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发展中或未发展地区的市场,微软公司采取的是一种“培育市场”、放长线式的策略发展方针,而且针对这些国家与美国本土的不同的特殊情况,微软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微软公司实行开发本地化版本,尽管应用软件发展支援工作困难重重,但这些国家却也累积了相当的软件发展人才及丰富的本地化版本软件的开发经验,而且工程师们都熟悉当地的市场、文化和习俗。
微软公司的做法是,与这些国家软件业的佼佼者联手开发其本地化的产品,例如,在中国,微软公司的合作开发单位便有清华软件中心、新天地、联想、先锋、晓军等数家国内知名厂商,并联合推出了中文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文Office办公应用软件等产品。而且微软公司的本地化工作是非常成功的,目前就拿windows系统等重要的软件来说,微软公司能够提供美式英语、英式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等不同国家的版本,甚至还有阿拉伯语的Windows系统软件。微软公司面对收益极少的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开发当地语言的版本。
因为盖茨知道,只有当用户了解微软公司的产品后,才可能购买微软公司的软件,成为微软公司的客户。
微软公司“培育市场”的第二个重要举措是: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讲座、研讨会,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
微软公司“培育市场”的第三个重要举措是:设立微软公司大学和微软公司授权培训中心。例如在中国,微软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于1992年底正式成立北京微软公司大学,为国内科技人员及用户开办短期高水准的技术培训课程,提高科技人员及用户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水准。同时,还在全国设立了20余家微软公司授权培训中心,培训对象是用户及对微软公司产品有兴趣的人员,其宗旨是使学员了解如何有效地使用微软公司产品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解决在使用软件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微软公司“培育市场”的第四个重要举措是:在当地培训并授权若干家微软公司产品的代理商和销售商。
微软公司“培育市场”的第五个重要举措是:设立授权技术支援中心及测试中心,及时准确地帮助用户解决他们在产品合作及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微软公司“培育市场”的第六个重要举措是:与所在国家新闻媒体及出版单位合作,编发各种技术资料。微软公司除在新闻媒体上成立专栏文章宣传其产品外,还与世界各国主要的出版机构合作,通过授权,联合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微软公司图书,让用户熟悉自己的产品。
10、技术是创新的基础
在个人电脑行业中,从技术创业到经过多次的经营考验之后,还能成功地身兼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而比尔·盖茨便是其中之一。他对微软的领导,都来自于他对技术行业的热爱,直到现在,即使他拥有了惊人的财富和让人羡慕的经营资历,而在他的内心里面却仍保持着自己的本色——技术专家。
当微软刚创立的时候,比尔·盖茨就与同伴保罗·艾伦时常在深夜里探讨个人电脑问世后的情况。盖茨相信个人电脑将改变整个世界,而他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为不久要出现的个人电脑编写软件。虽然在当时这还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念头,他们还没有想到自己应该以什么身份投入到这场重大的改革之中,以及如何使自己的小公司适应世界经济的潮流,但他们对前景充满了希望,因为他们对未来科技的走向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盖茨本人的技术知识非常精湛,这也是他领导下的微软无敌的主要原因。对一切与技术有关的关键性决策,盖茨都能将其牢牢地控制住,这让他的一切对手都感到害怕。
在微软的员工之中,盖茨将其分为两级:一级为产品开发人员,即盖茨所称的“编码人员”,这是顶尖的程序设计师,他们所做的是编写电脑程序,必须完成高人一等的任务;而其他人则只能归入另一级。在微软的股票期权中,分给开发小组成员的是最多的,而公司的一切设备都必须保证程序设计师正常的使用。
由于盖茨本身的技术知识深厚,所以对其产品的开发总是非常严格,这是他的一大优势,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曾在微软视窗开发小组工作过的布莱德·西尔弗伯格就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总会将关键的问题提出来问你,他总能够领会到一个程序中最复杂的细节,这让人非常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而盖茨也宣称,只要是他最后修订的程序,再过多少年他也能回忆起大部分的编码,而即使现在的产品,虽然他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一一察看所有的编码,但盖茨也都会用。
比尔·盖茨向来强调产品的不断创新,从不满足已经获得的成就。他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微软创业初期,主要的模式是与像IBM这样的大公司合作,但在合作的同时持续着手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软件工厂”是微软自力开发的管理模式,在这个“软件工厂”体系中,盖茨无疑是灵魂人物。盖茨是最高程序设计经理。他负责产品的长远目标开发,他的下面有几个技术顶尖人物,被微软称为“建筑师”,每个建筑师下面是程序设计经理,最后才是程序设计师。开发管理体制的运作是成功的,使微软形成了庞大而有效率的开发队伍。
比尔·盖茨还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形成良好的反馈,而且他思考的基本定位是创新之路。在创新之路上微软发生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是以MS——OS转型到windows,第二次就是微软转型到英特尔网上,反映出了盖茨的深谋远虑。
由于比尔·盖茨自己拥有技术知识,所以深谙研究的重要性。盖茨也曾说过,微软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微软在研发上投入了相当高的经费,这当然也是微软的一个特色,因为其他公司很难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来刻意模仿。但也正因微软有如此庞大的投资研发,所以才能在别家电脑公司正对自己的产品洋洋得意时,而微软的软件实验室里却已在研发未来5年所要推出的产品了。
比尔·盖茨多次说到,创新不等于研发,在一个公司里面,很多时候重点必须放在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那些所谓的纯粹的创新产品,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来讲,根本不实际。与其整日设想如何创新,不如回过头来好好观察一下,看四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满足适合市场的需求。
微软虽然不是最有创意的公司,但微软发掘好创意并将其转化为商品的能力是无人能比的。比尔·盖茨多次提到,在很多时候公司的经营重点应该放在研究顾客希望使用某种应用软件的需求上,然后再开发符合顾客需求也适合市场销售的产品。盖茨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多数的人一生也许只能想出一个很棒的点子。他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部分都已经有了,只是不明白在什么地方,所以需要我们去帮他找出来。”这便是我们称之为“天才的盖茨”,他明白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获得创意,然后再买下来开发成有商业价值的畅销产品。
11、远见成就你的财富
身为软件王国一代帝王的盖茨,深知“速度”这个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它不仅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象征。他也深知对市场的洞察力和远见将是微软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也不吝惜让这笔财富为微软谋取更多的利润。作为企业家,他的目的就是赚取更大的利润。
而谁看得更远,谁能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新产品,把产品打出去,谁就能快速占领市场,谁就是胜利者。微软公司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开放的、先进的、富有微软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技术研发上微软坚持“乐于迎接重大挑战,从长远出发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在盖茨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的“8086”似乎还是超乎寻常的,它好像是个新模拟程序合理的候选人。当时,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这个芯片。这种芯片连用户手册还没有写出来。但是盖茨和他的员工看准了市场,抢先于硬件之前开发了基于这种高速芯片上的软件程序。这在当时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一旦芯片的开发出现问题,微软的软件产品也将受到牵连。但是盖茨的冒险精神和远见促使着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让软件走在了硬件的前头。
盖茨和微软公司当时实际上在做一次投机冒险。过去搞项目总是等机器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道冲杀上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一次的方法是抢跑。新的计算机做不出来,就算微软公司白干了一场。但是,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当然毋庸置疑,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它又一次挣到了钱。
20世纪90年代初,当信息高速公路的字眼开始冲击人们的视线之时,盖茨更是对此全神贯注。他时刻关注着发起这场划时代的革命的数字新宠——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关注着他们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经济构成以及世界观的改变。盖茨知道要迎接这个世纪大变革,就必须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软件,投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他的远见也为微软迎来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纪念日,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研发,1995年8月微软公司的多媒体操作系统视窗95问世,给全世界带来石破天惊的震撼,成为一道流行全球的最为壮观的信息革命风景线。这个创举让盖茨再次把握住了速度,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牢牢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1994年,面对个人单机使用环境的市场已经饱和,微软公司凭借其独到的眼光开始大举进人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市场。盖茨早已预见到并且也为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整个社会将发生深刻变化,而且也将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如果顺利地解决好这些问题,社会结构又将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因此微软在开发产品时毫不吝惜在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投入,通过推出NTServer、SQLServer、Exchange?Server等服务软件,微软公司成功切入由IBM公司、Sun、网威公司、Oracle、Inforrmix、Sybase等软件大厂所把持的商用服务器软件市场,使得微软公司的营业额持续飙涨。远见再次成为微软的财富。
以WindowsNT的研发过程为例,微软在研发WindowsNT产品的最初几年中,并没有从该产品身上赚到多少钱。但盖茨坚信,微软需要一个比Windows3.1、Windows95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操作系统,以进军企业计算市场。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微软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WindowsNT及其后续版本Windows2000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坚持“从长远出发”的原则,微软今天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上就不会有任何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