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法里说:“记住别人的名字,而且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地赞美。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或许,这就是吉姆法里成为邮政局长的奥秘之一。
著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他十岁那年,承担了家庭饲养小白兔的任务。将班里同学的名字命名在小白兔身上,于是他们家多了20多个小“饲养员”。成人后的卡耐基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这种“尊重别人的姓名”的本事,使得他无往不胜,最后建立了他的钢铁王国。
仅仅是记住别人的姓名,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交中,还要得体地称呼对方。
许多人认为,只要不是哑巴,喊别人名字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要喊出许多人的名字,但仔细回想起来效果却不一样。卡耐基曾说过:“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么喊名字。”
用清晰的声音喊出别人的名字,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它意味着我们对别人持有一种重视的态度。含糊不清地叫喊会使对方感觉不愉快,意味我们把他看得无足轻重,或者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当多年未见的朋友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清晰地交出他的名字是最好的欢迎,它说明无论各多少年,我们仍然记得友情。当我们置身于许多人中间,没有比一一清晰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更能够说明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了。
喊别人的名字也是一门学问,它可能给我们带来好人缘,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坏名声。喊名字要懂得语言和地域差别,例如用北方话直呼他人姓氏令人感到亲切,用某些南方话恐怕就不行。南方人叫阿贵顺口而亲切,北方人叫起来就未免别扭。喊名字还要懂得分寸和对方的特点,对女性尽量不要称“老”,对不熟悉的异性不要称呼得过于亲热,在姓氏后面加以“老”字是一种至尊称呼,不是随便用的。例如,我们可以对任何一个年老的人称呼“老李”,“老陈”,但一般不能叫“李老”或“陈老”,因为后一种称呼已经超出了一般符号意义,而且包含着相当强烈的尊敬色彩。
哲理与智慧
牢记他人的名字并得体地称呼对方,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也是树立自己良好形象的一个有效方法。从现在起,如果我们能记住与自己交往的人的姓名,大方得体地叫出来,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人际关系上的变化。
说话时不要揭人短
没有人乐意让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暴露,如果一旦被曝光,人们就会感到十分难堪或恼怒。某人若当面指出我们的孩子如何不好,我们肯定会大为不快,甚至同他争吵。
俗话说:“自己的孩子,别人的老婆。”在人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比别人的好,大多数人对待自己所做的某事或所持的某个观点都会认为是最好的,就像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一样,纵然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是被当面直言提出,心中总是感到大为不快的。
古代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鱼子的人,生性古怪,对人尖酸刻薄,总好揭人短处,并以此为乐事。有一天,朋友们坐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个叫吴丑的因老婆管得太严厉而不敢多喝。鱼子便吵吵嚷嚷地说:“你们知道吴丑为什么不敢多喝酒吗?是他的老婆管教得太严了。有一次,吴丑喝醉了酒,还被老婆打了几个耳光呢。”吴丑被鱼子当众揭了短处,恼羞成怒,拂袖而去,大家不欢而散。
生活中不乏像鱼子这样的人,他们似乎认为,只有揭了别人的“短”,才足以证明自己的“长”,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孰不知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人们对他们避而远之。
大凡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是从不揭人之短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据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曾做过唐朝检校刑部郎中的程皓,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每逢朋友中间有人说他人的坏话时,他从不跟着掺和,而且还说:“这都是大家乱说的,其实不是这样。”然后再说一番他人的好处。像程皓这样的人能不赢得他人的好感吗?人们肯定会愿意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揭人短是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因为喜欢揭人短的人常常只看到现象或表面,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没有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和感受。所以,揭人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的。
在公司的一次集会中,张先生看到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紧身的新装,与她的胖身材很不相称,张先生便直言直语道:“说实话,你的这件衣服虽然很漂亮,但穿在你身上就像给水桶包上了艳丽的布,因为你实在太胖了。”
女同事瞪了张先生一眼,生气地走开了,从此再也没有理过他。张先生的语言犹如一把利剑,在伤害同事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戳人痛处。在待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小陆长得高大英俊,在大学校园内有“恋爱专家”的雅号。如今他是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英俊的长相和丰厚的薪水使他脱颖而出,他的女朋友蕾也是貌若天仙。也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耐,小陆带着女朋友蕾去参加了朋友聚会。
就在大家天南海北闲谈的时候,“快嘴”王换了话题,谈起了大学校园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自然是“恋爱专家”小陆。“快嘴”王眉飞色舞地讲述小陆如何引得众多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在花前月下与女生卿卿我我。蕾开始还觉得新奇,但越听越不是味,终于拂袖而去,小陆只好撇下朋友去追蕾。
“快嘴”王不是有意要揭小陆的短,但他的追忆往事确实使蕾难以接受,无端捅出娄子。这不仅使小陆要费不少周折去挽回即将失去的爱情,而且使在场的人心里也老大不高兴。
在朋友聚会时,捡愉快的事说是活跃气氛的好办法,但口下留情很重要,千万不要揭别人的短,否则,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说话应该谨言慎行,给语言的刀子加上一把鞘。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某种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一个人一旦知道自己说话得罪了他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取得谅解。如果是在公共场合伤害了他人的自尊,不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抵消前面所说的话的副作用,对方看到了这个人已经改正错误,自然会原谅他。
哲理与智慧
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因为揭人之短,伤人自尊。只有给他人保留面子,顾及他人的尊严,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不要透支自己的人情
在这个世界上,若想活得出色,活得风光,就必须有一些能使自己成才、成器或成事的路子,包括生存的路子,发财的路子,升官的路子或者成就某一事业的路子。这些路子都不可能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力量硬闯出来,必须借助他人指导、引荐、支持或帮助才能得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路子都是别人给的,或者说是别人帮助我们开拓的。天下之大,要想让别人给我们留路子,我们就要学会储蓄自己的人情。
说到人情,谁也不敢怠慢。一个人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上能不能站得住,行得通,吃得开,关键一点是看他占有了多少人情。俗话说:“有了人情好办事,没有人情事不成。”人情的重要性似乎无须解释,从这句谣谚中足见一斑,而对待人情的分寸却未必人人皆通。
人情是一种爱心,是一种义气,是一种恩德。这是很难用价值来衡量的。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它压在人的心里,让人经久难忘,让人既有一种欣慰感,又有一种负债感,而且对这笔人情债,没有人会抵赖的,一旦有了偿还的机会,便会毫不犹豫地回报给对方。偿还他人的人情除了讲义气以外,也可以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著名的作家钱钟书一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精工细作,却又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
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之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40多年后还报。
人和人相处总是会有情分的,这情分就是“人情”。有些人喜欢用人情来办事,但人情是有限量的,好像银行存款那般,一个人存的钱越多,可以领到的钱就越多;存的越少,可以领出的就越少。我们若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我们能要他帮的忙就很有限,因为他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大忙,我们也不可能一次又一次要他帮我们的忙,这是因为我们的人情存款只有那么一点点。如果我们要求的多,那就是透支了。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个令人好笑的故事。
克洛夫有一次在打猎的过程中,没有打到一件猎物,而又饥肠辘辘。这时邻近的农夫索斯基宰了自己家的鸡与他一起进餐,克洛夫感激不已。然而到了第二天,有一群人说是索斯基的好朋友来到克洛夫家要他请吃饭,克洛夫面子上过不去就只好热情招待。谁知第三天,又来了一群人说是索斯基好朋友的好朋友同样要克洛夫请他们吃饭,克洛夫十分不满但表面上还是答应了他们,许久以后上了一大碗无滋无味的汤给他们喝,这些人觉得滋味不对,忙问克洛夫这是什么汤,克洛夫回答说,这是索斯基宰的那只鸡炖的汤的汤。这些人终于悻悻而去。
我们知道,在日常交往中,人情总是要有的,但是像索斯基那样的朋友,刚有了一点交情就要拼命用完的人确实是太目光短浅了。因为做人情,就好像在银行里存款,存的越多,存的时间越久,红利越多。
我们送朋友一个人情,朋友便欠了我们一个人情,他是定要回报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过早地透支自己的人情,势必会惹来朋友的不满。
有个朋友接编某份杂志,由于杂志的财源并不丰裕,不仅人手少,稿费也不同,但他又不愿意因为稿费不高而降低杂志的水准,于是他开始运用人情向一些作家邀稿,这些作家和他都有过交情,但其中一位在写了数篇之后坦白向他说:“我是以朋友的立场写稿,但你们稿费太低了,错不在你,但你这样做是在透支人情。”
如果一个人不懂的储蓄人情,而动辄找同学,朋友帮自己的忙,那么他就会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当然也有主动帮助我们的人,但切勿认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若自己无适度的回馈,这也是一种“透支”。
对待人情必须把握分寸,把握轻重。如果处理不当,我们即便给别人施情,别人也不会接受;我们也向别人求情,别人也不会帮我们,所以,如何看待人情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大学问。
哲理与智慧
人情,应该是有来有往的。彼此间人情,都会有一种“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情感。如果肆意的透支,只能导致人情的消失。对这种情感,只有好好珍惜,呵护,即使要透支,也应当有情感或物质的回报,这样的人情才能持久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