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戒自卑。这是一种妄自菲薄、没有自信的心态。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毫无自信,这就谈不到创新、开拓。有的专家说,自卑是人身上的一根毒筋,必须把它彻底拔除。
11.戒骄傲。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也就没有进取心,没有创新的动力。
12.戒功利。许多人存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重结果而不重探索。崔耀中的文章说,我们几乎不知道我们国家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人。他被西方一些国家的航天科学家誉为“飞天之父”,他曾四次登上外国发行的邮票,记载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和空间国际博物馆里。这个人就是我国明朝的一个木匠:万户。他制作了一把椅子,捆上火箭;举着风筝,想实现飞天的梦想,结果箭毁人亡。这样一个被历代中国人嘲笑的“傻子”,为什么在西方看来是伟大的先驱?这是因为他的开拓精神与创新举措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启迪。超越私念功利,人们才能够超越自我的杂念,愿意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去探索,去献身。
有的专家说,如果有一天,中国也有不少创业者能骄傲地说,利润不是第一位的,创新才是第一位的,那么,中国就距离产生“乔布斯”的那一天不远了。
13.戒“刮风”。工作一阵风,传达时轰轰烈烈,贯彻时成了“泥牛入海”。这种“刮风”的实质是不负责任,浮夸作风,不讲实效,贻误事业。要想创造性的工作,必须与这种耍花架子作风彻底决裂。
14.戒嫉妒。一些人对别人的成绩不舒服,就会降低创新的敏感性、想象力,甚至会熄灭创新的火花。
15.戒瞎忙。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一个辛辛苦苦的事务主义者,大凡不过是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领导者如果越俎代庖,事事都干,事务缠身,如牛负重,就不能创新,领导者应跳出事务主义的圈子,科学安排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16.戒偏见。一些人思想偏执,对己、对人、对事、对客观现实不能正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创新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而思想偏执,看不到问题,就谈不到创新、进取。
17.戒封闭。在一个单位,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之间,本单位与外部环境之间应是密切联系、信息畅通的。一个人、一个单位如果自我封闭,就根本谈不上开阔思路,不可能有创新行动。
18.戒粗心。漫不经心,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动脑筋,是与创新、创造无缘的。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堆积如山而又被人们天天所接触,马克思却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矛盾中,揭示出资本家攫取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秘密,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从吊灯来回有节奏地摆动发现了振动的等时原理。瓦特从蒸汽冲动壶盖,经过长期细心研究,终于发明了先进的新式蒸汽机。
鲁班发明锯,就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留心身边的小事儿。
有一次,鲁班上山砍柴,一不小心被一种不知名的叶子割伤了手,血立刻涌了出来。此时的他并没有只想到疼,而是将观察的对象迅速转移到割伤手的叶子上面,他将这片叶子摘下,仔细地观察。突然,他发现这种叶子的边儿与其他的叶子不同,是齿形的。于是,他就想,如果用铁做一种类似的工具,是否就可以用来锯木头呢?很快,世界上第一把锯诞生了。
锯的出现,是因为这种齿形叶子割伤了鲁班的手。一件让人不经意的小事儿,在鲁班之前,肯定有很多人被这种叶子割破过,但只因为他们没有留心,没有创新意识,所以,将发明锯的机会留给了鲁班。
我们不能对有些事儿“见怪不怪”,而应是“见怪为怪”。“留心意外之事”,不仅是研究工作者,也是领导人员的座右铭。
第八节优化创新的氛围
党委书记虽然不直接开创新技术、新产品,但有责任与单位行政领导人共同倡导创造、创新精神,优化创新氛围,塑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人们热情地投入到创新、创造活动中去。
一、倡导并树立创新进取的风气
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这可起到带动作用。建立健全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制度,美国的3M公司从来不轻易扼杀一个新的设想。如果一个设想在公司各部门找不到归宿,设想者可以利用15%的工作时间继续研究,以证明自己的设想是有价值的。我们选择各级领导者,应注重发现富有创造型的人才。
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创新思维的运行有重大影响。大家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某种环境里,头脑特别灵光、新观念、新办法、新点子、新建议层出不穷;而在另一种环境,则显得头脑死板,思想框框或枷锁较多,有时感到头脑麻木像一张空白的纸,或者心乱如麻理不出头绪,或者思想消极沉闷,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二、保持良好的开放式沟通
在一个组织中,沟通越顺畅越频繁,彼此间交流信息越多,创造活动就越活跃,提出的好建议和新发现、新发明就越多,整个组织的工作成效就越大。因此,各部门间、各环节间、组织成员间的意见要交流,信息资料要公开,上下级之间能随时随地而不拘形式地交谈,自由而充分地进行讨论。
三、组建互补并友好的团队
不同知识、专业经验、技能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取长补短,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大家在一起以友谊为重,这可给人们温暖、给人以力量,可以使创新者振奋精神。友谊可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使大家情投意合,心理和谐。在友谊的气氛中,大家往往有一种美好的心情,这时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思路通畅,因此,创造活动的效率必然提高。
不仅要重视相互间的友谊,还应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下面这则《梭子鱼、虾和天鹅》的寓言,从反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梭子鱼、虾和天鹅共同发现路上有一辆车,车上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于是就想把车子从路上拖到一个僻静处慢慢享用。三个家伙都铆足了狠劲,身上青筋暴露,都累得气喘吁吁。可是,无论他们怎样拖呀、拉呀、推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动也动不了。原来,他们没有把车朝一个方向拉,天鹅使劲往天上提,虾一步步向后倒拖,梭子鱼朝着池塘拉去,究竟谁对了,谁错了?反正,它们都使足了劲。
在一个组织或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如果大家的目标不一致,劲没用到一处,每个人都按个人的意志单打独斗,大家的力量没有形成合力,那是难成事难创新的。
四、尊重、信任创造型人才
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后来,又把“四个尊重”作为“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的前提。对创造型人才要安排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工作岗位上去。在他们工作的物质条件方面,应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在生活上要把他们照顾好。
创造性研究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既要紧密结合又要适度分离。例如,设计人员与车间工人有密切合作,可能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但不能让设计人员从事较多的体力劳动、担负烦琐的事务性工作,要有利于他们大胆地从事开创性工作。西方国家许多公司的研究发展机构,都设在了远离制造厂的远郊、乡野。
对创造研究人员的工作时间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研究、设计工作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界限,并不都在八小时之内,往往在走路时,吃饭时,甚至晚上躺在床上,还在苦思冥想自己的课题。根据创造发明的需要,对他们的工作安排要有一些弹性,这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特别是对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要给他们应有的回报,做好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大力表彰出成果的创新人员
创新型人才对于受到尊重、赏识、表扬和得到关怀、理解等精神需求,甚至胜于工资报酬等物质需求。激励、表彰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在大门内通道两旁或大厅、走廊贴出他们的相片展示他们的成功贡献;请设计、研究人员与单位高层领导人员共进午餐;在员工食堂或其他的公共场所展示他们的最新专利复印本,在内部的宣传刊物报道其创造成果;当上级领导来本单位时,请他们亲自解说自己设计、研究的新成果;在表彰会上给他们披红戴花并请家属坐在领奖台上。他们受到激励、表扬,创新的心潮会更高,动力会更大,创新的成果会更多。
领导者要保护设计、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有些创新举措或设想,可能触及某些人的现实利益,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某种阻力,领导人员要主动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缓解、消除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为他们开创宽松的研发、创新条件。
六、弘扬社会主义民主之风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者要有鲜明的群众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待人,遇事同群众商量,不以势压人,不板起面孔训人;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国封建社会专制源远流长,缺乏民主传统,强调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尤为重要。实践证明,一个单位领导者民主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这个单位的事业发展。
有的领导者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神气活现,颐指气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鸿武向记者坦言:有的地方“第一把手绝对真理,第二把手相对真理,第三把手服从真理,其他把手没有真理”。还有的人说,在一些单位,谁的权力大,真理就在谁手里。这样的单位死气沉沉,万马齐喑,没人愿说话,也不敢多说话,这就谈不到创新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