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2700000033

第33章 敦煌学研究与敦煌石窟考古(6)

(2)唐代敦煌佛教融合儒家入世思想,注重实际人生愿望,反映世俗化的内涵。

儒家文化重视“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希望建立完善的社会,追求幸福的人生。佛教基本上则是出世而非入世,与儒家本不相同。但早自十六国时期,敦煌的佛教文化已经染上世俗色彩,它不只是单纯的宗教行为,也追求个人福报。唐代敦煌百姓崇信佛教,各种崇佛活动成为社会大众祈求福报的生活习俗,难免蕴含了实际人生的功利动机,这应该是融入儒家重视“社会人生”思想所形成的现象。

2.吐蕃统治时期尊崇佛教,中原文化受到破坏,敦煌儒学何以继续流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推行吐蕃化政策,不用中原制度,中原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故敦煌的经史子集写本,属于吐蕃统治时期抄写者,为数颇少。然而,当时沙州的主体居民仍是汉人,吐蕃致力改善汉蕃关系,笼络世家大族,以求政治安定。是以敦煌望姓的影响力并未消失,他们历代崇奉的儒家文化自然得以继续存在。

《旧唐书》记载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仰慕华风,遣子弟入国学以习《诗》、《书》之事。又八世纪末时,“前河西观察判官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王锡写给赞普的表章中,引用了《老子》、《礼》、《易》等中原传统文化典籍,还用儒家王道理论来劝说赞普。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当时的吐蕃人也应具有重要地位。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僧人也以汉族居多数。寺学兼收僧俗弟子,高僧兼通儒释两家之学,教授的知识除了佛经之外,仍然包含四部要籍在内,其目的乃在用以施行教化。吐蕃在寺院设立“译场”和“经场”,将佛经与儒家经典译成藏文,敦煌藏文文书P.T.986正是当时敦煌流行的伪《古文尚书》译文残本。

敦煌居民多为汉人,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寺院在讲经之外,兼授儒学,应比较容易让民众接受。吐蕃在寺学传授儒家学术,将儒家重要经典译成藏文,窥其原因,应是为了统治主要居民汉人之需,故儒学得以继续流传。

3.唐代敦煌寺学的兴盛,及其教授儒家典籍的情形为何?

唐代敦煌文书题记中,记明有寺学的寺院,为数不少,如“三界寺”、“净土寺”、“龙兴寺”、“莲台寺”、“灵图寺”、“金光明寺”、“永安寺”、“大云寺”、“显德寺”等,可以窥见唐代以来敦煌寺学的发达盛况。

中晚唐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废除官学,寺学大量增加,寺学学员除僧尼外,也吸收俗家子弟,由寺院僧侣担任教学工作。归义军时期,敦煌寺学仍然兴盛,其地位并不低于官学,应与归义军领导人及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有关。

寺学旨在宣扬佛教义理,故其教学内容多以佛教的经律论为主,但讲学的高僧不仅精通佛理,往往也熟读儒家典籍。故学子在寺学中所学习的知识,除佛经之外,还兼习包含儒家经典在内的世俗学问。敦煌长期受中原王朝统治,居民又多为汉人,不论是生活方式或思想意识,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寺学兼授儒典正是明显的例证。

唐代敦煌寺学教授的儒家典籍,主要是《论语》、《毛诗》、《孝经》等,这些文献可在敦煌文书中找到不少佐证:

(1)《论语》读本,如P.2618《论语集解卷第一》,据题记可知是唐僖宗乾符三年(876)时,沙州灵图寺上座随军弟子索珍所抄写,敦煌县莲台寺学生张喜进学习《论语》的教材。S.3011《论语集解卷六》,据题记可知是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吐蕃统治时期,由敦煌僧侣马永隆手写的读本。S.1586《论语集解卷第二》,据题记可知是金光明寺学郎沙门宝应所抄写。

(2)《毛诗》读本,如P.2570《毛诗卷第九》,据题记可知是约当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时,净土寺学生赵令全在寺学所读的教材。

(3)《孝经》读本,如S.728《孝经》,据题记可知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灵图寺沙弥德荣于丙申年(816,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写过,至四年后的庚子年(820,元和十五年),由灵图寺学生李再昌抄写。

以上所举《论语》、《孝经》、《毛诗》等儒家经典写本之例,其抄写者的身份,都是唐代敦煌僧侣或寺学学生,可知当时敦煌佛徒诵读部分儒家典籍应是普遍的现象。这也足以证明唐代敦煌的佛教徒并不排斥以治世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而且注重儒家修身养性之学,所以会在寺学中传授一些特定的儒家经典。

4.唐代敦煌佛教融合儒家思想,其主要内涵表现为何?

儒家的“忠君”与“孝亲”观念,早已在敦煌地区传播流行,成为中心思想。佛教要能流行于敦煌,必须与传统儒家思想相配合。据此可以窥知,中晚唐时期,莫高窟出现大量以孝亲、忠君为题材的经变图,如《报恩经变》、《天请问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等现象的原因,应当与佛教融合儒家思想的作为有关。

唐代敦煌佛教融合儒家思想的主要部分,在于“忠君”与“孝道”思想的体现。说明如下:

(1)儒家“忠君”思想在唐代敦煌佛教的体现

自古以来,儒家推崇王权,主张宗教也必须为君王服务,不能凌驾于王权之上。佛教为求顺利宣教,必须比附中国传统的王权思想,故也逐渐接受儒家忠君观念。在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下,唐代佛教参与政事,为帝王服务,表达忠君思想的情形日益盛行,敦煌佛教界的忠君表现也无例外,具体表现在寺院和经变图中。

①晚唐敦煌佛寺供奉唐玄宗真容

唐代从太宗以后,君王圣容多见于佛寺中,如中宗、睿宗、玄宗等人皆有真容像。君王圣容与神佛并立,显现君王的权威,是佛教明显的忠君表现。敦煌文书P.3451《张淮深变文》述及唐懿宗咸通十年(869),遣使至沙州,当时“尚书授敕已讫,即引天使入开元寺,亲拜我玄宗圣容”。可知敦煌在距玄宗朝一百多年后,仍于佛寺中供奉其真容,不仅显示敦煌统治者归属于唐室的忠诚,也是敦煌佛教的尊君表现。

②晚唐莫高窟经变图出现忠君护国题材

晚唐时期,莫高窟第12窟东壁,绘有唐昭宗文德二年(889)《报恩经变相》。而P.4640《沙州释门索法律窟铭》中记载了绘画《报恩经变相》的目的,乃是为了“报四恩之至德”。“四恩”之中包含“国王恩”在内,正是表达敦煌的统治者上报“君亲之恩”,归顺中原皇帝的忠诚之心。此篇铭文还历数家谱,强调家族历代都“孝悌于家,忠贞于国”,这正是佛教徒在佛窟礼佛时,反映了敦煌世家大族的忠君之心。

(2)儒家“孝道”思想在唐代敦煌佛教的体现

早期佛教传入中国时,其教义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确有差异之处。由于中国的佛教徒终究不能否定传统伦理道德,因此,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吸收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其中,“援孝入佛”也成为佛徒立身之基。佛教与儒家的孝道观虽然多少有所差别,但两者主张“报恩”却颇为相近。

①唐代敦煌佛教徒传诵孝道歌辞,讲唱《报恩经》要义。

《旧唐书·玄宗纪》记载玄宗诏令天下僧道孝敬父母,并于开元十年(722)御注《孝经》,这件事在唐代时期的敦煌已经演为佛教歌咏《新集孝经十八章皇帝感》,用来歌颂玄宗御注《孝经》之事。从敦煌民间传诵《新集孝经十八章皇帝感》的现象,可以看出唐代敦煌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视。

②唐代敦煌壁画流行《报恩经变》图

佛教在中国传教,经常从佛经中选择具有孝亲内容的故事,利用绘画、雕刻表现于石窟佛寺内。敦煌《报恩经》、《报父母恩重经》的流行,“报恩寺”的创建,以至于《报恩经变》图的绘制等,在在都显示出佛教致力于利用孝道精神,消除文化隔阂,使民众加深信仰的虔诚。

唐代敦煌虽然是佛教城市,民间重视报恩之说的孝道思想依然十分流行。中晚唐之时,敦煌处于吐蕃异族统治之下,这一时期莫高窟绘有《报恩经变》的洞窟明显增多。如修建于中唐的第154窟北壁、238窟南壁;修建于晚唐的第12窟东壁、第85窟南壁等处,都有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主所绘制的《报恩经变》图。而《报恩经变》所绘的故事,又集中于“以孝卫国”、“以孝复国”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序品”、“孝养品”、“论议品”、“恶友品”,显然除了崇佛之外,也具有倡导孝道精神,不忘祖先的目的在内。

结语

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颇为深远。相对的,佛教也必须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才能去除文化隔阂,顺利地在中国传播教义。其中,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最具代表性。这个情况并不是佛教来到儒家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原一带才会产生,早在佛教从西域进入河西地区时便已开始了。

儒家思想早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是故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也在敦煌获得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使得儒释两家的思想密切交融。唐代之后,佛教经义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联,主要表现在忠孝观念的融合上。

唐代敦煌寺学教授儒家经典,莫高窟经变图表现孝道思想,还有不少敦煌文学作品与这些经变图相应。佛教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佛教孝道中国化,也使儒家孝道佛教化,无论何者,孝道思想因此得以更加的通俗化。

儒家传统孝道思想同时大量出现在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与佛教文献中,当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窥其原因,盖儒家思想由中原传播到河西之后,能够与当地社会文化相融合,不断繁荣孳长,因而影响了佛教思想,使得唐代敦煌佛教不仅趋向世俗化,而且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更为密切。

同类推荐
  • 战国谋女姬念雪

    战国谋女姬念雪

    一觉醒来,意外得知未婚夫要结婚了,新娘还不是她!为了找回未婚夫,在途中不幸空难。她以为必死无疑,却不料穿越到了战国,还成了魏国公主!从此展开多彩的生活:宫斗,修仙,捉妖降魔……
  • 隐形大帝

    隐形大帝

    一个意外令他变了,因为他的存在,世界也变了,当整个世界改变了之后他发现唯一没变的是他自己!
  • 妇好之风鸣九天

    妇好之风鸣九天

    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她既是大商武丁大帝的王后,又是大商军队的统帅。她既是一位千娇百媚的女神,又是一位法术高强的巫师。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令一位千古帝王对她魂牵梦萦,生死相依。她带领军队南征北战,平定几十个诸侯国,为民族统一和武丁中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她还是华夏民族的拯救者,她率领大商的军队和西方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华夏文明在疾风骤雨中屹立不倒,成为了人类几千年来文明的灯塔。她是美貌与智慧的化身、她是勇敢与侠义的结合,她的名字叫妇好。历史应该永远记住她的名字。文章不仅有规模宏达的战争场景,还有中西方的魔法对弈,上古神兵的横空出世,以及中国龙对西方龙的殊死搏杀。
  • 三国之四国争锋

    三国之四国争锋

    现代人宋林无意识的来到诸侯联盟刚刚解散的三国时期。碰巧穿越到曹操龙亢兵叛的一个小兵身上,从此异变突生,整个三国形势彻底混乱。反曹操、绑谋士、据城池、杀士族。宋林的到来使整个三国大变样,逐渐变成四国争锋。【新人新书,不足颇多,望大家指教。】
  •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乌衣巷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

    构思三年,写作一年多,一反历史教科书中“历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论调,认为历史是由少数人决定的,爱情故事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作者曾被腾讯校园网记者专访,报道曾被今日头条收录,并被凤凰读书首页推荐。(作者微信:n32869278)
热门推荐
  • 小怪兽成长记

    小怪兽成长记

    在英雄的世界寻找平方,在光与暗之间,寻找自我,从一开始到最后,张浩的要求,一直很简单,“我想活着。”
  • 湘西神兵

    湘西神兵

    “兵”非兵员,亦非兵器,而是多种神奇,玄妙功夫的代称。这些功夫并非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那样,注重一招一式的贯通,所发出的力道讲究稳,准,狠。然而湘西神兵与武术截然不同,它是由唐朝初期的法恋姊妹,美女三娘而传,跟远古时的东山圣公,南山圣母所传功夫相似,俗话称,“大把戏七十二套,小把戏多如牛毛。”无论施展何种神功皆百发百中,绝无疏漏,威力大小都在一念之间,令人防不胜防,凡对手过招,虽非武力也九死一生,令人叹为观止。
  • 叶子寻

    叶子寻

    夏子叶,16岁以前,天之骄女,人人羡慕。16岁以后,家族覆灭,朋友背叛,众叛亲离。当她遇见他,仿佛看见了光,却是一场又一场阴谋。等待她的又是什么
  • 穿越洪荒之我是四不像

    穿越洪荒之我是四不像

    一朝醒来变成了元始天尊的坐骑,四不像。且看俺怎么借助身份,浪过封神西游!求票,求点击,求收藏!
  • 致命游戏

    致命游戏

    有些游戏。不能玩。这些游戏禁忌。你知道几个?真实的讲述我的亲身经历。
  • 辨正论

    辨正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那年香港

    重生之那年香港

    现代宅男穿越到了1982年,成为了香港电视大亨邵逸夫的孙子,且看他如何在香港娱乐圈叱咤风云
  • 对不起,我放不下

    对不起,我放不下

    兄弟我可帮了你,你一定要帮回我啊!D.O.既然你不珍惜,我就会要她。LAY我一定帮你的,为了我,你幸苦了。LUHAN
  • 武动荒宇

    武动荒宇

    荒宇大陆以武为尊,世家,宗门,王朝,帝国垄断着整个世界的资源!石俊,觉醒鲲鹏武魂,从此逆势而起,战宗门天骄,斗世家道子,踩王朝皇子,斩帝国妖孽。立于巅峰回首叹道“当吾会当凌绝顶,你是否依然在吾身旁?”
  • 特牲馈食礼

    特牲馈食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