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晚,几个好友聚在阿布的单身宿舍打扑克,激战至午夜,大家都感觉肚子饿了,让阿布赶紧去弄点吃的来。可单身宿舍没有什么可填肚子的,在半夜十二点多的尴尬时段,外面也不知道哪里还有店没关门。
阿布说话了:“别急,我家楼下有个7-11的24小时便利店,我这就去给你们买东西去。”不一会儿,阿布就提着一大袋饼干、面包、饮料进来了。大伙一边吃一边说:“平时不觉得这些24小时店晚上营业有啥必要,现在才知道它的好啊!”
如今,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便利店、药店,还有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纷纷开始实施24小时经营策略。越来越多生活不规律的都市人即便在午夜仍能在24小时商店里买到需要的商品。
我们知道,整夜营业的商店要比正常营业的商店多出一大笔额外开支,如空调和照明费用,晚间轮班的收银员、存货管理员的加班费,而相比较白天而言,夜里的客流量可以说少得可怜。因此,很大程度上,夜间营业的成本要比创造的额外利润要高,为什么这些商店还是坚持通宵营业呢?
很明显,商家并不会做不划算的买卖,因为商家知道,大多数顾客一旦选中符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后买东西也会直接到该店。
顾客去哪家商店买东西,取决于几方面因素:价格、商品种类和营业时长。通常,每一家店的上架商品的价格和种类都相差不大,因此,差异性的营业时长成了商家的竞争力之一。假设所有商店都在晚上10点关门,而有一家店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2点,它就成为营业时间最长的店。即便那些很少在晚上12点买东西的顾客,也会因此选中这家店作为自己买东西的地方,因为他可能会考虑到,自己没准哪天就需要在半夜买东西,而熟悉了一家店的商品种类和货架摆设后,就不愿再花费精力到另一家店去找东西了。所以,虽说超市非购物高峰期的顾客并不多,却能因此吸引更多的顾客在高峰期也以这家商店作为购物首选。
当然,最早的商店可能只是将购物时间延长至12点,而其他的商店不会坐视自己的顾客流失,它们也会采取相同的方式。于是,有商店延长营业时间至凌晨1点或2点。如果多营业一个小时的成本不太大的话,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成了现在的许多商店24小时营业。
当商店都选择24小时营业后,新顾客选中哪家店,就和它们的营业时间没什么关系了,这时商店会在促销、折扣等其他方面继续彼此的竞争。不过,尽管竞争由营业时间的长短转向了其他方面,那些实施了24小时营业的商店也不会因此将营业时间变回到原来的10小时或12小时——毕竟,即便24小时营业已不是竞争优势,但不这样做的话,却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弱势。
茶座小憩
·无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
·提倡人人都读点经济学,并不是希望人人都成为职业的经济学家,而是希望现在的人都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梁小民
·虽说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罗伯特·弗兰克
·这就是经济学,它是研究人类一般事物的学问。
——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