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02300000036

第36章 《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3)

正因为敏感期有时间性、会转移,所以成人必须善于识别,并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使孩子最大限度地利用。忽视孩子的敏感期,就会延缓其发展的速度。

孩子的“工作”能促进纪律形成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她把儿童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称为“工作”,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概念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即可用“工作”这个词来概括。

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发现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实,即儿童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儿童喜欢操作教具,并从教具中得到满足与乐趣,毫无厌恶与疲倦的表情。她说:“儿童的‘工作欲’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在顺境中,工作这种本能会自然地从内在冲动中流露出来。”

蒙台梭利认为,与成人的工作相比,儿童的工作有以下特征:遵循自然法则,服从内在的引导本能;无外在目标,以自我实现、自我完美为内在目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与建构性的工作;须独立完成,无人可替代(或帮助)完成;以环境为媒介来改进自己、形成自己与塑造自己的人格;依自己的方式、速率进行,为自己的内在需求而重复。

因此蒙台梭利提醒大人们,当孩子严肃地做面前那件工作时,你千万不能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以为他是在学马戏团走钢丝的游戏。其实他是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事——学习成人的正确思路和沉静细心。

蒙台梭利指出,“工作”的目的是训练孩子做到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并体验“独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同时也借着四肢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得到发展。

所以,哪怕是孩子在专心地玩泥巴,你看到之后都应该高兴。虽然他手上、脸上、衣服上都很脏,但其内心却是干净而高尚的,说不定他正在修建一条捷运铁路,或是修新的长城,或是在做包子、面条。因为他在专心地用头脑想,用手、眼和着泥水而忙碌!这些活动、这些体验都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全新的人。

孩子之所以会高兴入神地玩泥巴,倒不是他对泥巴有什么渴求,而是因为他内心有股“需要”,需要有东西让他们的双手不断地活动,接触事物、体验感觉,同时发展智能。

或许刚开始,孩子想捏一匹马,可是大人怎么看也只像一个泥团,那是因为孩子的手脑还不能完全协调。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东补一块、西捏一点,似乎已经有些马的雏型了,这表示,对于“捏握”这件事,他的手脑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

或许3个月后,孩子突然又对剪纸感兴趣,那表示他的“内在需要”又把他引向了另一个眼、脑和小肌肉协调的发展途径。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期的各种感觉练习及日常生活技能练习等自发活动,都是工作。工作充当中介作用,将传统教育中根本对立的两个概念“自由”与“纪律”有机地联系起来。换言之,工作可促进非压迫、非强制的纪律的形成。

蒙台梭利还具体分析了工作促使纪律形成的原因。

从生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她认为,儿童之所以能遵守纪律,是因为他们具有正确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而幼儿最大的困难是缺乏这种能力。

从心理的角度讲,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意志力是儿童服从纪律的先决条件,因此,意志和心灵的形成必须先于服从,而使儿童全神贯注于作业的做法就是培养意志力的一个途径。

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这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能自我支配,依靠自己的器官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要求。蒙台梭利认为,如果使儿童沉浸于工作,使他们学会“依靠自己”,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人人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良好的纪律就体现出来了。而只要儿童自发地工作,就会在工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工作权力,并懂得“善”和“良好的规范”。

通过分析,蒙台梭利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之所以能促进纪律形成是由工作的性质、特点决定的。由于工作欲是儿童的一种内在冲动,工作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只要引导得法,就可导致非压迫的纪律的建立。

蒙台梭利强调,真正的纪律是通过工作第一次显现出来的。到了某一时刻,儿童对一项工作有了强烈的兴趣,我们从他脸上的表情和长时间全神贯注于一项活动就可以看出,这个儿童已走上了纪律之路。

蒙台梭利认为,在形成纪律的过程中,幼儿仍处于潜意识向有意识的过渡阶段,成人的说教不会奏效。此外,采取强制命令去束缚儿童将压抑儿童的个性,这是违反自由原则的。

真正的纪律必须以自由为基础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生命的基本权利,因此,她把“自由”作为特殊教育法的基石。

在“儿童之家”,孩子们非常喜欢做这些自由的练习。从动作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镇静和有序,更胜过要求他们尽善尽美,因为练习本身已使他们具有“优雅”的举止。这种出自内心的纪律感及整个班级所表现出的井然秩序,是蒙台梭利教育法最令人吃惊的结果。

当然,蒙台梭利的自由教育并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以孩子能“独立”为前提的重视“秩序”,所以“秩序”不但是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应遵循的法则。

按蒙台梭利的观点,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去选择“工作材料”,自由地进行“工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大人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就可以了。

在“儿童之家”,自由与秩序是一种完美的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当然,这种自由是有前提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如,他们必须把一样东西收拾好,才能玩别的。有了秩序,才能保证自由活动有效进行,教室里就不会乱作一团。如此一来,孩子们因为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间,他们的能量就有了正当的去处,就不会破坏秩序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命潜力是通过其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她强烈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自由活动的限制和压抑,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个人都被束缚在课桌椅上。”对于传统教育用惩罚或奖励来威逼儿童服从纪律的做法,蒙台梭利也进行了批评。

蒙台梭利指出,真正科学的教育应该给学生以自由,即允许孩子按其本性自由活动。她把对儿童自由活动采取的态度,作为区分教育优劣的关键。

为了有利于儿童的自由活动,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精心布置了一个给儿童以充分自由、便利的活动场所。蒙台梭利认为,允许儿童自由活动,是实施新教育的开始。在自由活动中,儿童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激励他们发展的最大动力。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的做法忽视了纪律的作用。对于这一点,蒙台梭利明确地回答:“纪律不可能通过命令、说教或任何一般的维持秩序的手段而获得。一切想直接达到纪律的目的都是不能实现的,对于儿童来说,真正的纪律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通过动作练习培养孩子和谐的个性

动作是生活的基础,动作练习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儿童在每个发展时期都能够从事适合其自然需要的,既动手又动脑的特殊工作,就可以造就和谐的个性。因此蒙台梭利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手脑结合的教育。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动作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什么固定的特征,因此要训练孩子的“动作”是极其困难的。

一般情况下,大人看到孩子的某些举止,就会说:“别乱动。”其实,孩子正是试图从这些动作里将有益的动作组织起来。因此,大人们必须停止要求孩子静止的命令。

在蒙台梭利看来,只有对孩子们的动作注入规则与秩序,才能促使其早日学会真正想做的动作。因此,训练肌肉就成了蒙台梭利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安排的教育目标。一旦孩子有了方向感,其动作有了明确的目的性,那么,孩子便会满意地安静下来,成为一个积极的“工作者”。

在一定程度上,蒙台梭利有关感觉的训练、读写算的练习,都是通过动作练习实现的。它们属于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发展的练习”。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另一类练习则称为日常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方面的习性,从而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活动室里只有一套蒙台梭利教具,所以当一个孩子在玩倒水的工作,另一个孩子也想玩时,他就必须“等待”。诸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礼仪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这就为孩子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促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设计了不少诸如练习走路、正确的呼吸、说话乃至开抽屉、开门锁、系鞋带、看书等一系列的专门教具。她要求儿童在练习时应掌握要领,力求动作完成得准确、迅速。为此还可将较为复杂的动作进行合理的分解,指导儿童有分有合地进行练习。

蒙台梭利认为,接触大自然,可训练儿童的感觉、观察力,识别事物的异同,激发他们探求事物发展内部原因的求知欲。因此,她主张,儿童应多到大自然中从事自由活动。她常安排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从事园艺活动,她认为这种活动符合儿童的兴趣,不仅可使儿童脱离人为生活的束缚,有益于儿童的健康,而且能练习动作的协调,可起到发展儿童智力和预见性的作用。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往往只想眼前的事物,而不考虑未来。但当他们通过园艺活动知道动物需喂养,植物应浇水,否则就会饿死或枯萎时,他们就将过去与未来联系起来了。这种情况并非成人提出要求的结果,而是孩子自动发生的行为,也属于一种自动的教育。

为了指导手工,蒙台梭利选择了捏陶土,让孩子自行制作小瓷砖、花瓶以及砖块。这些工作可以借助于简单的工具,比如铸模。把儿童的成品上釉,然后放入熔炉内烧烤。儿童自己学着将这些闪闪发光、绘有各色图案的瓷砖沿墙排列,或者用灰泥及铲子将小砖块铺满地板。儿童也可以挖地基,然后用砖块垒墙或是给小鸡盖房子。

蒙台梭利主张,儿童在学习写字前先要学习绘画,故她将绘画称为写字的“间接法”。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准备各种立体的图形作为教具,让儿童用手触摸图形的轮廓,再将形体放在纸上,要儿童将轮廓勾画出来,最后用彩笔涂满所绘轮廓。

蒙台梭利认为,3岁到6岁正是孩子锻炼肌肉的重要时期。为使孩子的肌体得到正常发展,大人应为孩子设计各种体操练习。走步是此时最主要的体操练习。走步首先要学习保持身体平衡,为此她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设计了一种包括走直线、椭圆形线与8字形线的平衡练习。

走线练习是在地板上用粉笔或油漆画一条线,也可不画直线,而画两个同心的椭圆形。然后指导孩子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方,像走绳索的特技演员那样在线上走。为了维持平衡,孩子们会像真正走绳索一样使出全身力气,只不过他们不必担心有任何危险,因为线是画在地上的。

当然,做这些活动之前,教师要先示范,让儿童清楚怎样移动脚步。一开始通常只有某些儿童跟着教师做,等到示范做完了,教师便可以走到一旁去观察。

蒙台梭利利用节奏练习来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发展其节奏感。练习的第一步是要儿童在音乐中走路、跑步和跳跃;第二步是使儿童按音乐的节奏做出不同动作;最后,由儿童自由表演各种优雅的动作。开始练习时儿童只是乱跑乱跳,经过多次练习后逐渐具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并可随着各种音乐节奏起舞。

除了这些,蒙台梭利还非常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生活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她不仅能让孩子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还能让孩子们发现自身的能力与信心。

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蒙台梭利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般儿童过了一周岁,其兴趣就开始转移了,他们不再对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喜不自禁,而开始关注那些大人们不留心的物体。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把兴趣转向了那些不起眼儿的、大人们不易感觉到的东西上。

蒙台梭利是在一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身上第一次发现这种敏感性的。一天,蒙台梭利听见一个小女孩在花园里哈哈大笑,这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这种笑声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不寻常的。她看到这个小女孩坐在平台的砖块上,带着一副心驰神往的神态。

附近有一个美丽的花坛,鲜艳的葵花在骄阳下显得十分美丽。但这个小孩并没有看花儿,她把眼睛盯在地上,但那里显然没有什么可看的。蒙台梭利被她那种奇妙的,不可捉摸的样子打动了。

她慢慢地走近小女孩,仔细观察那块砖,但没看到任何特别的东西。正在蒙台梭利百思不解时,小女孩用郑重的口气对蒙台梭利说:“那里有个小东西在动。”在她的指点下,蒙台梭利看到了一个微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昆虫,颜色与砖块一样,正在上面迅速地爬。引起孩子兴趣的就是这样一个会跑动的小东西,而不是太阳或花朵,也不是艳丽的色彩。

同类推荐
  •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图书,结合当前教育现状,用作者的真实经历讲述高知女性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书中合理借用高知女性的优势和影响力,打破以往同类书只注重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找原因的思维定式,提出父母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提高和改变,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保健、喂养、教育、临床护理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将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科学融会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当中,深入浅出,易于操作,使“优生、优育、优教”真正走入家庭,真正成为现代家庭育儿的知识宝典,真诚地将此书推荐给年轻的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青年朋友们,愿它成为你们育儿成长,教子成材的良师益友。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培养不娇气的女孩

    身为父母,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是强者,不娇气、不软弱。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和磨练,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养成坚强的品质。“人格教育是根本的,智力训练只是一种装饰”。
  •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父母不方便说的话

    中国的父母是保守的,他们有很多话都不好意思和孩子讲,比如身体的发育、感情的问题、啃老的问题,等等。本书就是要教会那些内心纠结的父母们,应如何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本书以最贴心的语言、最深情的文字,带给孩子最温暖的心里话。这不是对孩子的说教,而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向孩子娓娓道来。本书抛开平常的尴尬,说出那些平常说不出口的心里话。这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自由、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热门推荐
  • 穿越奇秦

    穿越奇秦

    秦缵在公司开会时YY被老总一书拍晕,穿越到了一个平行空间。齐楚燕韩赵魏秦!吾乃秦国国君!这下秦缵大发了,后宫有山菜,猛将有吕布!纵横天下,一统六国,出任千古一帝,迎娶。。。很多很多。。。。
  • 股海浮情

    股海浮情

    股市,这个被世人看成是市场怪物的载体,对多少人产生了影响,产生了多少影响,无法统计。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切身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到不管是否参与的你和我。而对于以从事以炒股为谋生手段的人来说,它的影响就更加深刻,可以说是贯穿整个一生。有人说远离股市,远离毒品,言下之意就是这场游戏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的故事无意与股市扯上关系,因为它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命里还有更多重要的事物,比如亲情、爱情、友情以及老去的青春……本书中涉及到股市发展的历史事件,有可能与真实事件所发生的先后顺序不一致,请各位读者谅解,这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故事的发展而特意修改的。本书中涉及到对如何炒股的言论,请各位读者不用太在意,也尽量不要去模仿,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而已……总之,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钢炼之风起时刻

    钢炼之风起时刻

    我从伊修巴尔血与沙中走来杀戮与战争伴随着我我的心依旧淡漠恰似清风一般起点同人写手纱罗双树为心中神作《钢之炼金术师》的良心之作,主角从伊修巴尔之前开始征程,腹黑而不圣母,强大而不做作,成熟思考而不中二鲁莽,咦?我好像在写一个BOSS的生涯......
  • 临寒

    临寒

    带着一个隐晦的谜,他遇见了那些并肩前行的伙伴。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机会触摸到那扇从不轻易打开的门。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一个关于人类与妖兽的故事。
  • 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

    戎马一生的老革命石光荣,希望儿女们延续自己的军人理想,继承军人家庭的光荣传统,而适逢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浪潮,三个儿女顺应时代发展又很有着独立的想法,两代人会摩擦出怎样的思想火花?石林遭遇国家大裁军而退伍转业;石晶从事了危险的刑警事业;石海装病想要退伍,一心想从事文学创作……老石家的事情不断,父母和孩子们之间矛盾时有出现;“一言堂”的石光荣和“矫情”的褚琴也总为子女的事情争吵不断,而在矛盾和争吵中,一家人又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 王朝学院

    王朝学院

    这是一所无人知道什么时候建立好的学院这是一所以实力为尊的学院从这所学院出去的人无不惊动世界暗杀、诱惑、阴谋、阳谋、、、、一切的一切只为了毕业新人新书,处女作,求各位多多点击收藏推荐哈!末夏在此谢过!
  •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我们不能停止不爱:杜拉斯传

    玛格丽特 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与米兰 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为小资读者必读作家。她引导了世界文学的时尚,文字风格隐秘、沉郁,又幻美如荼毒,令国内读者乃至许多当代作家为之深深着迷,更是对安妮宝贝的作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她的人生经历则惊世骇俗,放荡不羁,随着由她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上映,杜拉斯的艺术魅力,已经风靡世界。写作与爱情,是杜拉斯生命的全部。七十多部作品、近二十部电影、诸多的情人,成就了她独特的美丽与孤独。
  • 最强末日霸主系统

    最强末日霸主系统

    当夜幕来临,黑暗彻底笼罩世间,人类开展又一次的进化,带着末日生存十年的记忆回到末日前,前世浑浑噩噩到最终死在变异怪物爪下,重生至今只想痛痛快快随心所欲活一次。
  •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噬天传承

    噬天传承

    一次意外,获得至强传承。一次次背叛,看尽人生百态一次次跌倒,成就无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