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我们通常认为,规模越大,战斗力越强。然而,淝水之战中,前秦的军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还是吃了败仗。看来,规模不一定能产生必然的正面效果。
在经济学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长期的收益也就呈下降趋势,产生规模经济,又称规模效益。但是,规模经济并不意味规模越大越好。在一个组织中,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信息传递费用增加,信号失真,滋生官僚主义,使得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更多。有不少公司为寻求表面上的规模扩张,并购、精简裁员、操纵股价,甚至公然造假,制造“虚假的繁荣”,最终不得不走向“规模不经济”败局。
太小的企业像是一只猴子,虽然身手敏捷,却没有大作为;而规模巨大的企业,就像是IBM前董事长在自传中将IBM比做一只难以跳舞的大象。那么,企业到底该做猴子还是大象呢?到底规模多大才好呢?
这依然是一个“度”的问题。每一个企业都会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有对应的规模,这个规模的“度”考验的正是管理者的智慧。大如IBM的全球性企业,在郭士纳的掌舵下,还是让大象跳起了优美的舞蹈,而温州、宁波等地不上规模的小企业,赚的钱也一点不少。
每一个企业或许都有想要做大做强的目标,但是,“做大”前首先要“做强”,如同一只鸟儿,无论抱负多么远大,要想展翅高飞,必须羽翼丰满。这需要“积跬步至千里”的耐心,更体现了厚积薄发的智慧,否则,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茶座小憩
·边际,就是指“边上的、最后的”部分。效用,就是给人满足的效果和作用。递减,就是越来越小。我们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等量的消费品带来的满足感会越来越小——这种情况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消费品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每种事物都有一个“最优均衡量”,只有在达到这个最优均衡量的时候,事物才会带给人们最美好、最幸福的感觉。
·人们更习惯用平均值的概念,对于边际分析的重大意义认识还不够。著名经济学家******说:“我国大多数企业领导和会计师还不懂得边际成本的意义,更谈不上对边际成本曲线有什么研究。如果能改变这一局面,全国每年多创造几十亿利润是毫不费劲的事。”
·“过日子”就是在各种日常活动中寻求均衡时间点。在日程安排上,努力在各种事物间找平衡点,日积月累,不断优化,这就是你的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