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德国~
Once tired fell asleep, I dreamt of this money, like snake crawled out from under the pillow, wrapped in my body, also bit me. I frighten cried, then the landlady woke me, I will lie on the floor like dead in the past.
我有一次疲倦地睡着了,梦见这钱就像毒蛇一样从枕头底下钻出来,缠在我的身上,还咬了我一口。我吓得叫喊起来,后来房东太太叫醒了我,我就像死过去一样躺在地板上。
“获奖理由”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名人小记”
盖哈特·豪普特曼(1862—1946)
当一座气势磅礴的雕塑屹立在世界上时,便无人可以对他视而不见。这位如雕塑般屹立在世界文坛上的盖哈特·豪普特曼,任凭多年来文学潮流的变幻不定在他身边摇摆,都不能使他的位置动摇。
要说莫里斯·梅特林克是比利时戏剧文坛上的青鸟,那么豪普特曼就是德国戏剧文坛上的雄鹰。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总是会有一些勇士站出来呐喊。亨利克·显克维奇是这样的勇者,豪普特曼亦是这样一位勇者。
他用极具感染力的触笔,真实生动的题材编织出了德国文学的伟大神迹。1862年的冬天出奇的冷,德国东部西里西亚的奥贝尔萨尔茨布隆的一户旅店里,豪普特曼呱呱坠地。这一天是11月15日,一个特殊又平凡的日子。
豪普特曼的父亲经营着这家旅店,家境不算太富裕。他的小学生涯在断断续续间结束,1847年,小学毕业的豪普特曼进入了中学学习,但是由于家庭经济上的不景气,不得已而辍学。年仅十五岁的他为了生计只好进入乡村农场做了一名农工。
一个人如果将爱好刻进骨子里,那么再厚实的墙壁也挡不住他的发展壮大。豪普特曼是何等地热爱着艺术。怀揣着梦想与热情的他,终于在1880年被一位画家赏识并介绍他进了布列斯劳艺术学校学习雕塑。从此,他刻苦学习,企图在塑造艺术上面有所成就,然而,骨子里的文学细胞在蠢蠢欲动,似乎快要爆发!
1884年,是豪普特曼人生的转折时期。过去,他一直在雕塑与文学之间举棋不定,不知道是真如流言所讲,因为一座雕塑的突然坍塌所致还是因为天生的使命如此,总之豪普特曼决定放弃雕塑而选择文学。
豪普特曼有了投身于文学创作中去的想法,便在柏林大学学习了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史。在学习中,他逐渐认识到了德国自然学派的理念,这也成为了他早期作品中最重要的风格。
1885年,年轻的他与玛丽·西涅曼结婚,定居在柏林郊区,之后积极参加柏林与慕尼黑的自然主义流派组织的活动。他曾发表小说《戒斋日》、《道口看守人蒂尔》但是反响不大。1889年,《日出之前》从真正意义上为他在文坛上打响了第一炮。尽管这部作品争议颇大,但是对于他本人来说却是文学生涯的开始。
十九世纪末的德国处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主义的环境下,人民终日生活在黑暗、保守、腐朽的社会中,贫困与罪恶充斥着整个德国,这让豪普特曼很快就放弃了自然主义流派转而推崇现实主义。《寂寞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此后几年的时间里,他尝试了许多学派的风格和艺术形式展现德意志民族的面貌,主要作品包括:《织工们》、《海狸皮大衣》、《沉钟》、《群鼠》等。
盖哈特·豪普特曼的作品数量之多难以想象,但在受欢迎程度上却是参差不齐,而他本人也因为作品多次受到大众和批评家的攻击。《群鼠》无疑是他影响最大、最为出色的戏剧,更是让他登上诺贝尔文学奖宝座的主要作品。
《日落之前》的演出成了豪普特曼文学创作生涯完美的结局。与《日出之前》相对应,演绎了作者创作的曲线。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有一种日落之前的感觉,这个剧本正是在这种感觉中写成的…一个时代结束了,从此,精神将沉入茫茫黑夜。”
“内容梗概”
悲喜剧《群鼠》的成功使人们在腐朽、压抑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丝光明。故事介绍了三个女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德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社会弊病。那上流的社会与丑恶的人群就仿佛是一群老鼠,在啃噬整个社会,等到社会变成一个空巢就该彻底坍塌了,再也爬不起来!
有人说,一个生命的诞生象征着希望的开始。然而,在《群鼠》这部戏剧当中,悲剧恰恰是由婴儿做了导火索。约恩太太为这个婴儿精神失常最终导致自杀,鲍丽娜因为这个婴儿失去了情人,失去了生活,失去了生命。这部戏剧中,最令人开心的事只有大学生施皮塔与小姑娘瓦尔布尔加的爱情,在故事里最后得到了祝福。
有人觉得这部作品太过于残忍,也有人觉得这部作品反映了真实的社会。但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争议和矛盾的整体。他只不过是讲述,没有什么比真实生活更加残忍的空间了。他希望上帝能够看到这样悲惨的世界,派天使来拯救快要破碎的德意志民族。
“精彩赏析”
悲剧在戏剧中占有绝对的地位,不论是现实主义或是自然主义,又或者是象征主义,悲剧所表达的情感永远都是人们内心想要控诉的情感。
从古至今,悲剧被放在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喜剧仅仅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人们觉得喜剧仅可以存在悲剧所期盼的幻想里。
雕塑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浮华、圣洁,是那样的让人神往而奢望。可是,它体现不出豪普特曼的内心,体现不出生活在充满血腥,充满悲伤的人民的内心。于是,豪普特曼追求文学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1911年的春天,柏林上映了豪普特曼的剧作《群鼠》。尽管开始并没有引起广大观众的注意,但是德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证实了这部剧作的价值,它在戏剧界和观众当中取得了强烈的反映,为作者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柏林附近的废弃骑兵房里,住着一群处境凄凉的底层人民。他们都是失业者、妓女、木匠、扫街女、裁缝等。他们穿着破破烂烂,邋邋遢遢,成天打架,哀愁,挨饿,就像牛马一样干活,可还是填不饱肚子。生活本就艰难,还要忍受警察和密探的欺辱,在他们周围经常会有人死去,不少未成年的孩子也早早地夭折了。
“要不然,我这就去施拉赫滕湖或者哈伦湖,看看那里能不能找到他。”可怜的女佣鲍丽娜·皮帕卡尔卡擦干了眼泪就要起身。
此时,她正坐在一个简陋的图书室里,挺着个大肚子。她被情人欺骗了,如今又抛弃了她,这一切使她失去了童贞也失去了原来的生活。旁边坐着的是打扫图书馆的约恩太太。她正假装关心地劝说着:“鲍丽娜,听我说,看在上帝的份上,别这么做,这会传出笑话的。”
约恩太太家境相对比较富裕,丈夫约恩在遥远的汉堡当泥瓦匠,只是幸福的生活缺少了一个孩子。这也是约恩太太收留皮帕卡尔卡的真正原因。
在约恩太太的软磨硬泡之下,皮帕卡尔卡终于答应将生下的孩子交给约恩太太收养。本来,皮帕卡尔卡未婚生下了这个孩子已经是非常罪过的事情,如果她能够保守秘密回归到自己原来的生活当中去也许会好过点。但是她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她后悔把孩子给约恩太太了!她发誓要夺回自己的孩子。
约恩太太却毫不可怜这位波兰女佣。不仅打了她,还残忍地将她置之门外。“什么孩子?你想见谁?我不认识你!”约恩太太跟皮帕卡尔卡凶狠地说。
“我求求你,把我的孩子还给我吧!我不需要你的钱,我不卖孩子!”皮帕卡尔卡哀求道:“我有一次疲倦地睡着了,梦见这钱就像毒蛇一样从枕头底下钻出来,缠在我的身上,还咬了我一口。我吓得叫喊起来,后来房东太太叫醒了我,我就像死过去一样躺在地板上。我把钱都还给你,请你可怜可怜我这个悲惨的女佣吧!”
“当初是谁,整天陪着你看医生,照顾你?如果不是我,你还想要轻生呢,你不是说要同那负心汉同归于尽吗?要不是我,你的孩子只能在施拉赫滕湖里,你要是想要你的孩子,就去那里找吧!”约恩太太又换了一种方式来对付可怜的女佣。
约恩从汉堡回来之后,得知约恩太太为自己生了一个儿子,非常高兴,并且表示不想再往返于汉堡与柏林之间了。希望能与约恩太太在柏林生活。约恩太太对自己的现状非常的满意,她爱这个孩子,爱这个家庭。
过去,约恩太太经常抱着对面克诺伯太太的孩子玩,她实在是太想念自己那个过世的孩子了。只有在克诺伯太太的孩子面前,自己才重获这样的幸福。但是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让这个小家伙比任何孩子都开心!于是,克诺伯太太的孩子失去了宠幸。
克诺伯太太同样是个不幸的女人,她出身高贵,然而却被生性高傲的父亲赶了出来。她曾经同自己弟弟的朋友在一起,结果生下了这个孩子。孩子的父亲并没有来娶她,她就一直住在这栋破公寓中。
相比那些孩子而言,最幸福的就是瓦尔布尔加,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有个过气的演员父亲,还有个慈爱的母亲相伴,更幸福的就是她爱的人施皮塔也同样爱着她。
施皮塔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是牧师,想做一名演员。但是瓦尔布尔加的父亲哈森罗伊特却认为他没有这个天赋,甚至有些瞧不起他。
约恩太太一直纠结在孩子与女佣的问题中,终于忍受不住折磨,安排自己的弟弟布鲁诺去警告皮帕卡尔卡不要再骚扰自己。谁料,粗鲁的布鲁诺竟然一怒之下杀死了可怜的皮帕卡尔卡。在警察的询问下,约恩太太也说出了实情,正直的约恩想不到自己的妻子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很失望地离开了。
整个戏剧中,一直笼罩着一层令人窒息的阴暗和压抑的气氛,就像当时的德国病态的缩影。统治阶级和上层人群就如同一群凶猛的老鼠,将人民的劳动果实随意窃取,随意践踏,将人民推向毁灭的深渊。就像哈森罗伊特说的那样:“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病症。别自以为是,你是一只老鼠,这些老鼠在政治领域正开始毁掉我们新近才统一起来的伟大的德意志帝国!老鼠成灾!它们骗走了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而在德意志的艺术园地也同样老鼠成灾,它们正在啃食着理想主义这棵大树的树根!它们想把皇冠拖进泥泞,拖进污秽,拖进污秽,连同你们一起拖进污秽!”
二十世纪初,这位屹立在世界文坛上的雕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尽管褒贬不一,但是他依然成为了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像一只雄鹰用尖锐的目光注视着世界,直到永远——第十二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盖哈特·豪普特曼。
“名家点评”
我们最初为什么没有注意到《群鼠》?今天活着的人,除了豪普特曼,还有谁能以这样锐利的目光、这样的心、这样的勇气写出这样深刻的作品?老鼠的牙齿已经把德国这幢大厦的基础啃空了,而我们直到今天才理解,他所描绘的情景并非出自臆想,而是来自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问题的深刻认识。——《戏剧舞台》的创始人弗利德里希·雅各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