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巴库,俄军面临着两大因难:一是粮草缺乏;二是气候酷热。越过杰尔宾特试图南进的俄军,头顶骄阳,脚踩砾石,找不到河流,看不见小溪,没有一滴水,没有一丝风。疲惫的士兵们绝望地看着湛蓝的天空,没有一块云,他们嗓子冒烟,舌头发干,昏昏欲睡。接着,又传来一个打乱全盘计划的消息——停泊在杰尔宾特港外的运粮船遇到了意外风暴,粮草尽数沉没里海。饥渴的俄军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彼得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主力部队撤回阿斯特拉罕,待来年再重整旗鼓。新占领的杰尔宾特、塔尔基等3个城堡,由俄国卫戍部队驻守,算是这次南征的主要战绩。
第二年,陆军没有再次出动,而主要由里海区舰队完成了攻占巴库等地的军事任务。依据1723年波俄签订的彼得堡条约,波斯将里海西部和南部沿岸的土地割让给俄国,俄国以支持波斯对其敌人(指土耳其)的斗争作为交换条件。彼得堡条约是波、俄之间最早的不平等条约,它加强了俄国在里海西南部地区的优势,为19世纪初俄国吞并南高加索,并在波斯北部推行殖民化政策创造了条件。
改革内政
远征里海归来,彼得基本告别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开始集中全部精力充实、完善他几乎从未停顿的改革大业。巨大的内政建设自北方战争结束已全面展开,许多举措已初见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遇到的阻力就愈大。为了同反对改革势力作斗争,早在1718年,他亲手处决了企图复旧的皇太子阿列克谢。此后,他不惜以严刑酷法为武器,对付一切敢于反对改革、破坏改革的言行和人物。继血雨腥风般地镇压太子余党之后,他开始运用这一武器惩罚所有玩忽职守、侵吞公款和勒索贿赂的腐败行为。沙皇一生对贪污受贿深恶痛绝。随改革的深入,经济生活的活跃,贪赃枉法之风开始弥漫宫廷朝野,许多在战争岁月不避生死追随彼得的亲密朋友开始涉足各种盗窍国家财产的丑闻。彼得不得不把惩罚的屠刀对准这些不肖之徒。
西伯利亚省督加加林公爵,是彼得惩治腐败的第一个牺牲品。这位省督大人利用远离首都之便,不仅屡次通过吃空缺的办法侵吞公款,贪污受贿,而且竟然将为叶卡特琳娜皇后从中国买来的珠宝据为己有。罪不容恕,在铁证面前,加加林抵赖无门,上书认罪,要求皇上恩准他去修道院了此残生。彼得没有送贪污犯去修道院,而是当着高级官吏和他的全体亲属的面,把他绞死在司法院大厦前。
继加加林之后,揭发他的总督察官涅斯捷罗夫也被送上绞刑架。这位总督察官素以大公无私、果敢有为,并善于揭发检举大型贪污要案而蜚声朝野,深得沙皇之器重。但是,这位受命揭发别人犯罪行为的“廉吏”,却因一次偶然包庇下属贪赃枉法的过失而触怒了沙皇。特设法庭作了严厉的判决:处死涅斯捷罗夫!
沙皇的另一位战友库尔巴托夫也险遭涅斯捷罗夫同样的结局。这位出身农奴管家的人,曾因上书皇上,通过出售印花税来开辟新财源,而获得俄国第一个聚敛家的褒奖。此后便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由军械厅的书记官直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省副省督。但是,他同样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把手伸进了国库。以后,查明他的贪污款是16000多卢布,其中12000卢布直接盗自国库。只是由于他在结案前几个月去世,才免于被送上绞架的惩处。
在彼得晚年审理的舞弊案件中,沙菲罗夫一案曾轰动一时,特别引人注目。由于犯罪者官高爵显,它十分清楚地反映出政治上层的道德风气和彼得严惩不贷的严厉作风。沙菲罗夫身为元老院元老又兼任副总理大臣,在战争岁月和和平时期,主要承担着国家的外交重任,屡建奇功,不辱使命,多次以微小的让步为俄国赢得巨大的外交利益。加上他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政论文章,并精通数国语言,深得沙皇之器重,为有数的几大宠臣之一。但是,在彼得远征里海期间,他在元老院和临时总监察官皮萨烈夫——他交恶甚久的政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后者揭露了他一件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舞弊劣迹:他利用元老身份,徇私枉法,使他的弟弟领取了比规定高出一级的薪俸。由于沙菲罗夫知道对方意在报复,并在营私舞弊方面不下于自己,因而不甘示弱,恶语相争,结果元老院会议变成了对骂的场所,喧哗声压倒了正常的国事讨论。最后被迫中断会议。两星期后,余怒未息的双方又发生一场争吵。消息很快传到彼得那里,双方都递了诉状,继续互相攻击。由里海回来的沙皇即刻组成最高法庭的专案组,进行调查。结果,过分狂妄的沙菲罗夫占了下风。法庭作了严厉的判决——处死沙菲罗夫。1723年2月15日,不避严寒的莫斯科人纷纷来到克里姆林宫,观看副总理大臣的最后结局。肥胖的沙菲罗夫已被按倒在断头台上。元老院的秘书纵马飞驰而来,他宣读了沙皇改判沙菲罗夫流放西伯利亚的敕令,免他一死。流放地以后又改为诺夫哥罗德,并准许家人陪同,但须受严格监视。
皮萨烈夫也受到免官处分,离开元老院去督修运河工程。捡回一条性命的沙菲罗夫心灵受到巨大震动,他不胜感伤,飞黄腾达的宦海生涯结束了,物质匮乏的生活开始了。与其长久地经受贫困的折磨,还不如让刽子手砍开自己的大血管!
接连发生的违法案件,毒化了彼得晚年的心情,特别是当他身边的头面人物卷入这类案件时,更是如此。他开始困惑不解:为什么自己劳筋累骨、以一当十地向山头冲去,而自己的同胞却成千成百地往山下跑?为什么许多跟随自己多年,南征北战、生死与共的战友,一旦到了和平时期,总不能克制对非分之财的欲望,而不顾忌自己的名誉和信用?不少的战友已经去世,但更多的战友正以秽行在背离他所开创的事业。彼得无法理解这些变化。他变得不大与人来往而且容易动怒,昔日炯炯有神的目光,如今已黯然失神。他过上了以往自己所不习惯的离群索居生活,常常凝神默想,若有所失。显然,朋友们的劣迹已使他失望,同时,他也在考虑:不惜生命为之奋斗的事业应该交付于谁?
自从皇太子阿列克谢获罪致死以来,彼得就一直没有可供选择的理想继位人。他对皇孙,即阿列克谢9岁的儿子十分慈爱,但不放心由他来继承皇位,因为孙子有可能受外戚的影响承袭其父的立场,而反对祖父的事业。至于他和女仆叶卡特琳娜所生的两个女儿——安娜和伊丽莎白,虽聪明可爱,但他认为都不是他所期望的坚强有力的事业继承者。还有谁呢?十有八九,他选中的是妻子叶卡特琳娜。这位出身卑微的女子,不仅天姿国色、善解人意,而且多年来一直伴君南北征战,备尝艰辛,功勋卓著。特别是在普鲁特河远征期间,大智大勇、自愿牺牲随身佩戴珠宝,贿赂了土军司令,才使俄军死里逃生。此举不仅令彼得长期感念,而且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此后便恩宠有加,青云直上,成为彼得身边任何人所不可取代的知音和贤助。正是让了为她上台做好准备,彼得在远征里海归来不久,就决定为她正式加冕,让全世界知道:俄国真正的合法皇后是叶卡特琳娜!
为皇后加冕打破了俄国皇室传统,也使全俄舆论为之哗然。为了证明她理应承受此等殊荣,彼得在1723年11月的一份文告中,不惜用许多溢美之词,赞誉她长期随军转战,历尽艰辛,为皇上始终不渝的助手。隆重的加冕仪式及其庆典,从1724年3月持续至5月,历时甚久,耗资巨大,在千人百众的欢呼和一片礼炮和钟鼓声中,昔日的女奴成为头戴金冠、光华四射的全俄皇后。
耗时过久的庆典活动损害了彼得已经十分虚弱的身体,他不得不在庆典刚一结束就到疗养地去休息。但日常琐务仍然分散着他的精力,他的健康已每况愈下。8月末他参加了一艘三桅巡洋舰的下水典礼,然后,又不顾医生的劝告,做了一次长途旅行,主要是参加施利色堡每年举行的占领该城纪念活动,并视察奥洛涅茨冶金工厂和拉多加运河工程。至11月初,他回到彼得堡时,病情开始严重。这时,传来了一件有碍皇后声誉的绯闻:一位年轻的高级侍从走进了皇后的生活。这件事加速了沙皇病情的恶化。
侍从很快因“贪污罪”遭到处决。叶卡特琳娜保住了声名,但夫妻间的关系从此不再心心相印。不知是出于对过去的恩惠的追忆,还是顾忌两个女儿的婚事,彼得没有对皇后绳之以法。但也没有运用手中的权利,把为叶卡特琳娜加冕的意图引导到合乎逻辑的结局。
1725年1月,彼得的病情开始加剧。这使一切问题都退到了次要位置。叶卡特琳娜奉召来到彼得床头,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日,病痛者已进入痛苦的弥留之际。1月27日,从昏迷中醒来的沙皇,要人笔墨伺候。看来,他已拿定主意,要对继承问题作最后安排。忐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那张决定皇位继承的白纸,只见沙皇吃力地写着:
“一切权力归……”笔从他颤抖的手指中滚落下来,他长喘一口气倒在床上,从此不再言语。看来,沙皇依旧没有对皇位继承作出安排。沙皇应该知道,这时候他的选择该有多么重要,但他仍没有作出选择。这就是所谓盛传的沙皇遗嘱之一。临终前的这几个字是可靠的,但不解决任何问题,虽然可以当“遗嘱”看待,实际上是一纸空文。
1725年1月28日,极度痛苦的沙皇终于合上了双眼,他带着困惑和遗憾,留下了未完的改革大业和正在扩充的疆土,去了。
彼得一世是俄国历史上雄才大略的专制君主。他所推行的西化改革,冲击了俄罗斯的古旧传统,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俄国的地位,加速了俄国的文明进程,从而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历程。他为争夺出海口而进行的长期战争,满足了俄国正常发展的外部条件,使俄国由一个孤立、封闭的内陆国家,变为开放型的濒海帝国。在除旧布新的持续变革和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彼得富有魅力的个性特征和独特品格,诸如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视野辽阔、大胆接受新生事物和同守旧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和决心,既是他生平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反映,对于今日的变革也具有启发意义。
正如许多学者所达成的共识,彼得的改革是通过残酷掠夺国内人民来实现的,并为贵族农奴主阶级服务的,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社会面貌。他的对外战争早已越出发展经济和和平交往的界线,并严重地损害了邻国利益。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将他同他平庸的前辈和同时代许多无为之君相比较,彼得不失为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富有开拓精神的新兴君主。在数以万计的帝王世界,彼得一世是具有鲜明个性,并为历史留下深刻痕迹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