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术业有专攻,得“B”又如何
喜欢一种东西,一种令你不知不觉就入迷的东西,让你魂牵梦绕的东西。不是静观其变,而是让他变成自己的,变得更完善,更能为人们所了解。那么我们应该抓住它,并坚持不懈的为实现它而拼搏。
盖茨从湖滨中学开始接触电脑,那时,他一下就被那个仅仅比他早出生几十年的“东西”抓住了意志。盖茨的父亲说,他的七年级的儿子很快就着了迷——“全心全意的投入”。十三岁时盖茨和他的伙伴逃避上课,只为呆在电脑中心。上八年级时盖茨帮人设计电脑程序。近十二名湖滨学生成为电脑软件界的先驱,包括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微软公司共同创办人。
盖茨似乎是故意在没有兴趣的科目得坏成绩,但他从小开始便一直自修许多学科。十三岁,他自修电脑程序设计。
盖茨一直着迷于电脑程序,从十二岁第一次接触电脑的那一刻起,电脑就成了他的终身伴侣。他的大脑细胞与电脑里的线路和元件几乎是相通的,电脑运作给他带来的喜悦,在他生活中不可缺少,一日不见那闪闪发光的控制盘,一日就感到不舒服。
他喜欢电脑,因为这可以让他得到超越他人的心理满足。十三岁开始编写程序,有此能力的少年,当时确实是凤毛麟角。
盖茨说:“当我还是少年时,保罗·艾伦就教我许多有关电脑硬件知识,并鼓励我建立信心,并且押注在微处理器上。我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发现我的兴趣。而今我如此着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运有双亲给我鼓励。”盖茨还说在保罗·艾伦开始教他有关电脑和电晶片知识前,他考虑当个律师或科学家,“我下不了决定,我爸爸是律师,但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
“我珍惜我的大学时光,而且在许多方面,我后悔离校。我之所以辍学,只因为我当时有个理想:‘创立第一家微电脑软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搁。”盖茨回忆哈佛大学时代时说。
然而,成功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能如意的。
比尔·盖茨曾说过,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A”位于“B”之前,这是一种排列序号,也是前大于后的价值。但是,比尔·盖茨却无视这种传统的规定,专注于自己追求的梦想。
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盖茨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WR公司的电话,要他南下面试。于是,比尔·盖茨开始了集中精力作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
三个月后,比尔·盖茨回到湖滨中学。他补上三个月中落下的功课,并参加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如果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原因当然不在于他考试成绩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上被扣了分。
失败总会存在的,盖茨认为失败是一种需要,其意思为:“错误程序”是怎样进入电脑的?很简单,程序员坐下来写程序时放进去的。而且,“臭虫”进入程序的惟一渠道只能归咎于程序。然而,程序员并非如此。
对问题或系统不重视,理解不全面或输入错误可能产生“臭虫”。但毋庸置疑,把“臭虫”放入程序的实实在在是程序员。人们的疏忽导致了“臭虫”的存在,必须承认员工不能十全十美,程序也经常会被编错。同样,无论什么行业都会有这种情况。
联邦快递能够在一夜之间准确递送包裹,它的大多数员工都能将递送工作完成得天衣无缝。但同时它也不得不承认,有些邮件不能如约送达,比如我寄的一些包裹就在路上耽搁一个礼拜甚至更长时间。
失败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合理的失误不应成为斥责他人的理由,不过联邦快递延误我的邮件除外。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尔·盖茨在其所著的书中写道:“我们应该接受迅速失败,而不是缓慢失败,最不该接受的则是没有失败。如果有人从不犯错误,那只能说明他们努力不够。失败的结果是试图去尝试其他可能。”
在微软失败属于意料之中的事件,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不可能没有大的失误。有时,犯错误的人反而被提升,只因为他们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当然,由于偶尔的能力不足或愚蠢,也可能发生可以避免的失误。总之,搞清楚错误产生的原因至关重要。
如果公司的激励机制不把失败视为应有之意,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当你向管理部门汇报进展时,汇报内容应涉及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和测试出实际风险的速度。如果一份情况报告不含风险信息就没有人会对它感兴趣。面对失败要分析,而且更应找到错误地方及造成失败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微软公司在盖茨的领导下在失败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经验。
盖茨曾经拟了一份私人备忘录,标题是:微软最大的错误。这张表的第一项是,让竞争对手之一的网威拿下了网络电脑市场。但是盖茨更新的说法是,他的公司迟于察觉因特网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最大的错误。然而,微软向来坚持到底,那种像盖茨执着于电脑的执着劲通常收到了成效。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术业有专攻让微软的电脑风靡了全球,也让盖茨的名声响誉了全球。
3、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
盖茨曾经读过法国政治家、前国防部长阿兰·佩特菲特写的一本名叫《法兰西病》的书。其中,他最欣赏作者引述的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所说的一句名言:“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光,一个子儿也不剩,然后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但只要有两个条件——给我一点时间,并且让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那要不了多久,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亿万富翁……”
盖茨平时不爱做读书笔记,但这次是例外。他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在了笔记本上。还在湖滨中学读书时,盖茨就对同窗哈克斯认真说过这样的话:“我要在25岁的时候赚到我一生中的第一个100万美元。”哈克斯回忆说,“我听了这话,心里非常震惊,因为他说的是第一个100万美元。这意味着他把100万美元看成一个很小的数目。那么,他到底准备一生赚多少钱呢?”
然而,这话在别人,可能是吹牛皮说大话,而在比尔·盖茨,仿佛是无可怀疑,是那样的准确无误,就像数学中的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确实。
从读六年级开始,卡尔·爱德蒙德就成为盖茨的好友。在整个高中阶段,可以说他俩形影不离,比如看电影、郊游、驾车兜风,玩没完没了的弹子游戏。在夏季的周末,他们常常一起去胡德运河滑水撬,并一起练习跨越障碍的水上滑翔。在他们读高中时,爱德蒙德在西雅图一家银行找到了一份零工。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走进银行,把几张1000元面值的美元存在她的账号上。那时候,1000元面值的美元还极少,爱德蒙德从来不曾见过。晚上跟盖茨说起,盖茨也很惊奇。他们多么想自己也拥有一张千元大钞啊!第二天,盖茨从父母那里要了一沓20美元钞票,然后,爱德蒙德从银行换到一张面值1000美元的现钞。他俩别提有多神气了,于是想到了一个鬼点子。
当天晚上,盖茨和爱德蒙德去了一家快餐店,各要了一份快餐。当食品端上来时,盖茨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夹子,把那张崭新的1000元现钞递到女侍者手中。女侍者看见这样大面额的钱后,眼睛都瞪大了,认真地端详了一会儿钱,又抬头打量了一会儿,眼珠子转来转去的,欲言又止。最后,她向值班经理走去。值班经理走过来,板着一副生硬的面孔问道:“有小钱吗?”“不,没有任何小钱。”盖茨一本正经地摇头回答。“好吧,等用餐后,我们也许能把它找开,但现在不能。”经理尴尬地解释。
盖茨和爱德蒙德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当然最后,他们还是用身上仅有的两美元零钱支付了餐费,然后驱车离开了快餐店,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尽管在这件事上,更多的是一种孩子式的恶作剧心理,盖茨自己也并不完全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他觉得自己无疑有本领挣到许许多多的钱。比尔·盖茨的亿万富翁之梦并不只是空想,他从少年时期就开始了自己的赚钱生涯。
在1970年底,当盖茨重新对计算机产生兴趣时,他就开始探索新的生财之道了。他参加了湖滨中学的学生程序编制小组,并因深谙商业之道及法律程序,成为这个小组的中心人物和权威的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