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霸王(美国1837~1913)
倒卖咖啡暴发横财
1837年4月17日,在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亡命者街的一所砖造住宅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呱呱坠地了。皮尔庞特是他母亲的姓。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觉得他的名字太罗嗦,干脆就叫他“皮柏”(Pip)。这样,“皮柏,皮柏”就叫开了。
摩根家族的祖先于1600年前后从英国迁移到美洲。传至皮柏的祖父约瑟夫·摩根的时候,又卖掉了马萨诸塞州的农场,到哈特福定居下来。
约瑟夫最初以经营一家小咖啡馆为生,同时还卖些旅行用的篮子。如此苦心经营了一些时日,逐渐赚了些钱,就出钱盖了个很有气派的大旅馆。他还买了运河的股票,成为汽船业和地方铁路的股东。但使他赚了大钱的,还是保险业。
皮柏的父亲吉诺斯·斯宾塞·摩根到波士顿的商行当学徒时,年仅16岁。约瑟夫退休后,出资5万元买下了哈特福的干菜店,当时吉诺斯23岁。就在干菜批发店开张的那一年,吉诺斯娶了皮尔庞特家的女儿。
皮鲍狄是城里有名的银行家,想找吉诺斯合伙。对此吉诺斯十分感激。他觉得尽管干菜批发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但也只是在乡下小打小闹。比起皮鲍狄从事的国际性金融投资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马里兰州修建“西部铁路”时,把他作为债款的承兑人。1837年,即小摩根诞生的那一年,在伦敦正式成立了皮鲍狄公司,专门经营美国国债、州债、股票及国外汇兑等项买卖。
那时候,美国经常遭到周期性的经济恐慌。吉诺斯成为皮鲍狄的合作伙伴后的第三年,即1857年,经济恐慌风暴席卷华尔街,金融业一片混乱,危机十分严重。
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执政时,废除了联邦银行制度,仅保留州银行。由于“显然的天命”的主张和加州金矿的发现,大批人口向西移动,农业一下子热起来。各州银行不顾金融秩序,大量发放毫无信用的银行券,如同一个过度膨胀的气球必然爆炸一样,最终一场经济风暴来临了。
前往西部开发的美国农民,当时年收入尚不足每户500元,但竟然也能买进一大片土地,还为妻子添购昂贵的丝料,大口大口地畅饮威士忌,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中,大批证券掮客头戴小礼帽,身穿皮背心,故意做出一副派头十足的模样,大量购进国债、州债或道路、运河的股份。另一方面,淘金热席卷全美,每个人都梦想大发横财,每一个美国国民都变成了赌徒。
兼营人寿保险的俄亥俄州一个保险公司,在1857年8月宣告破产。当时已欠债500万美元。这就成了这次经济恐慌的导火线。到年底,已有900家银行和投资公司相继倒闭,这就是“1857年经济大恐慌”。
而当时的美国政府,依靠的是在伦敦金融界享有盛名、有“美国金融大使”之称的皮鲍狄。英国银行早就对皮鲍狄眼红,想趁此机会,一举击溃他。这时,他得到了罗斯查尔的鼎力相助,在英国政府中上下周旋,策动修改了银行法。英国银行就预先贷款100万英镑给皮鲍狄。这笔钱汇到美国,压住了华尔街的经济恐慌。
吉诺斯做了皮鲍狄的伙伴,前往伦敦时,小摩根有17岁,下面还有4个弟妹:莎拉(15岁)、梅莉(10岁)、小吉诺斯(8岁)和朱丽叶(7岁)。
当时的小摩根,身体很差,经常生病,因为担心伦敦的雾有碍健康,就到瑞士去读高中,毕业后进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去深造。
离开美国前,小摩根和表弟吉姆要到各地旅行去。
摩根对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西部”一无所知,这趟旅行是他在美国最长的一次旅行。
格廷根大学的乔治·奥古斯都皇家学院是由英王乔治二世(德国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之子)创办的。该校不但教授阵容强大,而且学生也是来自各国的优秀人才,在历史上该校数学和自然科学一向是世界闻名的。
摩根在完成格廷根大学的学业后,决定到父亲朋友在纽约华尔街开设的邓肯商行去实习2年,此前先到康乃狄格州的邓肯的别墅去度假。就在那儿,摩根巧遇了一心想成为著名歌唱家的咪咪。咪咪是昵称,她的本名叫做亚美莉亚·斯塔杰。
咪咪温文尔雅,端庄妩媚,有如山间百合那样婀娜多姿。她和邓肯夫妇聊起音乐或美术时,更是神采飞扬,楚楚动人。摩根一见就倾心了。
有一次,摩根的母亲从伦敦来纽约,邓肯就让她带咪咪去欧洲观光。在伦敦,皮柏的父亲见到了咪咪。得知他们的恋情,摩根父母便应允了这门亲事。当时,咪咪还没患病。
摩根在邓肯商行干了一段时间。在他母亲和咪咪搭船去伦敦之际,他去古巴的哈瓦那,采购了鱼、虾、贝类及砂糖等货物。在回来的途中,他发挥了自己的冒险精神。
当时,轮船停泊在新奥尔良,他信步走过了充满巴黎浪漫气息的法国街,来到了嘈杂的码头。码头上,晌午的太阳烤得正热,远处2艘从密西西比河下来的轮船停泊着,黑人们正忙碌着上货、卸货。
“哥儿们,怎么样?想买咖啡吗?”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问道。
那人自我介绍说他是往来巴西的咖啡货船船长,因受托到巴西的咖啡商那里运来了一船咖啡。没想到美国的买主已破产,只好自己推销。如果谁愿出现金,他可以以半价出售。这位船长大约看出皮柏穿戴考究,有一种有钱人的派头,就拉他到酒馆谈生意。
摩根考虑了一会儿,就打定了主意买下这些咖啡。他于是就带着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所有与邓肯商行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经验丰富的公司职员要他谨慎行事,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的咖啡是否同样本一样,谁也说不准,何况以前还发生过船员欺骗买主的事。
但摩根已下定了决心。他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全船的咖啡,并发电报给纽约的邓肯商行:“已买到一船廉价咖啡。”
然而,邓肯商行回电严加指责:“不许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回交易!”
“他妈的!”摩根抗议公司的命令,马上发电给在伦敦的父亲。在父亲的默许下,用他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了原来挪用邓肯商行的金额。他还在那名船长的介绍下,买了其它船上的咖啡。
摩根赌赢了!就在他买了这批货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而减产,价格一下子猛涨了2—3倍。摩根大赚了一笔,不但邓肯对他赞不绝口,连他远在伦敦的父亲也连夸儿子:“有出息,有出息!”
摩根和咪咪的婚事是1861年10月7日举行的,当时他大学已经毕业,在邓肯商行工作过了一些时间。
当时,南北战争已经爆发,北军在布尔渊战役中失利后,纽约和伦敦的金价和物价都很不稳定。邓肯商行变得格外忙碌,但摩根却毫不关心,一副怡然的模样。
在他们前往阿尔及尔度蜜月之前,北军的情形依然十分不利。南方联盟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穆尔下令封锁新奥尔良港,并在10月3日禁止向欧洲出口棉花,一时间棉价暴涨。10月4日,林肯总统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决定扩充海军,扩建军舰。同一天,南军同乔尼、塞内加等印第安族的军队订立了协定,相约联合对北方作战。
每遇战局有变,华尔街金融市场便剧烈变化。“天有不测风云”,有人在一夜之间暴富,有人却一下子落得一贫如洗,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一心想医好咪咪的皮柏,心里已顾不上什么金融市场,他不惜离开邓肯公司,来到阿尔及尔港。
在那儿,他和咪咪借住在一家法国人的公寓里,从窗口就可俯瞰湛蓝湛蓝的地中海,享受那柔柔的海风和暖暖的太阳。然而,一切无济于事,咪咪的病情每况愈下。
后来,他们又到法国南部尼斯求治。不久,又到巴黎治疗。在法国医生作了“毫无痊愈希望”的判决后,咪咪年轻的生命在巴黎的医院里结束了。
葬礼在伦敦举行,距他们的婚礼还不到3个月。
皮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身穿黑上衣、黑长裤、黑色背心和雪白衬衫,还打紧领带。整天目光冷淡,沉默寡语,喜怒不形于色。
战争时的黄金投机
1861年,摩根商行正式成立,在曼哈顿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油漆都已剥落的旧木制建筑里,二层楼上又多了一块新招牌。公司最早从事黄金投机生意,以后主营政府公债和其他证券的买卖,实力雄厚时,又涉足工业投资,公司的性质相当于现在的投资银行。当时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日后会成为左右美国经济达半个世纪之久的金融界巨擘。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战争期间,黄金市价随南北方军事力量对比而变化。北军如占上风,金价就下跌;北军如处于劣势,金价就上涨;北军如战败,金价就会暴涨。金价随战局变化,忽高忽低,波动频繁。摩根抓住时机,经过慎密策划,导演了一出金融风暴。
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战争债券倍受青睐,因此,这种交易也做得十分红火,这个交易所顿时身价百倍,愈来愈多的经纪人纷纷希望成为会员。会员的席位大有膨胀之势,为了限制会员的席位,交易所开始将一些新进的经纪人排斥在会员的名份之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不得志的人们就聚集起来,一下狠心,在纽约住宅另外成立一家新的交易所,同原来的那一家唱起了对台戏,这家交易所取名“开放证券交易所”,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他们晚上也同样营业。
在著名的皮鲍狄公司纽约分行负责人的推荐下,摩根在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拥有一个席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NYSE有兴趣。他对NYSE的态度,就同对开放证券交易所几乎没有什么两样,那样做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1863年,摩根的黑市交易伙伴爱德华·克查姆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他一个绝密情报:最近一段时间北军士兵伤亡惨重。对经商极为敏感的摩根立即心动,他感到时机已到。北军战局不利,金价已有上涨的趋势,如果此时再有人大量购买黄金囤积,定会使金价大幅攀升。
对摩根和克查姆这两位年轻的投机家而言,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一个坐落在华尔街一栋又老又旧的建筑物中的阴暗的地下室中的黑市交易所,因为当时大都市的地下室,最普遍的用途就是用来贮存煤炭,以备冬天取暖之用。因此,这个黑市交易所理所当然地戴上了“煤炭厅”的这个帽子。葛莱福先生是“煤炭厅”的主持人。
他们商量秘密买下400~500万的黄金,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的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自己留着。一旦汇款的事情泄露出去,同时查理斯敦港的北军又战败的话,金价暴涨无疑,时候一到,就把留下来的那一半抛售出去。
他用暗语拍一份电报给他在伦敦的父亲。在意料之中,秘密进行的计划因为汇款而走漏了风声。
一切正如所料的那样,黄金价格眼见得飞涨。
“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来解释这次金价暴涨,这次涨价根本就与军需品、粮食、棉花等的输出和输入无关,而完全是一种巧合。《纽约时报》根据调查结果报道说,纽约的一名青年投机家——J·P·摩根,是这一事件的实际操纵者。”
很幸运的是,克查姆这个名字并没有外泄,当金价涨到巅峰状态时,纽约的经纪人纷纷抛售,克查姆将它们统统买下。在这时,售往伦敦的黄金价格也节节上涨。
《纽约时报》在社论中严厉指责道:
“这次金价的疯狂暴涨,简直是把美利坚合众国的生命视同儿戏。这些该死的非法者,竟然以林肯总统的武器输入计划的代价去换取非法利益。议会应该赶快建造断头台,将这些家伙斩首示众。”
但是,华尔街地下室“煤炭厅”里的投机分子们,仍然在畅饮狂欢,根本就不去理会这篇社论的指责。
贩卖破枪发战争财
俗话说“无商不奸”,惟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只要什么赚钱,摩根就从事什么交易,但在霍尔步枪事件中,却给摩根一生留下了污点。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的第二个月,《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系列反映战争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写道:
“现在正值战争时机,前线将士们在浴血奋战,而后方的政府里军队里却出现了一群害群之马,他们借战争谋求私利。合众国陆海军的高级人员中有人和兵器、弹药制造业以及粮食生产方面的企业主勾结一气,贪污受贿,大发战争财。我们要把这些人查出来,弄清这些内幕。”
这篇报导还认为,摩根采用不正当手段,欺骗弗吉尼亚山义勇军的队长弗莱蒙特,怂恿他购买霍尔步枪,来解决枪支弹药的严重不足。这次事件,给皮柏的一生中造成了永远磨不掉的污点。然而我们还是要说,把皮柏指责为这次贪污事件的头号人物,确实是不尽符合事实的。
那篇文章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后,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众怒难犯。于是美国国会的众议院特别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这个调查委员会给乔伊斯部长写了一封信,措词相当激烈,并且把它公之于众,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合众国陆、海军中的一些高级官员,勾结大企业主联合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贪污受贿和掠夺行为,例如侵占公物、偷盗、欺诈及浪费行为,在忠诚爱国的义勇军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情况下,是不可谅解的敌视人民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公众的心理,对战争的力量造成了削弱。”
在战争的硝烟里,人民的爱国美德以及牟取战争财富的恶行,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销售战争债而进行宣传活动,激起广大人民爱国热情的乔伊斯部长,对这种与爱国行动相悖的恶行,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更何况还有民众的公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