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7600000005

第5章 老家女人(4)

三嫂站不住,靠在门框上求人家:“大娘,给点儿吃的吧。”

人家给点儿干粮,三嫂又跟人家商量:“大娘,你能多给俺点儿吗?俺奶奶还在家饿着哩。”

有的女人再给点儿,有的女人撂下脸说:“滚吧。”那就得赶快走了。

现在,三嫂的右腿还有这块伤疤呢。

在山西要饭要到麦子熟了,一家人才要着饭回家了。有吃的了,奶奶叫三嫂使劲裹脚。奶奶吓唬她:“裹小脚,能找个好婆家。要是大脚丫子,找了有钱有地的婆家,下轿婆婆就把脚丫子给剁了。”

三嫂只好把四个脚指头裹到脚底下,扶着墙用脚后跟走路。裹了不长时间,庄上开会不叫裹脚了,三嫂的脚就放开了。

俺三哥是美男子,十二三岁就有人提亲。那时候俺家有钱有地,可兵荒马乱,俺娘说:“叫他长大了,自己能领家过日子了,再给他娶媳妇。”

三哥长大了,俺家是地主成分,没人给说媳妇了。二十三岁那年,媒人给说了十七岁的三嫂,一说就成了。那时候,地主成分臭得很,有爹有娘的闺女,谁也不嫁给地主家当媳妇。

百时屯的媳妇

以前,百时屯哪年都有两三个上吊的小脚媳妇。

那时候的俗话是:“嫁给鸡跟着飞,嫁给狗跟着走。”脚大了,受气;娘家穷,受气;独生女,受气;针线活儿不好,受气。受婆婆的气,受丈夫的气,有的还受小姑子的气。受气受得没法活了,就上吊。也有吸大烟死的,少。

看见媳妇上吊,得先把她鼻子眼、耳朵眼、屁股眼堵上,把嘴捂上,捂好了再往下卸。要是捂一会儿,这媳妇长出一口气,就活过来了。这边人捂着,那边房顶就上去人叫魂。

叫魂的时候,得敲着簸箕大声喊,小文娘上吊了,就喊:“小文娘,家来哩!小文娘,家来哩!”

两三个人换班喊。十个八个的,能叫回来一个。要是捂不过来,人就下来,不叫了。

有个姓姜的二哥,爹娘死得早,家里穷,三十六岁才娶上媳妇。这个媳妇有点儿缺心眼,结婚当天就哭着说:“俺才十八岁,他都三十六了,比俺大一半。俺五十岁,他都一百岁了,他能活到一百岁吗?”

她这一说不要紧,去看新媳妇的哈哈笑,百时屯一下就传开了。

这媳妇生的第一个孩子叫花牛,都叫她花牛娘。花牛三岁那年拉肚,有人跟花牛娘说:“你给他烧块热砖,叫他坐在热砖上暖和暖和,出点儿汗就好了。”

花牛娘烧了半块热砖,啥也没包,就让花牛坐在热砖上。花牛烫得嗷嗷叫,想起来,他娘摁着不让动。花牛哭累了,他娘说:“起来吧,这回好了。”

去看花牛的人都说,花牛的小屁股烫化了,血糊糊的,下不了地,躺不下去,他娘只好天天抱着。等花牛伤好了,拉屎的时候,顺着屁股沟子往上去。

有个人跟二哥说:“得给孩子看看病。”

二哥问:“咋看?”

人家说:“到济宁医院割开就好了。”

到了济宁医院,两口子光听医生说话了,再看花牛,没了。两口子找了很长时间,才把孩子找着。花牛那年四岁,没见过穿白大褂的,他害怕,吓跑的。

两口子抓住花牛就去手术,孩子不是好声①哭:“俺怕!俺怕!”他俩不管不顾,摁在那里就手术了,手术完就回家了。

花牛吓得太狠了,吓出风来。回家的路上,抽风抽死了。

花牛娘又生了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都拉巴②活了。

有一家人的婆婆看儿子回来,跟儿子又哭又闹:“你媳妇串门子,没面了,也不簸粮食。俺一说她,她跟俺犟嘴。儿子,今儿你得给俺出这口气。你要是不给俺出气,你不是俺生的,你不是男人!”

这家男人回屋问媳妇咋回事,听媳妇一说,不怪媳妇。他跟娘说:“俺现在就给你出气,插上门打她!”

婆婆看见儿子把媳妇关进屋里,又听见扑通扑通的响声,她高兴了,关好大门,躲出去了。

男人看见娘走了,就唱起来:“俺打枕头转悠悠,俺给俺娘解怨仇。床上坐着活菩萨,谁舍得打你一指头?”

摊上这样的丈夫,谁还上吊呢?

①不是好声:粗声粗气。

②拉巴:拉扯长大。

赔钱货

从前的女人,谁要连生几个儿子,都说:“她咋这么好命呀?”谁要连生几个闺女,都说:“她咋净生些赔钱货呀?”

有句俗话说:“谁家生了闺女,粪坑都噘三天嘴。”这可不是瞎说的。

把闺女拉扯大,能干活儿了,就该找婆家了。结婚的时候,俺那儿不兴要彩礼,穷的穷陪送,富的富陪送,都得陪送。

结婚三天回门,婆婆给端出来一个针线活儿筐子,里面有一把剪子、一丈黑布、一丈白布、一板子黑线、一板子白线、两个古鲁子。古鲁是木头做的,做针线活儿用的,相当于东北人用的顶针。针线筐里还有一本书,这可不是让女人看的,里面夹着全家人的鞋样子、袜样子、帽样子,公公的、婆婆的、丈夫的、小叔子的、小姑子的都有。

闺女三天回门,得在娘家住一个月,叫“住对月”。这一个月,得做“满家鞋”,家里几口人,就得做几双。有的闺女不会,就得娘做。有的闺女做活儿慢,娘得帮着做。那时候,有这么一句俗话:“拉巴闺女不当行①,还得搭上半拉娘。”

住完对月,回到婆家,婆婆领着做三天饭,婆婆就熬出来了,再也不进厨房。刷锅、做饭,都是儿媳妇的活儿了。

到了婆家,别想闲着。早上起来,要问婆婆:“娘,咱做啥饭呀?”婆婆说做啥饭,就得做啥饭。一天三顿都得问,天天都得问。做饭从早忙到晚,黑天还得纺棉花。

①不当行:“行”读háng,意为“不中用”。

簸粮食、磨面、织布、做针线,都是媳妇的活儿。那时候,没有缝纫机,做袜子、做鞋、做衣服,全是一针一针地缝。这茬袜子和鞋没等做好,脚上的袜子和鞋已经穿坏了。

俺婆婆说:“南京到北京,都是儿媳妇扎古老公公。”

“扎古”就是打扮。有了儿媳妇,公公的袜子、鞋、单衣、棉衣,都是儿媳妇做。

过大年更忙。过年的时候,一家人都得穿新袜子、新鞋、新衣裳。过了腊月初十,就得碾穄子①,把穄子碾成米,再去磨成面。还得磨些麦子面、高粱面、豆子面,都磨好了,再蒸干粮。

结婚头一年,俺磨了两天穄子面,磨了一天绿豆面,磨了两天高粱面,磨了三天麦子面。听公公说,俺磨了一百三十斤麦子。一天天推磨,呛得俺头上、脸上、身上全都是面。

磨完面,蒸干粮。俺蒸了三锅白馍,蒸了三锅白面菜馍。枣和豇豆煮在一块,煮好了,捣碎,团成枣豆馅,再蒸两锅穄子面的黄枣馍。

用白面和大枣蒸的馍,能蒸出很多花样,叫花糕。有的花糕一层一层的,跟现在一层一层的生日蛋糕差不多,叫花山。

花糕正月十五才能吃。

①穄子:“穄”读jì,又叫“糜(méi)子”,一种粮食。

蒸黄枣馍那天,全家人吃了一顿黄枣馍。白馍和白面菜馍蒸出来,婆婆不叫吃,都放到她屋里。

蒸了这么多好干粮,年三十中午吃一顿,大年初一中午吃一顿。以后,吃的就是穄子面发糕,还有黑面饺子。饺子里包的是地瓜叶子和胡萝卜,有盐,没油。剩下那些好吃的,等俺正月初四回娘家了,他们再吃。

大年初二,闺女和女婿回娘家拜年,都是赶车去,婆家给拿一箢子①礼,满满一大筐。看着不少吧,可娘家不能留,也就是拿出两样东西,换上两样放进去。有的娘家怕闺女回家受气,多换几样,换得箢子更满了。

正月初四,也有的正月初六,娘家来接闺女,过完十五,正月十六回来。正月十六回到婆家,俺婆家就剩下够吃一顿的花糕了。

闺女生孩子了,娘家得接着赔钱。婆家找人挑两个空盒子,去报喜。生了男孩,往盒子里放本书。生了女孩,往盒子里放朵花。婆家人挑着空盒子去,得挑着娘家满盒的东西回来。报喜得用外人,公公、丈夫都不行。

①箢子:“箢”读yuān,竹篾等编成的器具,用来盛东西。

一九五五年农历十月二十八,俺生下大儿子。去报喜的人,是在俺家常住的三舅。从徐庄到百时屯,走仁桥十七里。河干了还八里地,来回就是十六里。娘看报喜的人年纪大了,怕把老头累着。三舅在俺娘家吃顿饭,回来的时候,盒子里装了二斤红糖,二斤江米①,九十九个鸡蛋。

婆婆打开盒子看看,没说啥。丈夫看了嫌东西少,说三道四。

俺十八岁生孩子,人还没发育好,涨奶的时候可疼了,奶上裂出来一个一个口子,疼了十多天。疼痛难忍的时候,丈夫还说长道短,把俺气病了,得了产后风,差点儿没死了。

产后第九天,娘家人送中米②。送中米和送年节礼不一样,娘家拿来的箢子里东西再多,也一样不剩,婆家全留下。人家说,“回箢子”底朝上的孩子好养活。

娘来了,给俺拿来江米、红糖、挂面、鸡蛋、白面,满满一大箢子。还有孩子的大棉被、小棉被、小夹被、小衣裳、褯子③。俺娘家穷,这些东西全是家织粗布的。人家有钱的,做小被、小衣裳全都买洋布,还买小毯子和小斗篷。

有句俗话是:“做贼的不进五女门。”说的是闺女越多,赔钱越多。谁家要是有五个闺女,家里的东西就赔得不剩啥,贼都不上门了。

俺有个仁表哥在杨庄,俺爹和他舅是仁兄弟④。仁表嫂生了俩闺女,生三胎的时候,嫂子在里屋生孩子,表哥在外屋等着抱儿子。孩子生下来,还是闺女,仁表哥破口大骂:“你他娘的不会生别的?你就会生赔钱货!”他骂得一句比一句难听,俺大姑和接生婆把他推到门外,把门插上。

①江米:糯米。

②送中米:女人生孩子后,娘家送米、面、鸡蛋等来下奶。

③褯子:“褯”读jiè,尿布。

④仁兄弟:在山东,拜把子兄弟叫仁兄弟,论辈分前面都有个“仁”字。

到了外边,他还骂骂吱吱,邻居都说他:“女人生孩子最难受,也最怕气。你把你媳妇气死了,撇下三个没娘的孩子,你咋过?”

仁表哥这回不骂了,回家以后躺在床上,一天没吃没喝。

第四胎是男孩,仁表哥、仁表嫂才有了笑模样。

一九四五年,俺在巨野县城住的时候,邻居有个姓杨的,家里有三个闺女。大闺女三十二,二闺女二十八,三闺女二十六,都没找婆家。老杨头对外人说:“都说闺女是赔钱货,俺不给她们找婆家,赔啥?”

这三个闺女都是大个,模样也好,不少媒人来说媒。不管啥样的人家,老杨头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同意。

大闺女岁数大,她最着急。喂鸡的时候,她故意把高粱和小麦掺到一块,一起撒给鸡。鸡都挑小麦吃,大闺女一边打鸡一边骂:“你挑!你挑!你就使劲挑吧!”

这是说给她爹听的,她爹假装不知道。

还有一次,大闺女给爹送饭,拿了一根筷子。爹问:“你拿一根筷子,咋用?”

闺女说:“人家一个人,咋过?”

老杨头不接话茬,自己又拿了一根筷子,闷头吃饭。

他对老伴说:“想给闺女找婆家,等俺死了吧。只要俺活着,俺不当老丈人。俺拉巴的是闺女,不是赔钱货!”

俺家在巨野住了一年多,杨家仨闺女一个都没找婆家。

傻闺女

爹说,姜家每一辈总有个傻闺女。

俺知道的有三个。

有个堂叔伯二姑,啥活儿都会干,针线活儿好,自己把脚裹得很小,也是三寸金莲,就是说话有点儿潮①。

结婚第三天,婆婆说:“从今以后,天天起来梳完头洗完脸,你得到俺屋里问安。”

二姑生气了,自己嘟囔:“你也不是大家大业,好好过日子呗,还问安。”

结婚第四天,二姑带着气走到堂屋,给婆婆问安:“娘你好啊,娘你安,你一夜翻几番呀?翻你个老×圈呀!”

可把婆婆气坏了,原话学给二姑父听,二姑父抓住二姑就打,打完就把二姑送回娘家,要休了她。

大爷爷看见闺女回来了,知道没好事。二姑父很生气,说:“这是你理料的好闺女,俺给你送来了。”

①潮:傻。

傻二姑知道自己有错,啥也不说。

二姑父说:“进门才三天就骂俺娘,骂得这么难听。”

大爷爷骂闺女:“你太不像样了!”回头对女婿说:“俺得好好管教她。”他叫大奶奶:“快做饭去,叫他姐夫吃完饭再走。”

人没留住,二姑父临走说:“管不好你闺女,你别送。”

二姑在娘家住了十天,大爷爷说:“生了这样的傻闺女,就得豁出来老脸往回送。”

父女俩到了婆家,先看见二姑父,二姑父待搭不理。到堂屋见婆婆,婆婆看见他们父女,把脸一扭。

大爷爷推了一下二姑,二姑往前走几步说:“娘,俺错了,俺再也不敢了。”

大爷爷说:“亲家,俺都给你出气了,她娘打她骂她了,俺也说她骂她了。”

婆婆一声没吭,大爷爷正为难,男亲家回来了。

男亲家说:“听说你来了,俺赶紧往家跑。”

大爷爷说:“亲家,俺闺女不懂事,把你们气着了。”

男亲家说:“没事,一个孩子,咱再理料。”

大爷爷赶紧下台阶:“那你们就多费心,俺回去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二姑梳完头洗完脸,又去给婆婆问安,婆婆摆着手说:“快出去,快出去,用不着你问安。”

二姑再回娘家可高兴了,她说:“俺婆婆再也不叫俺问安了,挨顿打也合算。”

俺叔伯姐姐婆家姓王,俺叫她老王姐姐。都说老王姐姐傻,俺看不出来,针线活儿她都会。那时候脚小为美,她把脚裹得很小。

她婆婆二十岁守寡,就这娘儿俩。娘儿俩都烦姐姐,不骂她没话说,当狗养着,顿顿吃他们的剩菜剩饭;没有剩饭剩菜,吃磨底上的粮食皮子做的干粮,怕别人看见了,叫她站到门后吃。

姐姐回娘家说:“俺在门后看不清楚,一个干粮还吃出来七个虫子哩。”

后来,姐姐怀孕了,娘儿俩对她好了,再不吃两样饭,也跟她说三两句话。

姐姐生了个男孩,娘儿俩更高兴了。满月时回娘家住,赶上冬天,屋里冷得很,姐姐光怕孩子冷,把孩子捂死了。

同类推荐
  •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继续走,继续失去的青春

    有一颗过分文艺的老灵魂,却梦想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曾在豆瓣网和时光网写作,多篇影评在网络备受好评,获得万千推荐率,形成个人独特创作风格,并逐渐被读者喜爱与支持,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另有个人博客,日记以生活散文、情感随笔居多,点击率曾一度跃居网易博客排行榜前列。现为《东方风情》影评专栏作家。近年来,多篇作品发表于《女友》《读者》《南腔北调》《矢量年华》等国内一线杂志。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紫葡萄绿葡萄

    紫葡萄绿葡萄

    李凌,男,汉族,陕西临潼人,1936年生,笔名野木、荒沙,号风竹斋主。1959年毕业于西安美专中国画系,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作品曾多次展出,发表在省、国家级的展览会和报刊杂志上。曾随作品赴新加坡、香港展出,被国、内外许多朋友收藏。出版有连环画《黎园红哨》、《杨贵妃》书画册。
  • 越人歌

    越人歌

    这本《越人歌》由金铃子著:我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天空,这么多的白鸟,它们含蓄着脸,坐在村头的皂荚树上,题写宋词。作者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诗歌创作。曾就读鲁迅文学院,参加第24届青春诗会。获2008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二届徐志摩诗歌奖,第七届台湾薛林青年诗奖等文学奖。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热门推荐
  • 太古封

    太古封

    公告:因为《太古封仙》转移起点签约,所以以后这本小说就在起点发布更新了,书名照旧。还请兄弟姐妹们大驾光临!给予点击收藏!小志拜谢!新地址:http://www.*****.com/?Book/1003371879.aspx有一个读者群:301293642欢迎兄弟姐妹加入。
  • 盖世狂魔

    盖世狂魔

    【每天三更九千字,质量保障!】少年一心追求正道,却被正道残害。天降奇缘,偶的无上魔功,少年回首,望着那道貌岸然的正道第一势力,眼神坚定。正道待我不公,害我,欺我,我便入魔!
  • 天行旧记

    天行旧记

    世间万物皆逃不过天道,六界至尊的上神亦是如此,只她较他人多了选择的余地。仙何如?魔何如?妖何如?鬼何如?人……何如?天道运转自有其律,佛曰因果,世间万物繁衍生息、湮灭消亡皆是走向了最终归处。天道无情,万物有情,如此便造就出世间百态,若为此故,愿醉看繁华,不诉离殇。
  •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九转灵帝

    九转灵帝

    苍茫九州,天骄无数,一少年自小镇出,夺天地造化,跻身绝代天骄之列,斩无数荆棘,终踏强者巅峰,书写传奇......PS:求点击,收藏,票票,求各种支持!
  • 梦境战争与毁灭真相

    梦境战争与毁灭真相

    对培养皿中的一颗细菌来说,玻璃器皿就是世界的全部,器皿以外全是神秘未知的领域;对一只井底之蛙来说,井下的一切就是世界的全部,头顶的那片天空便是至高的存在;对人类而言,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就是世界的全部,地球以外的宇宙都是遥不可及的未知;对掌管宇宙的神来说,这个平行空间就是世界的全部,空间以外的一切亦未可知晓。佛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本书给你一个疯狂的世界观!欢迎大家交流指导,书友群236242513.
  • 王国英雄传—红莲业火

    王国英雄传—红莲业火

    王国历107年,一座地处诺伦丁王国东南部的矿山发生崩塌,这究竟是一起简单的事故还是蓄谋已久的计划,看似平静的大陆又将经历怎样的风波?命运的齿轮开式转动,少男少女们将在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物语。
  • 天寻记

    天寻记

    人就如那蝼蚁,其别在于有的如工蚁,有的则是蚁王,或为皇。秦皇汉武纵武功盖世,号令天下,终究不过一个土馒头。所以人才会追求脱离桎梏,打破人体枷锁。国家之外是星球,星球之外是宇宙星空,然宇宙星空之外如何,混沌吗?鸿蒙吗?抑或虚无?!那混沌、鸿蒙或虚无之外又是什么呢,冥冥之中真有造物主如我们俯视蝼蚁建巢般俯视我们整个宇宙的星辰运转,生物繁衍生息吗..........
  • 轮回剑修

    轮回剑修

    争斗不休的天地谁主沉浮?百家争鸣的世界混乱不堪。无数血腥厮杀与阴谋诡计的背后是那些鲜为人知的野心与利益的纷争。而广大众生在这辽阔无边的仙源大陆是如此地脆弱、卑微,仿若浮萍般任由强者驱使、摆布。究竟是人性本恶还是利欲使然?人们究竟为何修道?形单影只、深陷重重阴谋的他能否破局而出、与诸强逐鹿?苍穹为棋、万物为子,当英雄末路、兵败如山时这些大能又该如何抉择?读《轮回剑修》,让秦皓带你解开谜团,与天地群雄博弈、厮杀!
  • 超级特工在都市

    超级特工在都市

    华夏超级特工回归都市原本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是随着身份各异的美女不期而来数不尽的麻烦也不期而至且看昔日特工如何肆意花丛玩转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