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6800000009

第9章 华枝春满(1)

浅谈书法缘起几位友人及学生都说我的书法好,其实是过誉了。朽人虽爱好书法、音乐等艺术,但自愧生来没有什么天赋,仅天性喜好而已!至于艺术成就,则自视没有少许悟性,所以更没有“成就”可言了。

但几位同好书法之友人一再相邀,几番推迟不得,故只好不揣浅薄,在此与大家妄谈。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拟从书法流派及其发展简史谈起,以助诸君知其概貌,粗窥书法之历史脉络。

一、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文字的规则或方法,用以记录或传递信息,故文字不可不重视。然而,各国的文字,因其产生之年代与认识的不同,故在结构、分布及至章法多不相同;甚至一国文字,因历史变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形体,故有书体及流派之由来。

古书云“书画同源”,而实际亦如此。以我国汉字为例,即从形象之图画开始的,后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即是“字如画”或“画如字”,自有它的艺术魅力所在。

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字之法入画,或融画之势入字,颇有开创之大家,故有五体流派之由来。进而述之一一工笔中之人物,其脸或手、或臂、或衣褶,多为玉筋篆的笔法;再者,花卉画中之花、瓣、茎、叶,亦是篆书的笔法,故而线条或流畅柔软,或坚硬如铁,可证以书绘画者也。而绘画之腕力、手势,与书法之力度与技法,亦多有默然相契之处,此为“以画入笔者”之明证也。

若论书体,一般称正、草、隶、篆及行书,共称“五体”。现从发展之次序,首以甲骨文为先,次为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以上是“古文”的范畴;而后才有隶、草等体。现简要讲一下它们的历史由来及其流派。

1.古文(1)甲骨文

甲骨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以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的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此为已知的最早的汉语文献形态。

早期,那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曾被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或“殷墟文字”,现通称为“甲骨文”。因商、周时期的帝王,凡诸事多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以察吉凶或定国事,后将占卜之结果刻于甲骨之上以便保存,此即为“甲骨文”之由来。

当然,除占卜吉凶外,甲骨文内容涉及面亦广,如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封地、世系、家族、人物、官职、征伐、刑狱、农业、田猎、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故甲骨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一一尤其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字极为珍贵之资料,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中的殷商甲骨卜辞,主要是殷墟甲骨。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商纣王)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1928年秋才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人是江苏丹徒的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鹗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编纂并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因此,研究甲骨文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学家罗振玉。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皆用刀刻,字体则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精致非凡。

(2)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则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常常作为“青铜器”之代名词。金文(或钟鼎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以内容而言,金文的内容多为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记录,皆反映当时之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相对甲骨文而言,化板滞为流畅,变化多且丰富。以字体而言,金文基本上属籀(大篆)体。

周宣王时所铸之《毛公鼎》,上面的金文极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共497字,是出土之青铜器铭文中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遒劲流畅,布局不弛不急,字之位置排列得当,是金文作品中之杰出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亦是金文中难得之作。

古文中除殷墟甲骨较为著名外,钟鼎方面有《孟鼎》、《小盂鼎》、《散氏盘》、《毛公鼎》,乃至《三体石经》中的古文。

(3)篆书“篆”者,依《法书考》解释:“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谓为传递事物的信息或道理,可以传承、延绵,以至无穷。

《说文》云:“篆,引书也。”谓引笔而书,引书成画,积画成形,形以象字之意也。在六书中,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皆以象形为基础而来。故象形字为最早之文字形状,亦是篆字的主要特征,此为其一。

篆书特征之二,是其笔画有转无折,一切转弯之笔画,都成圆转而成,无有方折。

此所谓“篆”为广义的“篆”,泛指秦代与秦代以前的各种字体。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多次的变化,其历史可分三阶段,即:古文(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等)、大篆(籀书)和小篆。

大、小二篆,虽出自钟鼎甲骨,但依然为原始字体。唐·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过:“篆尚婉而通。”就是说篆书的笔画必须婉转而通顺;所谓通顺,指转弯的笔画没有方折笔势,而成圆转。

秦时,隶书自小篆中出,渐成新的字体,当时还是隶书的初形。至汉代时,隶书渐兴,时为以后,此一时期为隶书成熟期、壮年时期,是隶书当道的典型时期。作为实用文字,二篆逐渐退位让于隶书;但作为书法艺术,仍有名家,如汉相萧何所作,时称“萧籀”。后汉篆书名家中有位名叫曹喜的,时称“篆书之工,收名天下”,史书中说他“喜倾慕李斯笔势,少异于斯而亦称善。”此人喜尤工悬针篆、垂露篆与薤叶篆。

另外,后汉名家还有蔡邕,他是《熹平石经》的书写人,著有《篆势》,史书中说他“蔡邕书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此外,许慎工小篆,师法李斯,笔法奇妙,著有《说文解字》14篇,对后世影响极大,承传了篆(籀)书法度,成为后世学习之圭臬,曾被奉为“楷书正误”的标准。后汉著名篆书遗迹中的《嵩山少室》、《开母庙》和《西岳庙》三石阙,还有汉碑篆额若干种。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楷、行、草等书体均已诞生,而仍不乏篆书名家。如魏时《正始三体石经》上的古文和小篆,可谓汉篆的典型。而《吴禅国山碑》篆法严整,《天发神谶碑》则由转而折、由圆而方,名为篆书,已显隶书之韵意。晋时的《安邱长城阳王君神道碑》,其篆书笔法多方头尖尾,略带挑法。

此外,宋·范哗工草隶,尤善小篆;梁·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欧阳询评云:“萧侍中飞白,轻浓得中,如蝉其掩素。”另,梁·庚元威善作百体书,并作杂体篆24种,这些亦是篆书名家。

唐代之篆书名家首推李阳冰,史书中说他的篆书“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他自己也说过:“(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信也。”唐·吕总说他:“李阳冰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史书中说他的《乌石山般若台题名》、《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为“阳冰四绝”;另有《李氏三坟记》、《唐公德政颂》,以及“听松”二字,都很有名。

五代两宋时期工篆书者亦不少。较著者为徐铉、徐锴兄弟,世称“二徐”(铉为“大徐”,锴为“小徐”)。兄弟二人皆好李斯小篆,造诣颇深。徐铉遗迹有《篆千文》、《温仁朗碑额》等。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篆韵谱》5卷。除“二徐”外,较著者尚有郭忠恕、僧人释梦英等。

郭忠恕,字恕先,书中称他“篆法匹徐铉而诮英么”,著有《汉简》一书;作品则有《重修五代汉高祖庙碑》、《怀嵩楼记》等传世。

梦英(僧),衡州人,号宣义,工“玉著篆”,有《千字文》、《夫子庙堂记》、《妙高僧传序》等传世;著作有《篆书偏旁字源》。元代时,篆书成就较大者,如赵孟頫、吾邱衍、周伯琦等人。赵孟頫篆书多见于碑额及墓志铭盖。吾邱衍著有《学古编》、《三十五举》、《周秦石刻音释》、《学古编》、《印式》等专论“篆法”之著作。周伯琦有《李公岩》、《临石鼓文册》等传世,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

明代篆书名家中,以李东阳最为有名,其小篆清劲入妙,卓而超群,自成一家。赵宦光根据《天玺碑》而小变其体,创作草篆,颇具个人特色。程南云、景阳、徐霖、陈淳、王谷祥等人亦是有名之书法家,他们多承宋、元遗风。

清代篆书名家则比前代更多,以清康熙时期的王澍为最为有名,此人篆书谦和朴实,一时顿称“无双”。江声的篆书兼石鼓《国山》之遗意,故成一代名家。清乾隆时的洪亮吉、孙星衍、钱坫、桂馥等亦以篆(籀)书著称,而尤以钱坫为杰出。清嘉庆时期,有名家邓琰(石如)崛起,其篆法出入二李(李斯、李阳冰),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其推为“神品第一”。清代篆书名家多笃守阳冰之法,邓琰则一改往习,以隶笔而为篆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清道光年间,黄子高篆法俊健,直追邓琰之风。又有何绍基以颜真卿之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刚劲有力,终成一格。至清末乃有杨沂孙、泗孙兄弟,二人均从《石鼓》入手,参以钟鼎款识,自谓“历劫不磨”。后有吴大澄,所写篆文平整匀净、凝重简炼,中年以后杂以古籀,另辟蹊径,终成高手。吴芷舲则以汉碑篆额、汉印篆法,参以《开母庙》、《国山》、《天发神谶》等碑刻,于邓、钱二家之外独树一帜。

此为篆书演变之脉络,所述或许不全,容后来者补之改之可也!

(4)大篆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构形多为重叠;因著录于《史籀篇》,故称“籀文”,籀文是秦统一中国前流行之文字。

《史籀篇》乃用首句为篇名,实非人名。《史籀篇》取多少字已不可知,许慎《说文解字》中举出220余个不同的字。

大篆著名碑帖有《石鼓文》、《秦么敦铭》。李斯小篆著名遗迹有《泰山刻石》。据传《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亦李斯作品,但传世的据说都是宋郑文宝重刻的南唐徐铉幕本。《琅琊台刻石》传为李斯所书。

籀文,又称“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因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刻于石鼓上而得名,石鼓文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隋唐之际,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十个石碣,样子像鼓,故起名为“石鼓”,上面的文字也因此而称为“石鼓文”。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鼓乃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物品,上面的诗是歌颂秦王的;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5)小篆小篆,又名“秦篆”,因相传为秦国丞相李斯所创,故名。小篆为通行于秦代之文字。其字体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自李斯以后,唐代李阳冰、五代的徐铉、近人邓石如等皆以篆书见长。

自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各国删繁就简,各行其令,故文字极不统一。秦灭六国后,秦王采纳丞相李斯之意,进行文字改革,故有六国文字统一之事。据记载,参加统一文字工作的人有赵高、程邈、胡毋敬等。但依《说文解字》收列9353字,所举须要改革的篆文只有225字,所以不能说李斯“创造了”小篆。相传,秦代金、石刻文皆出李斯之手,此为李斯的杰出功绩,其对秦统一文字、简化文字的贡献亦是功德不小。

自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河南)后,五百余年,经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语言方面,则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只“宝”字的写法,当时就有194种不同形态;“眉”字的写法也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亦在百种以上。这些异形的文字,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结构怪异,此为书法艺术新的里程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便于统治,故在文字上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区别于“大篆”。

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琊台刻石》、《泰山石刻》及其拓本残存《始皇廿六年诏》等最能见其真相。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民间原型与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

    本书在神话相对贫弱,民间故事、传说十分富有的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从中国立场出发,把建立在丰富神话谱系基础上的西方“原型理论”与中国经验联系起来,从中国民间故事、传说中发现“原型”在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呈现方式,深入地说明了新时期文学与本土民间文化的关系,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无上灵途

    无上灵途

    这是一个人人修行的世界,这是一个已强者为尊的世界。一个身怀暗疾的少年从坟圈中走进大千世界,只为求得改变。踏上灵途,起武于九霄。
  • 网上开店进货指南

    网上开店进货指南

    本书就网店货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介绍了货源的种类及开辟货源的渠道和方法。
  • 铁甲威虫之茉莉语香

    铁甲威虫之茉莉语香

    她,只能留下,悲痛的眼泪,去默默地看着,她长得那么貌不起眼,只能看美丽脱俗的另一个人,她真心希望他能幸福,悲痛只被她独自承受······她并没有想到,这背后中的背后竟还有着层层迷云·····揭露后,竟发现,这后面竟还有着更大,不为人知的秘密······茉莉语香,迷域流墨!
  • 凯源之夜店王子追爱记

    凯源之夜店王子追爱记

    这个夏天我们一起毕业~这一天都是蓝天白云,随着相机“卡!”一声,印在照片里的是我们最美好的笑容。
  • 极道仙王

    极道仙王

    黑色小鼎带着杨辰重生异世,重生后并没有腰缠万贯,妻妾成群。婚姻早已被家族定下,对方是镇南王府小郡主,倾国倾城,有着帝城第一美人之称。可是,小郡主却活不过十八岁,定下的亲事还是阴亲……
  • 蚕月破

    蚕月破

    蚕食着水影中的月影,处心积虑。就像蚕吃着桑叶,一口一口。却不知,谁人打破这水中平和,碎了月,虚化一空。自己建立的产业,用家外的身份娶得自己脱离苦海。却不知出现意外······
  • 古国幽陵(已出版)

    古国幽陵(已出版)

    1958年的一次水下考察发现神秘建筑,从而揭开了超越现代文明的史前文明的面纱。史前文明的古国预言家为证实自己的预言来到了现代文明,一场以寻找人鱼幽幽的故事而开始,穿越在两个文明世界里,渐渐接近在人类历史文明中消失的古国,慢慢揭开了预言之谜背后的真相……
  • 带上儿子做特工

    带上儿子做特工

    苏小念利落地潜进目标的酒店套房,三秒打开了保险箱。小念扬起纯真无比的小脸看向身后的苏染尘:“妈咪,你又慢了二十秒。”主卧室传来暧昧的呻吟,苏染尘一把捂住了小念的眼睛,低声说道:“小孩子不准偷看,妈咪进去宰了目标,小念在这等着。”“妈咪,你先别走.你忘了给枪装上销声器。”
  • 妄想日常日记

    妄想日常日记

    这只是一本日记,文中取材来自现实对话,网络所知。人物多为真实存在,依旧是描写无生的故事。唯独换了角度。大概还有一堆其他的事!哪里是妄想和哪些是现实,谁也不知道。
  • 爱情如落花般凄美

    爱情如落花般凄美

    在锦瑟年华遇到你,不枉我一直在人海中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