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出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弗里德曼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拉特格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1932年,从拉特格斯大学毕业后,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硕士毕业。
作为与凯恩斯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弗里德曼并非一帆风顺。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宣扬“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而当时的美国社会一直笃信政府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因而,弗里德曼遭到世人嘲弄,受尽白眼。20世纪50年代,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思想被人视为荒诞,像杜克大学这样的名校图书馆,甚至连弗里德曼的著作都不摆放在书架上。
弗里德曼当时备受经济学界排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的经济学理论与凯恩斯背道而驰。
在当时的经济学界,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如日中天,而弗里德曼的理论却恰恰相反。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的干预常常加剧了经济波动;凯恩斯推崇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嘲笑资本家的投资行为,他曾把股票市场比喻为“赌场”,而弗里德曼却认为,个人所具备的无限创造力恰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弗里德曼的大多学术著作,都对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提出了相反观点。
1957年,弗里德曼发表了《消费函数理论》,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进行驳斥。凯恩斯认为,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储蓄越来越多。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人们的欲望已得到满足,如果这一理论成立,那么政府就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分析历史消费模式,弗里德曼指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因为人们的欲望实际上永无止境,原有的得到满足后,新的随即产生。
对于美国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也有不同的看法。凯恩斯认为,出现大萧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产物,因此仅凭私有经济本身的力量,并不能走出景气循环的低谷,相反,还会越陷越深。凯恩斯由此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
1963年,弗里德曼与施瓦茨两人合作发表《美国货币史》,对凯恩斯的这一观点提出驳斥,认为造成美国本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与凯恩斯所提出的恰恰相反,并非是美国私有化经济所造成的,而是美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运行规律的过错。
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弗里德曼随时随地准备与人展开辩论。他是出色的演说家,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据说他与人辩论从未输过,“无人敢说辩赢了他,因与他辩论过已是无上光荣,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