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瓜儿离不开秧一样,一个人也离不开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好的人缘如同溪流入海,给了我们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坏的人缘就像滴油入水,永远只会支离破碎。因此,我们若要打开人生的局面,除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人际关系和交际手腕,这样才能搞好我们的人缘建设,使我们在社会的汪洋大海中如鱼得水。
赞美最能“笼络”人心
所谓赞美之词,就是带有赞誉性、激励性的语言,它不仅会满足人的听觉需求,更能给人带来实际意义上的帮助。
从前,有个秀才对别人专说赞美恭维的话,被人称为马屁精。后来秀才死了,阎王要割去他的舌头,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阎王命小鬼拘来秀才阴魂,对秀才大声斥责:“你为什么专事恭维拍马,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要把你割去舌头,打入地狱。”秀才连忙叩头说:“大王息怒,小的实在出于无奈,世人都爱听奉承话,小的不得不如此。像大王你这样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话呢?”阎王听罢得意地说:“对我说恭维的话,谅你也不敢。既然这样,那就免去你割舌之刑,留在殿中听候调用。”阎王听了秀才对他的赞美之辞,免去了对秀才阴魂的刑罚。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恭维、赞美。下属若懂得赞美主管,就能赢得赞赏;主管若能赞美属下,就能提高士气。不过,赞美最重要的是要出于真诚、自然,赞美不该是应酬,更不该是虚晃一招。赞美的力量,鼓励的火花,能让人的生命有奇迹般的改变。
也许,随着我们一天天的成长,已经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赞美而彻夜不眠,但是听到别人赞美我们时,我们依然会感到很快乐。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但是,推己及人,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说:“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被称为推销之神的日本人原一平说:“推销的秘诀在于研究人性,研究人性的关键在于了解人的需求,我发现对赞美的渴望是每个人最持久,最深层的需要。”马克?吐温说:“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日的口粮。”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赞美对影响他人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在适当的场合,真诚地称赞他人,就会激起他人的志气,帮助他人建立起自尊心。有时一句真诚赞扬的话,甚至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一位著名的钢琴家,在回忆成功的经历时,不禁感慨地讲述他初学钢琴时,他的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所弹奏出的乐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声音。”无论是赞美还是鼓励,这句话一直让他不舍不弃走到今天,赢得无数的荣耀和无比的成就。可见,赞美不仅仅是一种动听的语言,其中更是夹杂了一种关怀和和一份期盼,充满了无限的爱心和鼓舞。
真诚地赞美别人,最能得到别人的心,赞美是人与人之间一道有益的桥梁,灵活运用,一定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人常说,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所以我们要在和周围人相处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地赞美别人,使赞美获得广大而神奇的效用。
一位学者在一所高等学府就职,这人深沉不露,严肃认真。其妻在实验室工作,经常与机器和数据打交道,也难免谨慎和刻板。然而不久前朋友们却发现其妻年轻了许多,不仅待人热情洋溢,而且穿戴打扮也焕然一新,遇到开心的事情时,笑声爽朗。众人很纳闷,她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询问这位学者,才知道她近来调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那里年轻人多,气氛融洽,顶头上司又是一个充满活力、很会说笑话的人,经常不失时机地给予她应有的鼓励和赞美,她也感觉到自己好像突然生活在另外的世界里,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精神面貌充满了朝气。
这个人的经历说明,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美,我们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信、成功和愉快,我们的精神面貌也会随之充满盎然的生机。
不要以为赞美别人是一种付出。从“生命能量”的观点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在赞美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会获得更多的能量。我们从嘴里吐出的字字赞美的话,就犹如粒粒珍珠,挂在胸前,它会让我们更加光彩照人。
赞美别人,用自己的善意灌溉别人心中的花圃,将会开出朵朵心花,美化自己的人生视野。
哲理与智慧
赞美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黏合剂,更是良好沟通和增添情趣的催化剂。生活因为这些甜蜜的语言变得美好而多姿,人生也因为这些甜蜜的语言变得充满阳光和色彩,我们也会因此内心充满无限的热情和动力,所以我们应当学会赞美。
耐心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现代人生活是很忙碌的,有事之时找朋友,人皆有之,而无事之时找朋友,变得越来越少。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有一件事情需要别人帮忙才能够解决时,你想到了可以帮你忙的一位朋友,本想找他解决,但猛然一向,过去很多时候都应该去看他的,结果你没有去,在有求于他时才去找他,会不会太唐突了而遭到他的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免会后悔平时没有联络他了。
有些人做人往往过于功利,平时对人不冷不热,甚至还冷嘲热讽,有事时却像是换了副脸孔似的,又是送礼,又是送钱,显得特别热情,但这样的人做事往往很难成功。在聪明人的眼中,这些人只是把他当做了利用工具,一个人想比聪明人更聪明,就一定要用点“心机”。
人生在世,有不少人贪图名利,爱慕虚荣,而真正能够名利双收的,却不多见。追求名利好比垂钓,只有懂得放长线的人,才能钓到“大鱼”。
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看到大鱼上钩之后,并不急着收线扬竿、把鱼甩到岸上,因为太急于收线,到头来可能不仅抓不到鱼,还会把钓竿折断。聪明人会按捺住心头的喜悦,不慌不忙地收几下线,慢慢把鱼拉近岸边,一旦大鱼挣扎,就会放松钓线,让鱼游窜几下,再慢慢收钓。如此一张一弛,待到大鱼筋疲力尽,无力挣扎时,才将它拉近岸边,用网兜拽上岸。
有一位中小企业的董事长,他的手腕高人一筹。他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常对那些公司的重要人物施以小恩小惠,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内各个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学问,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他明白,要钓到大鱼,需要耐心放长线,十个欠他人情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一次,他看中的一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他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年轻的科长十分感动。这位董事长却说:“我们公司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慧眼识人,耐心放长线的结果。
不急于求成,耐心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在生意场上如此,人生中也是如此。只有不急功近利,才会赢得更好的机会,最佳的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平时联络的增加而加深,久不见面的朋友自然会日渐疏远。
虽然身为上班族,但也不要一天到晚都埋头在办公桌前,不论多么忙碌的人,都有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从事业务工作的人,由于整天都在外面奔跑,只有吃饭时间才会回到公司,就可以利用在外面跑的机会,联络那些长时间没有联络的朋友。不妨利用机会顺路探访久未见面的朋友,即使是五分钟也可以,或者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和对方一起吃顿便饭。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却对与对方保持长久联系非常重要。至于整日守在办公桌边的人,不妨利用午餐时间,与在同一地区工作的朋友共进午餐。
与其每天一个人吃饭,不如偶尔也打个电话约其他朋友一起吃顿饭,如果没有时间一起吃饭,一起喝杯咖啡也可以。如果彼此的距离稍远,坐计程车去也没关系,反正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的联谊。那些斤斤计较这些小钱的人,很难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虽然上班族的收入很有限,得靠省吃俭用才能存一点钱,但如果因此而失去了所有与朋友来往的机会,那可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有许多人是斤斤计较这些小钱,却又对大钱毫不在乎,这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对人情的投资,最忌讳的是急功近利,因为这样就成了一种买卖,说难听点就是一种贿赂。如果对方是有骨气的人,就会感到不高兴,即使勉强接受,也并不以为然。日后就算回报,也是得半斤八两,没什么好处可言。
平时不联络,事到临头再去联络就来不及了。人脉不只在建立,也要重视平时的经营。
哲理与智慧
积累人脉,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交往,善于交往。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也变得松懈了,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我们平时应该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善用“我们”达成共识
在劝服他人的时候,我们应注意多用“我们”这个词。说服他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对方着想。如果我们注意到称呼上的细微差别,说服别人就会变得很容易,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忘掉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当我们准备说服别人时,必须明白这究竟是为了谁。成功的劝说,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万万不可忘记。
我们经常看到记者这样采访:“请问我们这项工作……”或者“请问我们厂……”演讲者多使用:“我们是否应该这样”、“让我们……”这种表达方式。事实上,这样说话往往能使我们觉得和对方的距离接近,听来和缓亲切。因为“我们”这个词,也就是要表现“你也参与其中”的意思,所以会令对方心中产生一种参与意识。
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名的演说家,他们在演说时往往能够与听众打成一片,造成一种“一振臂而应者万千”的场面。他们都能够营造一种气氛,使听众在这种气氛中轻而易举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演说中牢牢地抓住听众的心,是因为他们使用的言词和他们演讲时的态度,能够很好地引起听众的共同意识。那些比较明智的演说家在演讲时,往往不会说“我”、“我的”之类主观性比较强的字眼,而经常使用的是“我们”、“我们的”、“我们大家”等可以将听众和自己拉近的字眼。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演讲的内容与听众息息相关,只需简单的几句,就可以拉拢听众的心,使每个人都有“真是这样”的感觉。
现在,这种方法被西方政治家们普遍运用。他们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支持,就得卖力演讲,通过演讲拉拢人心。因此,在争取选民的演讲中,他们就会更多地使用“我们”、“我们大家”之类的能把自己跟选民拉得更近的字眼。比如,他们会说:“我们要尽早将牛肉自由化,使大家都能够吃到廉价的牛肉。为了达到这—目标,我们就要行使我们的共同权力。”这样的话很能煽动人心,很容易让听众产生一种同甘共苦的感觉。
在一次聚会上,有位先生在讲话的前3分钟内,一共用了36个“我”,他不是说“我”,就是说“我的”,如“我的公司”、“我的花园”等。随后,一位熟人走上前去对他说:“真遗憾,你失去了你的所有员工。”
那个人怔了怔说:“我失去了我的所有员工?没有呀。他们都好好地在公司上班呢。”
“哦,难道你的这些员工与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吗?”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而有的说话方式却能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妥协之心。在人际交往中,“我”字讲得太多并过分强调,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印象,这会在对方与自己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因此,会说话的人,在语言传播中,总会避开“我”字,而用“我们”开头。
当不可避免地要讲到“我”时,我们要做到语气平淡,既不把“我”读成重音,也不把语音拖长。同时,目光不要逼人,表情不要眉飞色舞,神态不要得意洋洋,我们要把表述的重点放在事件的客观叙述上,而不要突出做事的“我”,以免使听的人觉得我们自认为高人一等,觉得我们是在吹嘘自己。
事实上,在听别人说话时,对方说“我”、“我认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将远不如他说“我们”这个词时带给我们的感受美好,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意识。“我”在英文里是最小的字母,千万别把它变成我们语汇中最大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