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所学校里,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的职业是给学校拉上课铃,她一干这个工作就是30年。在这30年里,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老人也在学生的眼里,由“校工阿姨”变成了“校工奶奶”,她在这个岗位上从没误过一天工,无论是刮风下雨,她都坚持着,拉铃的时间分秒不差。
后来老人已经70岁了,由于年龄的关系,她不能在学校继续工作了。离开学校的那天,校长和学校里所有的老师都来为老人送行,老人说想要学校送给她一件东西,留个纪念。校长说,已经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一件纯毛毛衣。老人说:“不,我要的是这个。”说罢,老人从屋里拿出了—个红布包,里面包着一只学校里早已淘汰不用的铜铃。她说:“这只铜铃陪了我大半辈子,我想把它带回家去,看到它就能想起我工作的日子。”听了老人的话,所有在场的人,眼睛全都湿润了。一位普通的校工,让我们想到通常所说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首先表现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喜爱,当一个人从事他所喜爱的工作时,他就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去争取成功。当一个人从事自己喜爱或擅长的职业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对职业的无限重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敬业精神。
贝格尔在森林公园里当了1年的售票员后,便被破格提拔为园长助理。对此,已当了5年售票员的比尔极为不满,他找到园长大发牢骚:“凭什么让乳臭未干的贝格尔当助理?我在这里已辛辛苦苦地干了5年了,还是在原地踏步。”
“贝格尔在这里的工作时间是不长,但他每天在公园关门后,不是帮助清洁工清扫垃圾,帮助管道工清理下水道,就是帮助饲养员准备第二天的动物饲料。他不仅爱这份工作,而且还把敬业当成了一种习惯。可你呢,三天两头请假,除了售票外,公园其他的事,你眼里什么时候有过?”园长的一席话,让比尔听后哑口无言。
贝格尔之所以能当上园长助理,就是因为他比其他同事更敬业、爱业、勤业。
敬业精神是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敬业,并且把敬业变成一种习惯,那我们便会一辈子从中受益。
在美西战争爆发后,当时,美国急需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因为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但是,美国军队只知道他在古巴丛林的山里,却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此无法联络。然而,美国总统又要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于是,一名叫做罗文的人被带到了总统的面前,送信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年轻人。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因此罗文被奉为美国的英雄。
看过《致加西亚的信》的人也许会觉得罗文所做的事情一点也不需要超人的智慧,只是一环扣一环地前进,因此认为把罗文塑造成英雄有点言过其实。但就是罗文的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行为,才使美国赢得了战争。
踏实并不等于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它需要的是有韧性而不失目标,时刻在前进,哪怕每一次都前进很短的、不为人所瞩目的距离。然而“突然”的成功正是来自于这些前进量微小而又不间断的“脚踏实地”。
哲理与智慧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在下定决心之后,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开始自己的行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要梦想一步登天,如果基础不扎实,那么得来的成功恰如“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要想成就大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
勿以善小而不为
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一种正直、诚恳、忠厚、善良的品质,可以说是一笔财产。假使一个人能够日行一善,努力地为他人服务,那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与快乐。这样的人可能非常贫穷,他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人,但是他能比那些大富翁做更多的善事。
在一个天桥上,一个卖艺者的琴声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大家停下匆匆的脚步,密密匝匝围成一圈,静静地聆听他悠扬悦耳的琴声。他每拉完一曲,大家就纷纷把钱投入他面前的钱罐,有大面额钱币,也有小面值零票,甚至小钢镚儿,没多长时间,放钱的罐子已经满了,冒尖了,但卖艺者的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经那么多了,还不高兴,有点贪吧。”一位围观者望着卖艺人那张忧郁的面孔,疑惑地发出轻轻的感叹。这时,旁边一位气质高雅的女士提议:“他的琴声太美妙、太动人了,大家来一点掌声吧。”一大群围观者一下子醒过神来,热烈的掌声骤然响起,只见卖艺人那张刚才还木然伤神的脸,一下子容光焕发,笑脸绽放,随即,两行泪水夺眶而出,这时他的琴声更美妙了。
人生之路,险峻崎岖,布满荆棘,不幸、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到某一个人身上,素昧平生的人们纷纷站出来,对落难者提供或大或小的物质帮助,解人于倒悬,救人出困境,其功德是无量的。
在日常生活中,对正在途中的行走者给予由衷的喝彩、热烈的掌声、美丽的鲜花,是对无名者莫大的帮助,是送给奋斗者最好的礼物,是最大的积德行善,其作用和意义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这种善举会给人以坚实的信心,会给人以巨大的安慰,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会让他通向成功,我们的掌声就是他前进的方向标。
佛祖闲坐在花园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烈火的煎熬。这时,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高呼求救。佛祖用他那法眼看到此盗生前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他走路正要踩到一只蜘蛛时,却突生恻隐之心,移开脚步使其得到存活,这成了他一生中罕见的善业。佛祖决定用那个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一根蜘蛛丝从井口垂了下去,大盗发现了,便立刻抓住游丝向上爬去。没想到其他备受煎熬的恶人们也看到了,就蜂拥上来抓住游丝,任凭大盗恶声大骂,他们仍然拼命的向上爬。大盗怕游丝不堪负重,毁了自己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便抽刀将身下的游丝砍断。结果本来攀登很多人都安然无恙的游丝突然崩断,大盗也因抛弃了心中最后的一点怜悯,重新跌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很小的善,可以拯救众多的生命;而很小的恶,可以毁灭一个人最大的希望。有时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有时善恶只为一事而彻底改变。
在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个小偷被列车警察追到车厢后的一个备餐室,小偷发现在这个备餐室里有一个拾酒瓶的小孩。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想从窗户跳车,但在这样的高速路上,跳下去一定会摔得粉身碎骨。就在此时,货车突然刹车,这可是天赐良机。小偷立即跳上窗口,但当他回头时,却发现那个小孩的手被酒瓶划破,血正汩汩地涌出,十分危险,这时小偷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没有跳车,而是下来抱起那个小孩去找医生,他因此被捕了。
事后警察问他:“你为什么不趁机跳车逃跑?”小偷说:“我小的时候也是拾酒瓶的,我知道他有多苦。”警察说:“幸好你没有跳,当时车的旁边是悬崖。”
帮助他人就是一次对自己的帮助与回报。小偷正是用他那还未泯灭的良心为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待人处世就要以善为本,“勿以善小而不为”。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高尚纯洁的心灵。假如我们都以“善”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那就不再有抢劫、绑架和战争了。轻视一件平凡的好事,就不会做出伟大的事情来,一句善语,一次善行,一个微笑,都是对社会的奉献。
哲理与智慧
我们大量地给予他人同情、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自身,是不会因为“给予”而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越多,我们自身获得的也越多。千万别觉得这件事情小就不去做,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受助者来说可能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