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缘由,流传至今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胡老太太生病抓药受阻,怒而开药号;另一种说法为胡雪岩因小妾生病,抓回的药中有以次充好的一两味药,要求更换时遭到药店伙计的抢白,激愤而开药号。实际上,任何偶然事件都有其必然性,胡庆余堂的开创与胡雪岩深受杭州悠久的中医文化熏陶,以及身处乱世而兴济世救人之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早在1875年由于战乱、疫病等原因,死亡率剧增,人口负增长之时,胡雪岩便已打定救死扶伤的主意。他邀请江浙一带的名医研制出“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赠给曾国藩、左宗棠等部及受灾民众。胡雪岩在全盛时期开创的胡庆余堂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全天下所有的百姓。在胡雪岩的主持下,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民家必备的“太平药”,在《申报》上大做广告,使胡庆余堂在尚未开始营业前就已名声远播,这正是胡雪岩“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策略。1878年春,以上的耗费换来的是成倍的利润。
胡庆余堂在1880年时,资本已经达到280万两银子,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相辉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
除了创办胡庆余堂以悬壶济世的义举之外,胡雪岩还为左宗棠的西征举借洋款,为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结束阿古柏在新疆十多年的野蛮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又书写了他人生中精彩的一笔。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胡雪岩与该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便因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不欢而散。后在胡雪岩的精心策划下,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被收拾得服服帖帖,双方很快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胡雪岩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
此后,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6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达1870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一借款举动是值得的。
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交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诿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棠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虽然,我们常常把“奸”字与“商”字连在一起,甚至更有“无奸不商”一说,但就事实而论,生意场中也有性情中人,胡雪岩算得上其中之一。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并未忘记他的发迹之地——杭州,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并设船屋,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并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还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
到1878年,除了胡雪岩捐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他向各地捐赠的赈灾款估计已达20万两白银。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并借此案使他的义声善名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3
风流倜傥伴一生
胡雪岩常自谓:“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
胡雪岩的居住地建于清同治11年间,占地10.8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当时耗白银10万余两。从元宝街古老门厅就可以进入到红木厅、十三楼。经月洞门到芝园,迎面一座仿照飞来峰叠成的人工假山,山上高耸胡宅最高的御风楼,四面临空,供休闲赏景。假山内洞壑宽广,冬暖夏凉。假山前有九曲桥、重檐八角亭、石栏平台,旁又有观棋楼,四周雕嵌名人书画。全园林木葱茏,四季花香。
“芝园”是故居的花园,内有一楼称为“延碧堂”,全用红木建造,也称红木厅。厅前4根巨大立柱,都是整根红木,气宇轩昂;厅内花窗雕刻精细,摆设古色古香……厅前一个大露台,隔着一池清涟,对面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假山,山内隐藏着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内分“悬碧”、“皱青”、“滴翠”、“颦黛”,分别与“瘦、漏、皱、透”吻合。“悬碧”顶上一缝,极似灵隐一线天,洞内怪石凌空扑出,险兮兮似将坠落,正与壁立当空、孤待无倚的“瘦”相吻;“皱青”洞壁表面肌理筋脉显露,凹凸不平,正合“皱”;“滴翠”则是一个奇壑擘成的大洞,四周峭壁嵌满碑迹,顶上石乳累累下坠,清泉从石乳中滴下,营造了“漏”的意蕴;转过一条暗道,进入“颦黛”洞,一缕光亮从顶上透下,正应了石之“透”。假山内还有洗药池、岩石廊等景。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书法石刻遍布假山……有人称“芝园”为“擘飞来峰之一支,似狮子林之缩本”,并不为过。
胡宅内设33间厅堂房室,有桌、椅、台、凳上千件,全部用上等红酸枝制成,有的简洁明了、线形流畅;有的工艺精巧、绚丽豪华,尽显明清两代家具的传统特色。楠木厅梁柱、窗棂、家具、雕饰俱用楠木,被称为旷世奇楼;和乐堂柱子用南洋杉,栏杆为紫檀木,格窗用花梨木、酸枝木、黄杨木制成。
楼上是胡雪岩12位姨太太的住处,每间都有雕技绝伦的砖雕门洞,神仙人物、飞禽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其高浮雕、半圆雕的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古语云:“食色性也。”一代懦商、红顶商人胡雪岩不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在政坛上春风得意,而且在情场上也是游刃有余,堪称情场上的高手。
胡雪岩是个风流成性的寻花老手,他常自谓:“一不做官,二不图名,但只为利,娶妻纳妾,风流一世,此生足矣!”因此,对于合其心意的女子,他一般不会轻易放过。当然,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胡雪岩在情场不忘商场。他在创业期间所遇到的女人,几乎都是为他的事业服务的:有的成为被他所用的“牺牲品”;有的非常幸运地被他收为小妾,但纳其为妻的先决条件是此女子必须有益于他将来事业的开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雪岩能够成长为一代“红顶商人”,这些具有“帮夫命”的小妾们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虽然胡雪岩一再强调感情与生意应该截然分开,二者不可以混淆,但他与阳琪的结合,却更看重了感情对生意的促进作用。与阳琪成亲后,阳琪立刻成了胡雪岩的左右手,令他如虎添翼,有力地促进了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只可惜,阳琪过早地逝世了。这多少留给胡雪岩一些遗憾。但不久,胡雪岩就遇到了另一位与阳琪极其相似,极具商业头脑的姑娘。她就是胡雪岩身边最重要的一位女子,陪伴胡雪岩走完人生的翠环姑娘,即当时小有名气的“螺蛳太太”。
胡雪岩虽然已成为红极一时的商人,但家中妻妾肚中无货,上不得台面,这一直是胡雪岩心中的一大遗憾,以至胡雪岩常叹知音难求,心中十分孤独。翠环的出现,令胡雪岩眼前一亮,凭借其敏锐的眼光,他认为翠环即是上得厅堂、入得内室,自己寻觅已久的贤内助、红颜知己。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要赢得翠环姑娘的青睐,非娶她为妻不可。后经过努力,以“两头大”的形式,娶翠环为妻。翠环果然精明能干,很快成为胡雪岩的左膀右臂。她的心思极其细密,很会迎合丈夫的心意,为胡雪岩连娶十二房姨太太,使胡雪岩感激不尽。作为回报,胡雪岩将其扶正,使其登堂入室,成为胡府的“掌印夫人”。
胡雪岩娶的这十二位姨太太个个正值花季,美若天仙,号称“东楼十二钗”。胡雪岩对这十二位姨太太特别宠爱,在她们身上挥霍掉大量的金钱。他为这些姨太太建造了休憩场所——娇楼,使姬妾分室而居,而他则像皇帝一样,每晚随手拈牌招姬妾入寝,生活极其奢靡。单是娇楼,就极其奢华,耗资数万。该楼金碧辉煌,四周风景秀丽,又以“人工西湖、蓬莱仙阁”等景点巧妙地点缀,更是令观者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自此,胡雪岩便整日泡在娇楼之中,沉溺于温柔女儿乡。正如汪康年在《庄谐选录》中所写:“杭人胡某,富坷封君,为近今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后卒以是致败。”胡雪岩荒淫而奢靡的生活习性,与他最终的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