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3100000001

第1章 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1)

正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注释:

初:初生,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性:性质、个性,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素质和性情。本:原本、本来。

善:善良。习:学习,也指长时间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特性。

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格和脾气也是接近的。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和环境不同,性情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

心解

人性本善

作为《三字经》的开篇

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这是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这一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西方社会占有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就是”原罪“。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必须接受耶稣,必须要向主忏悔,然后就可以上天堂,而避免受地狱里的各种磨炼之苦。在我国儒家学派内部,主要存在三种观点:性善、性恶、有恶有善。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证明。在《孟子·公孙丑》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心;羞恶之心,觉得不好意思、害羞,是一种自省的心态;辞让之心,彼此谦让、谦退;是非之心,要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孟子在这里主张,天赋人性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并认为这“四心”亦即所谓“良心”便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即“四端”。如果没有这四种心,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所倡导的理论。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

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性与教育、环境的关系,充分地肯定了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性问题上,王充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他认为,由于先天禀气的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他说:“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人性有善有恶,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可以说,两者的思想内核是相同的,只是孟子和荀子因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引发的不同思考。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还认为人性不仅是善良的,而且总是向着善的方向发展的。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向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是不变的规律,正确的引导是关键。这也就是说后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感化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德育,主张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化人们。这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的教育。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观点,出自《论语·阳货》。孔子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习”相联系。他认为人的天性相近,只是因为“习”的缘故而有“上智”与“下愚”的分别。这里的“习”并不单指学习,而更侧重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环境”几乎可以囊括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其中,父母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前几年一则“妈妈,我为你洗脚”的广告感动了无数国人,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只是对子女严格要求,不注意自我修养,不仅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

正文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注释

苟:假如。教:教育、训导。迁:发生变化、改变。道:方法、规律。贵:注重、重视。专:专一、专心致志。

如果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让人性不变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育孩子,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

心解

以教为先

爱护子女是父母的天性,那么怎么样才算是真正的爱护呢?是一味的放纵,还是精心的教育?下面的故事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初年,卫庄公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儿子州吁。州吁“有宠而好兵”,飞扬跋扈,任意妄为。虽然也有大臣规劝庄公要注意对儿子的教育,不要一味放纵,否则后果会很严重。但是庄公并没有采纳,依旧任其胡作非为。庄公去世后,太子完(就是卫桓公)即位。第二年果然发生了州吁杀害卫桓公自立的事件。起因只是州吁过于骄奢,卫桓公就训斥了他一顿,结果州吁就逃出卫国,联合从郑国逃出来的公孙滑,集合卫国的逃亡者回国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州吁骄横好兵,闹得国内怨声载道。邻近的诸侯联合起来讨伐州吁,把他消灭了。庄公的溺爱反而使州吁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这个故事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教育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有效、正确的呢?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一个人形成系统而健康的人生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教之道”就要“贵以专”。所谓“专一”应该包含横向和纵向两层意思,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将学习作为一生的目标和追求,“活到老,学到老”,不要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还要专心致志,学一样成一样,不要浅尝辄止。

我国先人很早就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天生双目失明,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除了在音乐方面造诣非凡,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道:“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不以为然笑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有些生气了:“哪有身为臣子而取笑君主的呢?”师旷赶紧解释:“臣下怎敢取笑大王?我听说,少年时好学,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精力充沛;壮年时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时好学,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尽管烛光微弱,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一听,连连点头称赞:“说得好。”

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岂是短短几十年就可以学得完的呢难怪庄子也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感叹。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现代人呢?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瞬息万变,我们面对的时代变化速度是空前的。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据统计,当今世界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人们需要不断“充电”。比尔·盖茨就讲过一句话:在世纪,人们比的不是学习,而是学习的速度。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来防患于未然。

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很多故事来

说明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他在绘画方面超人的才华。后来,在母亲的教育下,唐伯虎拜师在大画家沈周门下专门学习绘画。天赋很高的他很快就掌握了绘画技艺,得到老师沈周的称赞。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结果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终于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潜心学画,终成一代名家。

“专一”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它需要人一生的坚持和付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时的松懈很可能就会使我们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

正文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注释

昔:过去、以前。孟母:孟子的母亲。择:选择。子:儿子,这里说的是孟子。

机杼:织布机上用来穿针引线的梭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纺织机的布匹来教育儿子。

心解

孟母教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刘向所撰的《列女传》中,即“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他们家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居住。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做些谦让食物遵守礼仪的游戏。这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于是他们就在那里长久地居住下来。孔子曾经说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与仁相处是完美的,不选择与仁相处,怎么能是明智的呢?这些都说的是环境对成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也一直演绎着“孟母三迁”的故事。现在如火如荼的“陪读”、出国潮等现象就是实际的例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父母不惜放弃家园、放弃工作,来到外地陪孩子读书。经济基础好的家庭会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进名校”--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送到所谓的“名校”中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上小学要进“重点小学”,上中学要上“重点中学”,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名牌大学”。现在各式各样的学校排行榜更是让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固然“名校”的师资条件和学习氛围会优于一般的学校,但是家长也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受攀比思想的影响,为了所谓的“面子”,给孩子平添了很多压力呢?

“子不学,断机杼”依然说的是孟子的故事。在孟子年龄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有一次读书厌倦了,他就逃学回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跟过去一样。”孟母十分生气,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把织布用的梭子折断,扔在了地上。孟子见状害怕极了,赶忙问为什么。孟母说:“我织布要一根根织,一寸寸织,才能完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昼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我刚才折断的梭子一样,没有梭子,还能织布吗?这是前功尽弃呀!”孟子听了很受震动,从此一天到晚勤奋学习,没有停顿。后来他拜子思门人为师,成为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被后代人尊为“亚圣”。同时,这个故事也形象地说明了“贵以专”的道理。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史上,母亲在教育子女中的地位作用,极为显著,孟母和岳母就是其中的楷模人物。她们重视子女教育、教子有方,被历代人们誉为“母仪”。前人将我国古代母教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注重言行:母亲的言行将对子女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古代的母亲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二、注意环境:《颜氏家川》中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行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时候所受的环境影响,会自然而然形成品德。三、反对溺爱:古时强调母亲不能对子女娇惯溺爱。“慈母败子”成为古代母亲的座右铭。四、寓教于喻:古人特别注意在教育儿童中运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某些道理。五、教子清廉:进入仕途是古代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选择,我国古代的母亲教训他们的为官清廉,不能凭借职权贪污受贿。这在现在社会依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正文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窦燕山:名禹钧,生活于五代末年,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座山名叫燕山,所以后人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义方:品德正直、教育有方,后指家教。俱:都。

扬:传扬出去。

五代时期,窦禹钧品德高尚,而且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闻名后世。

心解

教育有方

同类推荐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美国人

    美国人

    本书讨论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含义,其中先讨论殖民的背景和含义、美国人对自由的认识,然后讨论美国的地理背景和种族多样性,最后探讨美国民主制度的优缺点、功利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危害等内容。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灵魂拯救者

    快穿之灵魂拯救者

    张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变成那个拯救别人的人。一场场故事下来,她发现拯救别人的时候也是在拯救自己。
  • 小岁月它独好

    小岁月它独好

    故事不知从何讲起,有些来自于幻想,有些来自于自己,有些来自于身边,故事是不知道结局的,慢慢品味,会有特别的味道。
  • 三生三世:美人图

    三生三世:美人图

    罂粟之美让人心动,可罂粟迷人的芬芳背后,却是让人难以拜托的毒性。祸世妖颜,惑了君心,乱了天下。
  • 天妖皇

    天妖皇

    三千美娇娘,相助打天下。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修真版的《西游记》、《封神演义》,妖艳版的金庸、古龙群侠传,讲述一个妖族少年的成长历程。
  • 网游之妖狐妖厨

    网游之妖狐妖厨

    被坑后穿到未来,又被坑......她只想静静的复仇然后带着母上吃遍宇宙,然而......“老婆,等等我,带我一起!”她不过忙里偷闲的玩了网游遇到这个逗逼,又和这个逗逼一起报了仇,为什么就粘上我啦!老天,快来收了这个逗逼!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某逗逼拖着行李笑得邪魅狂狷:“别想跑出我的手掌心!”
  • 夜色玛奇莲第一部

    夜色玛奇莲第一部

    15岁少女毛豆和她的神秘监护人拉玛以及一只叫米拉尔沃斯·米都斯卡亚的黑猫共同生活的系列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不长,但一半悬疑,一半真实,相信你会在其中找到独属于自己的、特殊的体验。想象力是神赋予人类的最好的礼物,如果你相信兽的存在,并不愿把自己的心灵交由它们吞噬,请读一读《夜色玛奇莲》,它会和捕兽人拉玛一起保护你,就像保护主人公毛豆一样。
  • 道之十方娑婆图

    道之十方娑婆图

    本书讲述沙弥小和尚与蛮族郡主发生的一段唯美、悲情的爱情故事。小和尚竟然在与命运对抗之间、爱情之间,悟出真正的佛理!当我发现没有你,我连个和尚都做不好的时候,你的容颜已破碎在经殿门前。世人仰慕朝拜的泱泱大寺,竟蕴藏在惊天阴谋。他用一句话看破世间万物,也用一句话,涂炭了神州。而真正在背后操纵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青方先生个人微信平台:QINGFANGXIANSHENG
  • 天才魔女术师

    天才魔女术师

    18岁她在楼层之下嘶声呐喊,楼层之上大火无情吞噬她的亲人。22岁,她跟随坑爹师傅和二货师兄游历,成就闻名DW及灵界的天才地级术师22岁她成就非凡,22岁,她转换重生。重生15岁的凌叶,又是可否改写无情历史,转化命运与重生伴来的,是一个个如迷似雾的谜团,当年火灾的幕后人,凌家的过去···在同学前,她是安静偏于一方的凌叶,在DW,她是天才术师少女Elien灵异事件在校园频频发生,究竟是谁在作怪。妖孽腹黑的某大神现身,五大世家继承者相继出现,在平凡和平的世界里,暗涌着波涛汹涌。究竟是命运安排,还是刻意而为?淡淡身姿静静站立于山峰之上,看似清秀淡雅的容颜却有着让人不敢随意接近忽略的气势。我来到这,是命:如何动,由我。这世,我必守护我所爱的,谁若敢犯,三尺青锋杀九州,灭天地,追其天涯至海角
  • 逆光如害

    逆光如害

    林青果设计衣服大赛成功,谈恋爱而感到悲伤,吵架了,无缘无故的住院了,痛哭了流下了眼泪。
  • 无限位面任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