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利用工余参加了许多活动,这使他的诗歌才能和戏剧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朗诵晚会,假面舞会,假面游行,特别是宫廷戏剧爱好者的演出,都由于有他的参加而增色不少。他写的《兄弟姐妹》(1776)、《莉拉》(1777)、《感伤的凯旋》(1777)、《耶吕和贝特吕》(1779)、《渔妇》(1781)等戏剧在蒂福尔特公园演出时气氛特别热烈。
由于歌德的介绍,不少有名望的人物慕名来到魏玛,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云集在这宁静而美丽的公国,形成了鼎盛一时的人文景观。
在宫廷,歌德又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宫廷夫人夏绿蒂·冯·施泰因以开朗、娴静的性格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心灵相通的友谊。
在夏绿蒂夫人的影响下,歌德内心开始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努力摆正自己对公职的态度的同时,他也力求在处理个人生活时保持清醒、节制的态度。他要超越他青年时代的理想,从自我中心的主观主义里解脱出来。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追求纯真。
要改变自己是痛苦的。歌德渴求达到理想,在灵魂痛苦的磨炼中,他像医生观察病人一样真实记载了他的所得所失。他时而宁静坦率,时而烦躁不安,他感到很受拘束,却同时又觉得真正舒畅。思想情感的复杂多变使他的剧本丰富多彩,心灵的风暴宣泄后,他才获得了真正的平静。
1779年2至3月,歌德去公国各地视察新兵的招募工作,这本是他最头疼的事,他却干得十分出色。他顺便考察了为数不多的公路状况。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伊菲革涅亚在陶立斯岛》的第一稿。是神圣的使命使他精神焕发,是创作使他深深体味了纯真。他有了新的体验,通过戏剧人物庇拉得斯之口为他代言:纯真的定义是洁白无瑕。歌德在戏剧中告诫人们,小心谨慎以挫败阴谋诡计。一个纯洁的灵魂是不搞阴谋诡计的。戏剧表现了歌德的品质,他蔑视卑劣的行径,不去飞短流长,也不说东道西。他相信只有安稳和正直,一切才会顺利。戏剧最后由伊菲革涅亚呼吁:“让我们带着纯洁的手,带着纯洁的心安然地死去,洗掉我们家门的罪过吧!”
魏玛从政牵涉了歌德过多的精力,但是对无暇顾及的艺术也并不完全是空白。他恰恰是通过从政的积累使自己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具有了坚实的基础。除了完成散文体的《伊菲革涅夫》以外,他考虑了《威廉·迈斯特》的开篇,构思了《塔索》,对《浮士德》作了种种设想。此外,他的抒情诗的创作也相当可观。冬夜,当伊尔姆河水漫上了他住房四周的草地时,他写下了《致月词》;在伊尔美瑙上边的墓克尔汉山上的孤独的猎人小屋的板壁上,有他的《群山之巅一片寂静》的匆匆笔迹;1777年12月,在魏玛到戈斯拉尔途中,他在马背上草成了《哈尔茨山冬旅》;每天履行公务则构成了《人类的界限》和《神性》两首诗的背景。
歌德的天才还表现在他对自然科学的广泛研究上。无论他干什么,他都试图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担任了开发伊尔美瑙矿山的总监,他就深入研究了地质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知识;在耶拿大学担任职务,他就深入探讨了比较解剖学的问题,成为当时能专门说明一切生物的原形态和亲缘关系的专家。1784年他证明了人的颚间骨的存在,更新了人们只认为动物有颚间骨的旧说。他甚至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设想,这个思想大约比达尔文早100年。
研究自然科学,使歌德感到了极大的快乐,他越发觉得有必要从繁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1786年,他向公爵请了不定期的长假,在秋天的日子里他突然启程,悄悄地来到了心仪已久的意大利。
创作在意大利
当初歌德踌躇满志地来到魏玛,但从政以后逐渐感到,这个封建公国是绝不容许他进行真正的改革的。他实施的每项进步措施都遇到重重阻力,这使他苦恼至极。因此,他决定到意大利去钻研古代艺术并进行科学研究,以摆脱眼前的困境。于是,1786年,他带着一张填着假名的护照独自逃到了这个以古代文化著称的国家。
在意大利他相继访问了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等文化中心,甚至还去过西西里。在罗马他停留了较长的时间。南国的美丽风光使他陶醉,人民热情开朗的性格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开阔了他的心胸。相形之下,他愈感魏玛宫廷的枯燥无味和官场生活的单调迂腐。在近两年的南国生活中,他努力研究古代文艺典籍,临摹古代绘画的范本,进行自然科学考察,同时还从事文学创作,主要成果是剧本《哀格蒙特》(1788)、《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1787)和《塔索》(1789)。其中《哀格蒙特》描写的是十六世纪尼德兰伯爵哀格蒙特反抗西班牙的民族压迫,最后因斗志不坚而被敌人逮捕处死的故事。该剧于一七七四年就已动笔,因此从中尚可听到狂飙突进运动的余音。而后两个剧本则是严格按照古典戏剧的形式写成的。
歌德曾激烈地反对过三一律,何以此时竟给自己带上那沉重的镣铐?这同样是由他思想感情上的变化所造成的。歌德犹如身陷封建浊流中的顽石,终被渐渐磨去棱角。于是,随着《普罗米修斯》的反抗精神和《五月歌》里火热激情的消失,代之以《对月》中的自我解脱和《迷娘曲》中对世外桃源的憧憬。而到意大利后,他更倾心于宁静、和谐的古典艺术风格,沉醉于古典艺术那种“庄严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在《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里就借用远古关于伊菲格尼的神话来宣扬理性的高贵和人文主义的力量。而《塔索》则通过文艺复兴时期宫廷诗人塔索和一位大臣的争执,表明了歌德自己不得不与现实妥协的苦闷。如此的艺术内容就必然要求严格的古典艺术形式。这样,歌德青年时代的狂飙突进精神经过十年的从政,终于在意大利过渡到以人性论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因此,文学史上把歌德来到意大利这一年,即1786年作为德国文学古典时期的开始。
1788年6月18日,歌德在意大利逗留683天之后,回到了魏玛。两次在罗马这个“永恒之城”逗留的日子多么难忘。
兴冲冲地回到魏玛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的歌德,虽然很快抛出了他的诗剧《伊菲革涅亚》和《塔索》,《罗马狂欢节》和《意大利游记》的片断,但是都没有多大反响。相反地,卡尔·菲利普·莫里茨在卢梭的《忏悔录》影响下写出的《旅行家安东》、克林格尔的小说《浮士德》、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书,席勒的《强盗》与《堂·卡尔洛斯》倒是很有市场。
歌德从40岁到45岁从事很多科学研究工作。他研究植物形态学、骨学、矿物学、光学、颜色学。科学研究工作占去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文学创作。
《浮士德》亮其一生
歌德生命的最后8年一般都蛰居家中,足不出户,也很少去外地。上午在两个小房间里工作,下午在豪华的大厅里接见来客。晚上同两个小孙子和一个孙女玩,享受着天伦之乐,或者在家举行交谊会,接待客人。
歌德一直生活在狭窄的小圈子里,被禁锢在小城市里。他同外界的接触多半是靠客人来访。他们给他带来各种消息。
1830年10月27日歌德的独生子奥古斯特因脑溢血死在罗马。噩耗传来,老人痛不欲生。他大咯血,诊断是食管静脉出血,但是他出人意料地很快复原了。他在12月2日的日记里写道:“夜。考虑《浮士德》,有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