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来自语言
一个文学青年曾经这样说:
“读过许多文学名著,最欣赏海明威,除了作品里充溢的力量,更重要的是那精炼凝美的语言,因此,常放下译本沉思:假设读的是原著,一定更加精妙无比。比较之下,读《红楼梦》时注意的是里面鲜活的人物,而海明威笔下的钢铁意志,令人无法不注意到语言堆塑的力量。”
“当然,三毛是会用语言搭无数魔方的奇女子,每读她的作品,每一个字,感觉都如她从背后掏出一块你不知颜色和形状的东西,建构在你面前的是可触及却永远达不到的氛围,可谓字字珠玑。”
然而无论海明威还是三毛,我们只能欣赏,却不能拿到生活中照本宣读。日常交往中,还是要采用大众化的口语来交流、交际,否则就会留下千古笑柄。比如在我的家乡,曾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饱学之士,一日队长派他到河套里捡石头砌墙用,他捡了一天,只将一张床大小的地方捡干净了——只剩细沙。令人哭笑不得,他还云:“这石头捡不完也。”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总以老老实实做学问、真正有本领为追求的至善之境。然而许多情况下,“两耳不闻窗外事”是极可悲的。试想,大众怎么能接受一个清高、孤僻的人物呢?倘若蒲松龄满口文绉绉的话,过往行人谁会帮他组建聊斋呢?
不谈时髦的文人下海,就说日常交往吧,所谓惺惺相惜,物以类聚,语言从中起着媒介作用:大老粗受不了知识分子的客套拘泥,知识分子也很难接受大老粗的粗犷豪放。但时代发展到今天,社会各方面人物出现了大融合:大学教授也跑出来卖茶叶蛋,技术和知识都可论价……这就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满腹经纶,却缺乏现代交际意识的学者,如同大家闺秀,名声在外,却无人识其面目,失去了许多推销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善于运用语言的读书人,凭自己的好口才,能轻松地挣到了金钱和社会地位。
人读书而无所用,才是废物一个。商人常将能否吸引客户作为推销员优劣的标志,当今衡量一个知识分子是否优秀,大约也不光看他学富五车,还要看他能不能将五车转为能量热了别人,这能量的发挥,首先来自语言。语言的磁力可以粘住一切东西,当然也可能毁灭一切东西,百慕大三角不是一个可毁灭一切的巨大磁场吗?所以,相信语言能推销和展示、包装一个人,却也同样相信有魅力的语言绝不是吹牛、说瞎话。
如何抓住话题的开端
想要你的语言吸引人,那么从一开始你就应该抓住话题的开端。
有很多人,总是不太善于抓住谈话的开端,因面总是不太喜欢先开口说话,认为与初见面的人谈话是一件苦差事。
那么,这些人为何老是犹豫不决不敢去抓信谈话的开端呢?
一言以概之,就是他们的内心里有了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要交谈的话,就必需使这一场交谈完美无瑕,否则不如不谈的好。换句话说,他们的心里始终想着:如果讲了一些无关重要的废话,必定会遭受到对方的轻蔑……或者如果是讲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那么对方一定会感觉到索然无味的……就是心存这种念头,才不敢轻易地开口。
其实,如果想使交谈能够开花结果的话,首先,必须把内心的疙瘩除去,不必太过于担心对方的心意和期待,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如此就打开话匣子了。事实上,不管是多么能说善道的人,并不见得从头到尾都能够舌灿莲花,尽是讲出一些动人心胸的言词。或许在神经轻松之后,才有一边患动人的言词出现呢!
能言善道的人,乃是他们能够陆续地与对方说一些被认为是无意义的话。其实这些所谓无意义的话,就是进入正题的阶石。就像淘金者,分明知道矿石的绝大部分属于无用,然而他们却不舍弃这些泥沙,耐心地从这些泥沙之中淘取微少的金子。
在开始交谈这时,不妨做一些准备,或放一些阶石,以便引出正题。
电视界的老资格司仪,都很重视交谈之前的无关痛痒的话,并深知它可能带来的效果,因面在对方的心情转为轻松之前总是有意识地说些客套语,或随便谈上几句。
例如:“请教尊姓大名?请问阁下来自何方?请问你的先生在哪儿高就?”等等,不外是类似的内容。这些司仪们为何要选择这些话题呢?其实他是有目的的。他们希望以这些话为开端,以便顺利地进入正题,只要使对方心情轻松,即可轻而易举地导入正题,能够使对方心情舒畅,不拘泥,坦坦然然地继续说下去,从而对你所说的话也产生了兴趣,这种人就是所谓说话上乘的人了。
把握住交谈中的自我角色
交谈中的自我角色,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交际中所处的地位。交谈角色大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控制型角色、受制型角色、自由型角色。语言交际要顺利进行,成功圆满,说话人必须对自我的地位正确把握。
控制型角色的把握
控制型角色,也就是说话者在语言交际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作报告、演讲、讲课,在特定场合中心发言、讲话等。要避免一种误解,这是就交际中的地位而言的,不能看作领导被领导关系,也不意味着身份的高低。
控制型角色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交际的成败,故特别需要明事达理的修养,不能信口开河,不能不辨是非。
控制型角色又需要较强的调节、控制能力。因为这种角色往往面临着各人的群体,如果不善于调节、控制,说话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影响表达效果,所以不能不考虑说话的策略和方式。
受制型角色的把握
受制型角色,也就是说话者在语言交际中处于受控制的非主导地位,例如在解释、谈心、调解。听课等活动中处于接受地位的人。受制型角色的话语受到的制约,相比较而言,要比控制型角色多一些。
受制型角色需要有耐心、细心的心理素质。因为他们在通常情况下受到交际对方的明显制约,其语言的回响要建立在耐心、细心倾听对方话语的基础之上,否则有可能导致说话不得体。有次《有话好好说》剧组到广东工业大学,与广州地区部分高校青年学生交流、座谈。不曾想剧组一行六人,姗姗来迟,让千余名按时赴约的学生干等了一个多小时。一位女同学在会议即将结束时不客气地责问道:“你们是否觉得我们的时间不值钱?”这时,端坐在台上的李保田先生回答道:“我觉得这位同学有点像《有话好好说》里的张秋生,把小事夸大了。”“我还觉得你像记者,记者就是这样,喜欢猜测,猜测别人心里想什么。”李保田的答问,明显缺乏耐心,不是用一种平常心、持一种与人为善态度据实认真回答,结果会场大哗,在场记者纷纷追寻李保田以讨个说法。
受制型角色还需要有紧扣话题。灵活应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受制型角色说话受到别人的制约,有时表现得十分明显。这就要求受制型角色说话不能脱离特定的话题,要有针对性,尽量避免出现偏差。有的场合,出于某些特殊原因,还要灵活应对,有意制造出偏差。1995年8月22日是邓小平91岁华诞,适逢外交部例行的记者招待会。记者问:“今天是邓小平先生91岁诞辰,他的健康状况是不是有变化?”陈健答:“变化当然是有的啦!他又年长了一岁!”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位记者问:“你们一直强调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那么,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沈国放从容不迫地答道:“真正的中国人都拥护祖国统一,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上述两例中,前一例涉及保密问题,后一例涉及敏感问题,处于回答地位的两位新闻发言人都回避了正面口答,但又紧承话题而展开。这里存在的偏差是外交活动中机智灵话的表现。
自由型角色的把握
自由型角色在语言交际中的地位比较自由,交际双方没有控制和受制之分。这种角色,减少了不少限制、束缚因素,进入交际,必然比较宽松、自由,但是,减少了限制、束缚,并不是意味着没有限制、束缚,自由型角色仍然要正确把握自我。
自由型角色需要诚恳、坦率的态度,也就是说双方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自觉保证谈话的成功。圆满。相声艺术家姜昆为家中的小保姆介绍了一个男朋友。男方是个因小儿麻痹后遗症落下残疾的青年,是姜昆的朋友,自修了大学的全部课程。第一次见面,这位小保姆硬让坐在她边上的小伙子站起来:“你站起来,走一回儿!”男青年还真有涵养,真走了几步让她看。姜昆问她:“你干什么?”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看看他那腿到底短多少!”处不处对象当然是双方自由的,但在初次见面的场合,且事先已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毫无忌讳地直接触及对方的生理残疾,大没礼貌、太不得体了,何谈真心实意呢!
自由型角色需要感情的润滑剂。自由交谈不可能也不必要求做到字字句句都准确,它不是完全没有交际的目的,但又并不以成败为唯一标尺来衡量是否得体,其中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有没有真情实感。苏联著名字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1967年8月23日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任务返航时,突然减速伞失灵,飞船即将坠毁。此时此刻,科马洛夫与家人有几段感人肺腑的对话。妻于抱着话筒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科马洛夫脱下宇航服,拿出一支金笔对妻子说:“亲爱的,这支金笔随我飞人太空,是我珍贵的东西,我用宇航服把它包好,待会儿的大爆炸,不会对它造成损伤的。请你把它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我想我不会下地狱,我会在天堂里祝你们幸福。”如泣如诉的话语,饱含了对妻子、对生活深情的爱,屏幕前的人全落泪了。女儿接过话简说:“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泣不成声。“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只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父亲禁不住落泪了:“好孩子;记住这一天,以后每年的这个日子,到坟前献一朵花,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生离死别的特殊场合,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短短的饱含真挚情感的话语中了。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上面所讲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说话交谈,我们这里提出要正确把握,就是要求尽可能促使不自觉向自觉转化,持久训练,严格要求,必然得心应手,大大提高口语交际艺术水平。
说话与风度
有些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加以反驳,他本来一点成就也没有。不过你要说是,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了。这是很不好的习惯,会得罪很多人,而且每每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即使你真个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把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虽然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正如此。这种习惯使你自绝一切的朋友和同事,没有人肯贡献你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有一点爱和人执拗的脾气,惟一的改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要知,在日常谈论的问题中,十有八九是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你的意见不一定都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就算了,若你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对方决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像要教导别人的样子。你的同事贡献你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时赞同,你最低限度也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谈天,你更要注意,大多的执拗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成乏味。遇上别人真的错,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别急于求成,往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些,这才是道理。隔一两天或一两个星期再谈吧!否则,大家固执,就不独没有进取,反而伤害感情。
许多人因为喜欢表示不同意见,因此得罪了不少朋友。所以常常有些人总是劝人不要表示自己不同意。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而且也是不老实的。无论一个人多么爱面子,除了极少愚蠢的、狂妄的人外,几乎每一个人都更喜欢忠实的朋友,只要你的办法是对的,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有时还会大受欢迎,使人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把自己的意见看作绝对是对的,而把别人的意见看作是愚蠢幼稚,荒诞无稽,那你就伤人了,而且还是伤得很厉害的。
不应该在小处争论起来,即使你不同意对方意见,但是你最好仍能预先表示对方意见中你所同意的各点,以缓和一下谈话的气氛,无论你的意见和对方的意见距离多么远,冲突多么厉害,绝对不要表现出一种无可商量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谈话的人,你一定要小心翼翼地使谈话不要陷于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