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齐桓公与管仲聊起马棚的工作,相国管仲说:“其实作为马夫,最难的是搭建马棚的栅栏。先用弯曲的木料编排,以后就都要求用弯曲木料,弯曲木料都编上了,笔直的木料就用不上了;先用直木料编,以后就都要求用直木料,直木料都编上了,弯曲木料也就用不上了。”
相国的话给了齐桓公极大启示,管仲表面说搭建马棚,实际上在暗喻用人之道:用人之道贵在慎始,曲直不相容而相斥,在开始的时候就必须慎重选择。
如果经济学家听到了管仲这一席话,他们会用“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来补充说明:企业用人中,开始用“良币”人才,“劣币”就难以进入;若开始时招用“劣币”员工,“良币”就会被“劣币”挤于门外。
经济学家将人才看做特殊的商品,一般来说,评价这一特殊商品的质量最重要的有两方面标准:品德和才干。德才兼备的人才被视为“良币”,而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则被视为“劣币”。
我们都知道,人是具有惰性的。进入一个新环境后,哪怕开始时工作很积极上进,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些懈怠,良币用的时间长了也会磨损成劣币,何况人?如果公司中大多数的人都已经是懈怠不前的“劣币”,那么,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作用影响下,即便招再多具有雄心壮志的新员工,难免都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学好三年,学坏只需三天,“良币”也很快成了“劣币”。
相反,如果一个公司一贯士气高昂,管理人性化,大量“良币”人才留在公司中,不仅会吸引更多上进的“良币”人才前来应聘,也会带动有惰性的员工向着更优良的方向提升。中国有句古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不是早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吗?
那么,在一个公司中,如果你是管理者,首先,你自己不能磨损成“劣币”;其次,即使不能及时将公司中的“劣币”清理出去,也要限制其发展。
而如果你是一名普通求职者,那么,在进入一个新公司前,请注意识别,你即将进入的公司,是“良币”氛围,还是“劣币”当道?
茶座小憩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古老原理,产生于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平常人们说选择,都是选择好的,而在逆向选择中,却是选择差的。
·劣币驱逐良币的本质是一种“逆淘汰”现象,是背离“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博弈不充分。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质量都十分了解和博弈是充分的,劣币就很难使用出去。
·据李约瑟考证,在格雷欣发现“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之前,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就写过一篇题为《论铸币》的文章,论述了这个规律。而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唐代的刘晏于公元760年认为可以运用该规律,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将乾元大钱的法定价值贬到它的实际价值以下,从而迫使劣币退出流通界,唤出良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