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步之差,如果多坚持一秒钟,就会多迈一步,这一步就决定了你成功。遗憾的是,往往很多人在最后一秒钟的时候放弃了。
成败,往往在于一秒钟前后
我们先来看看探险之王哥伦布的传奇。
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伦布年轻的时候,曾经过着海盗生活,这不是值得惊奇的事。因为当年一些良好的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海盗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长一点见闻,尝尝人生,而且还可以多赚一点钱。
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不被官方捉住,也就无所谓羞耻与卑贱,要是不幸被逮着了,也只好自叹命运不济了。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而到达印度。
许多有常识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取笑他的想法。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达到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
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你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你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钱,助他成功,但一连空等17年,还是失望,所以他决定不再向这个“理想”努力了。
因为使他忧虑和失望的事太多了,竟使他的红头发完全变白了,当时他还不到50岁。灰心的哥伦布,这时只想进西班牙的修道院,去度过后半生。正在这时候,罗马教皇却怂恿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帮助哥伦布。教皇先送给哥伦布65元,算是路费。但他自觉衣服过于褴褛,便用这些钱买了一套新装和一匹驴子,然后启程去见伊莎贝露,沿途穷得竟以乞讨糊口。皇后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项冒险的活动。
困难是,水手们都怕死,没有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
另一方面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答应这些死囚如果冒险成功,就免罪恢复他们自由。一切准备妥当,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
航行没几天,就有两艘船坏了,接着剩下的一艘船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哥伦布亲自拨开海藻,才使船得以继续航行。
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67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用鼓励和强压手法,总算说服了船员。
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应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预料到附近可能有陆地。果然哥伦布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当他们返回欧洲报喜的时候,又遇上了四天四夜的大风暴,船只面临沉没的危险。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哥伦布想到的是如何使世界知道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将航行中所见到的一切写在羊皮纸上,用蜡布密封后放在桶内,准备在船毁人亡后,使自己的发现能够留在人间。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危险,胜利返航了。
哥伦布的探险成功了。
可惜哥伦布甚至不知道自己发现的是美洲新大陆,他还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发现了一条到达印度的新航路而已,所以把美洲红皮肤的土人,也称呼为“印度”。他那种无畏、勇敢和坚持到最的一秒钟的精神,真值得作为我们的模范。
当水手们退缩的时候,只有哥伦布还要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叛变杀了他时,他的回复还是那一句话:前进啊!前进!
再来看下面这则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被派到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首次在海上作业时,领班要求他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油台上,将一个包装盒子,交给最顶层的一名主管。他小心翼翼地拿着盒子,快步登上狭窄的阶梯,将盒子交给主管。主管看也不看只是在盒上签了个名,然后又叫他马上送回去。他只好又快步地跑下阶梯,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同样也在盒子上面签了个名,又叫他送上去交给主管。他狐疑地看了领班一眼,但还是依照指示送上去。
第二次爬到顶层的他已经气喘如牛,主管仍旧默不作声地在盒子上签了个名,示意要他再送下去。他心中开始有些不悦,无奈地转身拿起盒子送下去。他再度将盒子交给领班,领班依旧签了名后又让他再上去一趟,此时他已经有些发火,他瞪着领班强忍住不发作,抓起盒子生气地往上爬。到达顶层时他已经全身湿透了。他将盒子递给主管,主管头也不抬地说:“将盒子打开吧!”此时他再也忍不住满腔怒火,重重地将盒子摔到地上,然后大声地吼道:“老子不干了!”
这时主管从位子上站了起来,打开盒子拿出香槟叹了口气对他说:“刚才你所做的一切,叫做极限体力训练,因为我们在海上作业,随时可能会遇到突发的状况及危险,因此每一位队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体力与配合度,来面对各种善与考验。好不容易前两次你都顺利过关,只差最后一步就可以通过测试了,实在很可惜!看来你是无法享受到自己辛苦带上来的香槟了,现在,你可以离开了!”
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
有信心者不会因阻力而退缩。努力改变原来的想法、做法,但“还是没有成功”,因此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停止前进的人很多。许多人无法达到目标的最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毅力是使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的最大的动力,而因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就立即投降。
成功者知道,成功之果只能慢慢成熟,而且常常要经过许多的失误和挫折。他们知道,在受到挫折时没有理由灰心丧气,不能止步不前。相反地,他们从教训中学到经验,带着坚定的毅力前进,然后坚持下去,更加努力地朝向目标奋进。
目标都是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达到的。成功的过程是缓慢的,取得进步需要时间,所以改变现状有时得花经年累月的光阴。成功者都懂得这个道理,在为取得成功而奋斗的时候,容许自己经过努力,在与失败的搏斗中一步一步地前进。他们知道想即刻如愿是不现实的,正确的态度是要去实践、去努力。
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在他们取得成功之前的奋斗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挫折,面临许多令人沮丧的挑战。
史华兹博士在考察杰出的个人品质以及取得成功的人具有哪些特点的时候,发现“坚持下去”是所有成功者的一种共同的性格。约翰·R.约翰逊就是体现了这种“坚持”性格的人。
约翰逊于1918年出生在阿肯色州一个贫寒的家庭中。他曾在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勤奋读书,由于他的刻苦钻研,最后获得了16个名誉学位。约翰逊开始踏入商界是在芝加哥由黑人经营的优异人寿保险公司当杂役。现在,他是这个公司集团的董事长,主管着好几个庞大的分公司。
1942年,约翰逊以抵押他母亲的家具得到500美元贷款独自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这个出版公司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黑人企业。它起初出版了《黑人文摘》(现名《黑人世界》),又出版了《黑檀》、《滔滔不绝》、《黑人明星》、《少年黑檀》等等杂志。1961年,约翰逊开始经营书籍出版事业。到了1973年,他又扩展了业务,买下了芝加哥市的广播电台。
约翰逊谈到他对于苦干成功的观点时,谦逊而诚恳地说:“我的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她相信并且常常对我说的是:‘也许你会勤奋地工作而一事无成。但是,如果你不去勤奋地工作,你就肯定不会有成就。所以,如果你想要成功的话,就得冒这个险!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要百折不挠,要不断地去研究、去想办法。’”
他到芝加哥去上中学时,就开始为获得成功而奋斗了:“我没有朋友,没有钱,由于穿的是家里自制的衣服而被人讥笑。我说话有很重的南方口音,孩子们常拿我的罗圈腿取笑。所以,我不得不用一种办法在他们面前争口气,而且我只能采取这样一种办法,做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
“我用功学习,取得很高的分数,还去听如何演讲的课。戴尔·卡内基写的《处世之道》,我看了至少50遍。”
“班上的同学除我之外,都不敢高声发言。我读了一本关于演讲的书,按书上说的办法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说话。由于我作了一些演讲,同学们选我当了班代表。后来又当了学生会主席、校刊的总编辑和学校年刊的编辑。”
1943年,约翰逊开办一家小型出版公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当时,他想要为扩大发行他办的《黑人文摘》做宣传。
“我决心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请白人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摆在黑人的地位上,严肃地来看这个问题,考虑假如他处在这种地位上会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事情。”
约翰逊回忆说:“我觉得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这样一篇文章是最好不过了,于是便给她写了一封信。”
罗斯福夫人给我回了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但是,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
因此,过了一个月之后,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她回信说还是太忙。以后,我每隔一个月就再给她写一封信。她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由于罗斯福夫人每次都说问题是没有时间,所以约翰逊没有退缩:“她没有说不愿意写,所以我推想,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写,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
最后,我在报上看到她在芝加哥发表谈话的消息,就决定再试一次。我打了份电报给她,问她是否愿意趁呆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样一篇文章。
她接到我的电报时,正好有一点空余时间,就把她的想法写了出来。
这个消息传了出去,反响相当好。直接的结果是,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确实是我在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约翰逊并不相信速决。“取得成功总得去努力,有时要经过多次失败。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我这里相当壮观的场面,都说:‘嘿!你真走运。’我就提醒他们,我花了30年漫长艰苦的时间才做到这个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小房间里起步的,然后搬到了一所像储煤巷一样的小屋子里。我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干,最后才到了现在的地步,而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我觉得,每个人应该像一个长跑运动员那样,不断向前,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你应了解,成功的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因而成功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你确定了目标后,你一定要彻底执行,那些爬到半山腰就认为顶峰是遥不可及而退缩的人是可悲的。
半途而废是可怜虫
在半途而废者的词典里,你会发现他们妥协的信念。他们经常使用这样一些句子表达:“那已足够了”、“这个活路(工作)的最低要求是什么”、“需要达到哪种程度,我们就进行到哪种程度”、“事情可能会变坏”、“记得当……”、“这不值”、“在你年轻的时候……”我们还能听到半途而废者对攀登的认识,他们说攀登并不是像他人说得那样十全十美,他们合理地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不去攀登。而真正的攀登者会说:“让我们干!”
半途而废者可能已经经受了很大的逆境才获得了他们现在的地位,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也是通过努力奋斗才获得的。但不幸的是,恰恰由于那种逆境最终使他们开始权衡危险和收获。他们觉得付出太大,收获又太小。这样,半途而废者放弃了再攀登,他们像放弃者一样停止行动。现在,半途而废者又来到了一种有限逆境的门口,但他们已有充足的理由放弃“往上爬”。对他们来说,存在着一种不切实际的信念,即认为经过一些年的时间或一定的努力后,生命就应该相应地摆脱逆境。有了这样的信念,放弃“往上爬”便是再正常不过了。攀登的代价是很大的,谁都不要掩饰这点,但是收获同样也是很大的。那些死不悔改的半途而废者将付出比攀登更大的代价,他们将不会知道他们能干什么以及能完成什么,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可能性不会有任何的认识了。
非洲大草原有一种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叫“吸血蝙蝠”,别看它不起眼,却称得上野马的天敌。它常常像膏药或吸盘一样附在野马的腿上,用尖锐的牙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破野马的皮,然后贪得无厌地吸血。无论野马怎样奔跑,腾跃,挣扎,嘶叫,暴怒,都无济于事,最终都将在流血中无望地死去……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有一种吸血蝙蝠这种执著精神,无论阻力多么大,哪怕是一只性情暴烈的野马,都要死死咬住不放,一直到把它的血吸干!
在半途而废者的词典里,你会发现他们妥协的词句比比皆是。他们经常使用这样一些句子表达:“那已足够了”、“这个活路(工作)的最低要求是什么”、“需要达到哪种程度,我们就进行到哪种程度”、“事情可能会变坏”、“记得当……”、“这不值”、“在你年轻的时候……”我们还能听到半途而废者对攀登的认识,他们说攀登并不是像他人说得那样十全十美,他们合理地解释了他们为什么不去攀登。而真正的攀登者会说:“让我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