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9300000025

第25章 疼痛的血印(7)

但从少年时起,我一直认定,葡萄牙是一个很遥远很神秘很空旷的美好地方。她能养育出哥伦布,也一定能养育出许多英雄豪杰。直到今天,我的这个玄想也没有完全消失。前十年,我写过一首长诗《空旷在远方》,写的是我企盼到达的一种诗的境界。我企盼着如哥伦布似的在人世间和精神世界发现一片谁也没有到过的地方,使心灵获得解脱达到最远的海与岸。我在诗里说:

哥伦布是最初克服地心引力的强人

惠特曼是最初克服传统引力的强人

他们是距我们很近

能清楚地望见的神圣的诗人

和发现者哥伦布竟然在

茫茫的大海洋发现一块新的大陆

(应当说它是当时欧洲人没有去过的大陆)。仅仅这一点,就对我产生出极大的魅力。我自小迷恋着向远方捕猎,有探寻神秘事物的野性,这可能与我们蒙古民族的郝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性情和习俗有些遗传关系。哥伦布向海洋探险,我的祖先是在被称为瀚海的沙漠戈壁上向河流和绿洲游牧。不论坐在双桅船上,还是骑在高头大马上,在我的心灵里,都是勇敢的游牧者,探寻梦境的人。今天,在人生和诗歌领域,我已艰难地探索和游牧了半个多世纪,才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我的祖先们发现一片绿洲那样被万里之外的葡萄牙诗歌的魅力所深探地吸引,并且登上了葡萄牙诗歌的岸,圆了童年的那个天真的美梦。

此刻,摆在我案头的是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的诗集《新生》。用了几个清静的早晨读完了这本诗集。一边看,一边对自己说:我真正地遇到了一个知音。虽然我是第一次读他的诗,更没有见过诗人本人,但我和他仿佛心心相印,神交多年了。他不像地理书上的葡萄牙那么遥远,他离我很近,我听到了他的心跳动。诗集名为《新生》,真仿佛是我的诗集的名字。这几年,我如果编一本新诗集,真有可能也用“新生”这个名字。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文学界事实上存在着一批可以称为“老生代”的作家和诗人。他们大部分是在人生逆旅中经受过各种灾难和风险,到得晚年,对于历史,人生、大自然,以及文学创作有了前所未有的省悟,生命深处升起再生的愿望。一切都经过沉淀和升华,进入了一个与新生无异的美好的生气昂然的精神境界,仿佛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不是童年,却胜似童年。荣格就说过老年类似童年的话。读了《新生》这本诗集,诗人对于人生、大自然以及人间亲情的那种单纯,明朗如海洋一样清澄而宁静的境界,正是一个人生最美丽的港湾。不是为了永久地停泊,而是另一次启航。如果我的这些想法只是玄想,甚至是错误的,是对诗集《新生》的误解,就请作者原谅我的这一番真诚的感情吧。

诗人与我是同龄人。从我与诗人的人生经历、个性以及美学观点来考虑,我们之间肯定有不少的差异。我没有读过诗人详细的传记,而我一生遭受过的灾难,他多半没有经历过。换句话说,他的许多人生的悲欢与创作中的甘苦,我也未见得经历过。但我还是感到了与诗人有不少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因此我才感于冒昧地称诗人为“远方的知音”。

我和这位远方的知音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他是用一种平静的语言显示隽永的人生哲理,没有夸张,没有回避,没有故弄玄虚,总是那么坦荡而超脱,可我仍然能觉出他从心底涌现出的哀伤。我在创作中,很难逾越疼痛的伤疤,因此写起来难以超脱,让人读着也难过。

而诗集《新生》里只有几首诗让人也感到一些淡淡的哀伤和黑疤的阴影。如《秋天》:

秋天正在路上,

而已经抵达的忧伤在躯体上深深地挖掘,

在伤口中筑巢;

有时忧伤会被雨浸湿,

慢慢地腐烂,

或者留下坚硬黑疤,

很难抹掉。

我和诗人的心里都深深埋着各自的忧伤,是硬的黑疤难以抹掉。但远方知音的诗比我更深沉更有涵养,他没有过多地坦露伤疤和痛苦,只是平静地忍受着深深的忧伤而已。他的这些诗(虽然都不超过十行,我不把它们称作小诗),很像中国古典诗中的“绝句”,既凝练,又有很大的张力。

近二十年来我写过不下三四首有关鹰的诗,我在一种压抑的情绪下写的。我写《鹰的诞生》,《鹰的归宿》,还写了一首《一只跋涉的雄鹰》,写一只在戈壁的风暴中遍体鳞伤仍以巨大的翅羽升向天空。这些诗里流露出了我的悲伤和希望,写得都很长。而《新生》的作者写的鹰(我相信他一生也写过不少鹰的诗),没有一点点我诗里的那种哀伤。《新生》里的鹰是十分美丽的,鹰本是天地之间飞翔的英雄。

傍依着北方冰冷的河,

我与夏天挥手而别。

关于河,有许多人巳道出我的心曲,暹罗的河不属于我。

巴比伦的河也不属于我,我是一只青春的鹰,只驾驶另外的气流,只邀翔另外的云天让我燃烧着飞翔吧。

这是一首多么年轻而高远的诗!谁会想到这是出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之手(年龄是我估计的)。这首诗充满着上升的和燃烧的力量。“只驾驶另外的气流,只邀翔另外的云天”,把鹰的世界拓展到了无限高远。这只青春的鹰,寄托着作者的企望永远腾飞的理想,当然我也有远方知音的这种精神追求,否则我不会对鹰这个巨大的腾飞的意象如此地人迷。我把鹰的飞翔写得太沉重,看做“汗血鹰”(天空的汗血马)。诗人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的确具有鹰腾飞不息的心灵,而且飞得很高很远,他在《即使身在废墟》里有四行诗,也令我震动:

心里的阳光迟迟不愿死去,即使身在废墟。

它是秋天华贵的丝绸,它是甜美,是舌尖上的盐粒。

这四行诗给人以宁静和安慰,像一位老朋友对自己的祝福和激励的话。没有丝毫悲伤,心里有阳光。

费尔南多,马丁纽对诗人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的诗作如此评介:“他不属于当代任何一家文学流振,但他并不漠视这些文学流派的存在,他的作品与这些流派的理论和思想总有相通之处。特别是与反抗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七年期间统治葡萄牙的法西斯制度的新现实主义更是合拍。”

我很理解这段话的历史性的深刻含义。我与诗人都经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与火的洗礼,对法西斯的黑暗,曾进行过斗争。我们活得并不轻松,但很真诚。在对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中,似乎也有相近似的地方。诚然我在我的探索之中,众多流派的诗也给过我许多启迪和力量,却也像我的远方知音,在审美意向上采取吸收包容的态度,不愿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流搌,希望写得更加自在,更加能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即使并不完美,也是自己的声音。

关于诗的一次发言——一九九六年夏在日本一次诗歌座谈会的发言片段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日,在日本前桥市与诗人谷川俊太郎。财部鸟子等座谈当前诗歌创作时我的发言摘要:

(一)

香港诗人黎青看了我送他的《牛汉抒情诗选》后,对我说:“你的诗太痛苦了,把过去的事都忘了吧!写些幸福的诗。”他是诚恳的,是好意。但是对我来说,我的诗的情调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了。这许多年来,我的诗没有一行甚至一个字是甜蜜的。(这几句话得到谷川俊太郎的认同。他说:“我也一样。”事实上,就人类的整体处境而言,有良知的诗人,不得不陷入痛苦思索的境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包括“文革”在内,简单说,我一直被动地活着。有战争,就有流亡,就得流血,你被监禁,就没有自由可言。几十年来,诗和我一起受难。我多么渴望走出历史的阴影,而希望却只是梦瓣中的远景而已。因此,我的诗中的痛苦,既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个人充满了血泪的一段经历史,戴粟的诗句真实地显示出编年史般的人世沧桑。

(二)

台湾诗人杨平问我对八十年代中国年轻诗人欧化现象有何看法?我回答说,“向外来优秀文化学习,吸收养分,这是历史的自然过程,不能说错,包括模仿在内。年轻的诗人正在成长,他们自会从中慢慢地调整自己。他们在我看来尽管只有几十个人,却不仅继承了中国新诗的传统,还继承了人类优秀诗歌的传统,这个诗歌发展过程和变化是非常伟大的。朦胧诗不能否定就是这个缘故。

(三)

最近,北京市诗歌界有些人说,学外国诗不好,要学中国传统。这当然值得研究。但他们说的传统是五十年代的,他们要恢复那个可怕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第一”的创作和批判标准。当今诗创作本身的确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突进,但决不可全面否定,更不能回到五十年代。

(四)

杨平说,最近台湾大学校园诗人,大都不再看前辈诗人的诗,能吸引他们的是三四十岁的诗人的作品,问我大陆的情况如何?

记得我说了一句话:“这是不对的。”只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没有做详细回答。谷川俊太郎同意我的这个态度。

(五)

座谈会上大家热烈地探讨世纪交替时期诗歌的走向和期待。谷川俊太郎说:“诗已渐渐地世俗化,扩散到各个角落,诗越写越难,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我就这个话题发言说:“中国一直希望一个时代有一个两个大诗人,像面旗帜似的,这是过去的一种神圣的观念,仿佛没有旗帜就不能前进了。我现在认为,以后写诗可能会变得复杂化,多样化,如自然界的现象那样,自自然然,非常生活化,决不可去规范它。我期待着如荷尔德林说的,“人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同类推荐
  •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和大地一起跳动的鼓声

    本书是李凌即将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也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首次出版的作品集。李凌是一位敏思、执著、勤奋的作家,在伊犁的年轻作者中,这一点非常突出,堪称佼佼者。正是因为对文学的这种持久迷恋,使他能够在创作的大路上愈走愈远,也採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些果实。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
  • 说法:流行语超市

    说法:流行语超市

    本书是一本杂文集,每篇杂文都是围绕着一句近年来的流行语展开。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热门推荐
  • 凤未环

    凤未环

    三千佳话,魏国妖后凤未环,祸害苍生,终被永世逐出人界
  • 边伯贤,我想你幸福!

    边伯贤,我想你幸福!

    边伯贤,是不是只要我离开你,你就幸福了,好,我选择离开,只要你幸福
  • 逐欢

    逐欢

    人生在世,追寻二字贯穿一生。天道不公,以万物为刍狗。失去的,我用命去追寻……
  • 强娶豪夺:总裁是狼躲不过

    强娶豪夺:总裁是狼躲不过

    她是林家领进门的孤女,第一次见面,前一秒他将洋娃娃递给她叫她妹妹,后一秒她被他锁在门内,冷嘲热讽,强势非礼。她和他的相处方式怪上加怪,她逃,他追,猫抓老鼠,乐此不疲。她一直以为主动权永远都在她手中,不曾想过有一天他竟将剑抵在她的咽喉,目光凌厉,凶狠贪婪:两个选择,要么嫁,要么死。
  •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简介:】晋升宴后,独自从洗手间呕吐回来的沈洛心。路过隔壁包厢,正好看到有人鬼鬼祟祟的往一个酒杯里下药。一时头脑冲动决定多管闲事的她,半个小时后,就偷偷的扶着一个脚步虚软的男人,离开了饭店后门,上了她自己的车子……◆◇◆◇◆◇◆◇两个半月后。沈洛心脸色惨白的从医院里走了出来,手中握着一张B超检查单子,上面写着:妊娠73天。◆◇◆◇◆◇◆◇◆◇◆◇◆◇◆◇◆◇◆◇◆◇◆◇◆
  • 狂年

    狂年

    一声枪响,带着一枚炸弹穿越!三十六个数字,三十六秒倒计时,三百六十天的挣扎!虽然‘我’姓年,但是不代表‘我’就是救世主‘年’!一年的生命,是绝望等死,还是燃烧寿命放尽光彩?这是癫狂的一年,还是狂妄的一年?挣扎吧!让这一年变得无比疯狂,一切只为活着!
  • 玄黄杀

    玄黄杀

    仙家无道,某便斩杀高高在上的天仙,让这天穹尽赤,大地洒满枯骨!玄天黄地虽好,却不是某存身之所,天赤地缟之日,才是某止杀之时!心意所向,即为天道!(绝非小白文,慎入!)
  • 来自异界的男友

    来自异界的男友

    李娜,一个地球神秘身份的人,在与朋友去爬山因为李娜执意要上前迷失在山中,遇到群狼围扑,此时遇到一个来自异界的陈峰获救,这个故事即将开始了。。。。
  • 帝后日常:皇后修仙的日子

    帝后日常:皇后修仙的日子

    穿越成不受宠的国公府嫡长女已经够可怜了,还要和成百上千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太重口,她选择挂机。可是身不由己她一路升职加薪,最后还是坐上了皇后的宝座。身为皇后,理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她忙着修仙,是真没空!圣上,皇后娘娘又不参加晨会。朕听不见!圣上,皇后娘娘要把臣妾贬为宫奴。朕看不见!圣上,皇后娘娘要跟外国人私奔了!朕要杀了……你这个挑拨离间的小人!#救命,这里有个宠妻狂魔!#吴悠染看着身旁眉眼清俊的男人,挑眉问道:嘿,要不要上天?
  • 珍珠泪痕

    珍珠泪痕

    岁月刻画了很多一段故事些许情愁可是时光的印记一次次锐变一次次坎坷终究打磨了雪白的珍珠那刺眼的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