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眼冥思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毕。”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者:“毫毛造毕。”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天下第一茶
对于茶道来说,重要的是心。不管多么漂亮的点茶、多么高贵的茶具,没有诚心的话,可以说任何意义都没有。
有一次,千利休被宇治一个叫上林竹庵的人邀去参加茶事,并且带上了几个弟子。竹庵非常欢喜,在千利休和弟子们进入茶室后,开始亲自为大家点茶。
但是,由于他过于紧张,点茶的手有些发抖,致使茶盒上的茶勺跌落、茶筅倒下、茶筅中的水溢出,显得十分不雅。千利休的弟子们都暗暗地在心里发笑。
可是,茶会一结束,作为主客的千利休就赞叹说:“今天茶会主人的点茶是天下第一。”
弟子们都觉得千利休的话不可思议,便在回府的路上问千利休:“那样不恰当的点茶,为什么是天下第一?”
千利休回答说:“那是因为竹庵他为了让我们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做的缘故。所以,没有留意是否会出现那样的失败,只管一心做茶。那种心意是最重要的。”
养花
只要自己息下万事,抛开杂念,哪里又不是可以静心之处呢?
曾经有一位家庭主妇,她是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家里有个小花园。她每天都采撷一束鲜花到寺院里供佛。
有天献花的时候正好遇见了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看见她手上又是一捧还有露水的鲜花。
无德禅师非常高兴地对她说:“像你这样每天用香花来供佛的女子,将来定然可以得到福报。”
这个女子感激万分的对无德禅师说:“我每天到这里来献花之后,就觉得心灵受过洗涤一样清澈,所以我才会坚持不懈。”
说完又有些迷惑地问:“但是回家之后,心里又烦乱起来,觉得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她:“你每天都摆弄花草,一定有一些养植的常识吧。现在我问你,你是怎么样保持花朵的新鲜娇艳呢?”
信徒想了想,回答说保持鲜花不败,当然就要每天换水了。当然还要及时把腐烂的花梗剪掉,这样才能保证让鲜花及时补充新鲜的水分。
无德禅师这才告诉她:“做人和做花的道理其实是差不多的,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而我们自己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的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最有益自我的东西。”
信徒听后,似乎有所悟,连连作揖感谢说:“谢谢,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又说:“你的呼吸就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什么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净秽一如
我们认为最污秽的地方,而禅师们却能逍遥自在。因为有了禅,世界就不一样,任何地方都是清净国土。在禅师们心中,清净和污秽是一如不二的。
一日,赵州禅师和徒弟文偃谈论佛法时,一位信徒送了一块儿糕饼给他们,赵州禅师就对徒弟文偃说:“现在这里只有一块儿饼,我们两个人怎么吃呢?不如我们来打一个赌,如果谁能把自己比喻成世间最脏最贱的东西,谁就赢得这块儿饼!”
“您是师父,就由您老人家先开始吧!”文偃说。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偃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便。”
文偃不落人后地说:“我是粪便里的蛆虫。”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这蛆虫在粪便中做什么呀?”
文偃回答说:“我在粪便里避暑乘凉啊!”
乞丐与禅
一位真正禅者的眼中,天堂净土在哪里?卑贱工作里有天堂净土,爱人利物里有天堂净土,化他转境里有天堂净土,原来天堂净土是在禅者的心中,不在心外。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过,可以说饱参饱学,并在各地教过禅人。
他所住持的这一座禅院,吸引了太多的僧信学徒,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劳,半途而废,使他不得不对他们表示,他将辞去教席,并劝他们解散,各奔前程。此后,谁也没有发现挑水禅师的行踪。
三年后,他的一位门人发现他在京都的一座桥下,与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这位门人立即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
挑水禅师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
门徒问道:“要怎样才能有资格呢?”
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桥下过上三、五天的时间,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这位门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个人,挑水禅师于午夜时分伙同这位学僧将尸体搬到山边埋了,事成之后,仍然回到桥下他们的寄身之处。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这位学僧却始终未能入眠。天明之后,挑水禅师对门人说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伴还剩一些食物在那儿。”然而这位门人看到那肮脏的碗盘,却是一口也吞咽不下去。
挑水禅师不客气地说道:“我曾说过你无法跟我学习,这里的天堂你无法享受,你还是回到你的人间去吧!请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因为天堂净土的人,不希望有别人打扰!”
门人哭着跪下来,诉说道:“老师!您珍重吧!弟子确实没有资格跟您学习,因为您的天堂,弟子无法领会!”
多捡一些
禅者,只要当下安心,就立刻拥有了大千世界的一切。儒家主张凡事求诸己,禅者要求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故人人应随时随地除去自己心上的落叶。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修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一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大早,我们都会打扫。”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鼎州禅师边捡边说道:“落叶不光是在地面上,落叶在我们心地上,我捡我心地上的落叶,终有捡完的时候。”
沙弥听后,终于懂得禅者的生活是什么。
当佛陀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叫周利陀伽,非常愚笨,佛陀教他一首偈颂,会念前句就忘了后句,会念后句就忘了前句,不得已,佛陀问他会什么,他说会扫地,佛陀就叫他扫地的时候念“拂尘扫垢”,他念久后,心想,扫外面的尘垢时,要用扫把去扫,而心内污秽时要怎样清扫呢?
这样,周利陀伽就聪明、智能了。
无上法宝
什么才是真正的宝物?世界上的宝物如金银、珍珠等七宝,出世间的宝物就是佛、法、僧三宝了。佛、法、僧又称自性三宝,此即人人本具,各个不无的真心本性。
达摩祖师本名叫菩提多罗,南印度人,出身婆罗门贵族,是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后来遇到般若多罗,为祖师所器重,而度化出家,改名菩提达摩。
达摩未出家以前,就具有超人的才智、脱俗的善根,有一次般若多罗尊者,指着一堆珠宝对达摩三兄弟问道:“世上还有比这些珠宝更好的东西吗?”
大哥月净多罗回答道:“没有!这些珠宝乃我们王者之家最为珍贵的,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过这些宝物了。”
二哥功德多罗也回答道:“我没有见过世上还有比这些宝物更珍贵的东西。”
惟有老三菩提多罗却不同意这种说法,他道:“我不认为两位哥哥的话说得对,这些珠宝其实没有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