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迎合别人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需求,让别人乐于做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处于共生状态的。人际交往就是一个与他人共享资源,共享信息的过程。假如你想相识满天下,故人遍四海,为何不先迎合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再考虑如何实现自己的需要呢?
鱼儿离不开水,事业有成,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建立,巩固和拓展都需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调整。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巩固和拓展人际关系,这需要我们作出艰苦的努力,并遵循一定的原则。人际关系学上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先迎合别人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需求,让别人乐于做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
可叹的是,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还相当少。大凡事业有成的人,总能做到与他人共享利益,有时甚至可以反败为胜。
夏天的时候,卡耐基经常到缅因州一带去钓鱼,他很喜欢吃鲜奶油草莓。但是,因为某种奇怪的理由,卡耐基发现鱼只爱吃虫,所以,当他钓鱼的时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要吃什么,而是鱼儿要吃什么。卡耐基没有用鲜奶油草莓当诱饵,而是用虫和蚱蜢,然后他便可以向鱼儿说:“你们要不要尝尝看?”
想要他人为你做些什么,何不也用同样的办法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劳埃德·乔治正是采用了这种做法。有人问他,许多战时领袖——像威尔逊、奥兰多和克里蒙梭——都逐渐在人们心中褪色,而他如何能位居要津?乔治回答,如果一定要归诸一个原因的话,那就是,你要钓到什么样的鱼,就得用什么样的诱饵。
为什么要提到我们的需要,那是多么幼稚、荒唐。不错,你注意的当然是自身的需要,但除了你自己,可能再没有人感兴趣了。我们也正和你一样,只注意自己的需要!
所以,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得。
这一结论可以通过史坦·诺瓦克的例子来说明。
诺瓦克先生住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有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看见最小的儿子吉姆躺在客厅地板上又哭又闹。原来吉姆第二天就要上幼儿园了,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去。诺瓦克本能的反应是把孩子赶到房里,警告他最好乖乖上学去,除此以外别无选择。但是,这时他想到,这个方法并不是叫儿子喜欢上学的方法。他想:“假如我是吉姆,什么东西会吸引我到学校去呢?”于是他和太太列出许多吉姆喜欢做的事情,如指画、唱歌、结交新朋友等,然后付诸行动。“我们都到厨房的大桌子上画指画——我太太、另一个孩子鲍勃和我,大家画得兴高采烈。果然没多久,吉姆也来瞧热闹了,并且要求加入行列。‘啊,不可以,你得先到幼儿园去学怎么画才行啊!’为了激起他更大的兴趣,我把刚才列在纸上的项目,逐一用他能够了解的话去打动他——当然最后告诉他,这些东西幼儿园里都有。‘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一下楼就发现吉姆坐在客厅的椅子上。‘你在这里做什么?’我问。‘我等着上学去啊!我不希望来不及。’全家人的努力,终于引起吉姆的渴望,这是威胁和争论所不能达到的。”
卡耐基向纽约某家饭店租用大舞厅,每一季用20个晚上,举办一系列的讲课。
在某一季开始的时候,卡耐基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几乎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卡耐基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
当然,卡耐基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饭店的人谈论不要什么,又有什么用?他们只对他们所要的感兴趣。因此,几天之后,卡耐基去见饭店的经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卡耐基说,“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现在,我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如果你坚持要增加租金的话。”
然后,卡耐基取出一张信纸,在中间划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
卡耐基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说:“你有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的好处。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人家当讲课场地增加不少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对你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现在,我们来考虑坏处方面。第一,你不但不能从我这儿增加你的收入,反而会减少你的收入。事实上,你将一点收入也没有,因为我无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别的地方去开这些课。
“你还有一个坏处。这些课程吸引不少受过教育、水准高的人士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不是吗?事实上,如果你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的话,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看看你的饭店。这对一家饭店来讲,不是价值很大吗,对不对?”
卡耐基一面说,一面把这两项坏处写在“弊”的下面,然后把纸递给饭店的经理,说:“我希望你好好考虑你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后告诉我你的最后决定。”
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百分之五十,而不是百分之三百。
请注意,卡耐基没有说出一句他所要的,就得到减租。他一直都在谈论对方所要的,以及他如何能得到他所要的。
假设卡耐基做出平常一般人所做的:他怒气冲冲地冲到经理的办公室去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我的入场券已经印好,通知已经发出,却要增加我三倍的租金?增加三倍!岂有此理!荒谬!我不付!”
那么情形会怎样呢?一场争论就会如火如荼地展开——而你知道争论会有什么后果。甚至即使他使经理相信自己错了,其自尊心也会使他很难屈服和让步。
明天,你也许有机会要求某人做某事。记住,在你开口之前,先停下来问你自己:“我怎样才能让这个人想去做这件事?”
这一问题会让我们不至于过分急躁,更不会只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做徒劳无益的罗嗦。
下面是亨利·福特对处理人际关系所提出的忠言:
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
这话真是金玉良言,这道理也十分简单明了,每个人都能一眼看出此话不假。但是,这世界仍有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忽视其重要性。
欧文·杨是一个著名律师,也是美国有名的商业领袖。他说过:“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如果你想学会待人处世,那么,请记住这个原则:想到别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