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痛
头痛是病人的自觉症状,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由于致病的病因不同,可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湿头痛、血瘀头痛等之不同,故治疗应审证求因,区别论治。
(一)风寒头痛
症见头痛,或痛连项背,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
方一麻黄10克,荆芥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减:①恶寒重者,加细辛5克。②眉棱骨痛加白芷10克,巅顶痛加藁本10克,两太阳穴痛加柴胡10克,项背痛加葛根20克,羌活10克。
方二川芎茶调散川芎10克,薄荷5克(后下),羌活10克,甘草5克,白芷10克,细辛5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茶水调服(茶叶10克),日服1剂。
(二)风热头痛
症见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尿赤。舌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
方一牛蒡子25~50克,薄荷10克,紫苏叶15克,荆芥15克。水煎服。日服1剂。
方二桑菊饮见发热。加减:①发热重者,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②脉洪大,口烦渴者,加生石膏50克,知母15克。
(三)肝阳头痛
头痛眩晕,性躁易怒,睡眠不宁,面红口苦。舌边红,苔黄,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
方一夏枯草20克,石决明25克,菊花15克,龙胆草15克,水煎服,日服1剂。
方二天麻钩藤饮天麻15克,钩藤20克(后下),石决明25克,栀子10克,黄芩15克,牛膝15克,杜仲20克,益母草20克,桑寄生20克,茯神20克,夜交藤20克。水煎服,日服1剂。
(四)肾虚头痛
症见头部空痛,眩晕耳鸣,腰膝无力,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舌红,脉细无力。治宜滋阴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人参10克,熟地黄20克,山药20克,吴茱萸15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减:头痛,面白,四肢不温,属肾阳虚,可加附子10克,肉桂5克。
(五)气虚头痛
症见头痛绵绵,活动时加重,痛则微汗,体倦无力,食欲不振,畏寒少气,脉细无力。治宜补气为主,兼治头痛。
方一补中益气汤(见发热)
方二顺气和中汤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后下),升麻5克,柴胡10克,细辛5克,蔓荆子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服1剂。
(六)血虚头痛
症见头痛而晕,心悸易慌,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治以养血为主,兼治头痛。
方药四物汤加味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日服1剂。加减: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者,为虚火上炎,熟地黄改用生地黄,去蔓荆子,加玄参、牡丹皮。
(七)痰湿头痛
症见头痛头昏,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宜化痰理脾。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陈皮10克,水煎服,日服1剂。
(八)血瘀头痛
症见头痛,头昏而胀,夜间痛甚,痛有定处,舌质紫暗,脉涩。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全蝎5克,蜈蚣3条,生姜5片,大枣10枚,葱头5枚。水煎服,日服1剂。
(九)头痛验方
方一羊脑芎芷汤羊脑1个,以热水烫之,使之变硬。挑净筋膜,放入沙锅内,加水约500毫升,再放入川芎15克,白芷20克,盖上盖煎煮1小时后,吃脑喝汤。每日1剂,连服3剂。
本方治疗顽固性头痛,症见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病人畏寒怕风,两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缓。服用本方有时1剂就可治愈年久不愈的顽固性头痛。
方二偏痛散川芎4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白芷6克,郁李仁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荆芥穗1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疗效:用本方治疗偏头痛35例,一般服10剂后头痛发作停止,其中疼痛消除者13例,缓解者16例,无效者6例。
方三柳枝散柳枝40克,薄荷12克,白芷6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苦参10克。晒干共研末,过筛装胶囊,每个0.3克,可装200粒。每服4粒,每天4次,痛时加服1粒。本方为治疗眉棱骨部头痛偏方,此种头痛多见于未婚男女,有人称“恋爱痛”,此症多属阳明风热,而阳明头痛有虚实之别,虚者见之即发;实者眼开,昼静夜剧。病人因感受风热,风热乃阳邪,故头痛始于日出,剧于日中,失于日落,这是情绪激发和阳气相持的天人相应所致。本方各药相配,无禁忌,无偏性,治头痛每取卓效。
方四细沙荆芎酒细辛3克,沙参30克,蔓荆子10克,川芎3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700毫升,再加白酒300毫升调匀。每服30毫升,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本方为治疗头痛的专方,此种头痛以脑痛伴有空虚感为特点。
方五脑灵康醋龟甲30克,龙骨30克,莲子心15克,茯神5克,麦冬12克,枣仁12克,川芎15克;熟地黄24克。晒干研细末灭菌,过10目筛,装胶囊,每服4粒,每日4次。本方具有清脑益智作用,使青少年聪明益智,增加记忆对无明显原因的神经性头痛有效。
方六黄芩3克,羌活6克,防风6克,半夏6克。水煎服,日服1剂。本方适用于因神经衰弱服用镇静安眠药后而致的头晕头痛、闷胀不适等,服之有效。
方七细辛10克,高良姜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白芷20克,升麻10克,薄荷10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贮瓶内备用。左侧偏头痛,用手指蘸少许药粉闻入右鼻孔内;右侧偏头痛,闻入左鼻孔内。一般闻后15分钟左右头痛即止,严重者2~3次即愈。本方治疗晕车2例效果亦佳。
方八人参养荣汤白芍30克,当归、陈皮、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各12克,熟地黄、五味子、茯苓各9克,远志15克。水煎服,日服2次。本方适用于用脑过度、髓海不足所致的头痛。
方九制川乌3克,天南星3克,地龙3克,菊花6克(后入)。水煎,2次分服。冰片另研极细末,分2份,临服时冲入1份,服后略休息,头痛即止。本方为治神经性头痛验方。(《中国卫生信息报》1991年2月2日)方十川芎茶调散10克,桑叶60克。煎汤,用毛巾浸药汁,温湿敷肺俞穴,宣肺疏泻,多有效验。主治风寒头痛。
方十一玄参50克,煎浓汁500毫升,温饮1次内服,治风热头痛,屡用皆效。(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方十二清上蠲痛汤麦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各5克,细辛、甘草各2克,干姜2克。加减:①左侧头痛,加红花、柴胡、龙胆、生地黄各5克;②右侧头痛,加黄芪、葛根各5克;③前额眉棱骨疼痛者,加天麻、半夏、山楂、枳实各5克;④头顶痛,加藁本5克,大黄2克;⑤风入脑髓而痛者,加苍耳子、木瓜、荆芥各5克;⑥气血两虚常自汗者,加黄芪、人参、白芍、荆芥各5克。功效:祛风理血,理气逐水,为治疗一切头痛的主方,无论左右、偏正、新久之头痛皆有效。对顽固性头痛、慢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原方用量加至3倍)、偏头痛、月经时头痛、上颌肿瘤的疼痛及脑瘤引起的头痛等,用之可收卓效(说明:原方用量有1克、2克者,似乎过小,故均加至5克)。
四、腹痛
腹痛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其范围包括心窝部、脐周和脐下至前阴的整个部位。凡腹内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失常及一些全身性疾病都可产生腹痛。因此,在诊治时要透过现象看清疾病的实质,辨别引起腹痛的原因,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不同的治疗。这里只就一般常见的寒凝腹痛、气滞血瘀腹痛和食积腹痛介绍如下。
(一)寒凝腹痛
症见腹部隐痛,喜热怕冷,遇冷痛甚,得热则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手足不温,苔薄白,脉沉紧。治宜温中散寒。
方一何首乌15克,香附15克,干姜10克,陈皮10克,紫苏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附子理中汤党参2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炙甘草10克,附子10克。水煎日服2次,每日1剂。
(二)气滞血瘀腹痛
症见腹痛连及胃脘胸胁,并觉闷胀,嗳气或排气后痛减,苔薄脉弦。治宜疏肝理气。
方一香附15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白芍15克,槟榔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当归15克,丹参20克,五灵脂15克,延胡索15克,蒲黄10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适用于血瘀腹痛)。
(三)食积腹痛
症见腹部胀满不适,腹痛拒按,按则加重,不欲食,打酸腐臭嗝,痛则欲便,便后痛减,苔腻脉滑。治宜消积导滞。
方一焦山楂20克,神曲15克,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枳实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枳实导滞丸(成药)枳实25克,神曲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大黄2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泽泻10克。共研末,蒸饼糊丸。每服1丸,日服2次。
(四)腹痛验方
方一当归5克,香附5克,石菖蒲5克,槟榔5克,艾叶5克,高良姜5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胃脘痛。
方二猪牙皂以微火烧,烟尽取起为末,用白酒送服5克。主治胸膈胃脘剧痛者。
方三紫苏叶15克,陈皮15克,明矾10克。水煎候温徐服,取吐即愈。主治诸般腹痛。
方四肉桂6克,香附9克。研末,开水浸泡数分钟后热服。主治寒性腹痛。笔者每每用之,屡验。
方五香附12克,吴茱萸18克,胡椒9克。共研粗末,以热酒送服,每服4克。主治少腹寒痛,笔者屡屡用之,疗效很好。
方六取7、8胸椎棘突,医者以右手拇指呈45°来回按压,以病人能忍受的压力为度,约1分钟可见疗效。一般以按压3~5分钟为宜,均1次治疗就能获得止痛效果。
方七病人取俯卧位,医者站在病人右侧,两手中、示(食)指屈曲,用其尖端均匀地轻轻用力压在病人棘突两旁的夹脊穴(即第11、12胸椎旁开1.5厘米处)。指压3~5分钟,疼痛可立即缓解,必要时可在该处上下滑动1~2次效果更佳。
方八取未成熟的青胡桃皮3000克,洗净打碎装入瓶内,加入60度白酒5000克,密封曝晒20~30日,待酒与胡桃均呈黑色时,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单糖浆1350毫升。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亦可将青核桃与烧酒按3∶10比例配制,浸泡24~48小时,待酒变成棕黄色后过滤服用。主治胃痛。疗效:据临床报道,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之疼痛,有明显止痛作用。据2020人次的观察,10分钟以内止痛者,达98.2%,其中立即止痛者达93.5%。新近有人用以试治胃癌,有一定疗效,能缓解疼痛。
方九速效救心丸6粒,内服。主治急性胃肠痉挛性腹痛,若在服后10分钟内不显效时可再服6粒(因本品的主要成分是川芎,而川芎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降低肠内压力,故能止痛)。其特点是见效快,副作用小。有效率可达97%。
方十脘腹蠲痛汤延胡索、白芍、川楝子、生甘草、海螵蛸、制香附各9克,蒲公英15克,沉香12克,乌药6克。水煎服或研末为散吞服。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慢性),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脘腹疼痛连及胁肋,属肝脾(胃)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方十一小茴香12克,良姜10克,乌药10克,香附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本方对腹痛喜按喜温、小便清长之肾寒小腹痛、胃痛疗效显著。但对阴虚火旺、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应慎用和禁用。
方十二五灵脂、延胡索、没药、良姜、草果仁、香附各等份,共研细面,用陈醋为丸,日服3次,每次9克,姜汤送下,温酒尤妙。本方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最适宜于气滞血瘀所致之腹痛。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五、腹泻
腹泻是胃肠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者多由湿邪,合并风、寒、热邪所致;慢性者多以湿邪久留,伴见脾胃虚寒,运化失常致水谷不化。临床表现为排便稀溏,便次增多,甚至泻下如水,多兼有肠鸣腹痛等症。
(一)寒湿腹泻
症见腹痛肠鸣,便泻清稀,或兼寒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脉浮。治宜解表散寒,健脾利湿。
方一藿香正气散藿香10克,紫苏叶10克,白芷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5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陈皮5克,桔梗10克,大腹皮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干姜5克,白术50克,车前子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二)湿热腹泻
症见腹痛即泻,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尿赤而少,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2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日服1次。加减:热重加金银花20克;腹痛重加白芍15克,木香10克;呕恶加藿香10克,竹茹10克。
(三)食滞腹泻
症见脘腹胀满,嗳腐泻臭,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舌苔垢腻,脉滑数。治宜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山楂15克,神曲10克,莱菔子10克,麦芽1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连翘10克。水煎服,日服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