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例如,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人忙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费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的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时间。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结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直到今天,现代公私机构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人员膨胀、效率低下的问题。帕金森教授机构病症的独到观察与尖锐批评,仍然值得任何机构的高级人员进行参考与反省。
此外,帕金森还发现了另一个为人熟知的定律(通常称为帕金森第二定律):“增加开支以配合收入”。第二定律成功的解释了人何以贪得无厌——越有钱的人越想得到更多的钱——的问题,同样引起了思想界的关注,奠定了其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的理论基础。
职业能力就是你竞争的筹码
大学毕业生吉姆去应聘一个工业间谍的职位。人事官问了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然后递给吉姆一个信封,说道:“把这个送到第八层的档案室之后,您就可以回去了,一周之后我们将电话通知您面试的结果。”
出了人事官的房间后,吉姆转身溜进卫生间,看看四下没人,便拆开信封,只见里面写道:“你被录用了,马上回人事部报到!”
这个人之所以被录用并不仅仅因为他拆开了信封,而是他拆开信封这个举动决定了他具备做工业间谍的职业能力。相反,如果这个人没有猎奇心,不去看信封的内容,那么他也不会被录取。
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在资本实力、生产能力,更表现在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而决策能力、技术能力离不开人才的因素,可以说人才是企业的生命线。人才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中,那些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业务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因此,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例如:你去应聘化工工艺的工作岗位,对方会看重你是否具有化工专业知识,而且因为化工工艺是整个工程项目中的设计部门,所以还需要你对整个流程中各个专业的熟悉并具备综合能力。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如果说职业兴趣或许能决定一个人的择业方向,以及在该方面所乐于付出努力的程度,那么职业能力则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目前,国际上对职业综合能力的概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跨职业的专业能力
从以下三方面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跨职业的专业能力:一是运用数学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二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运用外语解决技术问题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2.方法能力
一是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二是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三是具备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接受他人评价的承受力,并能够从成败经历中有效地吸取经验教训。
3.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协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对他人公正宽容,具有准确裁定事物的判断力和自律能力等,这是岗位胜任和在工作中开拓进取的重要条件。
4.个人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人的社会责任心和诚信将越来越被重视,假冒伪劣将越来越无藏身之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赞赏,爱岗敬业、工作负责、注重细节的职业人格会得到全社会的肯定和推崇。
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一定的职业能力则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因此,求职者在进行择业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能力优势以及胜任某种工作的可能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专业职业指导人员帮助分析,根据求职者的学历状况、职业资格、职业实践等来确定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测试作为参考,在基本确定求职者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选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组织发展和变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文化环境。作为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职场人员,应理性选择职业,做到高瞻远瞩,善于将自己的理想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勇敢地面对现实,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追求职业增值,像老鹰一样搏击长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经济学常识统计性歧视原理
人们研究发现,从事相同职业时,男性工资明显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工资明显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许多人将这一现状归咎于歧视。这其实就是统计性歧视原理。我们以员工招聘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在多数情况下,虽然雇主在开始时并不知道每个应聘者的情况,但却可以根据某种明显可识别的特征(如性别、学历和年龄等)将所有人分为若干组,并且雇主还知道不同组人员的工作能力平均而言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某名牌高校毕业生10人中有7个优秀者,3个是普通者;某一般高校毕业生10个人中有3个是秀者,7个是普通者。如果,名牌高校毕业生的普通者甲和一般高校毕业生的优秀者乙同时应聘,在雇主只是知道应聘者毕业于哪个学校而不知道他们的实际能力时,往往会给甲的工资高于乙。
更加可怕的是,一旦“不同组的人能力也不同”这种观点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以后,就产生一种自我加强的力量。此时,雇主在对雇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投资时也会向名牌高校毕业生倾斜,在重要岗位的选拔和提拔时也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结果,两组人的工作能力差异进一步扩大,于是“统计歧视”也会长久存在。
但要指出的,虽然一般高校毕业生的优秀者深受其害,但歧视性待遇仍然是不完全信息下的高效率的方法,这同雇主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有一个“善良”的雇主故意将这些具有明显标识的分组信息视而不见,不分毕业学校给予每一位应聘者同样的工资,那么,没多久他就会发现不会再有名牌高校的毕业生来到他那里工作,因为他们可以在别处找到报酬更高的工作。这样,该雇主只能雇佣一般高校的毕业生,而这些人的平均水平要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最终,这些“善良”的雇主将会因为工资支出大于产出而亏损。
合作优于独立操作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头有三个儿子,他们经常发生争吵,这个老人费了很大的劲,也无法让他的儿子们和和气气地生活在一起。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让他们明白同胞之间的争吵是十分愚蠢的。
有一天,老头把三个儿子召集在一起,给他们每人一根筷子,说道:“现在,你们折断手中的筷子。”儿子们虽不知老头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照办了。三人手中的筷子都轻易地被折断了。老头又拿了一把筷子交给老大,说道:“请你将手中的筷子一齐折断。”老大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能成功。老头对老二说:“你来试试看。”老二也无法做到。老幺自诩年富力强,将二哥手中的筷子一把抢过,穷毕身之力去折那一把筷子,仍然毫不奏效。三人以疑惑的目光盯着父亲,只见老头领首微笑:“你们明白了吗,孩子们?”他接着说:“当你们像筷子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时,没有人是你们的对手,但如果你们四分五裂,你们就会像一根单只的筷子一样变得很虚弱,此时,谁都可以打败你们。”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公司领导给你一个很难搞定的设计任务,但是,如果此时大家一起帮你,共同出力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这个设计了。这个时候你会感激众人,会觉得团队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你会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太小了,大家如果不团结的话什么事情都不好办。
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中每个人的团结努力,这样才能共同推进社会进步。没有人能主宰世界,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共同创造世界的辉煌。只有团结了所有成员力量的公司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家一起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个公司在团结的力量中才会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