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法
在我国,少林拳法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它大约源于北魏,始于隋代,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
少林拳法主张以搏技为主,注重从实战出发,要求习武者:“眼前无敌似有敌,平时练功莫放逸,一旦进入疆场后,少流血汗多杀敌”。在其思想指导下,积累和总结了一整套锻炼的程序和方法。同时对于拳法动作的具体要领,随之也要求得更加严格。其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就是少林拳术中,长拳与短打功法的精华。可以说,手、眼、身、法、步,是拳法外在形态的要求。而精、神、气、力、功则是拳法内在功法的体现。下面仅以手、眼、身、法、步的技术内容,分别作一扼要介绍:
少林拳术的手法根据不同技法的要求,随其动势的变化,而各有其用。拳谚中讲:“拳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这说明手法在实战中应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战术的效果。在南北少林派拳术中,一般常以拳、掌、勾、爪、指为其拳法的主要手型(在其具体的拳种的应用中,只是侧重不同罢了)。这些不同的手型在拳术中的应用,突出体现了手法在攻防、靠打、摔拿等技法中的实际作用。
1.拳法
少林派长拳(或短打)的拳型主要以“平拳”为主。它的技击方法随着“拳峰”(指在实战技击过程中,用以接触对方身体部位所使用的拳面)的不同,使攻击时的技术方法和攻击目标而起相应的变化;同时形成各种不用的拳法类别。“平拳”拳型包括有:拳心、拳面、拳眼、拳轮、拳背、拳腕等。
平拳的技击方法一般有:冲、撞、横擂、崩、扣、贯、砸、撩、劈、扫、抛、挑、抽等。
2.掌法
掌型主要有:柳叶掌、八字掌、瓦楞掌、蛇形掌、龙爪掌。它包括掌心、掌根、掌指、指端、掌背、掌外缘等。
其技法根据掌形的不同部位主要有:穿、戳、插、点、钻、扇、拍、压、扑、击、托、挑、拦、搂、架、推、按、捋、削、砍、扫、撩、劈、截、格、挂等。掌法在其实战过程中,与拳的应用方法一样,要做到:发力迅猛,顺肩拧腰,收时含击,顺势灵变,虚实并用。
3.勾手
勾手的种类较多,有鹤嘴手型、飞鹤手型(猴形手)、凤眼勾形(螳螂手)等。勾型有:勾尖、勾顶、勾指等。
以“勾尖”为其主要技法的冇:戮、捏、啄等;以“勾指”为其主要技法的有:刁、拿、锁、扣等;以“勾顶”为主要技法的有:撩、撞、弹、崩、压、砸等。
4.爪型
爪型的种类较多,主要有虎爪、鹤形爪、鹰爪、龙爪等。它包括爪心、爪指、爪尖、爪根等。
在目前流传着的南北少林的某些拳种中,爪型手法的不同应用,更有其独特的风格。以“爪指、爪尖、爪根”互为应用的技法就有:抓、挂、拿、托、戮、撞、压、推、搬等多种用法。
5.指法
指的应用方法,在少林拳术中,往往恰当地融汇于某些拳术之中,进而加深和丰富了技击手法的内容。其主要种类有:金刚指、金翦指、三阴指、金铲指。其指型包括指端、指心、指身、指背等。
“指”的技法主要以指端、指身为主的点、戮、截、挑、钻、探、弹、按等技法。
以上各种手型在拳法中的应用,必须严格地按照其特有拳派风格所要求的手法进行。在劲力的应用上,要使之“发于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因此,在拳术练习和实战过程中,要达到手法突变,攻势凌厉,协同互用,就必须使之腰灵胯活,肩背顺展,手臂运转自如,手型相机而变,迅疾而发。同时,要达到防护得法,攻之有效的目的,还必须加强“外功法”的练习,进行各种手型的“功力”锻炼。少林拳术在拳法实战中要求以“刚劲”为主,但同时又要体现“刚柔相济”的原则。在战略上要讲究“逢刚柔化,逢柔刚进”。
二、眼法
在少林拳术中,眼法是体现神态和战术实施的关键。它要求“手似箭,眼似电,手眼相跟,随身变”。拳术练习中的眼神变化,是随着武术技击方式中的主动手攻击和防御方向作相应变化的。因此,一招一势都需要与眼神相配合,做到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后先前,欲前先后等诸多眼法的变化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它不仅可以使拳术形神兼备、气势饱满,而且可以使拳法协调一致,给人以充实、清晰、威严、慓悍的精神和艺术的享受。从技击的角度来讲,眼睛首先是体察对方的重要关键。在实战技术中,利用眼神有效地目测距离,判断对方所使用的招法、技法的变化,即所谓,“其机在目,预晓敌变”。这对采取有效的进攻手段和防御的相机应用,都将起着直接的作用。它有利于战术上的“先发制人,后发先制”。武术家们常用“拳法之神,眼为先”,“拳无神气,空耗其力”,“眼为心之苗,眼到手到方为妙”和“拳似流星,眼似电”等谚语来描述眼法在实战和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三、身法
少林拳术的身法是以腰部为中心的躯干和拳术动作相互配合,并与攻防意识密切协调、变化的方法。少林拳术的身法主要有:闪、展、腾、挪、起、顿、吞、吐八法。但这八法的应用,都是以腰为运动中心的攻防技术配合,在拳法中的体现。拳谚讲:“掌、腕、肘和肩、背、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起于足眼,强于腰间,发于手足”。这些都说明了腰在拳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使身法闪展灵活,进退得法,吞吐自如,就必须在日常的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加强腰部及胸、背、腹、胯的柔韧性和力量的锻炼。使上述部位均能有效地协调人体以腰部为中心的形态变化,在上、下肢动作的共同配合下,为武术固有的技击方法服务。拳谚中讲:“拳打千遍,身法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上述部位逐步做到了灵活自如,协调一致,整齐化一,重心扎实,稳健。这样才能在具体的拳法应用上,形成动势多变,腰身灵活,虚实互用,刚柔并举,迅蓄疾发,劲力顺达的拳法动态。所以说,身法在武术动作和技击方法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方法
在少林拳术中,用以体现拳法的踢、打、摔、拿等主要技法的具体应用过程,称为拳术的方法。在少林拳法的套路形式中,强调“拳打一条线”。也就是说,拳术中的起、落、进、退、闪、展、腾、挪等具体方法的应用,均要求在一定的回旋范围内“曲中求直”。每一动势的形成,要使其手位、脚位、头位(鼻端)垂直一线。使其拳法动势疾中求平稳,动中求端正。在技击战略上讲究,“远之拳足,近之膝肘,靠之以摔,相机以擒”。这说明在拳术方法的应用上,要根据不同的实战距离、时机及对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战术动作。而在具体的战术方法上又讲究:“避实击虚,快攻猛进,声东击西,晃上击下,攻防并施,刚柔并举”。而在每一个踢法、打法、摔法、拿法的动作中,又有其自己固有的具体方法。例如腿法中就有弹、蹬、截、踹、踢、闯、铲、点、扫、摆、跺、撩、戳等技法;打法中有冲、撞、劈、挂、崩、扫、撩、顶、拍、点、搧、砸、挑、贯、扣、截、按、削、砍、抓、戳、推、掐、弹等技法的应用;摔法中有缠、别、抱、压、背、拌、踢、靠、穿、耙、拧、推等;拿法中有拿、缠、压、刁、锁、扣、裹、拧等利用力学原理控制反关节的方法。在少林拳中,仅拿法就有七十二种之多。这些主要技击方法在日常训练中,应逐步掌握,并力求准确,做到因势利导,刚而不僵,柔而不滞,制寻战机,适机以用。
五、步法
少林拳术的步法,讲究“进步迅疾,轻灵稳实。进退有法,落步有根”。拳谚中讲:“练拳容易,走步难”,“总有千变万化,步为拳法之根”。“步为一身之根,劲力之源,运之枢纽,变化之机”。少林拳术的步法主要有:上步、退步、跟步、跨步、纵跳步、闪展步、扣步、行步等。这些步法的应用,在拳术演练及实战过程中,要使全身上下每一个部位都要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在具体、灵活、变化的步法基础上,为每一动势的攻防手段服务。因此,步法应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作的协调,战术的配合及效果。
在日常训练中,第一,必须加强步型的专门训练,使其姿势规整,步型变化稳固。这样才能在拳术中,正确地体现劲力的发挥,重心的稳实。在实际运用中才能显示出步法在配合攻防动作中的作用和赋于战术应用的内在潜力。第二,必须加强步法的转换变化能力,同时还要加强速度的训练。这样才不致于使动作僵滞、迟缓。在动作中才能做到各种不同的步型相互衔接得法,步法运用自如,灵活多变,上下一劲,迅疾而发。第三,必须加强步法与拳法具体动作的配合,从实战攻防意识出发,使左右闪展、进退都要与“防中寓击,击中寓防”的原则密切配合,使手法、眼法、身法、方法、步法融贯一体,神形合一。在武术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少林拳术刚劲充实,灵机多变,深入浅出,实战性强的特点和着着有势,势势有法,法法有用的武术技术风格。在具体应用上,才能做到声东击西,晃上击下,避实击虚,刚柔并施,变化多端,使敌莫测的理想战术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