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600000002

第2章 引言:研究概述与写作主旨(2)

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研究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明史学界的研究开始了新的变化,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据统计,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每年发表的明史研究论文数约300篇,20年的总数相当于前80年的总和,出版的著作数情况也与此相同。国外各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全部或部分地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以前研究所尚未涉及或涉及不多的若干领域,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官吏贪污及其治理问题、商人问题、城镇问题、人口问题、区域发展问题、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问题、实学思潮问题、经济思想问题、西学东渐问题、中外关系中的新问题等,开始被提出来,或进一步加强研究,甚至成为研究的热点。对许多问题的研究,在资料的发掘和论述的详尽准确程度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少新著(包括旧作)的出版和大批专题研究论文的涌现繁荣了明史研究的学术舞台。

就本题而言,汤纲、南炳文的《明史》、孟森《明清史讲义》(中华书局,1981)、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8册(人民出版社,1993)等都是主要的参考断代史;薄音湖等《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汇集了一些稀见的明蒙关系史料,还有毛佩琦、王莉的简明军事著作——《中国明代军事史》(人民出版社,1994)和三卷本《蒙古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1)为本题的写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论文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北边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成果丰硕。

3.海外明代边防、军制与财政研究

海外明史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本书构思过程中看到的有: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牟复礼和崔瑞德(Frederick W.Mote and Denis Twitchett)主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1988)、黄仁宇的《十六世纪明代的税收和政府财政》等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和田清的著作考证极为详细,引用材料极为广博。《剑桥明代史》则是海外明史学者研究水平展现,国内评价也很高。黄仁宇先生是著名华人学者,其《万历十五年》和上面提到的论著堪称明史研究的优秀作品,许多观点新颖、耐人寻味。台湾学者吴缉华的《明代东胜的设防与弃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4辑下,台湾,1963)一文与本文写作关系较大,他的其他文章如《明代西北边患与榆林的发展》(《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明清与近代史组》上册,1989)、《明代延绥镇的地域及其军事地位》(《第二届亚洲史学家会议论文集》台北,1962)均有参考价值。上世纪末至今,台湾学者于志嘉对于明代军制史和社会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斐然。虽然其研究对象以南方,主要是江西军卫为主,但其视角、方法、结论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三、对近现代相关研究的评价与本书的写作主旨

上述成果从不同的研究旨趣和角度出发,对边防建设、民族政策、军事供应制度、屯田、兵制各方面均有所论述,颇多创见。但以短时段特定区域为研究背景,从系统性和微观观察角度结合研究边政、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成果并不多见,从而为本课题留下了研究空间和思考角度。毕竟,不论从古代史料的编订、边政研究,还是从近现代明史、明代蒙古史研究的成果来看,大多数倾向于15世纪中叶以后的时段,各种专著和论文,特别是论文方面,这一表现十分突出。概括地说,内容上,往往把研究对象笼统地定为北边或“九边”“九边”的概念本身存在着时间性限制的缺陷。因为明代北部边防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九边”之名的出现要晚到明代中期以后太原镇和固原镇的建立时期。所以在讨论明代早期的边防问题时,使用“九边”概念是不够稳妥的,本文使用“北边”概念。;蒙古史方面,也多集中于讨论15世纪中叶以后蒙古各政权相对稳定、明蒙关系中较前期主动的时段。当然这一倾向近年来有所改变,毕竟明代绵延六千里的北边从来就不是一条整齐划一的边境地带,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的明代边防始终处于不断的调整,并呈现出区域性特征的状态之中。因此,对明代北边的进一步区域分割研究自有其学术诉求和必要。再从时间划分的角度上看,包括现有的区域性边防研究在内,始终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的时间跨度作为时间框架。虽然这样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把握,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这种长时段研究本身常常因材料充斥、体例限制,不易进行材料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使得论述有可能因缺乏微观史实的支持走向空泛。有鉴于此,笔者在写作中始终注意将各类史实全面考证辨析,以加强论证的可信度。

总的来说,13世纪后期到14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主体部分,明显经历了由秩序崩溃经重建,逐步趋向于强盛的表面轮回之中。当时,两个对立的政治实体——明和北元分别沿着各自内在发展轨迹运行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中,无疑斗争的主动权越来越明显的掌握在明朝一方,到永乐朝时遂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这与明朝中后期相比,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换一种说法,明代中后期严重的北边防务重压在明初并不明显,这是由实力对比决定了的。至于笔者选择时间更早的明初洪武以至永乐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边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笔者所关注的黄河中游地区,实际上就是以鄂尔多斯高原为地理中心包括陕北、宁夏、土默川平原、大同附近等地在内的整个河套周边地区。河套三面环河,农牧皆宜,上述三个明初的重点防区在此连成一片,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的地理接界,其中包含的此消彼长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实际存在的影响制约更应当受到关注。笔者认为,通过对三个地区边防活动异同点的比照分析,可以将河套周边防务以一种动态演变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明代边防制度中基本面的内容,如兵制、军户起源、边军后勤供应体制,边防思想的形成等等,都是在洪武时期初步确立的。而洪武朝以后,举凡防务政策变化、边防格局的调整、军事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洪武朝的创制之功,洪武朝在明代政治制度史上的奠基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为此,笔者力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学习认识,希望能更加清楚地展示明代早期边防演变中制度层面的起源。有学者从制度史的角度认为明洪武朝是元王朝的政治体系的继续[日]宫崎市定《从洪武至永乐——明朝初期的性质》(《东洋史研究》27,1,1969),引自[日]山根幸夫主编《中国史研究入门》汉译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第676页。,这一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笔者兴趣更多地聚焦在洪武朝时期。毕竟习惯上,由于统治集团民族性的差别巨大,以至于几乎所有的明史研究都有意无意地将1368年作为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个性迥异的社会政治分水岭。对于这一研究习惯,笔者倾向于在进一步的研究过程中对元明两朝的内在联系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洪武朝处于类似于南北朝对峙状态的时期,北元对明边的侵扰并非纯粹以维持生存而进行的战争。北元对明朝边境的侵扰之类的军事行动完全是一种有组织的、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行为。尽管这些军事行动的组织越来越困难,结果也遭遇了更多的失败,但是必须承认,北元政治、军事衰落的根源不在明军的打击,反而来自于自身的内部危机。

第四、毕竟,在明朝不完整统一的事实下,河套周边地区更多地表现出特殊性、复杂性。因为在明朝前后的元、清两朝,河套地区是纯粹的腹里内地,相对而言,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中,河套周边地区的历史活动、作用和意义均非常有限。明代则不同,河套周边地区长期处于明与北元(蒙古)的交界地带,其控制权也发生过戏剧性的变化。因此对于有明一代河套史研究不可避免地带有西北地方史与边疆民族史研究的双重性质。这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之一。

同类推荐
  • 异世枭雄乱三国

    异世枭雄乱三国

    时势造英雄,三国是群雄逐鹿的时代,是争权夺势的时代,后世已成定局的三国,因大学生郑琦的意外到来而天翻地覆。且看郑琦化敌为友,化朽木为神奇,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称霸三国。
  • 大明天下

    大明天下

    崇祯上吊,被人砸晕。救命稻草,救亡图存。霸不霸,看你的。
  • 走马扬鞭

    走马扬鞭

    大齐季末,十二阀五氏各怀异心,北有北原蛮族狼顾,西有欧罗巴虎视,东有海国傲慢不臣,南有蛮夷不服王化。大齐风雨飘摇,宛若将沉巨舰。渭侯世子卫无忌,十二阀渭南卫氏的骄傲,决心一扫寰宇,横行无忌!
  • 赵文子传

    赵文子传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脍炙人口的,但是传奇终究是传奇,它不是历史的本身。后世人能做的,不是还原历史,只能是接近历史赵武,春秋时期晋国人,赵盾之孙,赵朔之子,于公元前548年到公元前541年任晋国正卿,谥号赵文子。
  • 东周烩(上):春秋篇

    东周烩(上):春秋篇

    《东周烩(上)》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热门推荐
  • 隔窗有雨朦胧人

    隔窗有雨朦胧人

    雨中人,朦胧时。初见你情窦初开,爱与恋。那时,正值雨季,蒙蒙细雨。高中三年我们一同走过,大学来临我们还能在一起吗?谱写纯爱青春,希望大家支持。
  • 网游之我只是个复制品

    网游之我只是个复制品

    既然不是灵魂回到从前,那么是穿越?又或者自己只是一个不该存在的一个复制品?一个是带着爱意再次见到的爱人,一个是不知不觉悄悄来到的爱情,两者之间你又如何选择?人生终有遗憾,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又有怎样的打算?是命运的到改写,还是这本身就是命运注定的旅程?“我不想离开!可是又能怎样?我本身就不是属于这是世界的人”即使是一个过客,却也留下不灭的脚印。改变命运的过程,其实也是新的人生开始,同样的人却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 重生嫡女狠嚣张

    重生嫡女狠嚣张

    她做牛做马挣下万贯家业扶助他青云直上,他却亲手送她母子落黄泉,转身与早有一腿的庶妹共享荣华。重生为人,她素手抄刀。庶妹恨嫁?与渣男送作堆,生不如死是最好归宿。没料到她的斑斑劣迹却入了那个恶名昭著男人的眼。她冷哼“高攀不起”,他手一挥,立马多了张矮凳在她脚下,“现在,你我同高。”
  • 无德拜金女:朕的皇后太有财
  • 乞彩笺歌

    乞彩笺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蜀山传之拘灵

    蜀山传之拘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少年志与天高,老来寿与天齐,平生齐人之福。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事出反常必有妖。不求因缘,不求善缘,不求尘缘,只求有缘。说什么仙缘,说什么机缘,说什么妖缘,终究是无缘。
  • 落笔明畅无点尘

    落笔明畅无点尘

    原本抱着复仇的心态去接近他,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他。在他也爱上她的时候,她选择逃避,一次次的逃避,却被一次次的找回。“既然我们如期相遇,又有何理由放弃?”
  • 囚凤锁宫鸾

    囚凤锁宫鸾

    剑风扫过,桃花纷落,女子手执长剑于桃林中,她面容姣好,最令人过目不忘的是那双清澈的眸子,如泉水般清澈;剑风扫过,血液飞溅,硝烟弥漫,满眼的凄惨,她屹于战场上,眸子里充斥着杀意,从前的天真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坚毅,是无情,是威严;剑风扫过,空荡的大殿,一段丝绸落到地下,她执剑指着他,你我夫妻,割袍断义,恩断义绝,仰头便喝下毒药,呵,果真从一开始就错了么?命运轮回,她重获新生,前世的仇,前世的怨,还有她的孩子的性命,她要一并讨回来。笛声凄厉,环绕着硝烟,白杨树上的翩翩少年,挑着眉毛听着这笛曲,“皇后娘娘,可否教我吹笛?作为交换,我教你奏琴,如何?”不论前世今生原来我早已对你动了心
  • 千夏的愿望倒计时

    千夏的愿望倒计时

    当你离我远去的时侯,我很害怕,我以为我不会在乎,但流下的眼泪却骗不了自己!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明明很爱,却没有勇气让你知道,宁愿默默地爱着,直到,直到你投入别人的怀抱!抓不住你的手,因为我矮小!留不住你的心,因为你狠心!总向你问起别人,不是因为我对谁有所迷恋,我只是想借这点时间,多看看你几眼!打你是想让你对我多留意,骂你是我太爱你,不要说我一文不值,因为我已无法将你忘记!如果你是我眼中的一滴泪,那我永远也不会哭!
  • 夺心之恋:爱上龙神大人

    夺心之恋:爱上龙神大人

    她是异世公主,为了救他,全族被灭。为了挽救全族人的性命,她历经五百年杀戮,她找到了他——那个具有让人起死回生能力的人。她步步为营,成为他的邻居,事业上的伙伴,还有……恋人。只为得到他的心脏。他宠她上天,到头来才发现,所有一切遭遇全部拜这女人所赐。当匕首刺入胸膛,他忍着剧痛,残忍却阴冷地笑:“放心,为了不让你们费尽心机再等一个轮回,我不会戳坏它!”原来,所有的一切,只因为他一颗含有龙珠的心脏。五百多年的轮回,每一世,他皆是被取心而死!伤口愈合的很快,再强的法术也愈合不了一切。那一道伤,就像人类所说的割袍断义,而对于他,却是剜心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