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8400000027

第27章 气(2)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很不固定;因为农历的一年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结果同一个节气在某年的日期要比前一年晚11天左右。比如1978年清明节在2月28日,1979年的清明节却在3月初9了。遇到闰年时农历年长为384天左右,比回归年又长了19天左右,结果下一年节气的日期又要提前19天左右。比如1979年农历是闰年,1980年的清明节又提前到2月19了。可见在农历中不查日历就不会知道节气的日期,而每年节气的日期都必须经过复杂的计算才能确定。

三伏与九九

人们除掉注意与农业生产最有关的节气外,对于每年炎热和寒冷的季节也特别注意。其中三伏和九九就是这种被注意的特殊情况。苏东坡的诗中就有“算来九九无多日”的句子,是说九九快过去了。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还有《九九消寒图》的记载。内容是冬至日画素梅1枝,有81个花瓣,1天染1瓣,染完时九九也就结束了。

九九是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的,每个九有9天;九九八十一天过完了差不多就是3月12日(闰年3月11日),再过9天就是春分,所以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

“伏日”的说法至迟在春秋时就有了。《史记》有“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这样的话;唐代有一本叫《初学记》的书中对三伏讲得非常清楚,说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伏日的推算不如九九那么单纯,它有些变化,所以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即三伏是怎样推定的?为什么有些年份中伏20天,有些年份只有10天?其实伏日的推算并不难,古代是以干支记日的,在历史上早就作出了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样,头伏、末伏都是10天,中伏则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决定于夏至所逢的干支。举例说,1977年夏至为6月21日,干支为己酉,22日为第一庚日庚戌,则第三庚日为7月12日,干支为庚午,所以这天为头伏的开始。第四庚日为7月22日,干支为庚辰,这天为中伏的开始。立秋为8月7日,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8月11日庚子,这天起为末伏,所以1977年中伏就有20天了。

冬至以后,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所以九九从冬至开始算起,这是谁都能理解的。它与太阳的位置变化直接有关。俗话说,热在中伏,冷在三九。这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中伏和三九差不多都在夏至、冬至后20多天前后,它是与实际气候相合的。

至于伏日为什么要以庚日来定的问题,这是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古代五行学说比较流行,它反映着一种五行的变化思想。这种思想用在这里虽然并没有科学的意义,但因为其变化总超不过10天的范围,仍然能基本反映气候变化的规律,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不变。

二十四节气与闰月

我国古代的历法家,把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节、中相间排列。其中单数的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双数的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农历以12个中气分别作为12个月的标志,即各个月都有一定的中气,比如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等等。

农历的闰月在古代有过不同的安排方法,但从汉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一个置闰法,把不包含中气的月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前边刚刚说过,每月都有一定的中气相对应,怎么又出现了不包含中气的月呢?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因为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意味着节气与节气或者中气与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个朔望月为29.5306日,这二者之间相差将近一日,所以中气(节气也一样)在农历月中的日期,每个月就向后推迟近一日。这样天长日久,总会出现中气赶到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就必然没有中气而剩下一个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被称作这一年的闰月,而且把它叫上个月的名称,只是要在“几月”的前面再加一个“闰”字。比如1979年(农历是己未年)前七个月的中气日期是:

这里的闰六月就没有中气,只有一个节气——立秋。

农历之所以将没有中气的月作为闰月,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运算,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原来19个回归年中分别有(19×12=)228个节气和中气,又农历在19个年头中有(19×12+7=)235个朔望月,显然会有7个月没有中气,7个月没有节气,这样把7个没有中气的月作为闰月就是很自然的了。

十九年七闰法,闰月一般安排在第3,5,8,11,14,16,19年,其中相隔的年数为3,2,3,3,3,2,3年,比如1979~1998年相应的农历年的19年中闰月就是这样安排的。但也有其他的排列。按此规律,我们可以推知闰年的大概情况,比如1974年的农历年为闰年,那么19年前的1955,1936……19年后的1993,2017……也是闰年。但闰月的名称并不相同,要按上述原则去精密计算。

二月一次;三月三次;四月六次;五月五次;六月四次;七月三次;八月三次;九月一次;十月一次;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一次不闰。这个闰月情况说明,闰四、五、六月的次数最多,其他月较少,而十一、十二和正月一次不闰,这是什么道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再谈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

众所周知,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略扁的椭圆形,太阳并不在这个椭圆的中心,而是处在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过程中,有时距离太阳近些,有时又远些。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叫“近日点”,最远的一点叫“远日点”,地球愈接近近日点,运动速度就愈大,相反就愈小。这样地球在它的轨道上虽然转过了相同的角度(15度),但所用的时间却是不相同的。比如从春分到秋分需要186天多,显然这期间两个中气之间的日数,都超过了前边讲的平均数(30.4368日)。尤其是从夏至到小暑,地球正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两个中气的间隔达到最大(31.45日),所以在这段时期及其前后的历月中,不包含中气的机会就多,这就是闰四、五、六月次数最多的原因。地球从秋分运动到第二年春分只需要179天,这段时期内,除秋分到霜降之间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为30.38日以外,其他的只不过29天多一些,所以置闰的机会自然就会少一些。而地球在冬至点前后运动最快,两个中气的间隔就更小一些,结果使得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总是含有两气,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月包含三气的现象。比如农历辛丑年(公历1961年)的十二月就含有三气,庚申年(公历1980年)的十一月也含有三气,这就是十一、十二和正月不闰的根本原因。

推算节气的简易方法

前面曾经介绍了二十四节气与阳历有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即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但这是极为粗略的,要想确切知道各年度各节气的日期、时刻,还得去查日历。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日期和时刻,是由复杂的运算才确定的,这种方法本书不宜介绍。为了满足广大天文爱好者的要求,仅介绍一种推算节气的简易方法,不过这种方法的推算结果和节气的时刻可能有几分甚至十几分钟的误差。

这种方法首先须要知道公历某年各节气的日期和时刻,然后以它为基数向前或向后做具体推算。

向后推:

(1)如某年为平年,第二年也是平年,则在第一年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上,再加5时49分,就得到第二年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了。它可以写成一个表达式:

(平后平)X节气=(前平)X节气+5时49分例如由1981年(平年)2月4日5时56分立春,推算1982年(平)立春的日期、时刻。

(1982年)立春=(1981年)立春+5时49分=2月4日5时56分+5时49分=2月4日11时45分(2)如前一年为平年,第二年为闰年,则闰年1、2两个月内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为第一年1、2两个月内各节气日期、时刻加上5时49分。3月至12月的要减去18时11分。

即:(平后闰)3~12月×节气=(前平)3~12月X节气~18时11分。

例如由1979年(平)3月21日13时X分春分,推算1980年(闰)春分的日期、时刻。

(1980年)春分=(1979年)春分-18时11分=3月21日13时22分-18时11分=3片20日19时11分。

(3)如第一年为闰年,第二年为平年,则平年1、2两个月各节气的日期、时刻为闰年相应的节气内减去18时11分;3至12月内各节气日期、时刻为闰年相应节气日期、时刻上加5时49分,表达式可写为:

(闰后平)1~2月X节气=(前闰)1~2X节气-18时11分。

(闰后平)3~12月X节气=(前闰)3~12X节气+5时49分。

向前推:

(1)由平年节气推算前一个平年的节气日期、时刻、算法与由平年推算下一个平年的方法相反。即: (平前平)X节气=(后平)X节气-5时49分。

(2)由平年推算前一个闰年的节气,算法与由闰年推算后一个平年相反。即: (平前闰)1-2月X节气=(后平)1~2月X节气+18时11分。

(平前平)3-12月X节气=(后平)3-12月X节气-5时49分。

(3)由闰年的节气推算前一个平年的节气,算法与由平年推算后一个闰年相反。即:(闰前平)1~2月X节气=(后闰)1-2月X节气+18时11分。

同类推荐
  • 数学:追踪数学发展

    数学:追踪数学发展

    本书分为数学历史、数学成就和数学名家等三部分,介绍了数学的萌芽与奠基、数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古典数学发展的高峰、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发明使用0和负数、内容丰富的图形知识等。
  • 星球宇宙之谜

    星球宇宙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万物家史

    万物家史

    本书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门学科的发展史。对每一门学科的起源、脉络以及各学科间的互动做了系统、明晰的梳理。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国际环保新举措

    国际环保新举措

    本书列举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保小事,将百姓密切相关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一一展现,在倡导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基础上提倡更为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力求做到便于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
热门推荐
  • 我家相公是厂公

    我家相公是厂公

    丹青重生虐渣,却被厂公辣手摧花。当小狐狸遇上大腹黑,谁上谁下?
  • 末日便利店

    末日便利店

    有这样一家店,店里是天堂,店外是末日。没错,这就是我们的末日便利店。你想要的食物、水源、药物、温暖和光明,这里都有。这是末日的皇宫,有许许多多你在这黑暗的世界里顶顶想要的东西。只是……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幸运,让它成为你的吗?
  • 众山的拴马桩

    众山的拴马桩

    作者在帕米尔高原的地域,通过在天空无蔽,峦山重叠,河脉稀落的背景之下,以与作者有着深厚羁绊的尼亚孜一家为主角,讲述高原上的河、高原上的女人、高原的转场、高原的婚礼等的群体行为,展示了一种过于渺小的社群与自然对峙的必然逻辑。作者以高原的自然和人文为描写对象,并通过行旅感受将自己融入其间,与他挚爱的西极大地一起历经岁月。正是这种深深的情意使作者在面对着的山地、旷野、牧场、村落的时候,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切,使他的文字透明洁净而又真实自然。
  • 狱司规

    狱司规

    阴阳祸重现世狱司理戒归乱忆梦温梦他心浮动一切恍若昨日的梦境阴谋,算计,人心难测在这动荡不安的两界有人蠢蠢欲动,有人隔岸观火迷雾般的真相搅乱了他的心,也挡住了她的眼——
  • 锦绣修仙

    锦绣修仙

    道法世界变幻莫测,谁主沉浮?在这个一切凭实力的玄天大陆,一介小女子如何凭借自己掌握诸天,成就锦绣仙尊?昔年白玉京又到底掩盖了什么秘密,和神秘莫测的上古战场有着怎样的联系?那十二楼五城之中流传的歌谣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往事?妖界荒古大陆千年不遇的真犼妖帝为何现世?这些答案,尽在玄天大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故事游戏塔娜

    故事游戏塔娜

    转职勇者王,迎娶美公主,走向人生巅峰!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嘿嘿嘿……但是李赛现在最重要的是完成新手任务。村民小红:“想接任务?滚!”“崩爹呐!!!!”李赛泪奔。
  • 遇兮遇兮奈若何

    遇兮遇兮奈若何

    谁能知道七年后他们会在飞机上相遇。这一次是她戴着墨镜,利落冷艳,看都没看旁边的人一眼。她埋头于电脑上的一份一份文件,并没有心思去发觉那个刚从奥斯卡上跑掉的何钟寒就坐在她旁边。就像七年前,他戴着墨镜登上巴士后冷冷的坐在她身边,转都没转头瞥若遇惜一眼。若遇惜,我找到你了,你不准逃跑。若遇惜,你还真记仇,你这纯属报复……哼,谁让老天不公平,那个夏天,就是那一眼,你就跌在心路上挡了我整整十四年。你是大明星,而我只停,闭嘴。异面里的两条直线,在一个素洁的雪天,一辆巴士将他们的轨迹撞在一起。不论是谁,大明星,大学生,大商业家,无论是谁,在爱情里,总是走错轨迹。这个轨迹一纠缠,就是好多年。一旦相遇,奈若何兮。如若相遇,望请珍惜。
  • 五灵天尊

    五灵天尊

    通玄大陆风起云涌,人魔妖三方冲突不断。三大势力各据一方,成三足鼎立之势。宗天截身为天宗宗主之子,却被长老赶出宗门,且看手握通天功法五行散经。一心只想杀上天截宗报杀亲之仇,看宗天截如何在这风起云涌的世界筑就无上神功,复天地之仇,整一方魔门,踏尽十万妖山。所有种种都在这五灵天尊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三国红尘路

    三国红尘路

    三国杀传奇同人小说,猪脚穿越的三国时代,不仅充满战争杀戮,而且隐藏了仙侠,妖魔,是一个混乱的失落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