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24

第24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一)(9)

其二,“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今非实灭,而便唱言,当取灭度”。

这样,释迦佛就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常住不灭”的佛身;一个是无量劫来,至今尚未灭度的菩萨身。不论从哪个角色说,释迦牟尼都未真正涅槃。可为什么实未灭度而要示现灭度?释迦佛也有个解释: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此处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如来常住不灭”,而且是唯一的实在。其余所有佛事,都是如来对应于众生需要的方便现示,“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方便说之。于是,这样的佛既非《阿含》中人的觉者,也不是某些般若经类解释的,佛只是人的异化,而成了超越众生、教化众生、永恒不灭、遍于一切、客观实在的神灵。

把释迦牟尼树立成这样的佛身,是《法华经》把佛偶像化,从而导向信仰主义的又一重要教义。它对传统佛教产生的冲击之大,以及由此掀起的波澜之大,在《大般涅槃经》中有更为集中的反映。关于佛身的性质,《正法华》与《妙法华》在文字上则有些微妙的不同。《正法华》的《如来现寿品》是这样讲的:如来皆见,一切三界随其所化现,亦无所行,亦复不生,亦不周旋,亦不灭度;不实不有,亦不本无……亦无虚实,亦不三界。意思是说,佛在面对众生方便现化为种种身时,其自身是既无任何作为,也无任何分别,所以只是一种抽象的实在。

此经《药草品》关于佛身还有个说法:“佛为道父”,为各种众生“分别道慧”,使诸听受者,“因从本力、如其能量,坚固成就平等法身”。这个“平等法身”,当就是上述那个无任何规定性的“如来”。此品又说:如来正觉讲说深法,犹如大雨;大圣出现兴在世者,则为诸天人民……大师子吼班宣景模:吾为如来使,天上天下诸天世人,未度者度,未脱者脱,未安者安,未灭度者令得灭度。这一兴现于世、为世人所知见的佛身,实为“如来使”,而非“如来”,所以称做如来之“色像”。

这样,《正法华》里就有两种佛身:一种是经书所记,众生所知,具种种差别功德智慧、神力行事的“色像”佛;一种是不实不有、无生无灭的“法身”佛。

《妙法华》的《如来寿品》也有类似上文的译文,是这样表达的: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两相对照,《正法华》讲的如来虽有化现而其自身不生不灭,并无意识;《妙法华》说成是“如来知见”三界众生无有生死,意思全变了,变的核心是没有了无意识的“法身”这一观念,有了人格化的“知见”。

关于《正法华》讲“法身”的那段话,《妙法华·药草喻品》的译文是这样的: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如来亦复如是,出现于世,如大云起,以大音声普遍世界天人阿修罗……如来于时,观是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随其所堪而为说法……皆令欢喜,快得善利……是诸众生,闻是法已……于诸法中任力所能,渐得入道。这是指佛据众生的不同根性而为说三乘不同之法的。接着又说: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这是指佛所说法本无不同,而由于根性差别致使解者有异,如同一云雨,所润花木不同。最后解释,尽管“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但佛“观众生心欲,而将护之,是故不即为说一切种智”,而是“随宜说法”。此“一切智”,即“终归于空”的空智,是般若经类和中观学派才广为流行的概念,它在这里替代了“法身”的地位。

简言之,《正法华》归为“法身”——一种对“佛法”的概略性称谓;《妙法华》将它改成了有人格知见的佛身,同时又将这一佛身抽象化为精神性实体,即“终归于空”的“一切智”——一种般若性空的智慧。这种译文上的少许差异,反映的是两个译本在哲学倾向上的区别。再例如,竺法护译本《授五百弟子决品》之初,有一个“入海求宝喻”,把入海“得如意珠”喻作佛教修习的最高成就,所谓“获如来无极法身”;罗什的译本《五百弟子受记品》中,则根本没有这个譬喻,当然也不会要学者去求那个“法身”了。

又,法护本的《善权品》中有颂,谓:“诸佛本净,常行自然,此诸谊者,佛所开化。”罗什本的《方便品》中的相应颂文是:“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前者认为佛的本质是“本净”,即不具有人们所给予的污染,其性亦非为人功造作、认识所增减,故谓之“自然”。在这里,佛是永恒的纯净自然的客观实在。后者强调佛道“无性”,“佛种”需托缘而起,并不绝对肯定佛是永恒的实体,而是强调佛非本有,从缘而有,关键在于人的认识和作为。这反映的当然也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念。

竺法护是西晋时期的最大译家,理应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相应的地位,事实上却被忽视以致遗忘了。他传译的佛教思想,唯识学的倾向明显,与姚秦时期鸠摩罗什重点译介的般若中观,在哲学观上有极大的区别,由此也影响到两人对其他经籍的翻译上。《法华经》是其中的一例。

由此也涉及佛教思想史上的另一个问题:无著世亲的瑜伽行学派,有无先驱者?弥勒其人和《华严经·十地品》,以及反映在竺法护译籍中的唯识思想,都尚待深入的探讨。

五、 “开佛知见”与“诸法实相”

《方便品》记: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佛只是为了令众生也能得到像佛一样“解”法的“知见”,才兴现于世间,进行教化的。所以经文反复强调: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因此,开示“佛之知见”是佛兴现于世间的唯一原因;悟入“佛之知见”,则成了菩萨一切修道的唯一任务。

如此重要的“佛之知见”,指的是什么?《法华经》没有明确的交待。既然一切众生,包括二乘和已经高升到“不退地”的菩萨,都对这一知见不能理解,而称之为“无漏不思议”,那么,它应该属于不可说的范围,可佛偏偏要向大众现示,要大众悟入,这岂不是逻辑矛盾?

其实,依《法华经》弘扬的内容推论,此“佛之知见”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智慧方便”,一种是能够究尽“诸法实相”的“真谛慧”。其中,“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的所说所示,都属于方便智慧,因而可以包括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知识和旨趣;特殊地讲,则是引导各类众生最后纳入“佛乘”的各种手段。所谓“于诸法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慧”(《妙法华》卷三),凡根据众生不同根性而分别说三乘法,以及三乘人程度不同地接受的佛说,就是这种智慧。《方便品》一再重复说:“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佛亦自称,其以种种方便力而为众生说法,“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此“一切种智”,是般若经类中的重要概念,唯属“佛智”,既包括对诸法“总相”的认识,也有对众生诸行、深心所念、过去所习,“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等等“别相”的认识,还知道采取何种方便、譬喻言辞,令众生可以接受,将他们逐一地引向一佛乘路上的方法。说白了,“一切种智”即是三乘究竟归于同一佛乘的智慧。

但是,“究尽诸法实相”的智慧就不同了:“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如此说来,“诸法实相”之知,唯佛才有,所以也是“佛之知见”中最具佛的个性的部分,也是“智慧方便”导向的究竟智慧。

前已说过,“实相”本是般若经类的重要概念,罗什所传的中观派思想,作了很多发挥,所以也引起中国佛教界的特别注意,产生了许多议论。但这一概念在《正法华经》中没有,代之的是“自然”。其《光瑞品》中记,佛“讲说经典,自然之义,显示众庶”。佛“讲说经法,自然之教”。此“自然”在罗什译文中,即是“实相”。

同类推荐
  • 古兰经概述

    古兰经概述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经一千多年了,从过去到现在,真正懂得伊斯兰教的人力数不多。正是这个缘故,伊斯兰教在解放前曾长期遭到一些教外人的误解和歧视,甚至还引起过多次惨痛的流血教案。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热门推荐
  • 经年之恋

    经年之恋

    依赖,是幸福,亦可悲。当你依赖上某个人的时候,才会害怕失去的感觉!
  • 北街的夏天特别凉

    北街的夏天特别凉

    陈晓涵可能永远不会明白,在苏叶心中的地位。她也不会知道苏叶在离开的时候会有多坚决。刘旭与顾清微与张泠泠两个人之间总有后悔和抉择。
  • 古武杀人术

    古武杀人术

    牛角号一响,战场硝烟四起,嘶喊声、咆哮声、惨叫声、绝望声,绵绵不绝。一场战役结束,数以万计的灵魂进入长眠。以为终于解脱,却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男人的诱惑

    男人的诱惑

    两个要好的同学,同事,为了自己的仕途升迁,勾心斗角的一部作品。书中揭示到的有、婚外情、拆迁、医闹、买官卖官等现实问题。
  • 这个qq会杀人

    这个qq会杀人

    最近我加入了一个游戏群,在一次怪异事件后,接下来的遭遇越来越离奇诡异,身边的人一个接个离奇死亡,死法惊怖,最终,死神青睐上了我,而我,又将如何死去?
  • 【完】竟敢踢朕下龙床:失宠王妃

    【完】竟敢踢朕下龙床:失宠王妃

    清晨,一道足以掀开屋顶的杀猪尖叫划破天际,紧接着,房内一声巨响,某大件物体落地的声音,伴随着一句雄狮怒吼:“云笑离,你疯了!竟敢踢朕下床!”“踢的就是你,你、你无耻!”我磨牙霍霍响,满脸爆红,隐约可见其头顶青烟。“朕怎么无耻了?”轩辕骜麟脸色铁青,这个女人真是有让圣人发火的本领。明明昨天都是她主动,他可没动她一根手指头,欲求不满的折腾了一晚上,好不容易有睡的欲望,正想眯了一会。没想到,她一记重踹,将他从床上踢了下来。“你还有脸说,非要我把你的罪状一一例出来,色鬼!”PS:如果看此文出现任何不适状况,请速速离去,在下深表歉意。某女也顺应潮流穿了,还是俗到不能再俗的情节, 写文新手,有点小白,自娱自乐, 请原谅小女子才疏学浅吧!!
  • 栾城遗言

    栾城遗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凤华娇妃

    重生之凤华娇妃

    我宴鳯华此生最大后悔就是爱上了他,为了他我选择了不归路,他荣登大殿却是我家破人亡的时候,我恨他但是我更恨自己,我的执着成为他伤害我身边人的利器。在我永远闭上双眼时候我以为我终于解脱了,重生另国公主以和亲名义嫁到离国,你欠我的我一定让你加倍偿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校草爱上学霸萌妹

    霸道校草爱上学霸萌妹

    他是楚翼学院的校草,她是大三二班的班花。一次偶然,让他和她相遇;一次次的意外,让他爱上了她。他第一次给她写情书,让她的后桌收到了,并对他产生了误会;他的第一次表白,她拒绝,他不灰心继续追。一次不行他两次,两次不行他三次,直到把她追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