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经济学家们认为这种“广告信号论”是颇有道理的,但也并不认为广告就是理所当然的。广告说白了,是通过增加心理上的产品差别度和品牌忠诚度为宣传手段,广告使消费者漠视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从而使企业增加定价权利,获取高额利润。要知道,就算一双球鞋的质量再好,也不会好到需要比同类产品高出几十倍的价格。因此,我们可以说,这种广告信号并没有提供有关产品的有用信息,而是通过心理暗示来增加消费者欲望的。
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价格
有一位聪明的中国留学生在欧洲旅行时,打算从巴黎乘飞机飞回伦敦。要是按照正常航班来买票的话,票价是181英镑,对于这位不太富裕的留学生而言,这价格显然有点贵了。因此,他仔细搜寻报纸信息,希望能买到最便宜的机票。最后,他做到了,而且只花了6.3英镑!不过,这还不算最便宜的机票,有一次他从比利时飞回伦敦,居然只花了0.01欧元,折合人民币才8分钱!后来,这位留学生将这种现象写进了自己的畅销书《3000美金环游世界》中。
同样的航线,坐同样的飞机,竟会有这么大的价格差别。其实,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在超市中,顾客出示会员卡或积分券,就能买到便宜的商品;提前预订的机票与即买即走的机票其价格相差好几倍;远销到别国的汽车竟比在本土的售价还低;餐厅中同样的一桌饭菜,老顾客就可以打八五折等。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就是以两种以上的价格出售相同的产品或服务,通常以顾客、地区等特性来区分,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1.直接差别定价
直接差别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0、30、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1,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0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0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30-5+20-5+10-5)。
2.数量差别定价
依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数量来区分价格,比如1斤苹果3元,2斤苹果5元,这就是数量差别定价。比如,某公司的酸奶是如此定价的:一盒酸奶的售价是1.9元,买3送1,也就是说,4盒捆绑在一起的价格是5.4元。
在销售领域,数量差异化所形成的价格歧视策略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销量的增加带动了产量的增加,企业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会随着规模的增大而降低,消费者也会从中受益,而厂商得到的收益则更大。
3.弹性差别定价
依照不同的市场或不同的消费族群收取不同的定价,比如电影院或旅游景点一般都分售成人票和学生票,且不同票之间不能转售,这就叫弹性差别定价。比如,一家小礼品公司将优惠券送给学生,而且规定此优惠券和学生证一起使用才生效,每一张优惠券可以打8折。这样一来,就将学生群体和其他群体区分开来,从而进行价格歧视。再比如,某家瓜子生产企业在媒体广告上宣称,只要剪下广告上的优惠券,在购买时就可以当2元钱使用。这家公司并未将售价直接降低2元钱,使用这一策略就是为了将顾客分为两组不同的消费群体,即价格敏感型与不敏感型。前者通常是学生或老人群体,他们会在购物时使用优惠券;而后者一般都是高级白领、私营企业主等,他们对这些优惠不屑一顾,因此就只能按原价购买。其实这佯的做法,对那些价格敏感型的顾客收取的价格要低于其他顾客。
厂商定价,如果价格定得太高,尽管每件产品获得的利润大,但能够卖出的产品总数却不多,因此总利润就会低;反之,价格若定得太低,尽管能卖出大量的产品,但因为每件产品获得的利润少,所以总利润也不会太高。
其实,“价格”的高低并不是厂商定价时的主要研究对象,切中要害的是“总利润”,即必须定具体的顾客,根据其需求特点和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程度,探索出一个恰当的价格水平,让总利润达到最大。
经济学常识价格歧视法则
价格歧视实质上就是一种价格差异,它通常是指商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向各种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与质量的商品或者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一样的售价或者收费标准。
价格歧视法则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而且还可以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他们之间的正当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歧视法则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其做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就像一块试金石。某一商品在生产出来之后能否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应该定什么样的价格才合适,这一切都要由市场来决定。在此提到的市场是指竞争市场。而在垄断市场中,因为垄断者拥有某种市场势力,因此它能以不同的价格将同种物品销售给不同的消费者,经济学家把这种做法叫做“价格歧视”。
海南岛永远卖不出雪地靴
一名男子被判刑12年,在狱中颇为无聊。一天,他发现有一只蚂蚁竟然听得懂他的话,于是便开始训练它。几年之后,这只蚂蚁不但会倒立,还会翻筋斗,令他颇为得意。
他终于等到了出狱的一天,第一件事便是跑去酒吧,准备炫耀他那只神奇的蚂蚁,他先向酒保点了一杯啤酒,然后把蚂蚁从口袋里掏出来放在桌上,向酒保说:“看看这只蚂蚁……”那酒保过来,马上一把将蚂蚁拍死,然后很抱歉地对他说:“对不起,我马上换一杯新的给你!”
以上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件商品的价值对每个人来说是不一样的。那只蚂蚁对出狱者来说,陪伴他度过了好几年的牢狱之苦,同样也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宠物,因此,蚂蚁对他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蚂蚁对酒保来说,只不过是一只影响他生意的虫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件东西具有的效用价值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产品都不能覆盖所有的消费者,目标定位准确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在海南岛永远卖不出雪地靴的原因所在。
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它同劳动价值论相对立。例如,在东北,羽绒服与貂皮大衣就是人们的必需品,而在海南这些昂贵的东西却一钱不值;再比如北方人喜欢吃猪肉炖粉条,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可能就是噩梦;按照上海人的身材生产的服装,到了北京最小号的服装可能根本就没有市场;在福建男女老少把饮茶作为最基本的生活内容,但是如果去山西经营茶叶可能就会血本无归……所以,不是说付出了劳动、凝结了心血的东西就能实现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在投资之前深入分析市场,准确定位消费群体,才能为后续的销售和再生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