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线的开拓者(意大利1415~1506)
成长的历程
15世纪意大利的热内亚是个繁华的国际港口城市,来往于地中海的船只大多要停靠在这里装卸货物和整修。港内码头上帆船密集,桅杆林立,五颜六色的旗帜迎风飘扬。披着大红披肩的船长们威风凛凛,双手叉腰地大声吆喝着水手们干活。刚到陆地的水手们在忙着卸货,装船,冲洗甲板,显得兴奋异常,工作十分卖力,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唱着歌,还有的水手敏捷地在高高的桅杆上爬上爬下,惊险的动作让看的人汗毛倒竖。码头上,三五成群的水手们聚在一起,讲述着各自遨游四海的传奇经历和见闻,混杂着好几国语言的欢笑声传出好远好远。这一切都使热内亚这个港口城市显得生机勃勃。
热内亚的街道都是用碎石子铺成的,显得平坦而整洁。两旁的房屋密密麻麻,鳞次栉比。这里风景秀丽,居民富庶安乐。1451年,世界伟大的航海家克利斯朵夫·哥伦布就诞生在这里。
热内亚的毛织品久负盛名,毛织品生产是这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热内亚街道两旁的居民房屋里,每天从早到晚都传出震耳欲聋的织布声,克利斯朵夫家也经营着一家小织布店。楼上是一家人吃饭和睡觉的地方,楼下便是堆满了羊毛的工作场所,整日充满了令人作呕的闷骚气味和隆隆的机杆声,羊毛尘埃到处飞扬。全家5口人,爸爸多米尼加·哥伦布,妈妈苏珊娜,弟弟巴托罗缪,妹妹比雅卡,身为长子的克利斯朵夫,除了襁褓中的小妹妹外,全家人都得参加织毛布的工作。克利斯朵夫和弟弟的任务是把绵毛团用铁刷梳开成一根根的毛纱,送到隔壁房间里,爸爸和工人们把梳好的毛织穿进织布机中,喀嚓喀嚓地织成布。然后由妈妈负责把织好的布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才能拿出去卖,换回全家人维持生活的费用。小小年纪的克利斯朵夫做着自己的工作已经是非常熟练的了。
小家伙从小体格就很好,比同龄的孩子们又高又壮,小脸红扑扑的,短发弯曲而有弹性,最让人喜爱的是他那双机灵的大眼睛,不停地东看西看,什么东西都想看个透。花花绿绿的世界有那么多新奇的事物。不过父亲却不太喜欢小克利斯朵夫好奇心重,他倒希望孩子能学点什么技术,就是那些扎扎实实的功夫,以便将来能过得比他自己好些。所以小克利斯朵夫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坐在那纺羊毛纱的作坊里学习使用纺纱机了,他老子总觉得要当一个出色的毛纺商人就一定要先学会自己纺纱。每次小克利斯朵夫坐在纺纱机前,作坊里那些肮脏的、浑身是羊毛的帮工和学徒门就逗他:“喂,克利斯朵夫,肯定有人雇佣你的。小克利斯朵夫,哈哈……”确实,又黑又热的作坊里羊毛乱飞,呛人得很,真的不大适合小孩子,于是克利斯朵夫干脆听了那些帮工和学徒的话,偷偷溜到港口那里瞧新鲜去了。
如果不是家里人来找,小男孩从早看到晚也舍不得离开,这就是童年时代的克利斯朵夫·哥伦布。每当坐在家里那令人窒息的羊毛堆上,手里机械地梳理着肮脏的羊毛时,小克利斯朵夫无法抑制对这项工作的憎恨,心中充满了那与生俱来的对大海的热切向往,幼小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在浩瀚的海洋中航行的情景。
每天他都想方设法从那飘满羊毛纤维的家中溜出来,跑到海边来看船。码头上的一切都让他如醉如痴,百看不厌。每当一艘满载而归的船儿出现在海平面上,小克利斯朵夫总是能从它的颜色、速度、形状,第一个喊出它的名字来,每每让水手们惊叹不已,大家都非常喜爱这个聪明的爱海的孩子。
小克利斯朵夫恨不得马上跟着水手上船,到那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去。
他常常追着身边的人问:“那些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弄来的?”水手们身上脏又臭,却神气十足地从他身边高谈阔论着走过,根本不答理这个小孩子,这是小克里斯朵夫惟一对水手们不满的地方。间或有人抛下一句简简单单的答案:“亚历山大”或者是“丹吉尔”等等。但如果想接着问亚历山大和丹吉尔在哪里的话,那就人影都抓不着了。克里斯朵夫到港口上去了好多次,知道了一大堆地名,却一点儿也不清楚这些地方是在热那亚的哪个方向。他问过一次他的父亲多米尼加,可老多米尼加不但没告诉他,反而对他疾言厉色,以后克里斯朵夫就再也不敢问他了。可怜的多米尼加自己没有商船,也几乎没有和商船上的人打交道的经历,因为他们比他富得多,多米尼加顶多是利用一些敞篷小船,就近做些交易。所以他对那似乎永远碰不到的东西有一种既尊敬、又妒嫉,因而又蔑视的态度。小克里斯朵夫可不懂这些,他和别的小孩子一样,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就没完,就不服气。有什么了不起!将来我自己去,我自己开船去!
老多米尼加·哥伦布毕竟不傻,他发现克里斯朵夫的确机灵聪明,应该让他去受受教育。不过多米尼加想让他受的教育也就是学学数学、拉丁文,还有必不可少的宗教知识。
好学校当然去不起,这不光是钱的原因;请老师到家里上课似乎又不必,1465年克里斯朵夫被送进了他父亲一阶层和职业的人所推崇,并且是最可行的学校:维科洛·帕维亚学校。维科洛·帕维亚是热那亚城的一条小弄堂,15世纪中叶的时候,呢绒工人行会为其会员的孩子在这条弄堂里办起了一所学校,居然办得很出色,热那亚人都知道它。克里斯朵夫的老师是一个60多岁的老神父,个子不太高,花白头发,满脸皱纹里夹着一双混浊的老眼,他经常弯下腰来不停地咳嗽,他又瘦又干枯的脖子上挂着大十字架,似乎就是那金属十字架把他的腰坠弯的。
克利斯朵夫深知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和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校生活,刻苦地学习。对于数学、天文学、拉丁语、地理学、航海学等课程,他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加倍用心。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这些知识会给他的梦想插上翅膀的!
学校里的老师吃惊地发现,这个刚入学的孩子所涉猎的知识面竟如此之广,且又如此精通。这个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也让老师们惊叹,可是,令他们惋惜的是,这个聪颖好学的孩子不久就退学了。家里织布厂需要他回去帮忙,而且经济条件已不允许他继续念下去了。
虽然短暂的学校生活有如昙花一现,但它对于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却有着莫大的影响。
克利斯朵大现在的工作是帮助家里推销织好的毛布。
在他14岁的时候,去了波尔托菲诺做少年见习水手。那时候每条船上都有少年见习水手,他们什么都干,在烈日炎炎或寒风凛凛中跪在甲板上用力擦洗,帮厨师做饭,给船上所有的人跑腿,被支使得团团转,累得很收入却不多。但克里斯朵夫还是去了。一方面是出于自小以来对港口和船只的迷恋,另一方面也是神父的劝导所致,神父认为他应该出去历练历练,因为航海最能锻炼人的意志与体魄,再说他希望克里斯朵夫能有所发现,以便把上帝福音传播到那里,于是克里斯朵夫在“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去当少年见习水手了。
那主要是在地中海内的航行,运载各种货物到东方去,再回西方,或在西方各国间贸易,几乎跑遍了环地中海各个有名的港口。有一次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克里斯朵夫头一次见到大西洋,立刻被它的浩瀚与神秘莫测给吸引了。谁也不知道穿过大洋会有什么结果,有人说能遇上基督教徒的岛,有人说会在半路上饿死、渴死,甚至还有人说能绕到东方去,结果招来一阵嘲笑。克里斯朵夫可不在乎这些,他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因为他想最好能自己驾船去试试看。
在次数众多的航行中,他很快适应了海洋的风浪和各种恶劣气候以及生活条件的艰苦,他吃最差劲的饭,干最多的活,睡在甲板上而不是船舱里。他除了尽他少年见习水手的责任外,还尽量多学些航海知识。他谦虚的外表和好学精神感动了一些人,于是他学会了掌舵、使用各种帆、使用各种仪器,并因此而掌握了许多实用的天文、地理学知识,例如他学会了使用罗盘,通过观测日蚀和月蚀确定经度(他只懂这个方法而没实践过),使用并校正沙漏计时器,还有夜星计时器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开始粗通制图与绘图,意大利技艺高超的制图让他获益非浅。后来克里斯朵夫又来到科西嘉,在这里的船队做了少年见习水手。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风吹浪打中,克里斯朵夫长大成人了,由原来聪明好学的少年长成了一个高大结实的成年人。他有一副中等偏高的身材,红红的面孔,浅红色的头发,又高又长的鹰钩鼻子,显得高傲而倔强,再配上一双浅蓝色的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得很威严和强悍。艰苦的海上生活和坚定的宗教信仰磨炼他的性格,他的自制力极强。他学会了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既看到了各种平庸,也看到了各种无知,特别是加上他对上帝少有的虔诚,使他说话矜持而自信,“仿佛他是上帝的使者似的”。有人这么评价他。但不管怎么说,他往任何人面前一站,那个人都要被他的气势逼人所打动,听他滔滔不绝的演讲。
四五年的海上生涯中克里斯朵夫基本清楚了东西方的贸易关系,这使他对金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观念。黄金白银的大量外流令他极为不安,这无疑是对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沉重的经济打击,对将来收复控制在东方异教徒手里的圣地无疑是很不利的。克里斯朵夫不但从自身需要,而且从宗教需要上思考黄金,他觉得有极迫切的需要去发现新的黄金产地,这恰恰同当时整个欧洲的最大需要不谋而合了。
虽然有2/3的时间在海上,但在家中的1/3时间里克里斯朵夫绝不完全休息,除了给父亲帮忙外,全用来看书,这时主要看制图和数学,接着还学拉丁文、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一个有丰富知识的航海家初长成了。
命运的转折
从整个欧洲文化传统来看,大海培育了欧洲文明。有人把世界上主要的物质文明分为两类:以欧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大陆文明。并对它们作了进一步对比,前者凭借海洋建立了商业经济模式,在氏族制度消失之后重新组合为适应商业经济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后者则一直把江河孕育下的农耕生产作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连结而成宗法社会。在哥伦布生活的海洋文明中,逐渐形成了探索进取的精神、重视观念反思的思维活动和以进取创新为核心的价值尺度。撇开这种论点是否是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不谈,我们认为,哥伦布的探索冒险精神应该归结于此,并且常年在海上航行,哥伦布获得了航海技术和与之发现美洲的合作者。据他说:“这种职业,似乎使所有干这一行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想知道世界奥秘的心情。”
总之,现实的需要和民族的特性使哥伦布的航船扯满了风帆,等他立志出海探险后,他便能够有能力扬帆出海,享誉海外。
20岁过后他参加了去马赛、突尼斯的远航。有人认为哥伦布是“海盗出身”,这种说法引起过一番争论。但在《英国大百科全书》(1964)中确有这么一段文字:“无论如何,1472—1473年间,他曾在为安茹王国勒内二世服役时当过海盗。”有一种说法是:1470年他在一艘海盗船上效力。根据当时的惯例,这种船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一边抢掠财物。这艘船被安茹王国勒内二世所租用,被编入海军舰队,参加安茹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战争。1474—1475年,哥伦布转到热那亚大商人兼银行家黑人保罗的船队工作,航行到过热那亚当时的殖民地——希沃思群岛中的希腊岛,以及地中海东部一带,还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冰岛和北海。
哥伦布继续不断到各地航行,经验越来越丰富,驾船技术日臻熟练。他从来没有为寻找航海机会而伤脑筋,邀请他出航的船长和船主一个接着一个。他的弟弟巴托罗缪一直对他十分崇拜,到处跟随着他。但他弟弟的特长似乎不在船上,他对绘画制图十分入迷。当他了解到葡萄牙的里斯本聚集着世界各地的绘图能手以后,他就赶往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