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9300000016

第16章 重逢(8)

从我与方敬的几次平静的交谈中,我感触到了他性格中有着刚烈的一面。他以相当尖锐的言词抨击了文艺界许多不正派的卑劣行径。仅举一例:方敬沉痛地谈到一位较年轻的从事诗歌理论的学者,有一回,向他了解诗人何其芳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方敬如实地提供了许多情况,谈的都是真实的。方敬与何其芳是万县小同乡,自小熟识,又同在当时的北平读大学,一起练习文学创作。可以说方敬是当今世界上最熟悉何其芳的一个人了。可是后来方敬看到了这位学者有关何其芳的著作,不仅令他失望,而且觉得受到了一次愚弄与伤害。这位学者把方敬提供的素材歪曲到了难以索解的地步。方敬清癯而冷峻的面孔涨得通红,眼睛里爆出了愤怒的火花。当时,我在笔记本里写下一句:方敬,是个有真性情的诗人,他不但有激情,还有爆着火花的愤怒:

但是,让我久久仰慕的方敬毕竟是一位谦和文静的学者风度的诗人。这几天,我又一次读了他为《新文学史料》写的自述文章:《流光的影痕——记一个未曾面圆的圆》。他的长长的艰辛跋涉的一生,在他的平静而饱含着深情的自述中,真正地显示出一颗高洁的灵魂。他清澈透明的文字,记述了他的一生,像一条人海前的河流,在凝静无浪的流动之中,显出博大的情怀。

致吕剑的信

剑兄:

你十月十二日信今午(十六日)收到。你以为我活得比你畅快,你想得太美了。这半年来,我的眼睛把我害苦了,右眼植人人工晶体,视力有所恢复,但还得配镜子。目前两只眼不合作,左眼(未作手术)仍为近视,而右眼手术之后却意想不到竟然成了远视,一“远”一“近”,把眼前的东西弄得含混不清了。因此这几个月我不太看书,更没有写什么作品,只是零零星星地记下一点人生感悟(怕忘了),粗粗地写了二三十则诗话,国内尚没有发,大部分寄给香港的王伟明兄,他编《诗双月刊》,想编我的一个特辑(访问记、作品、还有一些资料)。现在还没有出来。访问记是童蔚写的。准备从下个月起开始写自传,至少得写一年多时间(作家出版社约的),只能求我的老伴协助,我的眼睛不为我争“光”,入冬以来,多半闷在家里。我这几个月,常常思念到你。你的《诗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我每晨早醒,多次翻闲你的诗,还有其他几个老友的集子),伸手可取到。而有许多被认为重要的书,我宁愿搁到较远的角落。这种感情的疏远和亲近是几十年来渐渐被迫形成的,有些书绝对不宜搁在近处。我如今看书养成一种习惯,同一本书,同一首诗,几乎看几个月之久。(以上是十一月十六日写的)看你的诗,我总会联想到近几十年的历史背景,想到当时的另一些诗人或诗作(有走红运的,有走黑运的)。还想到你当年写某一首诗的隐蔽的心情,深深地回忆到一切往事。我们活得不易,写一首诗更不易,我能从一些诗句摸到你当时的真实的脉搏。我们当年的那种内心的经历:单纯的歌唱或欢呼,是不能用愚昧式的浅薄全部否定的,那些历史的真实,现在一些年轻人是不理解也不谅解的,但历史原本就是如此地真实又严酷,不应当回避。你比我忠厚,没有把五十年代那些诗淘汰。看你的《诗存》,真正地把历史的真迹留了下来,被污辱、被打击的原来是如此善良而温存的一群,这正说明历史的严酷与不公正。让那些历史的真正罪人,在这些诗的面前感到愧疚。然而直到如今,仍没有看到那些应当愧疚的人表示出一点人性。你是诚实的,冷静的。而我的“诗选”,中间一段全淘汰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尾集》。我这个“理想主义”是不是仍属于“幼稚”和“单纯”的行为,抑或是一种软弱的表现?我的“诗选”可能明年初出版。最近韩国几个诗人与社科院的刘福春正在编译我的诗,他们(韩国)决心出我的《诗全编》,把我的诗选中淘汰的全部复原,还把那些少作(四十年代写的)也全编人。我说抗美援朝那几年我的诗有对不起韩国人民的东西,似不宜人选,可他们说不妨,仍要全编进去。这样就把我这个人和诗,历史地如实地赤裸裸地显现在人间,从我的欢乐、悲伤,以及许多于今见不得“真理”的东西,以及我的曲折的人生经历,全部交给历史去剖解。但是,这也正可把这一段血泪的历史触目惊心地展现出来。

我不如你有气度,由衷地钦佩你。前面的两张信是两周之前写的,眼力不济,只凭手的习惯涂写;本想誊清,只怕越誊越不清。就这么接着写下去了,你认不清,请宗珏帮你辨认。

近十多天来,有两次恬动,一次是祝贺韦君宜八十寿辰的会,全是一些老人,谈得亲切感人。另一个会是北师大学生文学社团召开的诗歌座谈会,谈得也比较随便,有任洪渊在场。但时间因此被切碎了。这几年我已享受惯清寂的生活氛围,宁愿独自呆(得用这个字)在家里闭目沉思(眼睛不能启用)。今天小雪,又是星期天,四周安安静静。我四点就醒来,翻看《诗存》,一首首地读起来。字迹太淡,瞅得十分吃力。但你早年的诗却是闪亮闪亮的,如大河的上游——清浅的小溪流,潺潺有声地奔流着。四〇年前后的那些诗都显出了这派气韵,纯净如青春的梦。

我当年也写过这种小溪流般清浅的诗,但远远没有你这些诗完美(相对而言)。《诗存》头三首诗,我上中学时听过一个诗友(前三年去逝)在陇山头上朗诵过。《大队人马回来了》效果非常好。《打马渡襄河》是在《诗垦地》上读到的,情境非常隽永,有豪气,这首小令般的诗,我一生没有淡忘。吟读你的诗,令我不断地反省着我早年的那种浮躁气,我仿佛是一条不走河道的流水(憎恶河岸的拘束),因此我写于四十年代的诗大都流于浮泛。当年我如果与你在一起,定会相互切磋,互补短长。直到晚年,我仍没有真正理解形式的全部意义,任何生命(诗)都应有自己的形态。天地间哪里有不具形态(式)的生命?最近几个月,我正在写一首题名《彼岸花》的较长的诗,方注意凝练诗的情境。早几年,蔡其矫曾提醒过我。这一年又从你的诗学到做诗的“规矩”(如做人一般)。很难学,我生怕失去自己的野性。这许多年,我一直在写“野诗”(天地间有野草、野花、野云、野风、野豹、野狼、野兔……为何不能有野诗)。

这几年,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诗不是圈养的、家养的诗。圈养、家养须被驯服。真正美好的生命形态还是野生的好,野豹奔跑时的身姿多么有节奏感,家养的牲畜就失去了那种天赋的生命形态了。诗也如此。诗不能成为家畜,供人骑,供人屠杀。这些诗的感悟,是否荒诞,不切实际,我真有些困惑。可见我直到如今,不论人还是诗,仍不服管束。一时兴奋起来,写了这许多离经叛道的野性的话,请兄只当做傻兄弟的傻话看看。前一个月,我在一个诗会上曾就“野诗”发过一回野性子,居然还博得几个诗评家的赏识,但写成文章极不易。

我再三再四地吟读兄的《诫鹿》,与我的部首《麂子》,情境、起句、结尾,整个地相似。我的《麂子》是实写,当年真有一只麂子就那么被枪杀,我看见了。我们这点相同的感情,不约而同地写出我俩所遭受的人生逆境和悲伤,是人道主义,也是兽道主义。但我的《麂子》仍没有《诫鹿》完美{不论内在的还是外形的生命感)。还有,你八十年代在安徽东至写的那儿首诗都耐人寻味,毫无杂质,清纯如画。《短歌》只有两节八行,却干干净净写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十分真实。《一觉》、《沉默》,我以为是这部诗集的两首力作,沉甸甸的,潜含着许多时代和人生的血泪。

这两首诗,我以为可以不朽,让后代人领悟历史的真情。

从这两首诗,我看到了一颗圣者的赤心。一九八〇年是你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创作高潮,比五十年到七十年代的诗作要显得深厚和锐利,你在诗里溶进了几十年聚在心里的思考和美好的情愫。比起我来,你多么美良:《故人》也写得好,平实而亲切,有朴素的美。《故乡的石竹正在写一首题名《彼岸花》的较长的诗,方注意凝练诗的情境。早几年,蔡其矫曾提醒过我。这一年又从你的诗学到做诗的“规矩”(如做人一般)。很难学,我生怕失去自己的野性。这许多年,我一直在写“野诗”(天地间有野草、野花、野云、野风、野豹、野狼、野兔……为何不能有野诗)。

这几年,我忽然意识到,我的诗不是圈养的、家养的诗。圈养、家养须被驯服。真正美好的生命形态还是野生的好,野豹奔跑时的身姿多么有节奏感,家养的牲畜就失去了那种天赋的生命形态了。诗也如此。诗不能成为家畜,供人骑,供人屠杀。这些诗的感悟,是否荒诞,不切实际,我真有些困惑。可见我直到如今,不论人还是诗,仍不服管束。一时兴奋起来,写了这许多离经叛道的野性的话,请兄只当做傻兄弟的傻话看看。前一个月,我在一个诗会上曾就“野诗”发过一回野性子,居然还博得几个诗评家的赏识,但写成文章极不易。

我再三再四地吟读兄的《诫鹿》,与我的部首《麂子》,情境、起句、结尾,整个地相似。我的《麂子》是实写,当年真有一只麂子就那么被枪杀,我看见了。我们这点相同的感情,不约而同地写出我俩所遭受的人生逆境和悲伤,是人道主义,也是兽道主义。但我的《麂子》仍没有《诫鹿》完美(不论内在的还是外形的生命感)。还有,你八十年代在安徽东至写的那儿首诗都耐人寻味,毫无杂质,清纯如画。《短歌》只有两节八行,却干干净净写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十分真实。《一觉》、《沉默》,我以为是这部诗集的两首力作,沉甸甸的,潜含着许多时代和人生的血泪。

这两首诗,我以为可以不朽,让后代人领悟历史的真情。

从这两首诗,我看到了一颗圣者的赤心。一九八〇年是你近二十年来的一个创作高潮,比五十年到七十年代的诗作要显得深厚和锐利,你在诗里溶进了几十年聚在心里的思考和美好的情慷。比起我来,你多么美良:《故人》也写得好,平实而亲切,有朴素的美。《故乡的石竹花》,写得流畅,一气呵成,无一丝一毫的技巧的痕迹。(以上写于十一月三十日下午)昨天夜里久读《史料》稿,有黄秋耘写的长文,记文学六十年生涯,其中回忆了五十年代几次运动(作协的),反右的内幕,揭得十分深,没有回避具体的人,爱憎是非分明,毫不含糊。还有梅志一家人回击舒芜的文字,我都得认真看,不能囿于个人的感情,须以真正的历史眼光看待许多往事。这里不好详述。

今天无法接着昨天的思路写下去了。本想以概括的文字写几点出来,供兄思考。今天不行,过两天再写。你看,我还是不能超然世外,安度晚年,命该如此吗?关于你的诗,我会继续思考,或许还能理出点真正的心得和感悟。

写得太拉杂,请见谅。

冬安

愚弟牛汉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

齐越和他的声音

“文革”后期,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对“一小撮”看管得不像前几年那么严,我便常常到武汉去游荡,我的老伴当时从北京下放到了武汉。每次到武汉,总要一个人久久地兀坐在汉江与长江汇合的那段高高的堤头上。那里,野草丛生,谁也看不清有人隐在哪里。

我像泥塑石雕一般静坐好久好久。望着汉江碧清的流水,我沉湎在长长的白日梦里,想起这条江水上游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城城固(古时被称作“乐城”,是当年诸葛亮在汉中一带屯军时起的这个美丽的名字),想起小城文庙西侧一条窄小而泥泞的陋巷,陋巷里一个小小的院落,想起院门内的那棵青青的树,想起茅屋里一对青年夫妇高声地朗读外语的声音,那么浑厚清灵,如一曲合唱,仔细谛听,在朗诵声中,还融合着稚嫩的婴儿的笑声。我常常立在门口那棵树下激赏地听着这个新的小家族的生活旋律。当然,那时在长江堤头我还以焦灼的思念之情,想起了我们大学时代许多朝夕相处如兄弟般的朋友们,他们的命运如何?当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那两年,一到黄昏,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茅屋聚会,谈论彩色的理想,谈论中外作家,谈论鲁迅,艾青,谈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这些年轻的大学生们的宁静或者活泼的眼神,花蕾一样灿烂的微笑,走路时各具个性的姿态,话语不同的乡音和声调,都有声有色地演映在我布满了伤痕的心灵上。我们这一伙朋友,常常在援江岸上漫步,或躺在沙滩上,对着空旷的天空唱歌、呼号。这些探人心灵的印象,即使在“文革”期间,谁也无法把它们从心里抹掉或挖掉。七十年代初,我写了一首题为《汇合》的诗,赞美了汉江和长江汇合时的那振默默的没有浪花却无比壮丽的景象,就是我在前面说的那个堤头上写的。有好几年我还苦苦地构思过一首怀念汉江边小城生活的长诗,其中有庄严的战斗,也有甜蜜的爱情故事,这个愿望曾经与包括齐越在内的几个朋友谈过,到现在也没有完成,有愧于那段青春的历史。

前几年,读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首诗:《诗的艺术》。起首的四行诗就敲击般唤醒了我日渐昏沉的心灵:

望着光阴和水组成的江流,

想起时间是另一条长河,

我们如河一般消逝一张张脸庞像水似的流去。

有几位当年常在茅屋相聚的好朋友,已经如流水般消逝到历史长河之中了。然而大学生齐越的形象(岂止脸庞)却并没有如流水消逝,他还在我的心灵里站立着,走动着,还能听到他深厚而诚挚的声音。上面说的那间迷人的茅屋和一对青年夫妇,以及新生的婴儿,就是齐越、杨沙林和他们的女儿齐虹。齐虹这个名字还记得是朋友们一块为她取的,当时大家正传阅着苏联的长篇小说《虹》。

对于窒问地生活在黑暗里的人,横跨天空的虹是一个多么富于理想色彩的意象啊!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奇书《山海经》

    奇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热门推荐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 上上下下

    上上下下

    本书是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由5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组成。
  • 高校总裁

    高校总裁

    思哲,一个出身农村的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H市的重点高中,他本以为将迎来寒门子弟的逆袭,却不料现实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打击让他逐渐沦为一个当下社会的典型屌丝。大学毕业之后也只能凑合着找到一份销售工作勉强度日,结果又遇到公司倒闭关门老板跑路的残酷现实。思哲一个人郁郁寡欢在酒吧买醉,喝多了之后躺在公园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穿越回到了十多年前的高中课堂,他悲愤交加,想到自己又要将这十几年的苦痛与磨难再次经历一遍,不禁地感慨着命运对他的捉弄。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命运对他的眷顾,因为正是由于这一次的穿越,让他的人生彻底地改变了模样,真正的实现了屌丝的逆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快穿成神记

    快穿成神记

    如今这世道,建国之后不止不许成精,还不许成仙!想她好好一姑娘,就被骗去修仙了。原以为她会腾云驾雾光芒万丈,谁知道却是翻山越岭灰头土脸――找好东西好地方以助修炼。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秘境,并得到了快速成仙的法宝,也就是小说中常说的系统。系统说穿进不同的世界完成任务修为就能咻咻的,但,你告诉我为什么大师兄也在!说好的独家享有呢!什么?攻略的对象还是大师兄?对不起,现在反悔还行不行?
  • 张小白的古代之旅

    张小白的古代之旅

    张小白一朝穿越,前世今生傻傻分不清楚,一层又一层的谜团,在步步紧扣中与七个男人一起走向美好......
  • 回归爱,霸道99次

    回归爱,霸道99次

    “丫头,离开我几年了?”某混蛋邪邪的笑着说,“不知道呢~”白洋洋挑衅的说“那我让你仔细想想~”唔……大混蛋,又强吻我……哼
  • 余生对不起

    余生对不起

    是我太傻以为我们会一辈子我告诉我自己要看清前方最后……还是败在你手里//一生浮华二两清酒三生有幸四季无你//又名《王俊凯//遇见你,我三生有幸》《王俊凯//前任℃》//本书第一人称
  • 陪你走过的星星花海

    陪你走过的星星花海

    依星城有一座最大的建筑——星星城;那里是整座城市最神秘的地方,也是最美的地方,那座星星城是鲜为人知的地方,传说,只有拥有倾听心灵的心灵净化师才有可能知道。城中,满天的星星,正闪烁着那死去的光芒,满地的星星花,一条幽静的小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城中央,有一左水晶雕刻出的城堡,一位妖娆的少年正悠悠地看着杂志,宝蓝色的眼睛宛如平静的湖水一般透彻,他看到我,淡然地起身,走到窗前,双手撑着窗台,正与我对视着,很久。。。。。。
  • 火影之宇智波佐美伊

    火影之宇智波佐美伊

    比鼬小一岁的宇智波天才佐美伊杀死宇智波长老,抢走日向日足的右眼,重伤三代目火影、团藏,偷走封印之书后,成功出逃,成为木叶史上最凶恶的罪犯。“无聊的剧情是否已经厌了呢?让我们来点不一样的吧!”佐美伊对着三代目火影说道。