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33

第33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8)

这“如来菩提”与“心”的关系,到了法藏那里,就变成了“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关系,构成华严宗哲学最核心的部分。

(7) 关于“正觉大涅槃”。

从理论上说,“涅槃非生灭法”,涅槃不应诠解为“灭”;从实践上说,佛亦不会为菩萨“显现如来究竟涅槃”。《华严》的基调是“欲令诸菩萨于一念中普见三世一切诸佛悉现前”,而不是让佛从菩萨心目中消失(灭)。但对一般众生言,佛则有生有灭:如来欲令众生欢喜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忧悲感慕故,示现涅槃。其实如来无有出世,亦无涅槃。何以故?如来常住如法界故。(卷三六,下同)譬如日出,于一切世界净水器中,影无不现;或有一水器破,日影不现,如来智慧亦是如此:一念出现,悉能照明一切世界、一切法界、一切众生,灭除垢浊,净心水器,影无不显,常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众生,不见如来法身影像,应见涅槃而得度者,是故如来现般涅槃。其实如来不生不灭,永无灭度。这段话当然可以与开篇说的卢舍那佛的光明普照相对应,但在《性起品》里,此如来则指一切众生悉有的“如来性”,众生也有如佛智慧平等的太阳:若有众生喜欢,“如来”即于“一念出现”,以此光明洞观一切,令其视野中也是一片光明;如果心浊,或心存忧悲,蔽其不现,一些佛徒就会以为佛真有涅槃。全部问题出在心意识颠倒,把自我本有的如来性对象化、客体化、实在化,变成了外在于己的佛和佛刹,由之而信仰、崇拜。

以上反复说教的,是一种很值得回味的思想:众生自有光明,并有将光明遍照一切的愿望和能力。这光明的实体,是众生内心深处不自觉的善与爱与同情心,即大慈大悲,以及希望一切有生类互利互爱的大愿。这是一切众生普遍的永恒的共性。“如来性起”的内核,即是让这一不自觉的意愿觉醒起来,付诸行动。可惜的是,发挥《华严》这一积极方面的中国佛教不多,而把如来性仅仅归结为众生所有者,则是普遍的。禅僧有言:“毗卢心中行”,就抓住了其中三昧。

§§§第四节“入法界”和“普贤行”的世俗化及世俗化哲学

《华严经》的最后四品是:《普贤菩萨行品》、《宝王如来性起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它们的次第安排,可以看做一个逻辑系列:“普贤行”即是“如来性起”的过程;“行”、“起”的目的,是将世间众生提升到出离世间,而“离世间”只能实现在“入法界”过程,入法界所实现的则是与佛教二乘根本区别的“巧方便智”。从这一意义上说,入法界是超越了涅槃和净土的至高理念。从卷四四到最后的卷六,用了十六卷的篇幅进行阐述,可见它在整部《华严》中占有的特殊地位。

《入法界品》的核心是向“善知识”参学,获取“巧方便智”,这是“普贤行”的基本内容。

按《华严经》前两品的思想,一切群生,无不充满卢舍那佛光,同时发挥着个体的有益特性,因此,菩萨修习就不能停止在读经礼拜、建塔造像上,也不能止于个人的沉思默想、净心去垢上,最重要的乃是深入各类众生,向他们学习世间的和出世间一切知识;由此既成就佛教的一般原理,同时获取菩萨所需的充分知识和力量。经文强调,只有如此才能悟入“法界”,证得“法身”,达到佛的境界。

向一切善知识学习,既是实现“普贤行愿”,也是“普贤行”的具体实施。依据此等主张,《华严》对此前的佛教进行了概括性批判,将自己的特色表达得更加显著。

《入法界品》也是用神话譬喻串联起来的。大致说:在一次盛大的集会上,与会的诸大菩萨“皆悉出生普贤之行”,共赞佛法光明以及如来境界,而与会的众多天人和声闻比丘却于如来境界不闻不见,原因是没有达到大菩萨的高度。“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劝诸比丘,修普贤行,住普贤行”。会后,文殊师利菩萨还南行传教,受到世俗男女的礼拜,其中有五百童子之一的名“善财”者,乃随从文殊“专求菩提”。文殊则告诉他:“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即是“修普贤菩萨行”。由此开始了善财童子南行参学的坚定而漫长的历程。

善财历经约一百一十城,参学的善知识,列名者有五十三人,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最平常的凡夫俗子,包括在家的男女信徒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一般的王者、长者、良医、海师、教师、妓人、童子、童女;另一类是沙门,包括普通的比丘、比丘尼和个别菩萨观世音、弥勒,以及婆罗门、外道、仙人等;第三类则是天神,诸如夜天(星宿神)、忉利天、大天、地天、林天等。这些善知识,各擅一种法门,都是善财童子的学习对象,但又不滞留在他们的所长上,无餍足地继续参学。

一、 “入法界”的学习对象和知识范围

1 在家的俗人

其中列在首位的是长者群:卷四九记长者甘露顶,讲“如意功德宝藏法门”,即布施:财施与法施。另有长者法宝周罗,讲“满足大愿法门”,指供养诸佛,获诸功德。又有长者普眼妙香,讲“令一切众生欢喜普门法门”,主烧香供养诸佛,救护众生。青莲花长者,“善知诸香法门”,专讲诸香种类和功能:一是烧熏,一是涂身,悉能离诸垢染,令心清净——认识香,也是一种知识;为佛焚香熏香,则是一种功德。解脱长者,则说唯识法门。卷五记另一长者,常供养佛塔,讲“不灭度际菩萨法门”,正受“无尽佛性三昧”;谓除化众生方便灭度之外,佛无涅槃者,知“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卷五七记沃田城长者,得菩萨“无著清净念法门”。妙月长者,得“净智光明法门”。无胜军长者,得“无尽想解脱法门”。这些都是刻画长者对大乘佛教的特殊信仰和理念的。由此可见,当时的长者对佛教信仰的主要形式。但同卷所记另一位长者,是另一种情况:他在“林中”为无量长者宣讲“至一切趣菩萨净行庄严法门”,包括灭除诤讼,理断王事及国土事,实属秘密集会,评议政治,参预讼事。据称,此等活动可令众生灭除诸恶;此外,还教以“巧术”及种种“论”,皆令欢喜。这些均是“菩萨净行”。由此可见当时所谓“长者”这一阶层的社会行为。

《入法界品》所记的这类善知识,主要特点不在直叙一般的佛教常识,而是表述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职业和谋生手段,以及通过社会生活所贯彻的《华严》精神:

卷五记某一“海师”(相当于航海家)提倡“大悲幢净行法门”,他所知识的是:海中一切宝,以及龙宫、罗刹宫,水色、日月星辰、算数、昼夜,还有去、住安危之法,船舶牢不牢相,候风相(季风)等种种关于海洋、气候和航海安全等知识。此中海者,亦可喻作生死海;海师的知识就等于度脱生死,到达一切智的法门;但在现实性上,航海的知识本身,就是“大悲净行”的组成部分。

卷六七,记迦毗罗城“童子师”,善讲“善知众艺菩萨解脱”法门,其一是说“菩萨字智”:唱A(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菩萨威德个别境界……唱B(波)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法界无异相……入诸解脱根本字时,此四十二字为首。这种“字智”解脱,是密宗的一大法门。此外,还有: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殊方异艺,咸综无遗;文字算数,蕴其深解;医药咒术,善疗众病;有诸众生,鬼魅所持,怨憎咒诅,恶星变怪,死尸奔逐,癫痫羸痰,种种疾病,咸能救之,使得痊愈;又善别知金玉、珠贝、珊瑚、琉璃、摹尼、砗磲、鸡萨罗等一切宝藏出生之处,品类不同,价值多少;村营乡邑、大小都城,宫殿园苑,岩泉数泽,凡是一切人众所居,菩萨咸能随方摄护;又善观察天文地理、人相吉凶,鸟兽音声、云霞气候,年谷丰俭,国土安危。如是世间所有技艺,莫不该练,尽其源本;又能分别出世之法,正名辩义,观察体相,随顺修行,智入其中,无疑无碍……无不现证。(卷七六)由此可知,当时佛教提倡和经营俗务的大致范围。又,卷四八记某童子擅“一切巧术智慧法门”:包括“相黡子法、算数法、印法”等,亦称“诸佛次第出世自在法门”。表示即使如来兴世,也应该从事这类江湖职业。

卷四九载有两个有关治国之术的王者。一个是“酷毒治国”,其中满幢城满足王提倡的“菩萨幻化法门”是个代表,他对于犯王法者,施行“断手足”、“截耳鼻”、“挑双目”、“斩身首”等种种酷刑,用做教化众生、愍念众生、度脱众生,“令其解脱”的手段,也是彼王者依据业报法则必须履行的职责。这类全凭酷刑维护治安的做法,似乎有背《华严》利益众生的总体精神,故称做“菩萨方便不可思议……摄取众生不可思议,调伏众生不可思议”。另一个是“如法治国”的善光城大光王,他提倡的是“萨菩大慈幢行”法门,施行“大慈为首,顺世三昧”,“慈如大地,载育众生”,顺行世间。包括观察众生,摄取众生,安置众生,饶益众生,尤其是以种种“资生之具”,惠施国民,以达“净众生心,灭众生烦恼”的目的。这显然是两种不同的统治法术,但经文认为,两者同属菩萨行范畴,也是菩萨应该学习的知识。

卷五还记有一位名婆须蜜多的女人,身处深宫,“颜貌端庄,妙相成就,身如真金,目发绀色,不长不短,不白不黑,身分具足……言音婉妙,世无论匹,善知字轮、技艺诸论,成就幻智……身出光明,普照一切,触斯光者,欢喜乐悦,身心柔软,灭烦恼热”。她宣扬的是“离欲实际清净法门”,自称:“若有众生欲所缠者,来诣我所,为其说法,皆悉离欲。”若有见者,得欢喜三昧;与之语者,得无碍妙音三昧;若执其手,得诣一切佛刹三昧;共其宿者,得解脱光明三昧;目视者,得寂静诸行三昧;“阿梨宜(抱持、摩触、摄受)我者,得摄一切众生三昧……阿众鞞(咂唇吻)我者,得诸功德密藏三昧”。由此皆得离欲。如此如此,女人则可以作为修道的法器,性行为也变成了解脱法门。在《华严》的大圆融中,密教的成分显著地增多起来。

在所有人物中,童子、童女占有醒目的地位。显然,这些孩童是应该接受启蒙的象征,善财童子是他们的集中代表,用他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造就普贤行的典范。卷八四记师子奋迅城师子幢王宫的一位“童女”,主讲“般若波罗蜜普庄严法门”,于其法堂庄严具中可见一切佛和佛事,“如净水中见月影像”:一一琉璃柱、金刚壁、摩尼珠、金铃、宝树、璎珞中“悉见法界等一切如来”,由此现示的是《华严》的重要观念——泛佛论。另有童子德生、童女有德,得菩萨“幻住解脱”法门:“观世间皆幻住,因缘生故”;一切众生生灭老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菩萨皆幻住。这种幻有性空的教义,属般若常谈。

在家的男女信徒,是佛教的群众基础,在入法界中,他们担当着重要角色。卷四九记某“优婆夷”,在深宫中,“身出妙香”,普熏大城,若有闻者,皆得不退菩提之心;“身心柔软”,其有见者,皆得离欲,是谓“无尽功德藏法门”,即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愿。另有一“优婆夷”,在其家内,父母守护亲近,眷属周匝围绕,家内金色光明,触斯光者身心柔软,其有见者,一切烦恼皆悉除灭,宣讲“无坏三昧”,所谓“不生欲想,何况其事”。就是说,讨人喜欢,而又离欲,是在家女信徒的妇德。

卷四六所记海潮处“优婆夷”,则讲“离忧安隐幢法门”:发愿“净一切刹……断一切众生类烦恼习气”。这是虔诚的在家女菩萨了。

在居家善知识中,有两位是释氏家族的成员,即卷五六和卷五七中记的释迦女瞿夷与佛母摩耶夫人。其中释迦女代表的是“贵族王者”的妇女形象,摩耶夫人则为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之母。《入法界品》给释迦族人以崇高的地位。

2 出家沙门

主要是比丘和比丘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佛教早期出家受戒者身份,说《华严》所宣示的大乘观。《入法界品》所记第一个善知识是在山顶静思经行的比丘,倡导的是“普门光明观察正念诸佛三昧”法门,于此三昧中“见如来身,普照法界及虚空界”。第二位也是比丘,宣讲“深植善根”,成“菩提因缘”,从而“深入一切众生心海”,此名“普眼”法门。第三位还是比丘,宣讲的是“无碍法门”,意谓观察一切众生心行,适应他们的需要,变现种种身形而无所障碍。以此三比丘作为参学善知识的开端,也可以看做有意的安排:比丘之归信《华严》,从“观佛”开始,以成就自己的随顺佛说的“善根”,履行深入众生、教化众生的菩萨行。

其他僧尼,也有各自的法门,像卷四九记善现比丘尼,开“随顺菩萨灯明法门”,“出生普贤菩萨行愿力……满足菩萨因陀罗网行愿力”,由此坚固菩萨大愿。卷五记“师子奋迅比丘尼”,在王园日光林中,主讲“一切智底法门”,其听众中有诸天、龙王及“常夺众生命罗刹王”,以致十地菩萨,在尼僧中,同样具有大菩萨的品格。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热门推荐
  • 浪荡丹仙

    浪荡丹仙

    在天界默默无闻的小丹神,因为没有达到天界的完成额,被腹黑天帝贬下人间,开启了比比叨的重新修仙....
  • 贱嘴小宠妃

    贱嘴小宠妃

    低价来买的玉佩带着诡异的气息,让她回到了千年前,意外的成为皇妃。阴谋,陷害,出卖......几乎让她命丧九泉。君王的宠爱让她步步惊心,玉佩、宇文健、两者有什么关系?还没等她弄清楚当中的关系,却深陷龙潭虎穴。他说,弱水三千只取她这一瓢,她说,为他愿意千年醉一回,而她注定是良缘苦果,一腔泪水心中尝。
  • 酷王子的拽公主

    酷王子的拽公主

    王子和公主的相遇,命运中的相遇。让他们经过重重困难,是他们相恋。
  •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决策问题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本书系统评述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问题管理方法及问题系统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决策问题的普遍特征,在综合人与计算机对决策问题处理的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讨更具智能性的决策问题管理和分析的一般方法。
  • 修真专业

    修真专业

    现代社会发展过快,很多宗派已经和社会格格不入。为了不和世俗界脱轨,五大宗派在五所大学开设古文化专业。江天,轩辕大学古文化专业的第一批学生。看我用炼制驻颜丹的废弃丹液开个美容院。看我用炼制强身丹的废弃丹液当保健品卖。看我。。。。。精彩的人生,浪漫的爱情,我都会有的。
  • 我就是明星

    我就是明星

    小说主要讲述几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故事。陆仁嘉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和几个学财经的同学一起合力打造校园明星,经过一番啼笑皆非的经历……几位同学终于明白了,只要你努力,在那个行业都可以成为明星。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二国

    十二国

    这是一个宅男一统异世界大陆十二国的血泪史
  • 盘皇圣纪

    盘皇圣纪

    物泽竞天,适者生存。种族的兴亡,是血与泪的交融;众生无力地挣扎在血腥的泥沼,是谁之罪?英雄的征程,枭雄的博弈,是仁者的善举?还是阴谋者的诡计?谁错谁对?何为善族......
  • 网游之改命手镯

    网游之改命手镯

    一枚奇怪的手镯,一个普通的少年,一次常见的坑蒙拐骗,让他知道了很多惊天动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