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你毕业一年多就提了业务厂长,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王十分钦佩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同事们抬举我。”小张见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小李在办公室里工作,便压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
小李虽然也妒嫉小张的提拔,但见他这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招呼小张的朋友小王:“来玩了?请坐啊!”不难想像,小张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之类的话,与小李好相处才怪。
3.不宜在优位者的同事、朋友面前特意夸奖优位者。
显然,谁都希望处于优位而得到他人的夸奖,但事实上总会有悬殊的差别。当同事、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有人处于优位时,别人若不提及,有时还不觉得。一旦有人提起,其他人听了就不好受,难免不妒火中烧。所以,作为不会对此妒嫉的旁人,一定不要在优位者的同事、朋友等多人面前特意夸奖优位者。否则,不仅会引发和加强其对优位者的妒嫉,还可能同时妒嫉你与优位者的“密切关系”。
某单位宣传部干事小李在较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篇理论文章。团委小陈在工会宣传干事小余面前羡慕地夸奖道:“小李子真不错,最近又有一篇文章在某某刊物上发表了!”小余顿时敛住笑容,酸溜溜地说:“有他那么多闲工夫,发两篇文章有什么了不得了?哼!”小陈见状,自知失言,让小余觉得挂不住脸了,不无尴尬地点头笑了笑,走出工会办公室。这里,小陈就是犯了大忌:在可能产生妒嫉的敏感区偏偏又增添了引发妒嫉的“发酵剂”。
4.突出自身的劣势,故意示弱以淡化优位。
如同“中和反应”一样,一个人身上的劣势往往能淡化其优势,给人以“平平常常”的印象。当你处于优位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就会减轻妒嫉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一种“哦,他也和我一样无能”的心理平衡感觉,从而淡化乃至免却对你的妒嫉。(其实你并不比他“无能”。)
比如,你是大学刚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课亦颇受同学欢迎,以致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的强烈妒嫉。这时,你若坦诚地公开、突出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等,再辅以“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的谦虚话,无疑会有效淡化自己的优位,衬出对方的优位,减轻弱化老教师对你的妒嫉。(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优于别人的地方,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显示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虚心向别人学习,也正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优位,一种在不被他人妒嫉的情况下的巩固。)
5.不宜当众说“我们怎么怎么”,而给人以“厚此薄彼”之嫌。
在众人面前谈及某群体中的某人时,你若说“我们很要好”、“我俩情同手足”、“我和你们单位的某某交情很深”之类的话,对方很容易产生“你厚他薄我”的冷落感。因为这种复数关系称谓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方会觉得被你称为“我们”中的人员是优位的,从而滋生妒嫉。
1957年,毛泽东访苏,在莫斯科机场与胡志明相会并拥抱。拥抱结束时,对在一旁的赫鲁晓夫说:“我们是亲戚。”赫鲁晓夫明白其中“我们”的深刻含意,他虽然仍笑容可掬,可心里却有一丝酸意,他十分妒嫉毛泽东的共产党与胡志明的越南劳动党之间的特殊关系。因为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最大的共产党国家,胡与毛关系特殊,不就意味着中国超越苏联“老大哥”地位而处于优位了么?并且,毛、胡是“亲戚”,无疑使想争得最大的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支持的赫鲁晓夫觉得在苏联与越南之间,似乎越南也占了优位——“老大哥”竟然“失宠”了,这能不让他妒嫉吗?看起来,不论在什么场合,不当众显示自己与他人的亲密,都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种交际原则。(不过,毛主席说不定是故意的,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效果。话又说回来,那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有时不适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6.强调获得优位的“艰苦历程”以淡化妒嫉。
根据日本诧摩武俊的妒嫉心理的否定条件之一:通过艰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很少被人妒嫉这一观点,如果我们处于优位确实是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得到的,那么不妨将此“艰苦历程”诉诸他人,加以强调,以引人同情,减少妒嫉。
比如,在邻居、同事还未买电脑的时候,你却先买了。为了免受“红眼”,你可以这么说:“我买这台电脑可不容易。你们知道我节衣缩食积蓄了多少年吗?整整6年啊!辛苦啊!我们夫妻俩都是低工资,一个硬币一个硬币地攒,连场电影都舍不得看,太难了……”听了这些话,对方就很难产生妒嫉之心。相反,或许还会报以钦佩的赞叹和由衷的同情。
7.切忌在同性中谈及敏感的事情。
(1)女性之间的妒嫉多半因容貌而起。女人爱妒嫉,妒嫉可以说是女人的明显特征之一。而女人又往往因为容貌姿色才处于优位,所以,女人对容貌、衣着以及风度气质所带来的爱情生活、夫妻关系等相当敏感,很容易产生妒嫉。比如,一个姑娘因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被不少小伙子包围着,那些容貌平平的没有人追求的姑娘,自然会对她产生妒嫉。这时,你作为男性,千万不要在女性之间当面夸赞其中某一姑娘:“某某真漂亮!”“某某的穿着打扮真时髦!”“某某的气质太迷人了!”“某某的男朋友我见过,特帅,特有魅力!”这不仅会引起其他女性的妒嫉,而且会对你产生一种莫名的敌意。
(2)男性之间的妒嫉大多因名誉、地位、功业所致。男人对社会活动能力、工作业绩、创造手段等最为关注,也最易导致相互妒嫉。比如,某人升了职而赢得不少漂亮姑娘的追求,某人因才华出众、能说会道而显身扬名等等,都会受到身边其他男人的妒嫉。因此,在男性之间,作为女人不宜当众评头论足,说什么“某某真能干!”“某某女朋友真标致!”“某某和你一块来的吧?现在已经是厂长了!”尤其作为妻子,更不宜有所比较地奚落自己的丈夫:“你看人家小赵,学理科的出身,却发了那么多的小说,稿费一拿就是几万块!亏你还是学中文的!”如此,就是再敦厚的人也会生出对他人的妒嫉之心来,导致家庭、邻里、同事之间关系的僵化和冷漠。
学会淡化别人的妒嫉心理,将有利于促进同事、朋友、邻里及多种范畴内的人们彼此减少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优位者。
会和不同的人相处好办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所谓“难以相处”的人,跟他们办事似乎特别难。这些人有的整天沉默寡言,即使你找话题,他也不搭不理;有的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似乎对你充满敌意;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人对你的工作吹毛求疵,百般挑剔;有的人浅薄无聊,充满低级趣味……如果和这些人只是偶然相处倒也罢了,问题是有时你会被迫长时间地和他们交往、相处和共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烦恼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对付这些难以相处的人的确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了。
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
首先,你必须明确,造成这种困扰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你对别人要求过高所造成的。你可试着同你周围的人交往,看看你所认为的“难以相处者”在其他人眼里是否也是这样。如果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那你就要从你自己或你们两个人的关系上找原因。
运用移情法
对于一名真正的难以相处者,你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对方的处境,即移情法。你不必同他争执,更不必强迫他去做些什么,而是心平气和地询问他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别人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目的没有达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他提出的原因在你看来可能是十分荒谬的,你也不必马上去反驳他,而是设法从他的言谈中发现某些真实的成分(这是一定有的),这样做,能够进一步缓解你们之间的关系,使双方都觉得心情舒畅。
倾听与沟通
当然,要做到上面这一点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建议你学会采用一些心理咨询专家经常做的一件事,即学会倾听,“听”有时会比成百上千的“说”还要重要。同时,你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他知道,你对他对待你的方式方法感到十分不安,这种方法常能软化难相处者的敌对情绪。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仍没有领你的情,你可直言向他表白“现在”不是交谈的最好时机,“过一段时间”你们有必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并强调,这是你们双方必须做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双方都能得体从僵局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能以一种宽容大度的方式对付对方的“难以相处”,那么久而久之,对方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他的行为而同你的高水平看齐,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好事不要做尽
不要对人太好了!好事几乎都被做尽了,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付出都是内部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就是要遵循心理交往中的功利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精神的、物质的内容)的基础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不止是得到的不能少于付出的,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使对方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办事时不忘为对方留一条退路
给对方留一条退路,这样为自己日后办事也留下了一条退路。
要爽快接受别人的意见,的确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如果是你的意见比较占优势,而他人想要逃避责任的话,这又该如何是好?这样的情况比起自己爽快接受他人的意见难得多了。
这个时候,最差劲的就是逼得他喘不过气,或说不出半句话,这也就是所谓的“赶狗入穷巷”。他人被你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好抓你的语病反击。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还不懂得给对方留些余地,对方表面上可能表现得很宽容,匆匆地随便找个台阶下,但内心的煎熬却不像表面的那样,这种屈辱有机会他一定会讨回来。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位心胸宽大,且真正欣赏你的人,这是你的福气,你要心存感谢。千万不要因为这样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孙子兵法中也说过,攻敌时要留一条退路给敌人,若是把敌人团团围住而不留一条活路,敌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只好决一死战,倾全力反击。
因此,在与人就意见的交涉中一定要为对方留一条退路,与人与己都行得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