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元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万元。但是他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元、30万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他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不相信:“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他回来了,师父拿回石头说:“我们不打算卖了它,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主要是想培养和锻炼你,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场,那么你只有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是成功者必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过低或过高地判断了自己的价值。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佛禅小故事
一个孩子的开示
有一个寺院,佛像装点得太好了,珠光宝气。
一个小孩在寺院的大殿,当着住持,对着大佛撒尿。
住持惊讶,连忙阻止:“你这个孩子,不是造下地狱的因吗?”
孩子却说:“师傅啊师傅,十方都有诸佛,我往哪里撒不撒在佛的身上啊?”
这句话一说,住持大和尚马上深深给孩子鞠躬顶礼。
后来这个住持和尚跟别人说:“这个孩子不是一般人,是度我来了。”
人活着是为了生存
有个人很不幸。
在他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种阴影一直无法从他心里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们接连不断的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
报恩寺的住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回答说:“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啊!”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生死是很自然的事,不应该刻意去追求,更不应该去寻死。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不是为了寻找最终去处,而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而活着,活着就这么简单。
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有位信徒,他一心向佛,非常虔诚。
一次,家乡发大水,他来不及逃避,只好爬上屋顶等待救援。眼看着大水就要淹过屋顶了,信徒赶忙祈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救我吧!”
这时,有人驾着独木舟从旁边经过,看到信徒在屋顶上避难,就赶快划了过去,让他上船。谁知,信徒拒绝了,他大声说:“我不需要你来救,观音菩萨自会来救我。”划船的人摇摇头,驾着舟走了。
大水继续上涨,已高及膝部,信徒很是着急,由高喊救命:“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救我吧!水已经淹到我的腰部了。”
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又赶过来救他,谁知,他又拒绝了:“我不上你们的船,观世音菩萨会来救我的。”船上的人很无奈,只好抛下他走了。
这时,水已经涨到了他的胸部,他心急如焚,高声喊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救我吧,我快没命了。”这时,来了一只载满了人的大船,船上的人催促他赶快上船,不然就没命了。可是他仍旧拒绝了,他带着哭腔说:“观世音菩萨会来救我的,你们走吧。”
于是,大船开走了。
大水终于漫过了他的脖子,观世音菩萨最终没有把他救走。
在天堂里,信徒见到了观世音菩萨,抱怨道:“菩萨,我如此虔诚,为什么你不肯来救我?”
观世音菩萨叹息道:“你真是枉学佛法,我曾经三次派船去救你,可都被你拒绝了,看来你真是与佛无缘,枉费心血。”
救苦救难的菩萨在哪里?很多时候,其实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她或许是一次机会,或许是别人,也或许本就是我们自己。
佛禅小故事
脚印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
他梦见和菩萨在一起走在沙滩上,空中忽然闪过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幕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
当最后一幕划过时,他再回头看着沙滩上的脚印,却发现有好几次,沙滩上却都只有一对脚印而已!
而且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难过的时候……
他很困惑地问着菩萨:“你答应过我的,你说你会循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走在我身边护持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而已啊!我不懂,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安慰和帮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呢?”
菩萨慈悲柔和地回答说:“我一直在惦记着你,保护着你,而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只看到一对脚印,因为,那是我背着你在走的……
只有活在希望中,才会看到光明
一位弟子问禅师:“我参禅这么久,为什么还看不到光明?”
禅师给弟子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小瞎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瞎子含笑离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将师父的遗嘱铭记在心,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小瞎子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他笑了。
很显然,老瞎子骗了小瞎子。但这位过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着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为什么反倒笑了?因为就在他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是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却悟到了这无字秘方的真谛——在希望中活着,才会看到光明。
故事讲完了,禅师问弟子:“你看到光明了吗?”
弟子答道:“看到了。”
很多人抱怨生活中缺少或没有光明,这是因为缺少或没有希望的缘故。无论在多么艰难的困境中,只要活在希望中,就会看到光明,这光明也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
一个妇人是私生子,别人都对她指指点点,为此她整日烦恼不已。无论她走到哪里,这种烦恼都如影随形,不断地折磨着她。
有一天,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想投水自尽,一死了之。可是,妇人刚刚跳入河中,就被人救了起来。当听完妇人的不幸遭遇时,那个救她的人劝她投入佛门,寻求解脱。
于是,这位妇人拜访一位禅师,对其叙述自己的不幸。禅师在听完妇人的叙述之后,只是让她静默打坐,别无所示。
妇人打坐了三天,非但烦恼不除,羞辱之心反倒更加强烈了。妇人气愤不过,跑到禅师面前,想将他臭骂一顿。
“你是想骂我,是吗?只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了。”禅师的未卜先知,让她既吃惊又心生敬意,于是,她依照禅师的教示,继续打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禅师轻声问道:“在你尚未成为一个私生子之前,你是谁?”
妇人脑子里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拨动了一下,她窘得双手捂着脸,随后更是号啕大哭起来:“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我们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守住自我、守住本性,就能放下对自我的执著,就能够活得精彩活得自在。因为,我们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佛说,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佛禅小故事
灵魂
早餐时,徒儿连珠炮似的向禅师发问:“师父,昨晚我想了一夜也弄不明白:世上有灵魂存在吗?灵魂真的不朽吗?人的身体死后能存在吗?我们是否会投胎转世?或者只是身体死亡而灵魂存在?灵魂本来就是虚空的吗?……”
而禅师置若罔闻,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的早餐变凉了。”
人要有顾念自己之心
一次,佛光禅师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这里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春秋了,但你怎么从来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回答:“老禅师每日很忙,学僧我实在不敢打扰啊。”
时光飞逝,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
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了克契禅僧,又问:“你在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啊!”
很快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次对克契禅僧说:“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揖说:“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晓得克契禅僧过分谦虚,这样下去,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的。于是,佛光禅师决定采取主动的做法。
佛光禅师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时,问:“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可是,你为什么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搅啊!”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你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直指克契禅僧内心,克契立刻恍然大悟。
一个人要有顾念别人之心,但也要有顾念自己之心。如果只顾别人不顾自己,虽可见我们的爱人之心,但却不能善待自己,不善待自己容易失去很多机会。
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有一个佛教的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
信徒听禅师这样说,立刻走出屋檐,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应该可以度我了吧?”
禅师说道:“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没有淋雨是因为我带伞了,而你淋雨是因为没有带伞。准确地说,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如果要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吧!”
那信徒站在雨中被淋得浑身湿透,他说:“不愿意度我就早说,何必绕这么大的圈子,我看佛法讲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专度自己’!”
禅师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说:“想要不淋雨,就要自己找伞。真正悟道的人是不会被外物干扰的。雨天不带伞,一心只想着别人肯定会带伞,肯定会有人帮助自己的,这种想法最是害人。总想着依赖别人,自己不肯努力,到头来必定是什么也不能得到。本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只不过有的人还没有找到,平时不去寻找,只想依靠别人,不肯利用自己潜在的资源,只把眼光放在别人身上,这样怎么能够取得成功呢?”
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佛理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当遇到难题时,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的救助,而应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