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反复试验,诺贝尔又制成了各种用途的炸药制品,如“诺贝尔式专利达纳炸药”、“特种达纳炸药”、橡胶炸药”、“胶状达纳炸药”等。其中爆炸力最强的是一种有“爆炸胶”含义的“可塑性胶质炸药”。
最后,就连对黑色火药极为偏爱,而对硝化甘油抵触情绪极深的著名化学家阿贝尔教授也不得不公开承认“从各方面来看,诺贝尔的‘胶质炸药’是最好、最安全的炸药”。
这之后,一直以炸药法进行严格控制的英国,也开始批准诺贝尔最大的阿迪尔工厂生产制造“胶质炸药”了,可这已经是1844年了。
面对着众多的赞誉,诺贝尔仍不满足。他并不认为“胶质炸药”是自己期望的“最好制品”,只不过是一个半成品而已。他一直都想着如何对“胶质炸药”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因为他由衷地希望,自己的发明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幸福。
无烟火药的伟大贡献
19世纪8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急于想得到一种威力更大而冒烟更少的军用火药。
1875年,诺贝尔对他发明的达纳炸药作了改进,将硝化纤维引入到硝化甘油之中,因而发明了“胶质炸药”。
胶质炸药几乎达到了完美无瑕的程度,但是这种炸药唯一的缺点是,爆炸所产生的烟雾。
1879年,诺贝尔在巴黎郊外的塞夫朗一利夫里实验室开始了无烟火药的研究。
前后经过8年时间的实验研究,诺贝尔终于确定了组方:
同等分量的硝化甘油和可溶性硝化纤维素,再加上10%的樟脑。
诺贝尔给这种新型的炸药取名为:混合无烟火药,亦称“诺贝尔炸药”,或“C.89”。
这种以无烟为长处的炸药,首次在法国取得专利权。
诺贝尔在炸药领域内的最后一项发明,即所谓的改进型无烟火药。
19世纪80年代,诺贝尔成功地研制了混合无烟火药,引起了各国军事当局的密切关注。由于这一发明的成功,使得诺贝尔对火器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但是,它的发明,也给诺贝尔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不久,他在混合无烟火药的基础上,又作了许多改进。
经过改进后的火药,在它燃烧时,便可引发一种递增的前进动力,以维持射弹沿着炮膛运动的推动力这样,射弹离开炮口瞬间的初速度增大,而炮膛内的最大压力又不会增加。结果提高了总发射效果。
这项发明最初是在瑞典取得专利权,注册号是第7552号(1896年)。
同时,诺贝尔又相当矛盾。由于他对战争和暴力的极度厌恶,致使他强烈反对这些发明的实际应用。他说,它们已经沦落为不光彩的杀人工具。
一个让世界震惊的决定
已经将近63岁了,这几十年来,诺贝尔一直以他那永不枯竭的智慧和一往无前的精力,令周围的人感到敬佩。人们简直难以置信,他的这种意志和坚忍精神竟然能维持那么久。
诺贝尔的体质本来就很弱,再加上他长期同硝化甘油打交道,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他患有严重的偏头痛和血管痉挛,到了晚年,他的健康更是每况愈下。
医生让诺贝尔绝对休息,可是,他对医生们的忠告既不相信也不遵守。1895年至1896年,也就是诺贝尔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突然觉得自己还有太多要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分布在地上,有的分布在地下,还有的分布在海洋和天空。
诺贝尔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才能走得安心。他一生的科学研究工作硕果累累,财富也达到了令人瞩目的程度。可是,令他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真正动机。早在青年时代,他就发誓要为人类造福,所以,自己绝不能带着“军火商”的名字离开这个世界。
诺贝尔经过深思熟虑,下决心将自己的全部遗产捐献出来,用于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在巴黎用瑞典文亲笔写下了他的最后遗嘱。
诺贝尔·诺贝尔以庞大的财产,成立诺贝尔基金会,并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颁给对人类幸福和进步有贡献的人。在他的遗嘱中记载着以下的事项:
“以我所有的财产做为基金,用利息当作奖金。奖金分为五种,如左列的五项,这些每年都要颁赠给那些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
1.物理学奖。在此范围中,有最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2.化学奖。在此范围内,有最重要的发现或改良的人。
3.生物学和医学奖。在此范围内,有最重要发现的人。
4.文学奖。在此范围内,有显示理想主义的倾向,及著作品最优秀的人。
5.和平奖。为国家与国家间的友好、撤废军备、缩减军备及举行和平会谈等,做过最大努力的人。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赠。
生物学奖和医学奖,由斯德哥摩的皇有卡洛琳医学研究颁赠。
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学院颁赠。
和平奖,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位委员颁赠。
所有的奖,由右列的各委员自行评定。
得奖者,可能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中的人,这是没有限制的。我衷心盼望,由最恰当的人获奖。
1895年11月27日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亲署
这份文件,是在没有诉诸一位律师的情况下起草的,是它在法律上的缺陷,曾在很多方面引起了巨大的纠纷。最后,由于以诺贝尔的哥哥路德维格的儿子伊曼纽尔·诺贝尔博士为代表的俄国支系站到了执行人方面,并声明尊重已故叔叔的愿望,不对这份遗嘱提出异议,才使这份遗嘱得以执行。
诺贝尔的遗嘱写完了,剧本也完成了,严冬被送走了,又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
他的身体似乎也比从前好了许多,他时而到博福尔斯附近的新居住上几天,时而在巴黎住上几个星期,接下来再到圣雷莫休息一段,他的心情异常宁静而舒畅。
这时,一个不幸的消息却打破了诺贝尔的这种安宁。
1896年9月,他的哥哥罗伯特因心脏病去世了,这是诺贝尔的最后一位亲人了,哥哥的死给诺贝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诺贝尔的精神更也无法振作起来,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在1896年12月7日诺贝尔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便跌倒在了书桌旁,仆人们急忙把他抬到卧室,又请来了医生。
诺贝尔得的是脑溢血症,大脑局部陷入瘫痪状态,部分地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他除了儿时的语言外,什么也记不起了。可是,他身边的人根本无法听懂他那含糊不清的瑞典话,仆人都是法国人,医生是意大利人。
当诺贝尔的侄儿小埃曼纽尔和海尔马,以及他的助手索尔曼赶到时,诺贝尔已经停止了呼吸。
1896年12月10日凌晨2时,诺贝尔结束了他那非凡而奇异的一生,终年63岁。
12月17日,诺贝尔的生前好友、瑞典牧师内森·索得布罗姆在圣雷莫诺贝尔别墅主持了葬礼仪式。
在圣雷莫为诺贝尔举行完简短的告别仪式后,大家将他那覆盖鲜花的灵柩运送回国。
12月29日下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古老的路德教堂,为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葬礼仪式。
教堂里礼炮悲鸣,哀乐低奏。瑞典很多的知名人士、诺贝尔国外企业的经理们以及诺贝尔的生前好友们,全都伫立在刺骨的寒风中,他们不停地在胸前画着十字,默默地为这位科学大师送行。
诺贝尔基金会
根据诺贝尔1895年11月27日签署的遗嘱,1900年6月29日经瑞典同意批准诺贝尔基金会正式宣布成立。
同时,颁布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对遗嘱中规定的条款加以解释并且制订细则,以便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贝尔墓金会章程》也经常被修订。它先后在1974年10月4日,1977年11月24日,1982年9月16日,1986年3月20日,多次经过修改。最近的一次,是1995年4月27日。
诺贝尔基金会,是一个独立进行活动,不受政府管理的组织,既负责财政管理,又是诺贝尔组织机构的中心。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医学三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诺贝尔奖,为什么能够得到举世公认,个中奥秘何在?
首先,诺贝尔奖是一项真正的国际性大奖。其次是该奖有一个严密的评选系统。
诺贝尔奖最初的奖金数额是15万瑞典克朗,相当于当时一个大学教授年收入的25倍。
由于本世纪初科研经费的来源极其有限,因而这笔奖金对于研究人员说来,自然是一种十分可观的资助。
此外,诺贝尔奖在大多数国家是免税的,这就尤为诱人了。
今天更为重要的是,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一把能够开启政府和民间研究基金宝箱的金钥匙。
最后一点是诺贝尔奖的举办国——瑞典,长期以来一贯保持中立,而且是一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小国家。
颁奖机构的活动又不受官方影响,其资金来源完全依赖于诺贝尔基金会的经济实力。官方向评奖机构施加的要求(不管是外交上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很难达到目的,从而保证了评奖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诺贝尔奖金的实施,其意义远远超过了诺贝尔生前那些永载史册的科学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