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84

第84章 从《宝积经》到《菩萨藏经》(13)

上述三个概念和三段话,对于理解瑜伽行派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十分重要:本体是心;心性本来无生。但心所蕴含之法性,却能建立一切善法,引发智慧,使之自我完善,证取菩提,行菩萨道。此中“心”或“心性”,即是菩提。这一思想的表达实在曲回笨拙,说穿了,就是心性本静,由心性本静而蕴含诸多善法;依心性本静而起菩萨行,最后回归于本静,就可以完成菩萨修习的根本目的。但由于“心”这个简单的自我展开、自我完善、自我回归的过程,关系到心为什么会有污染,为什么不守自性,会有五蕴及其世界的产生,以及此心又存在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一大堆问题,要解答得圆满,有一定的说服力,十分困难,所以有些说法晦涩难解,不知所云;有些前后矛盾,不知孰是;有些粗略不详,可作多解。如此等等,暂且打住。

经文的结论有二:(一) 菩萨“住随心观……系缚其心,修习智通,得神通已,但以一心而能善知一切心相;既了知已,依心自体说法”。此处说法的依据,已经不是经书,而是众生本有的“心自体”;心自体至高无上,成了唯一的权威。(二) 菩萨住随心观故,不为心尽,不为心灭,安住于心;但为令心远离生死相续结缚,而安住于心。又复以诸心念智力,安住诸法无生无起正决定性,而不退堕二乘地中;又以是力持心相续,乃至成满一切佛法,一刹那心相应慧、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安住于心”略称“安心”,在中国南北朝以致隋唐禅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处所谓“安心”,不是为了令心灭尽,任何思维活动皆无,而是为了把心从生死的结缚中解脱出来。同时充分运用“念心”所生智力,一方面安住于诸法本来“无生”的认识中不动摇,另一方面支持此心持续相续,直到觉悟无上菩提。这也是“心念住”的最终目的。

④ 关于“法念住”。此念住有三:一念法“空”,即“于一切法住随法观,不见少法远离于空”,与此相应,是无相、无愿、无起;二念法“缘起”,即“不见少法远离缘起”;三是“不观于法及以非法”,即无分别。

那么什么是“法”?这里的定义是:“谓无我义是名法义,无有情义、无命者义、无数取趣义,如是等义,是名为法。”所谓“非法”,那就相反,以“我见义”为首的诸种“见义”,均名“非法”。然而克实说来,法与非法都是语言概念,是对同一对象的两种不同的判断,所以说:举要而言,一切诸法,或名为法,或名非法……若能了知如是诸法皆空、无相及以无愿,即一切法并名为法;若有计著我及以我所见随眠,即一切法并名非法。据此,法与非法只是认识论上的差别,与客观事物自身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可能存在的形式无关。正因为如此,佛教的全部修习,无不以树立所谓“正见”、“正观”为根本任务:“住(如是)随法观已,不见一法而非佛法,而非是佛,而非是道,而非解脱,而非出离者”。此即是“空”。具备了这种“空”的观念之后,“又复获得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生,知诸烦恼体性自离。何以故?是诸烦恼等趣了义,无少烦恼可积可集。”此即是“缘起”。而缘起则妄,妄即是空,以空始能成妄,故空即缘起。

将这套观念运用于佛教实践,是把菩提与烦恼统一起来,“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是菩提性”。菩提性“觉”即是“空”,所以说“随觉即是菩提”;烦恼性空,所以又说“烦恼之性即是菩提性”。

⑤ 菩萨应如何“念”法并住于“法”?回答是:(但心)无所住,非忆非忘,而能了知,(是谓)念所安住。何以故?所安住念,即名法界;若住法界,即住有情界;若住有情界,即住虚空界。由如是故,说此诸法与虚空等。此处所言的“安住念”,乃是空性与觉性的统一,体现的是菩提之功能,为一切善法的本原,所以叫作“法界”。如果把握了法界,那就把握了有情界,也就懂得了有情的本质与虚空界相等。

对法的这些分析,实际上都与其规定的菩提性有关,而不涉及“法”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此处所谓法界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法界。因为缘起性空,言语假立,都必须以菩提的存在为前提、为主体。

在三十七菩提分中,略有特色的解释还有一些,这里撮要作点介绍:

其一,决定善恶心的要素有二:一是“所缘境”,如“色相”,其作为客体无所谓善恶,但作为“所缘”,它的客观性就有了变化——若以“妙相”视之,则起贪心;见到受到损坏,而起瞋心;若以“不净相”视之,则“贪欲寂静;慈愍相故瞋恚寂静”,如此等等,在同一物上,由于取相作所缘境之不同,才使本无善恶之心性有了善恶诸行。二是“作意”,“作意”指动机、意向,究此“所缘境”,乃由“作意”取相所生起。“作意”既可引发向恶,亦能导向从善。此说值得注意处,是“所缘境”并非脱离“作意”等取相行为的客体;在“所缘境”背后,应该另有可以被“取相”的客体存在,不过经文中并没有如此表达,在瑜伽行派中则成为一大问题。

其二,促使善法积集的途径极多,表达善法的文句无量,然而“菩萨一切善根,乐欲为本,由精进故而能积集”。因为只有乐于修善的欲望,才精进不已,坚持到底,达到究竟。由此打破了佛教不分青红皂白,厌恶和反对任何“乐”和“欲”的传统。

其三,关于菩萨的“智慧力”,谓“是菩萨生生之处,乃至世间已行、正行工巧业处,难作难解,而诸菩萨于彼一切不由师教,现前了知……又于一切出世间法,谓能救度诸世间者”,悉能摄受,不为一切世间天人之所制伏。据此,菩萨智应该是全能的,不只在佛教教理和实践上,而且于世间工巧等行业也出类拔萃;于能够救度世间的一切出世间法,也能摄受——至少在理论上,大乘佛教并不排斥生产技能,但也为江湖法术之类进入佛教敞开了大门。

其四,在解释“念觉分”时,再次论及“念力”的问题,认为“正念”即是“如理”念想,由此念力,“随觉诸法,观察诸法,寻思诸法,了达诸法,简择诸法,鉴照诸法”,最后“随觉一切诸法体相”,成就“了达诸法自体相智”:“谓由念力觉一切法自体相空”。这说明,诸法性空,是从“念”开始,由念力统帅此后的观察、寻思、了达、拣择、鉴照等一切认识活动,由此成就的空慧,其实已经存在于开始对空的念想之中。出发点就是终结点,终结的空慧在于把最初灌输来的空理转化为自己所有。

《菩萨藏经》列举了种种修道,说一千道一万,总归“唯有一趣道善巧”。此“一趣道”,为菩萨道作了一个总结,以其非常的特殊性,值得摘录备存:  所谓菩萨,独一众表,无有与等,不假伴助,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由自摄受精进势力,清净欲解,被坚固铠。何以故?由是菩萨不由他悟,不缘于他,自所建立,自力所起,严备如是坚固甲铠。

(菩萨由此兴发是念:)如是甲铠一切众生所不能擐,我今独擐……我于今者严备如是,岂令布施自在度我?我当自在度彼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及般若等,岂令自在而度于我?我当自在先度于彼。又作是念:我于今者,岂令波罗蜜多发起于我?我当发起波罗蜜多。如是广说,一切善根皆当因我而便发起,不令善根发起于我……

(总而言之,)于如是法不假伴助,自能建立,谓我独一,无有等者,当坐坚固胜金刚座,自以势力摧伏魔军,用一刹那相应妙慧,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这一段话,集中表现了菩萨道“依自不依他”的精神。“我”是六波罗蜜多的唯一主体,“我”不能受波罗蜜多的支配,而应该支配波罗蜜多。“我”应该主宰一切、创作一切,而不应该被任何势力所主宰、被任何理论所支配。佛教始终反对“我见”,本经也不例外,但在这里,不但没有破除“我”,回避“我”,而且特别号召菩萨树立“谓我独一,无有等者”的观念,强化以致坚固对“我”的自信。这种精神,我们在中国禅宗中可以见到,在外来的佛典译籍里则十分稀罕。玄奘在他的第一部译经里将这一精神作为所有菩萨道的总结和概括,推荐给大唐的读者们,这不止对我们理解他所译介的瑜伽唯识学是一种启发,即使对理解玄奘的佛学思想背景,也是一种帮助。联系到前述把智慧解释作“大我”,和追求“自在”的说法,是中国佛教研究者很值得深入探索的题目。

第九,关于菩萨之“缘起善巧”,指的是以般若观对十二因缘的重新解释。此处可记的是它对“无明”的界定:“不如理作意”。“不如理作意”是生死流转之本;“如理作意”则是出离生死之本——世间与出世间的差别,归根结底,决定于是否如理作意——理性思唯起决定性作用。

第十,菩萨善巧的最后一项“一切法善巧”,包括所谓有为善巧、无为善巧两方面。按经文解释,“无为善巧,即以如是妙善身、语及以意行,回向毕竟无为菩提,回向无为菩提妙观”。又,“诸法正智现观善巧,无上菩提不由他缘于无为法而复作证,是则名为无为善巧”。

把握“无为菩提”是“无为善巧”唯一任务。前一句话表示,要通过本经描述的佛教有为法(身语意)回向无为菩提;后一句话表示,要以“正智”无条件地证得“无为菩提”——其所谓“不由他缘”,指“正智”非是“能缘”,“无为菩提”亦非“所缘”;尽管“正智”能够证得菩提,但两者不存在通常认识的那种“能缘”与“所缘”的关系。这是瑜伽行派认识论中的神秘主义部分。

分析一切法善巧,最终归结为“一切智智”,所以说菩萨“一切法善巧者,是则名为一切智智”。“一切智”是一个概念,“一切智智”又是一个概念。前者相当于共相智,指对性空的认识,或称“无为智”;后者指在性空认识的指导下对一切法的认识,相当于对“别相”的认识,即是“有为智”。这两者加在一起,就能作到“菩萨虽行三界而不为彼三界烦恼之所染污……虽具通达一切三界出离之法,而不坠堕出离界中”——这都属于大乘的通说。

《菩萨藏经》以所谓“四无量”、“六波罗蜜多”和“四摄法”概括全部菩萨道,至少在中国,成为大乘佛教共许的主张。一切菩萨行,无出其外。但在具体诠释时,本经既摄取了小乘的某些思想,甚至与当时大乘潮流极不相容的部分,也在已经十分流行的大乘般若学和菩提心论中摇摆,表现了此经在世界观和宗教实践上双重综合的特色。

至于全经的特色,它最明确地表示,“佛”不是创世主,即使神通如何广大无边,也不能创造世界,创造物种,他甚至没有决定他人命运的能力。佛被描绘为先知先觉者,他只能成为众生的导师。众生的命运由众生自身决定,此谓之“业报”法则;业报法则不可变更,但导师可以指出从中解脱出来的道路,至于听与不听、行与不行,全由众生自己选择。菩萨是佛的学说的践行者、普及者,只有处在众生中间,讨众生欢喜,为众生谋利益,启发众生觉悟,菩萨自身才能彻底解脱,由此形成对众生的尊重和恭敬——这一系列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只有在与一神教教旨的比较中,才能深切地体会得到。尤其是能够喊出“自能建立,谓我独一”这种自信和自立的口号,是对“神”的“唯一性”的更明晰的挑战。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全集

    本书对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禅人禅事、禅思禅语,进行深入的挖掘。精选了数则流传千年的佛学故事,进行了精当的评述,篇篇隽永,字字珠玑。阐释佛禅智慧,探讨人生哲理。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启之上帝之骸

    天启之上帝之骸

    上帝之骸,第一代梵天毁灭后化成的骸,陨落在世界各地。传说,集齐所有的骸便能拥有斗天之力,争夺梵天之位。第一次神魔大战后,群魔寂灭,被第二代梵天封印在魔域。公元2048年,魔族重现人间,末日降临。于末世之中,万物应该怎样生存。是接受宿命,顺应天意,还是逆天而行,我主浮沉!16区,因爱好和平的天族(同属魔族)的庇护,幸存于世,成为人世间唯一的和平之地。一个男子,欲复苏未醒之零族(远古最强大的魔族),欲争夺梵天之位。究其命运,意欲何如?三个少年,于末世之中,尔等还如何抉择?宿命之绊,乱世之羁。斗否?斗否?逢魔之日,末日之至;吾以吾心,誓写我命!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成长传说

    成长传说

    她,生活了21年才发现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甚至自己都不是汉族了,而是来自一个巴蜀苗族姑娘,一个胎记竟然有着一段传说和神秘力量,被有心人利用。而聪明善良她,救了,痴情呆萌的他。他们的爱情成长故事,在若干年之后,成为了一段传说
  • 特工“洞”局

    特工“洞”局

    特工组织“洞”的机密文件被盗,逗比青年带着她的天才团队展开营救,最后竟然发现,文件里面有着一个惊天秘密……故事灵感来自我的一个梦【不知多久没有做过这种春梦了】总之就是希望大家喜欢哦
  • 天使来临的那一夏

    天使来临的那一夏

    [花雨授权]坚强倔强又爱自由的林汐,绚烂夺目的杜沙沙,清冷晶澈的秦子默,脾气暴躁的天才少年唐少麟,在菁菁校园中相遇了。跨越七载的校园爱情。年少的懵懂爱恋,七年云烟浮流水,尝尽漫长的痛,他们能不能在一起……
  • 七香匣传奇

    七香匣传奇

    江南云家百年世家,一夜之间惨遭灭门,一子仅存。凶手正是江湖之上最大的黑暗势力万马帮。云氏开始了艰苦的复仇之路,结局却大出意料,令人扼腕叹息。本书是向一代武侠巨匠古龙先生致敬的一部作品。
  • 惹火小娇妻:BOSS,请淡定

    惹火小娇妻:BOSS,请淡定

    留学归来的顾辛辞在魔都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室,日子混的风生水起,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病人……一番阴差阳错下,开始了她与沈厉的同居生活。近距离接触后,她发现,沈厉就是一个浑身都有问题的男人!挑食、洁癖、有焦躁症、幽闭空间恐惧症,甚至,还喜欢在家果奔!不过……为了一百万,她忍了!后来的后来,她发现他还是个占有欲极强的男人。【甜文,小虐怡情,大虐伤身!欢迎跳坑,正文更精彩哦~】
  • 齐谐记

    齐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罗天大醮午朝科

    罗天大醮午朝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审判天羽

    审判天羽

    强大到可以保护所爱之人,一个终日活在梦中的少年,异界大门为之敞开,等待他的,友情?亲情?爱情?在人人具备异能的超星世界里,如何叱咤风云,寻得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