
  • 巴山夜雨词

    巴山夜雨词

    南宋末年,巴山腹地,一处名为雀之祠的草庐,里面住着一位精通天下事的青年,不管什么人,询问什么事情,都会得到答案。前提是,有命走到雀之祠。一个路边捡到的,吊儿郎当的少年,是雀之祠主人唯一的牵念,另外一个牵念已经在坟里睡了十年。“你个卖国贼,你个大骗子!”少年骂他,“阿青,救命!”少年依赖他,“阿青,你会不要我吗?我没有父母,没有家人,现在连国都没有了,我只剩下你了!”少年哭的迷糊。雀之祠,韩青衣,可解天下事,却救不了最爱的人,曾经救不了,现在也救不了。崖山的海边,大浪滔天,“四年了,终究还是走了回来!”少年叹息,“黄金台上客,应是不归来!再见了,阿青!”南宋的繁华,终然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